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二
一、总体评价:
该卷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较好地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和创新性,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比较符合我市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渗透了学科会议精神,有力地维护了《考试说明》的权威性。因此,也极大提高了试卷的导向性,研讨和学习这套中考试卷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无益处。
二、特色赏析:
1、总体稳定,略有微调。
与前两年相比,题量、题型较为稳定,区分度更好,难度略有上升。稳定有利于承袭优良传统,有利于维护中考的严肃性,有利于引导老师实施教学和研究备考,而微调则有利于改革,相比于去年,两个填空题难度翘了尾巴,从而增大了区分度,大题中少了平面几何题而多了二次函数。同时,增加了难度,几何操作难度持平而位置后移,但证明难度略有加大,压轴题稳中求变似有突破(思维量加大,计算量减少),应用题位置前移,与去年难度持平(去年情境不易理解,今年加大思维力度)。
2、考查知识点分布合理。
试卷知识点几乎涉及到初中每一章节,覆盖面广,细看试卷,考点说明处处得到体现,注重考查基础概念,性质的直接运用,坡度小、学生易得分。如选择1、2、3、4、6题、填空9、10、11、13、14题、计算、解方程12分就是送分题。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把握好标高,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让每个学生形成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3、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如:仅就语言而言,有14题附有图形,1题附有表格,占全卷60%,这是今年一个新靓点,为什么对语言考查力度加大了呢?因为语言的转换就是思维的转换,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平时教学对语言方面要足够重视,不可忽视。教学中要全面重视图形、符号、文字语言之间关系互换,让学生养成思维、归纳、洞察的能力。再如:对数形结合的考查,全卷也舍得花空间、布分数,在各个层次上予以考查。数学特点决定了在注重基础时,更注重了数学化,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基础,考能力。
4、坡度缓,难度分散,实现了多题把关的构想。
08年中考试卷的“难度”体现在最后两道压轴题上,今年在选择题、填空题后两题均设置羁绊,考察学生“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第24题减少了文字,丰富了图形,加大几何思维能力的考查。所以,今年学生做题时间紧,不易得分,难度有所上升。
5、数学考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试卷中背景设计题有第8题、第19题、第20题、第22题,文字叙述不长,阅读量小,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宣传了环境保护,生命健康,体现人文关怀,是出卷者深思熟虑的智慧体现,不失为试卷中的靓点。
6、渐显风格,导向明显。
①几何考查注重变换,弱化证明;注重猜想,弱化演绎;注重通法,弱化技巧(如第25题最后一问,不证相似,用相似)。变换题考的多,如选择题第7题、解答题第24题。
②动点压轴,几年一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理由有如下几点:㈠此题型属初高中衔接点。㈡此类题属初中各分支结合处。㈢此类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绝对难度大,很具有区分度。选用动点题,可能有人会认为太传统,而我们认为这一情况应坚持下去,解这类题不是一堂两堂课,一个专题就可以解决,它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能渗透运动理念,用运动的眼光看问题,掌握好四个环节:渗透—变换—量化—训练,科学的施教。我们认为命题者的用心是良苦的,命题者自己的评价观念、教学观念也发生着变化,这也许是导向性吧!需要大家共同交流。
这是一份命题思想较为深刻、命题技术较为成熟的试卷。
我们对这份试卷的两个地方提出建议:
1、试卷答题空间较小,比较紧凑。卷面排版还要更人性化些。
2、个别题目叙述在理解时容易产生分歧,如第20题究竟是三步事件,还是一步事件可谓公婆之争。
以上只是个人陋见,总之,我们感谢命题者的努力,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二】相关文章: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参考例文12-09
2017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12-09
中考数学总复习数学试卷分析12-09
2017中考数学试卷分析12-09
期中考试的数学试卷分析03-26
高考数学试卷分析12-09
近五年天津中考数学试卷分析12-09
最新的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分析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