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2-12-06 19:53:04 中考试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讣告(fù) 拓本(tuò) 教学相长(zhǎng) 大腹便便(pián)

  B. 旌旗(jīng) 发酵(jiào) 寝食不辍(zhuì) 咎由自取(jiù)

  C. 咱俩(liǎ) 笨拙(zhuó) 果实累累(léi) 忠贞不渝(yú)

  D. 凛然(lǐn) 渎职(dú) 诲人不倦(huì) 潜移默化(qián)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谒见 屹立 惊赅 甘之如饴

  B. 纽扣 既使 账单 诚惶诚恐

  C. 潮汛 空暇 催促 略胜一畴

  D. 端详 船舱 桅杆 别出心裁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春天在人们期盼中走来:南方绿草如茵,春暖花开;北方涣然冰释,溪流潺湲。

  C. 我对他说:“王明,这段时间幸好有我鼎立相助,你的语文成绩终于突破100分啦!”

  D.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卢永根夫妇捐出毕生积蓄八百多万元,这一善举真是石破天惊。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宜宾“大学城”的初步建成,对临港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 川航执飞的3U8633航班迫降成功,机长刘传建被称为中国现实版的“萨利机长”。

  C. “闪送”创立同城速递新样本。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D.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 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

  C. 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D. 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性格上疾恶如仇,豪爽直率而又粗中有细。“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等都是有关他的故事。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 《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肖像描写,又有人物心理刻画,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通过非凡的想象力,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

  B. 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C. 闻寡人之耳者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 亲贤臣,远小人 亲旧知其如此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以美于徐公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年且九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

  下列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C.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D.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诸葛亮传(节选)

  陈寿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⑤,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⑥,物理其本⑦,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⑧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戮:这里指“处罚”。⑥庶事精练:精通各类政事。⑦物理其本:治理百姓从根本上入手。⑧峻:严厉。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是什么含意?

  2.这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四、句子默写

  默写。

  (1)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飞花令”是《中国诗词大会》中深受大家欢迎的环节。请写出含有“秋”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类文阅读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xx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4.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享福与吃苦》,回答问题。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2.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六、命题作文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坠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始终一路芬芳。

  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作文。

  (2)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劲;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将题目“读懂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12-09

中考的语文试卷的分析12-09

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12-09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题目12-09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2-09

关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2-09

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12-09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析12-09

最新中考语文练习试卷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