有趣的实验

时间:2022-12-09 11:47:14 作文 我要投稿

有趣的实验

有趣的实验1

  “杯子里装满水,贴上纸片,然后把整个杯子倒过来,水会冲下来吗?”

  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们分成了两派,我坚持纸是贴在杯子上。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我急切地回到家中,抓起桌上的一张用过的纸,冲进厨房,拿出一个玻璃杯,倒满半杯水,按上草稿纸,翻过来,只待那关键的一刻——“啪”,纸和水一起掉下,重重地摔在水池里。我诧异地瞪大眼睛,失落地看着这个与自己设想的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很不甘心。也许是实验器材的问题?我仔细检查手中的杯子,没有问题啊,再看看水池中躺着的纸,会不会是因为我用的是一张旧纸呢?

  于是,我拿了一张新的A4纸,重复着一样的步骤,还是失败了,我很气馁,难道我的观点是错的,纸真的不能贴在上面?此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妈妈提醒我:“你的纸和杯口之间还有缝隙呢!”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再次取出一张白纸,这次,可不敢再疏忽了。我把纸盖在杯口上,拧了几下,让它们贴合得严丝密缝,然后小心翼翼地按紧,慢慢地将杯口倾下,忐忑不安地松开手,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白纸紧紧地吸在杯口上!一秒、两秒、三秒……三十秒……两分钟……“耶!我成功了!”我激动地向妈妈展示手里的杰作。这次,白纸似乎变成了一个十足的“硬汉”,紧抱着水杯不松手,直到水浸透了它,才依依不舍地与水杯分别,随后,“啪”得一声连同半杯水一起掉到了水池里。

  为什么纸会被水杯吸着那么长时间不掉下来呢?原来这是压强在“捣乱”。水杯在翻转过来的瞬间排掉了杯内的空气,杯底变成了真空,杯中水的压强把纸往下压,而空气的压强又把纸往上托,由于空气的压强比水的压强大,所以纸就吸在杯子上了。过了一会,水浸透了纸,空气进入杯内,里面的压强大于外面的压强,纸自然就掉落下来。

  既然纸被水浸湿后,才会掉落,那么,不能被水浸湿的物品是不是一直会吸着杯子呢?想到这里,我连忙去找了一张薄的塑料片,兴奋地重复着前面的实验步骤,当我松开手,随着“哗啦”一声响,塑料片和水一股脑地掉了下来。望着一片狼藉的水池,我非常困惑,怎么和猜想的不一样?我捡起塑料片,研究了一会,突然一拍脑门,想明白了:塑料片太光滑了,与杯口的摩擦力太小,它们两个无法紧密地合起来,空气仍然会钻进杯子里,杯内的压强始终大于杯外的,所以,塑料片实验失败了。

  我又想到,以前每次看妈妈开密封罐头时,都会先用工具把瓶盖撬一下,听到“咝”的一声,然后再一拧盖子,轻而易举地打开了罐头。原来,这和我今天做的的实验是一个道理,都是压强的“小戏法”。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不仅让我懂得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只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就会有新的发现。

有趣的实验2

  预备铃打响,我抱着科学书飞奔到了科学教室,一头冲进实验室,哇——看见摆满一一讲台的实验器材,我不禁热血沸腾了,大步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汪老师正在调着,我揉了揉眼睛,饶有兴趣地盯着器材。“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试验,那就是区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下面我告诉大家试验过程······” 汪老师发话了,大家带着激动的心情听着,我的同桌兴奋得直搓手,恨不能马上“大显身手”。“请每组同学上来领材料。” 同桌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就在我还没回过神时,器材已经“端”上了桌。

  我扫了一眼器材,有酒精灯,火柴,小铁夹,络合碘,一张纸,一小块鸡蛋,一颗花生米和一块生土豆,我们都摩拳擦掌,做好了准备。

  我拿出一根火柴,想将它点燃,而它却落在了地上。王志雄不耐烦地夺过了火柴,一擦,温暖的小火苗缓缓升起,而王志雄却开始手忙脚乱了。李思眼疾手快地拿开酒精灯的盖子,我接过火柴点燃酒精灯。坏了,火柴要烧到手上了,我赶紧把火柴扔到地上,谭珂眼疾手快一脚踩灭了火柴,大家都暗暗松了一口气,这或许就是我们合作小组的'默契吧!

  李思拿起花生米,用力在纸上按压起来,平时看她那么文静,实际上蛮力还是很大的,只见不过五秒,一颗花生米都快成一堆烂泥了。这个小迷糊,怎么能用这种方式去检测花生有脂肪呢?我实在看不下去,便把她放在下头的那张纸抽走,对着光一照,有些透明,“花生米有脂肪。”记录员赶紧把试验结果记下来。

  紧接着,我用小铁夹夹起那一小块鸡蛋,放在酒精灯上烤,只见谭珂表情有些怪异,凑过去一看,络合碘不小心滴在她手上了,只见她淡定的擦擦手,之后把络合碘潇洒地滴在了土豆上,土豆由黄变蓝又渐渐变成紫色,王志雄念道:“当络合碘遇到淀粉时会变成紫色。”谭珂马上抽出笔,在纸上写第二项试验结论:土豆里有淀粉。

  突然,王志雄吸吸鼻子,问:“什么香味?”之后眼睛盯住了我手里的鸡蛋,本来淡黄的鸡蛋变成了金黄色,发出了浓郁的香味,李思一个饿虎扑食般抢走了我手里的鸡蛋,边塞进嘴里,边嘟囔着说:“鸡蛋里有蛋白质,地球人都知道!”我和谭珂笑着摇摇头,低头记下第三项试验结论。

  这时,抬头看其他的小组,试验也基本尘埃落定,正在整理桌子,准备听老师总结。

  汪老师见我们试验完了,便开始总结:“同学们,不光土豆中有淀粉,米饭中也有,肉类食品都有脂肪,有蛋白质的就更多了。”顿了顿,汪老师问:“同学们,通过试验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要学会用科学指导我们的生活。”

  “络合碘和淀粉和其他的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来检测物质的成分。”

  “平衡膳食,吃饭要注意合理搭配。”

  “哈哈……”这是谁?回答这么无厘头?大家不禁笑了,汪老师也笑了,说:“学以致用,品味科学之乐,探索奥秘生活,人生一大乐事也!”

  笑声中我们心满意足的结束了这节科学课。

有趣的实验3

  这节是语文课,我们坐在座位上等待着老师的到来。令我们奇怪的是,这次老师并没有拿课本来,而是带了一些生活中常用到的东西:酒精、手帕、一盆水、打火机和一根玻璃管。我真想快点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是想教我们打扫吗?

  过了一会儿,老师大喊:“安静!”全班立刻变得鸦雀无声。老师又发话了:“这节课,我们做一个实验,名叫‘烧不坏的手帕’。”一听要做实验,我们六(2)班整个就沸腾了,有的同学相互讨论:“有没有烧不坏的手帕呢?”“难道老师施了什么魔法?”有的同学还“串门”去讨论。

  下面,老师就开始做实验了,老师先帮手帕洗个澡,再在手帕上倒点酒精,然后用玻璃管把手帕挑起,最后用打火机点燃手帕。台上的老师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神秘,台下的我们从来都没有过的认真使我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过了一会儿,手帕上冒出一点蓝色的火苗,这时我心里很得意,心想:哈哈!露陷了吧,还说烧不起来呢,看,都已经有火了。接着,手帕上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再加上酒精的那种气味,太难闻了。渐渐地,火越来越小,我刚才的.高兴劲很快就没了。而我还是越想越奇怪。为什么手帕沾了酒精,点了火却燃烧不起来呢?后来,还是我班的天才——吕鹏,咕噜咕噜说了一大堆,而我们却一句也没听懂,最后还是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原来,手帕沾了水,酒精燃烧后先把水蒸发掉,而手帕一直被水保护着,所以没有燃烧。

  如果没有亲眼看到这个实验,我还天真的认为沾有水和酒精的手帕,点了火一定会燃烧起来,而这个认为完全是没有经过实验猜测出来的错误判断。

  说起实验,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在书中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一天,一位11岁的小女孩来到蜜蜂场玩,她想起《十万个为什么》中说蜜蜂是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但她发现有些蜜蜂的翅膀没有振动,却仍然嗡嗡的叫个不停。她便去问老师,老师认为书上说的不可能有错。可是,她还是想知道答案。于是,她就决定一定要弄个明白。她第一次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沾在木板上,第二次用剪刀剪去它们的翅膀。她用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结果和书上的大相径庭。最后她发现蜜蜂双翅的根部有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就是从这里发出声音的。这位小姑娘以顽强的探索精神、坚定的信念才获得了成功。我相信实践出真知,光学书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书上的内容是“死的”只有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才是“活的”。

  通过这两件事,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着句诗的深刻道理。

有趣的实验4

  今天阳光灿烂,听说科学课要做放大镜实验。于是,我像一匹脱僵的野马,飞奔到实验室。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中间厚,两边薄。

  这个试验虽然非常简单,但非常好玩。只用准备一张纸、一只铅笔、一个放大镜。余老师把我们带下楼去,开始试验,我用放大镜照着我已涂黑的白纸。不一会儿,我的.同学文豪已经把纸烧了个大洞,可我还是空空如也,心急如焚的我不知如何是好,大部分同学都实验成功了,我仍然没成功,正当我灰心的时候,热心的文豪走过来帮助我。

  “你的聚光点太大啦,把手往上抬点儿。”在他的细心指导下,我成功了!我刚才还像热锅上的蚂蚁,可现在,我已判若两人,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其实这个实验只利用了一个原理,聚光点越小,温度越高,当然烧纸的速度就快起来了。如果你想做这个实验,你会发现有一个红色的小圆点,那叫“焦点”。提醒你,千千万万不要把放大镜看太阳,以防灼伤眼睛,导致失明。

  今天不仅有趣,而且告诉了我一些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有趣的实验5

  今天,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一项重大的任务——一篇作文《记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我哪做过什么实验呢?唉!真是伤脑筋,突然,我脑子一转,哈!有了,我可以在网上找啊!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上面的实验真是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终于我选了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实验,决定亲自动手尝试一下。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火烧纸船。需要的`材料有:一个三角架,一个石棉网,一个纸船,一盏酒精灯,一盒火柴和一杯清水。可我家没有这么专业的东东啊,咳,咱就因陋就简了。酒精灯没有我就用蜡烛,石棉网嘛,就免了吧,三角架干脆就用老妈给我的“原始工具”——手来代替了,可我又怕把手烧伤,纸船也改成带提手的小纸篮了。

  开始做啰!我先给纸篮里倒上水,然后点上蜡烛,再把篮子放在火上烧。没过几秒,篮子的底部已经是漆黑一团。过了一分钟,篮子的底部出现了一个“白蚂蚁”,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滴水,啊,不好,篮子已经开始漏水了!又过了一分钟,水越滴越多了,水滴在火苗上发出“哧哧”的声音。很快,蜡烛被滴灭了。我赶快又点燃,继续烧。不一会儿,水开始冒烟了,我试了试水温,还挺温暖呢!我心里可真美啊。可能是蜡烛生气了吧,8分钟的时候,蜡烛又一次罢工了,可这次,它似乎铁了心,无论我怎样点,它就是要跟我作对,总是不燃起来。我想一定是水滴在烛心里太多了,它承受不起了。我灵机一动,找了一小张破报纸裹住烛心,再点燃报纸,果然,报纸在火里跳了一阵舞后,蜡烛也听话地燃烧了起来。我又把篮子放到火上耐心地等待。大概又过了两分钟吧,篮子底部的水不停地很下滴,终于又把火浇灭了。我又试了试水温,哈哈。。。比刚才又热了很多,而且还很烫手呢!再看看篮子,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似乎去非洲旅游过很长时间。

  实验结束了,可我心中的疑惑却有很多。网上说火烧纸船烧不破,最多只是烧焦而已,我又仔细想了想,一拍脑袋,哦,对了,我不是没用那个石棉网吗,说不定答案就在这个石棉网上呢。我马上就上网查,原来石棉网是由两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的棉布做的,火长时间在一个点上烧,会让容器爆裂,可是用了石棉网,火焰热量分散到容器的每一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火烧不坏纸船另外一个原因吗?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度,纸的着火点是100度以上,水蒸发的时候吸收热量,使纸船不能达到着火点,直到纸船里的水全部蒸发。

  虽然这次的实验不怎么成功,但我却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也不枉我忙活一场呢!

有趣的实验6

  今天,在作文培训课堂中,张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有趣的实验。

  张老师首先拿出一个红色的盆,盆中装着贝壳、小球、石头、大米和u盘;接着张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大玻璃被和一个小玻璃杯,这时张老师很神秘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大杯子的容量是小杯子容量的几倍?”

  “二倍!”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好,那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吧。”张老师说。

  只见张老师熟练地拿起小玻璃杯,把大玻璃杯中的石头、小球等材料装进小玻璃杯,不出所料,正好是小玻璃杯的二倍。张老师又把两小玻璃杯中的材料全倒进大玻璃杯中。我心想:张老师又要干啥呢?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张老师又引导我们细心观察,并问我们:“看,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意见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说说不能,有的同学说能,还有同学半信半疑地说:“有可能吧?”课堂上立刻沸腾起来,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张老师见我们争论不休,就又拿出点大米,慢慢地把红盆里的大米都装进大杯子里大杯子里。大家惊呆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简直不敢相信。张老师还是不罢休,又拿起杯子问:“同学们,这里还能装下东西吗?”大家沉思了一会儿,有的同学回答说能,有的同学说还可以装些石灰、沙子和水……

  张老师笑眯眯地把水倒进了小杯子里,又把小杯子里的水倒进大杯子了。“天哪!竟然还没有满。”有个同学惊讶地叫出了声。张老师说再倒一点吧,就这样,大杯子终于装满了。

  可张老师又问:“同学们,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我们再也不能相信还可以装东西了,但大家都在低头苦思冥想,可没有一个想出来的。张老师又启发我们:“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老师都放进了哪些东西?”

  我们争先恐后地答道:“有米、沙子、水、U盘……”“这个4G的U盘里至少可以装一千张数码照片,两部大电影。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U盘可以是10个G的,20个G、30个G等,那么这杯里到底能存放多少东西呢?”听了张老师的.话,大家才知道张老师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张老师又问我们:“你们从这实验中体会到什么呢?”

  岳天宇说:“有些物体是不能只看表面的,要经过实际评估,才能确定这一物体的实际情况。”张老师又说:“同学们,如果把这个杯子比作是我们的大脑,那么我们的大脑可以装多少东西呢?有的同学说那肯定很多了,数也数不完。张老师说:“大脑到底能装多少东西,的确谁也不知道,但是要相信自己,你的潜力肯定是无穷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大脑的潜力就是无穷的,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智慧的大工厂”!

有趣的实验7

  一次褚老师让我们玩吹泡泡游戏。那天大家吹出了许多五彩缤纷的泡泡,这些小小的可爱的泡泡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想:这些泡泡水是怎么做成的。我决定回家研究个透。

  回到家我拿出了洗手液、洗发露、沐浴露、洗洁精等材料,把这些液体放进盆里,但我发现,还差一个吹泡泡的圈。我在阳台上找到了一根扭扭棒。突然,我在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把扭扭棒做成一个泡泡圈。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我拿着我做的泡泡圈,从盆里向上一挥。结果什么也没有。这时,我想:妈妈以前好像说过可以用洗洁精和水搅拌起来做成泡泡水的。想到着我马上就把洗洁精和水进行搅拌,不一会儿,杯子里都是泡泡,我得意的想:这一次肯定能吹出又大又圆的泡泡了!我拿起盆子,把扭扭棒放在里面,蘸了几下,抬起头,撅起小嘴,轻轻“吹”了一下,哎,泡泡还是没有吹大。这时爸爸看到了对我说:“你这样吹不大的,要在里面放点甘油,这样才能吹大。”听了爸爸的话,我就在盆子里放了点甘油再试一次,结果,一个很大很大的大泡泡诞生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我又在网上查到,原来甘油里有一种成分,可以使泡泡表面扩张,我这才恍然大悟。

  这次试验让我懂得了:只要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揭开谜底。我相信,只要不断去探索,我们就能解开很多的谜团。

有趣的实验8

  喷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是由罗马人发明,当时,为了解决缺水问题,古罗马人修建了12条水道,用来引入活水,并逐渐从饮用水发展成了装饰性的喷泉。在18世纪,西式喷泉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得到了应用。现代化的喷泉,集齐电、光、声、水、力等于一体,妆点着我们的城市生活。每一次,看到公园里、广场上的喷泉,我便非常的兴奋,情不自禁的跑过去玩耍,在音乐旋律的变化下,喷泉变换出了各种优美的水姿。尤其是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喷泉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某天的实验课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小喷泉”的`制作程序,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后,完美的“小噴泉”诞生,真是神奇不已,于是,在回家后,我迫不及待的来尝试,希望能够制作出像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小喷泉。

  要成功制作出“小喷泉”,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我发动了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实际上,“小喷泉”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水柱之间的压力差,让水在上升之后,再流入到低处,由于大气压力不同,水就会从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到压力小的一边,直到容器中的水高度相同,便会停止流动。

  我们先制作出了外盒,外盒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我和爸爸一起用锯子制作出了三块长木块,长度为1550cm,再分别举出一块1510cm、1515cm、1540cm的木板,虽然制作过程简单,但是却累的我们满头大汗,将木板组装在一起,就成功的制作出了外盒。为了让“小喷泉”更加漂亮,我们在木板上涂上了红色的油漆。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准备好了制作“小喷泉”需要的3个瓶子(分别为A瓶、B瓶、C瓶)、3个橡皮塞、硬管、剪刀等。我先将A瓶的底部剪掉,3个橡皮塞,每个钻出两个孔,确保硬管能够顺利通过,组装橡皮塞,在完整的硬管中,塞入橡皮塞,再将剩余硬管剪成适宜的长度,塞入2个剩余橡皮塞孔中,裁剪硬管,在剩余橡皮塞孔中,分别塞入一根硬管。最后,将橡皮塞组装起来,长软管部分,连接橡皮塞宽头硬管。在B瓶中装水,C瓶设置于距离B瓶高度40cm以上的地方,在A瓶中倒入水,于是,一个“红色的小喷泉”就这样诞生了。虽然实验花费了3个多小时才顺利完成,但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我内心深处充满了成就感。

  在这次精彩的“小喷泉”实验中,我收获良多,要确保实验成功,实验前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弄清楚理论,才能够将其顺利的应用到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一样,要取得理想的成果,必须要将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巩固结合起来,学会举一反三。

有趣的实验9

  上午第3节课 上课铃响了,教我们科学课的姜老师来到了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到实验室去做一个实验。”我们听了,大家感到格外高兴。

  来到实验室,只见每张桌子上摆放着一支温度计,两个空杯子。姜老师要我们做什么实验呢?她神秘地一笑说:“等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我们看到科学老师的一举一动,便知道了她是让我们来做有关“热胀冷缩”实验的。

  接着,科学老师说:“同学们,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把温度计拿到手上,要特别注意哟,等会儿不能用手捂住温度表上的刻度,并且不能让温度表碰到杯底和杯壁,不然,量出的温度的度数就不准确了。”于是,我轻轻地拿起温度表,只见上面显示着12摄氏度。科学老师说:“大家看到没有?这是我们实验室的气温。”大家说:“看到了!” 接着,科学老师拿着热水壶,给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的杯子里倒了半杯热水,然后又请各小组长拧开水龙头接来了半杯冷水。姜老师请各组小组长等一会儿各自带头把温度计轻轻放进杯子里,还提醒组长不要碰坏温度表,以免得不出实验结果。

  姜老师吩咐完毕后,实验开始了。我首先把温度计放进热水里,奇迹出现了,温度表里红色水银柱快速上升,温度计上立刻出现为60摄氏度,温度真高呀!接着,我又把温度计伸入冷水中,只见红色水银柱持续下降,立刻显示出8摄氏度。这冷水太神奇了,表面看没有一点儿热度。实际上,冷水还是有温度的。过了一会儿,我们每个同学都用手指头尝试了一下杯中冷热水的温度。

  过了一会儿,教科学的姜老师问我们:“根据刚才用温度计测试冷水和热水的.温度,你们发现了什么情况?”我们举起手说:“老师,温度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说到这儿,科学老师还接着给我们讲了一些科学道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接着,我们又继续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水有热胀冷缩的特点,那么空气是否也有这个特点呢?”我们对这个问题一起进行了讨论,但结论不统一。

  这时,科学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让实验来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吧!”她说到这儿,只见她从桌子里拿出一个红气球,一杯热水和一个细小的玻璃管。姜老师先把气球放入热水中,这时,只见气球膨涨了一些。然后,她又把气球放入冷水中,顿时气球又缩小了一些。此时,老师又问我们明白了什么?我们说:“气球不仅能在水中热胀冷缩,在空气中也能热胀冷缩。”老师小结完实验结果后,我们从实验室回到了自己的教室。

  通过这节课堂上的两个实验,让我感觉到,科学课不但让我们学到了新知识,还要感谢《科学》这门学科。这节实验课让我明白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更加热爱科学,将来报答我们的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有趣的实验10

  生活处处有科学。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星期天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趁着大好天气到了野外游玩,那里风景如画、景色迷人,那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有回来穿梭小鱼在嬉戏。有无与伦比的花儿微风轻轻拂过在风中翩翩起舞还会飘来淡淡的清香,在花儿旁还有几课巍然屹立的大树像几位保护美丽花儿的守卫。突然,我的小伙伴们在一棵大树下面看到一群蚂蚁正在忙着要干什么。我突发奇想,想到了蚂蚁害怕樟脑球的气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于是想亲自实验一下,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于是,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商店里买了一颗气味十足的樟脑球。

  此处选择的对象要和上文发现的蚂蚁就地取材首先,我们来到2只小蚂蚁前,用樟脑球在蚂蚁的前面画了一条线,那两只小蚂蚁抬起头来看了看我和我小伙伴仿佛在说:就这么一条线,就想把我们困住!你们未免也太小瞧我们了吧!哈哈哈……”,然后冲破了那一条线,跑了。我不假思索,蚂蚁怎么跑走了呢?蚂蚁不是害怕樟脑球的气味的吗?疑团未揭开,带着好奇,我们又来到了2只小蚂蚁面前。像原先一样,我们在嚣张跋扈的蚂蚁前面画了一条线,蚂蚁仍然仰起头看了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冲破了画线好像在说:“我可是很厉害的区区一条樟脑线就像打败我,痴心妄想。”于是,我们就不服气又在蚂蚁的前面画了一条线,蚂蚁想冲破,在向画线逼近,似乎在说:又是一条樟脑线,还想把我们困住!你们未免也太小瞧我们了吧!”蚂蚁哈哈大笑,便得意洋洋的冲向画线。我想,这次的试验一定又是以0分为结局了。当我这在心灰意冷的'时候,蚂蚁像被一阵风吹了回来,吓破了胆似的,缩头缩尾的有些不敢冲破画线了。但它们依然毫不惧怕的冲锋,终于冲破了,但它们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四肢无力,我们就将计就计在蚂蚁的周围又画了一个大圆圈。这下蚂蚁好像变得聪明起来,不想原先那样硬要冲破画线了。蚂蚁也没有了原先的嚣张跋扈和得意洋洋。在圈子里徘徊不定,沉着镇定的寻找着出口。

  我们把圈子慢慢的缩小,蚂蚁好像再也受不了那樟脑球是十足的气味了。好像在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道:“求求你们放过我们吧!我们实在是受不了了,刚才是我们太嚣张了……”最后我们把圈子缩小到比1角钱硬币还要小,蚂蚁不再徘徊了,躺在地上站不起来了。蚂蚁也许是太累了,再加上樟脑球的气味,实在受不了,所以坚持不住倒下了。

  蚂蚁的试验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看世界,用勤劳的双手去做实验,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有趣的实验11

  上个星期五,班主任刘老师拿着一个鸡蛋走进了教室,神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这节班队课,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我们听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更掩盖不住激动,迫不及待地问刘老师:“刘老师,您拿来一个鸡蛋做什么?莫非这节课我们做的实验和鸡蛋有关?”刘老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答道:“是的。这个实验就是:鸡蛋能不能被握碎?”几个力气大的同学信心满满,而几个力气小的同学忐忑不安,生怕老师会叫到自己,让自己上来捏鸡蛋,在同学们面前出丑。大家各怀心态,等待着游戏的开始。

  接下来,刘老师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实验规则:每一个同学轮流上来握鸡蛋,谁能把鸡蛋握碎,谁就是我们班的“大力士”。要知道,“大力士”在我们班中有着一定的威信,何况是刘老师“亲封”的呢!听到这,连我这个女生都跃跃欲试了。

  首先,刘老师请到了我们班的“病号先生”。他瘦瘦小小,面黄肌瘦,同学们赐予他“病号先生”的称谓。只见他迈着小碎步,心惊胆战地走上讲台,接住鸡蛋,将全身的力量都汇集到手上。他咬着嘴唇,脸涨得通红通红,鸡蛋还是没有碎裂开来的'痕迹。他只好灰头土脸地走下了讲台。

  同学们在台下议论着,有的说:“要是我走上讲台去握鸡蛋,肯定可以把它握碎。”有的女生则面露恐慌,惴惴不安地说:“那个鸡蛋好难握碎的样子,等会儿我们上去的时候会不会出丑啊?”我信心满满得想:要是我上去,一定能把鸡蛋制服的。“病号先生”的力气那么小,我应该比他强。

  接下来,刘老师请了力气比较大的郑浩东来握鸡蛋。只见他把腿摆成“人”字形,开始用力。一秒,两秒,三秒……两分钟过去了,郑浩东的眉头皱得都可以夹死一只虫子了,脸红红的,额头上也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可鸡蛋还不肯轻易“就范”,郑浩东只好灰溜溜地走下了“擂台”。

  ……

  终于轮到我上来握鸡蛋了。我把鸡蛋握在手心,开始“发功”,过了一会儿,鸡蛋还是无动于衷,我跺了跺脚,手心也冒出汗来了,心想:鸡蛋啊,你就给我点面子吧!可鸡蛋还是“不肯服输”,一点儿面子也不给我,我只好像只斗败了的公鸡,遗憾地走下了讲台。

  “叮铃铃……”下课了,我问刘老师:“刘老师,鸡蛋为什么不能被握碎啊?”“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如: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建筑。”刘老师解释道。听到这,全班同学才恍然大悟。

  你说说,这节班队课有趣吗?

有趣的实验12

  星期五的下午第三节课,金老师请来了仝喆的爸爸仝老师来给我们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大家都抢着帮仝老师做这做那,任汝迪忙这帮仝老师接了一杯水,做备用。 金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七个大字——有趣的物理实验。仝老师指着物理这两个字说:“大家都知道物理,这是我们上初中时学习的科目。现在我给大家做第一个小实验。”于是,仝老师给我们拿出了有两个密封的玻璃容器

  中间有一个联通的管子,只要摁住其中的一个圆球,那里面的红色液体就会流到另外一个球里,仝老师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可能是有关于热量吧!”冯哲说道,仝老师说:“对,正是这样,就是关于热量,这些知识等大家升了初中就明白这是什么原理了。好,现在我做下一个实验。” 仝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小棍子,一个用来弹的铁片,有一个铁片有绳子拴着,于是仝老师说:“现在,我要做一个实验,我把一个小铁球放在上面,我弹一下,你们猜,铁球会不会飞出去?”我们班同学大声喊道:“不会!”“好,我们就做这个实验。”于是仝老师弹了一下,但是那个铁球纹丝不动的待在原位,一动也没有动,现在大家起了疑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班知识面广的任汝迪说道:“这是惯性。”仝老师说:“对,任汝迪说的没错,就是惯性,这个大家上初中也会学到的。” 下一个实验是:仝老师拿出一根普通的注射管,灌了水,又喷了出去,接着,仝老师又让我们班的大力士——张梦甜来把这个针管拔出来,张梦甜怎么也拔不出来,于是仝老师又找了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张文琪来拔,张文琪竟然轻轻松松的就拔出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张文琪说道:“我看到你在给张梦甜拔的时候你把那个眼堵住了。而在我拔的时候,你就松开了。”仝老师说:“对,这位女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正是气压的原理,恩,这位女同学很聪明,接下来我们做最后一个实验。” 仝老师拿来一个分解成俩半的饮料瓶,又拿来一个乒乓球,有半个瓶子里装着水,仝老师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水的浮力把乒乓球扶了起来,然后,仝老师问:“你们说,我把这个乒乓球,放入带嘴的半个瓶子里,装满水,乒乓球会浮起来吗?”同学们还真是聪明,说:“不会。”仝老师实验了一下,确确实实的没浮起来。

  仝老师又让我们班肺活量最大的苏永涛来用那个有眼的半个瓶子放上乒乓球,让他吹,苏永涛充足了气,使劲一吹,没吹上去,真奇怪

  于是有让刘再前来吹,刘再前也是使足了劲一吹,咦?又没吹上去?真奇怪

  于是仝老师又把它放到下面,说:“看看在来吹,会不会掉下去?”于是,仝老师让明明上去做实验,明明一吹却掉不下去,真奇怪,仝老师说:“这些道理等你们升初中才明白,其实你们正站在远方看着海边的小浪花,这点不算什么,我们中国还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呢!我们班同学有没有信心获得诺贝尔奖呢?”“想!”五十二个同学异口同声。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获得这个崇高的荣誉!

有趣的实验13

  今天,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急急忙忙的拿出语文书、坐端正,等待成老师的到来,成老师跟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可是,我们看见成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白纸和一个打火机,连语文书都没有带。我们好奇得看着老师,我既好奇又兴奋,心想老师到底要做什么呢?为什么要拿白纸?

  过了几分钟后,老师终于开口说:“今天我要给大家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叫做‘001代号’”,同学们一听要做实验,高兴得又蹦又跳,真想知道这个小实验是怎样做的?大家都很想亲自来体验一下这个有趣的小实验!

  首先,老师把那白纸让同学们都检查了一遍,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什么都没有”!于是,小实验就这样开始了。只见老师左手拿着白纸,右手拿着打火机,把火机点燃,在纸下烧。可是,由于火太小了,过了十几分钟,白纸上还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实验失败了。同学们唉声叹气,盼望第二次的小实验能成功!

  第二次的小实验又开始了!老师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狠狠心把火调到了最大,又开始烧了。我心想:成老师到底要做什么实验?怎样做呢?我心里有许多的问号。想到这,我觉得实验就象一个迷,需要很多人去用心去观察。所以,我们全班二十几双眼睛紧紧盯着纸下,因为每个人真希望自已能第一个发现其中的奥妙,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没有一个人看得出来,都在那交头接耳。时间慢慢的过去了,只见老师手里那张纸慢慢地呈现出一些“字”来。又过了十几分钟,纸烧的直冒烟,但是,纸上的字却越来越清楚,实验终于成功了!离讲台远的同学都争先恐后的拥上去,我也不甘示弱,好不容易也挤到前面。这时,我不由的想: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也在思索着。可是,同学们并非像之前那么高兴,都在讨论着,因为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老师看同学们计论的那么激烈,听课听的那么认真,便说:“其实这实验在以前来说,是有很大的'用途。在战争时期,解放军为了不让敌人知道情报的内容,用牛奶写上字,晒上半个多小时,就把它送去另外一个军团。万一在路途中遇到敌军抢走情报,也不用怕,因为情报只是白纸一张,根本看不到字,敌人就不会怎么管,也不会知道情报的内容。如果情报可以安全到达另一个军团,他们只要用打火机烧5—6分钟,就能知道情报的内容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验也有很大的用途。我相信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就能知道其中的奥妙了!可我还是不懂,就去问了其他的同学,原来,牛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是有机物,有机物不耐高温,烧烤一下就会被氧化成黑色的炭,所以就能看见上面的字了。老师用牛奶早已在白纸上写上字,把它晒干后,再在我们面前用打火机烧,写的字马上就显现出来了。

有趣的实验14

  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时科学课,科学老师带着我们走进实验室。实验室里有好多东西,我们坐在座位上,等着上课。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先给我们分组,之后在每组中选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实验员、一个计时员。我所在的组是六组,组长是孟欣,他负责实验;田雯是记录员;张生是观察员;马怀森是计时员。然后老师让小组长到前面拿做实验所需要的东西。

  今天做的实验是“摆的秘密”。组成一个“摆”需要两个东西——螺丝帽和一根绳子。首先把绳子的一头系在螺丝帽上,再把另一头系在准备好的铅笔上,再把铅笔固定在一个铁架上。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两个大螺丝帽、两个小螺丝帽、两根长线、两根短线和一块橡皮泥。老师问我们:“你们说这个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张安琪说:“可能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王光龙说:“可能与摆幅的大小有关系。”孟欣说:“可能与线的长短有关系。”老师说:“如果想要试验摆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没有关系应该怎么做?”张安琪说:“应该准备两个一样长的绳子,一个大螺丝帽和一个小螺丝帽。把弄好的两个‘摆’系在铅笔上,摆的高度一样,同时放手,在10秒内摆几次,如果一个摆的次数多,一个摆的次数少,就说明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如果摆的次数同样多,就和物体的轻重没有关系。”老师说:“对,请坐!

  那么,如果想实验与摆幅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应该怎么做?”王光龙说:“做这项实验应该准备两个一样的摆,一个摆幅大一些,一个摆幅小一些,同时放手,在同一时间内看摆的次数,如果次数一个多一个少,就说明与摆幅的大小有关系,如果次数一样多,就和摆幅没有关系。”老师说:“好,请坐!

  那如果想证明与物体的轻重有没有关系,应该怎么做?”孟欣说:“准备两个一样长的绳子,两个不一样大的螺丝帽,幅度一样,时间一样,两手同时放开,如果与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的次数就不一样,如果没关系,摆的次数就一样。”

  实验开始了,老师说:“由于时间的关系,每个组只选两个。”我们组选的是摆的幅度和想的长短。马怀森先把时间定到十秒,他说开始,孟欣松手。首先我们实验摆的幅度,“开始”我们在一边看,十秒过后是十二次;我们开始试验与线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开始”我们等都瞪大了双眼,只见绳子短的摆是十四次,绳子长的是十二次。最后我们的出了一个结论——摆的快慢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与线的长短有关系。

  在这短暂的三十分钟里,我学到了好多好多的知识,真是应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趣的实验15

  这个双休日,我做了一个蚂蚁吃食的实验。首先我在我家后门口捉了30只蚂蚁,然后寻找实验用的食物(奶糖、菜叶、死的`昆虫、木屑),由于我家没有奶糖,我就用白沙糖代替,接着,我又找来了一片新鲜菜叶,然后在树枝上弄了一些木屑。该捉小昆虫了,捉什么好呢?

  我便向爸爸请教,爸爸说:“你在附近找找,或许会有什么小虫子。”可我找了半天一无所获。我忽然灵机一动,来到楼梯一看,果然有只很大的蚊子,我轻轻一拍,它就昏死了过去。我赶紧将这些食物摆好,放出了那30只蚂蚁。

  蚂蚁们开始走动了,有5只蚂蚁最先跑到糖那里,接着蚊子上也有了3只蚂蚁,而菜叶上只有两只,木屑上则只有一只蚂蚁。

  十几秒后,糖上已有15只蚂蚁了,蚊子身上也有12只蚂蚁,其他食品上还是老样子。

  又是20秒后,在糖上的蚂蚁开始回巢,每只嘴上还叼着一块小小的糖。昆虫则被咬得支离破碎,一片片昆虫碎片被蚂蚁叼回了“家”。

  蚂蚁最喜欢的食物已浮出水面,那就是糖。做完实验,正当我要收场时,我看到了震惊的一幕:不知从哪里来了许多蚂蚁,它们向食品进发,糖和昆虫上乌黑一片,原本受到冷落的菜叶子上也聚集了数十只蚂蚁,木屑上也有6只多。

  我望了望不远处的巢,让我更加震惊,洞口已聚集约百只蚂蚁,它们正浩浩荡荡地向这边进发。

  这次试验,让我看到了十分壮观的场面,也让我了解了蚂蚁的食性,真是受益匪浅。

【有趣的实验】相关文章:

有趣的实验作文04-03

有趣的实验作文03-24

有趣的实验作文(精选)11-19

有趣的实验小学作文04-19

有趣的小实验作文03-06

有趣的实验课作文04-17

有趣的实验课作文02-02

有趣的实验作文【实用】09-27

有趣的实验作文[优]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