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借物喻人作文指导
篇一: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篇二:绿叶
人们都赞扬牡丹的美丽、华贵,桂花的万里飘香,荷花的婀娜多姿,还很喜欢这些花,但我却更喜欢默默无闻的绿叶。
绿叶总是早早出来工作。春天一到,绿叶早早地点缀环境,宣布大春天的到来。每天人们还在睡觉的时候,绿叶就开始勤勤恳恳的工作了。它每天吸收水份、肥料,通过光合作用制成养分,供给鲜花,它还时刻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变废为宝。这就是人们喜难在大树下下棋、聊天的原因。
绿叶还有高尚的品格。人们总是惊叹鲜花的绚丽多彩,果实的硕果累累,却没有人关注沉默的绿叶,其实正是有了绿叶的衬托,才突出了鲜花的美,有了绿叶的光合作用,才有秋天的果实,可它们从来都不骄傲,总是勤勤恳恳的工作。
绿叶不但高尚的品格,而且还那么无私奉献。在鲜花果实需要养份进,绿叶就把自已千辛万苦制成的养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鲜花和果实。秋天来了,绿叶飘落在地上,与泥土掺和在一起变成肥料,还为明年植物的生长提供养份。它是那么的朴实无华,默默供献! 看到了绿叶,我就联想到具有绿叶精神的人。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我们,早上在晨光中陪我们早读,晚上在夜色中修改作业,有了他们的教育,才有我们的成长;清洁工,每天起早贪黑地打扫卫生,为我们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消防员,发生火灾时,人人都住外逃,而他们却向火里冲,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我看来这真是最帅的“逆行”。 我爱绿叶,爱它的勤勤恳恳工作,爱它的无私贡献。我更爱具有绿叶精神的人。
篇三:残缺的绿叶
残缺的绿叶
每当我看到日记本里夹着的那一片残缺的绿叶时,就会勾起我和小女孩之间的一段精彩故事……
那一天,我哼着小曲,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树林下散步。突然,一声惨叫打断了我的思路。只见一位小女孩摔倒在地,手中的拐杖也倒在了一边。
我听到了惨叫声,飞一般地冲上前去,一边扶起这个小女孩,一边问到:"小妹妹,你怎么了,疼不疼啊?"
"没什么,只不过是摔了一跤而已嘛!"她艰难地扶着拐杖站了起来。我无意间发现她的左腿比右腿短了大约有一寸多。
"小妹妹,你的腿……腿……怎么啦?"
她没有马上回答我的话,而是走到一棵大树下,拾起一片残缺的绿叶和一片枯黄的落叶(完好无损),举起那片绿叶对我说:"大姐姐,你看这片叶子它虽然残缺了一小块,但还是那么的绿。"然后又举起那片黄叶对我说:"你瞧!这一片叶子虽然完好无损,但是它是枯黄的。"
"至于我的腿嘛,听我跟你说吧……"
原来,在她七岁时的一天,不知什么原因她家的房子突然起火。当时的她根本没有发觉,因为她正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过了一会儿,她闻到了一股焦味,但她以为是别人在烤什么东西吃也就没太在意,继续做起了作业。因此,当她发现的时候,已经被大火重重包围了。浓烟呛得让她喘不过气,顿时,她感觉一阵头晕就昏倒在火海中了……当她醒来时已经躺在病床上了,可是她的一条腿却被截去了一部分,从此她就开始和双拐为伴。
"小妹妹,对不起,是我勾起了你的伤心事。"这时候,我的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我和她之间相隔只有一尺的距离,但我感觉就像隔着一座山。她腋下的那副双拐我真想拿起它拄在自己的腋下,以便借助它缩短我和她在意志、思想和信念上的距离。这副双拐在我的心中就像一对鼓槌,在生活的战鼓上猛击。它的每一个节奏鲜明的鼓点好像在告诉我,她心中有希望,有未来!
我捡起那片残缺了一小块的绿叶,静静地站在树下……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放弃一丝希望啊!
残缺的绿叶收藏在我的日记本里,而真正完好无损的绿叶却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
篇四:借物喻人范文
落叶赞
有人赞美青松,说它有不畏风霜,傲然挺立的姿态;也有人赞美绿叶,说它扶持了红花;更有人赞美腊梅,说它能在风雪中争奇斗艳,香气四溢;还有人赞美太阳,说它光芒四射,温暖人间。可是很少有人为落叶咏唱过。
是的,落叶它没有挺直高洁的姿态,没有芬芳的气味,也没有绿叶扶持红花那样显而易见的功劳,更没有太阳那样的光辉形象。可它们有谁不是不断地向大地索要养料,才会有如此的辉煌呢?只有落叶最能理解大地母亲的苦衷。每当秋天来临,寒风逼近,落叶总
是默默地飘落在地上,化作养料供根吸收。使树干树枝能够抵挡住风雪的侵袭,因为他深知大地母亲为使秋天硕果累累已耗尽了心血。而寒风的侵袭又使树干必须吃得更饱才能存活。
落叶啊,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你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活着是为别人活得更好,死了也要以自己的身躯去滋养新的生命,为了来年枝繁叶茂,草长莺飞。落叶从不悲伤,秋风一来,便从容的告别枝头,那般坦坦荡荡,潇潇洒洒。落叶啊,你甘当配角,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多么坦荡的胸怀。你化生命为硕果,无私奉献着,你被任意践踏却好无怨言,都么顽强的韧性。这就是落叶的风格,这就是我赞美落叶的原因。
朋友,你仅仅只为落叶的精神而感动吗?你怎么不为向落叶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父老乡亲,人民教师,戍边战士而激动呢?早古代,人们赞美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赞美背刺“精忠报国”的岳飞,赞美“为天下谋幸福”的林觉民,就是因为他们与落叶的风格相似。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多少革命者宁愿牺牲自己而保全局啊!邱少云,董存瑞,刘胡兰等。这多与落叶的风格相似。
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孔繁森、吴登云、林俊德等,同样具有落叶一样的风格。
“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赞美落叶,更赞美那些具有落叶风格的人!让那些一切向钱看,为个人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自惭形秽去吧!
粉笔赞
有人赞美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有人赞美高贵典雅的牡丹,有人赞美热情奔放的玫瑰,而我,却最爱那平凡的、普通的粉笔。
粉笔是一支只有七公分长的一根全身白的圆柱体,他在野普通不过了,在每个商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它,却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人们。它每天辛勤地在那片黑土地上走来走
去,这多么无聊乏味呀!渐渐的,它成了粉末,它变成了粉末,它变成了踏在人们脚下的粉末,从此,它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但它没有半点怨言,每天任在勤勤恳恳的工作着、奉献着,丝毫不觉得低下。看着粉笔,我想:我说学到的知识,全部是粉笔的功劳。上幼儿园时,老师用一根根粉笔教会了我
aoe。。。。。。。,后来上了小学。语文老师用粉笔教会了我字、词、句;数学老师用粉笔教会了我数字、应用题、四则用算;英语老师用粉笔教会了我ABCD、单词、音标;美术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教会了我画画;。。。。。。
你,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你,给我们传授知识;你,给我们传播了文明,让我们做一个新世纪的少年。而你,却变成了一片片白色的粉末,你这种默默无闻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赞美粉笔,更赞美我们的老师。老师像粉笔一样朴实,她用自己的心血成就了我们。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老师啊!你像粉笔一样平凡,更像粉笔一样辛勤。
多少个黑夜,您在灯光下,批改着批不完的作业;您在灯光下,备着备不完的课。而我们的作业本上却留下了一条条醒目的批语,留下了一个个红勾。每一条批语,每一个个红勾,都凝聚着老师您的心血。
老师像粉笔一样无私。但更像桥一样朴实!
我赞美粉笔,因为它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赞美老师,使他们,为培育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篇五: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别了两个字。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
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20
篇六:借物喻人文段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有时也叫托物言志。这也是 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 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期中的《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 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 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 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 写作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 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 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扛着木棍,棍上挑着篮,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 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 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 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 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 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本文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 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 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泥土赞
走在幽美的山间小道上,欣赏着路边挺拔的树木,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庄稼,小野花伸开五彩的花瓣尽情的舒展,忘情而又羞涩。这时,也许你被这一切深深地迷住了,但是,你可曾记起你脚下丑陋的不起眼的泥土?如果你爱自然中的一切,那你更有理由去爱泥土。 泥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总是无私地孕育着万物,万物的根都在泥土中。春日里的泥土,显得更加不起眼,在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花丛中,人们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脚下这泥土?可是,人们忘了,忘了这春天虽然需要花朵来装扮,但是,没有了泥土,花儿将在何处开?树儿将在何处栽?我们美丽的春天,哪里才能寻找到她?
我们无从知道。
泥土这丑陋的身躯下,隐藏的是善良圣洁的灵魂。
泥土从不抱怨花儿使它显得不起眼,不报怨树儿将它衬托的更加低俗,更不会报怨小草遮住了人们看到泥土的视野,它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世界上最芬香的便是雨后那阵阵湿润的泥土的芬香,那香气,没有桂花的浓郁,没有腊梅花的醉人,没有百合的清新,有的只是朴实的香,纯洁的香,淡淡的香,令人无限回味的香,这香泌透心脾,使你感到踏实、沉稳,更使你的灵魂得到升华,灵魂得以净化,心情感到愉悦,精神感到振奋。
这使我想到了具有泥土精神的老师。
他们是园丁,哺育着祖国的花朵,无怨无悔,把自己的青春留在讲台上、黑板上,但他们从不索取什么;深夜里,他们批改着作业,那么认真,那么专心,就这样,一年一年又一年,他们送走了无数的国家栋梁;他们还是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一年一年又一年。当学生们记起老师那已模糊的脸庞时,心头不禁一振,立刻有了一种冲动——再去看看自己的老师。当他们发现老师老了,才体会到老师的爱
我爱泥土,爱泥土的灵魂,泥土的精神,泥土的香气,更爱像泥土般的老师。泥土,奉献中包蕴着平凡,平凡中诠释着伟大
[佳作简评]小作者通过描绘泥土的生活环境和内在品质,表现了泥土的平凡与伟大,自然地联想具有类似精神的教师。同时小作者善于运用过渡句,如:用“泥土这丑陋的身躯下,隐藏的是善良圣洁的灵魂。”一句由外而内地具体描绘泥土的形象;写“ 这使我想到了具有泥土精神的老师。”一句由物及人,联想到默默奉献的教师。
【借物喻人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借物喻人的作文05-05
借物喻人的作文10-21
借物喻人的作文01-30
借物喻人的文章04-03
关于借物喻人的作文04-05
关于借物喻人的作文精选05-01
关于借物喻人的精选作文05-03
借物喻人的小学作文02-22
有关借物喻人作文精选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