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2-12-07 06:06:40 中考试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1

  一、选择题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防(tí) 憎恶(è) 庶祖母(zhé)

  B. 文绉绉(zōu) 干涸(hé) 不逊(xùn)

  C. 黝黑(yǒu) 畸形(jí) 匿名(nì)

  D. 解剖(pōu) 诘责(jié) 绯红(fēi)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涕泗横流 自之知明 无与论比 怒不可竭

  B. 一杯黄土 化为无有 忑忐 凄惨

  C. 深恶痛疾 油光可鉴 落第 磨磨蹭蹭

  D. 晗首低眉 广懋 城惶城恐 暗然失色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上课总是精力不集中,几乎每节课都心无旁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B. 不要一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缺点就气冲斗牛,应该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得不够。

  C. 她向来做事果断,我就喜欢她这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D.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都墨守成规,我们的校园就会更加和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1999年10月1日是祖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

  B. 因为去年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可是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了它。

  C. 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是二十世纪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项重大突破。

  D. 通过国家严格考核,使南京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诗歌鉴赏

  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 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 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三、名著阅读

  名著导读

  (1)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信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__________。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里的唯一作品是: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20xx年4月 2日是第五个联合国“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某校学生会准备走上街头,进行一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说出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综合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我国自闭症事业的发展现状。

  【材料一】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视力、听力正常,但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喜欢独自玩耍,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他们在行为方面也有异常,如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自闭症需要社会的关注。20xx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自闭症儿童早期诊断和康复训练的体系;20xx年,中国残联为3至6岁家庭经济困难的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费用补助;截至20xx年,我国已建立了34个省级训练机构。

  【材料二】

  我们周围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重则生活不能自理,却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常……以前,人们叫他们“被魔鬼偷走灵魂的人”,精神病或傻子,直到70年前,医学界才把他们确定为自闭症或孤独症患者。自闭症一般三岁前发病,没有特效药,要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我国自闭症儿童的人数超过160万,目前有一半患儿需要排队等候才能进入机构接受训练,近20%的患儿直到6岁才开始接受康复训练。

  ①主要特征:

  ②发展现状:

  (2)为了调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同学们在街头进行了问卷和采访。请你结合上面搜集的材料,根据问卷结果和采访记录,写出调查的结论。

  (一)人们对自闭症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二)街头采访记录

  市民甲:我邻居的孩子是自闭症。他从来不理人,把你看成空气,有时不知为什么就在街上大喊大叫的,样子挺可怕。这自闭症的小孩,就是傻子加疯子!

  市民乙:自闭症孩子就是智力超常儿童啊。听说他们比一般人都聪明,在数学、物理方面有很高的天赋,美国有个12岁的自闭症男孩还在大学学天体物理呢。

  调查结论:

  五、句子默写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2)胡马依北风,___________________。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用夸张手法表现自己内心愁苦之深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

  (6)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加点词

  (1)蹴尔而与之

  (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4)令弟子趣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 相与步于中庭

  B. 相于材人远矣

  C. 奉命于危难之间

  D. 管夷吾举于士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4.【甲】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如果我们想要使【甲】文的论证更有力,引用【乙】段文字是否可以?为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xx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同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4.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郁孤台笑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 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⑾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1.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红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

  历史的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⑾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

  5.“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八、命题作文

  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作文题目:心声

  (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补齐下面题目并作文。

  那一段_____________时光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2

  一、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羁绊(bàn) 锵然(qiāng) 糜子(méi) 天衣无缝(fèng)

  B. 两栖(qī) 迁徙(xǐ) 雾霭(ǎi) 草长莺飞(zhǎng)

  C. 龟裂(jūn) 陨石(yǔn) 拙劣(zhuō) 出类拔萃(cuì)

  D. 缄默(jiān) 襁褓(qiǎng) 绚丽(xùn) 强词夺理(qiáng)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棰击 沙砾 赋予 袖手旁观

  B. 扶植 目睹 肤浅 自圆其说

  C. 探察 清谈 特地 格物至知

  D. 枯燥 帖切 狡辨 不修边幅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使互联网向更宽的领地扩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B. 在科幻迷看来,作者能否在小说中自圆其说,是小说成败的很大因素之一,而这,比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难。

  C. 我年近八十,行将就木,但还想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D. 綦江人都懂礼貌守文明,一进入图书馆都立即销声匿迹了。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在参观故宫博物馆的途中,使我深深地震撼于祖国文化的博大璀璨。

  B. 深圳长青诗社大约20名左右诗友到大鹏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表演诗歌朗诵。

  C. 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D. 近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推进医疗技术合作和医疗技术质量。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或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点,与老子并称“老庄。”

  B. 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这篇文章被清代的张潮选进了他所编写的《虞初新志》。

  C. 《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诗人贺敬之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抒发了自己对延安的深情。

  D.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属于事理说明文,但它们的说明顺序明显不同。《恐龙无处不有》以介绍恐龙生存的大陆为主,属于空间说明顺序;而《被压扁的沙子》则遁过介绍斯石英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

  二、名著阅读

  名著导读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八年级(1)班将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

  (2)请你参照下列活动形式,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形式。

  形式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形式二:

  形式三:

  (3)与古人对话:请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古诗人,仿照示例与他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示例:刘禹锡,你一生坎坷,风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的豁达与乐观,鼓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四、句子默写

  默写填空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也。(《庄子·逍遥游》)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是鱼之乐也

  (2)固不知子矣

  (3)全矣

  (4)请循其本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与惠子的这场辩论的主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B.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 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4.在庄子与惠子的这一场辩论中,你欣赏的人物是谁?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未,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开。放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架陪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拨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

  批注二:

  4.在第 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五月,欣赏初夏的浓墨轻涂;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人生动笔触下的韵味;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中不平常的道理……

  请以“细品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2)正值青春年少的你,一直在积淀知识、经验,你正悄悄打开未来之门。也许你喜欢手工制作,造个铁皮鼓做个木头人,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匠人;也许喜爱昆虫,平时乐于观察、研究,说不定你就是中国的“法布尔”;也许你读书习字之余,探寻数学奥妙,希望未来能有新视野新发现……

  请以“我正开启未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04-03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05-01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2-0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04-05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05-01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2-09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八年级生物12-09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分析报告12-09

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的期中考试卷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