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型教师总结
教书育人,要求我们要坚守一份“润物无声”的平淡与执着,更要求我们能与时俱进,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中,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力求在工作上改革创新,让自己成为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
一、用爱团结集体,创新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平等”只适用于人格领域,指的是“人格平等”。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当仁不让于师”的思想,则主要是从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的意义上来说的。孔子自己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千古传诵的人格关系。现在社会尽管师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作为人的存在却是相同的。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在这一点上,师生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作为人的存在,教师需要爱,学生也需要爱;教师需要被尊重,学生也需要被尊重;教师不愿意被人辱骂,学生也一样。因此,师生双方在审视对方的时候,应该透过社会角色的“面具”,看到“面具”背后共同的人性或人格,采用“换位”、“移情”、“理解”的方法去建立一种超越有差别的“角色关系”的无差别的“人格关系”。这种人格关系是师生关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有时候,师生人格相互熏陶和砥砺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胜过任何的外在的要求和规范
好话暖人。这里的好话是鼓励的话,非吹捧之言。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伤心之时常有。此时,为师者,只可雪中送炭,切忌火上浇油。这“炭”便是老师对学生及时的安慰和鼓励。这“炭”一送出去,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他,支持他,帮助他。实践证明,一个人在困难中得到帮助,在绝境中看到希望,是最容易萌发感恩奋发之心的,他就会因此而变伤心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加倍地努力学习,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值得提醒的是,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也需要鼓励,否则又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走向滑坡。因此,老师绝不可以吝啬自己的语言,多给学生以鼓励,让你那看似廉价,实则无比珍贵的话语温暖学生受伤的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诚心待人。“诚信”是当今社会处理好各种关系的起码要求,“诚”是“信”的前提,“信”是“诚”的必然结果。要想让人信服,首先要诚心待人。小学生虽小,却也有比较复杂的心思,教师要勤于观察、善于揣摩,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才能做好教育工作。但最关键的还是让学生信任你,让学生愿意把心里话说给你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信任自己呢?亦师亦友是最基本的做法。亦师,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亦友,就会得到学生的信任。教师做学生的朋友,要做到平等相处、真诚待人。在和学生交流、听取学生意见时,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看着对方的眼睛,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认真倾听,感受到你的和蔼可亲。对于学生反映的情况,老师要立即处理,存在的困难要尽力帮助,做出的承诺要及时兑现,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诚意地在为他们做事。真诚的付出是会“收买”到信任的。试想,你的心都交给学生了,学生还有什么隐瞒你的呢?学生成为老师的朋友,就会和老师无话不谈,老师的话学生就会愿意听,老师的要求学生也会乐意做,至于教育效果嘛,自不必说了。
科学育人。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处处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着想。其次要懂得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青少年儿童是长知识、长智慧、长身体的时期,他们还不成熟,他们的愿望和能力还不平衡,有时会犯错误;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也不是线性的,会有曲折,了解了这些特点我们就不会事事责怪他们。第三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需要,青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他们有求知的需要,有玩耍的需要,有探究的需要,有交友的需要。老师要了解他们的多种需要,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学生就会反过来理解老师,尊重和完成老师的要求。第四老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切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那样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感到老师不信任他,看不起他。这些学生往往对老师敬而远之,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在这种状态下,老师要想教育他是很难的。信任是相互的,只有信任学生,学生才能信任老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老师,师生中还有什么矛盾不能解决呢?
二、用策略组织课堂,创新教学主阵地。
教师是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负有教育的责任;学生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负有学习的责任。教师在履行自己责任的过程中,也需要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自己,教师学习的目的则主要是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自己;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与活动,教师学习的内容在主要的方面是如何去提供这些材料、组织这些活动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其发展的状态。
质疑讨论。“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好奇心强,遇事好问个为什么。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说道,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讨论是智力的激发,你一言,我一语,促使每人动脑筋思考,往往能迸发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营造质疑讨论的氛围?一是要相信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两岁的孩童总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怎么样?那怎么样?天有多高?星星有多少?月亮离我们有多远?等等,并且喜欢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弄得父母难以回答。然而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压抑了,而今就是要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二是要激励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学生有一个由不敢到敢于提问、敢于发言的过程,有一个不善于到善于提问、善于发言的过程,而教师千万要有热情、有耐心,要像父母教孩子说话、走路一样。三是要启发引导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要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只有当他们在无能为力时,才告诉或者留下悬念,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再去钻研。除此之外,释疑讨论时,还要善于先抓重点问题,深入讨论,对次要问题则少花时间,一带而过,切忌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以致放开了收不拢,导致学生如在云雾中,不得要领,完不成教学任务。
思维探究。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吸取这些文化遗产,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他们应该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教学中应该以各种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像科学家创造知识一样去经历、体验一下发现的过程。从而学到发现、发明的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什么是“思维过程”?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结合学科教学表现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性质规律的发现过程,对文章作者思路的挖掘过程。学生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才能学会创造。怎样展示思维过程?方法很多,因学科而异,但有几点是共同的:
其一,创设情景,作为铺垫。如,一位自然课教师教学“斜面”时,首先放了一段录像??工人叔叔用一块斜放的木板将油桶推上汽车。师问:工人叔叔为什么这样做?生答:省力。教师接着讲:这块木板叫“斜面”,利用斜面推重物,真的能省力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斜面”……
其二,引导探究,步步深入。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阶梯,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拾级而登。如上例,教师介绍了实验桌上的三块方块、-块玻璃板、钩码和弹簧测力计后,要求学生自己搭成不同的斜面,观察沿斜面拉钩码上升时的力,并在弹簧测力计的表上做记载,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记录,得出“斜面越平滑越省力”的结论。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实在太少。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吧,立足于三尺讲台,培养出祖国鲜艳的花朵。
【新型教师总结】相关文章:
山东商职学院深入调研“山东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问题”12-09
大学生社会实践:走新型三下乡服务之路12-09
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自纠工作报告12-07
教师个人总结12-07
教师听课总结12-08
教师学科总结12-08
教师业务考核总结教师业务考核总结3篇12-07
高中教师工作的总结12-06
浅谈教师的职责总结12-07
教师全员培训的总结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