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

时间:2022-10-31 14:13:41 中考复习 我要投稿

中考文言文复习

  上学期间,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文言文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文言文复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1

  1、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林嗣环的《口技》: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愚公移山》: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④ 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⑤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⑦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或:“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⑧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⑨出自本文的成语: 愚公移山

  4、《核舟记》中描写佛印神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核舟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表现王叔远精湛技艺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5、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本文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文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取得了什么效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具体是:(1)天下苦秦久矣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两个4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1)鱼腹藏书(2)篝火狐鸣 《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文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也是道出千古壮士之心声、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名句。

  6、《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第一段是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选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回答)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中考文言文复习2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勿丧:不丢掉。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

  11、蹴():用脚踢。

  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4、辩:通“辨”,辨别。

  15、何加:有什么益处。

  16、奉:侍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

  19、已:停止,放弃。

  20、本心:本性,天良。

  文后练习: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附加练习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案

  1、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补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

  5、失其本心。

  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中考文言文复习3

  文言文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含《七步诗》和《古代诗歌三首》),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古诗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多想几个诗句,然后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另外养成良好的积累诗句的习惯也是形成你的厚实文化积淀的必做功课之一,同时这些诗句也可在写作中引用,增添文章的'色彩。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中考文言文复习4

  1、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4、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9、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0、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1、满坐寂然 “坐”(zu) 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13、便要还家 “要”(ā) 通“邀” 《桃花源记》

  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ǒu) 同“又” 《核舟记》

  15、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iǎn) 通“拣” 《核舟记》

  19、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0、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21、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2、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24、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马说》

  2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26、其真无马邪 “邪”(é) 通“耶” 《马说》

  27、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29、百废具兴 “具”(ù) 通“俱” 《岳阳楼记》

  30、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3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

  32、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

  34、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 “以”(ǐ) 通“已” 《陈涉世家》

  3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37、故不错意也 “错”(cu)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iǎn) 通“拣” 《出师表》

  40、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出师表》

  41、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5、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

  4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50、一厝朔东 “厝”(cu) 通“措” 《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53、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中考文言文复习5

  中考文言文复习: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试题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后面习题

  1、解释词语

  管夷吾举于士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衡于虑而后喻无法家拂士

  2、选择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殚其地之出出入之迂

  所以动心性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若孀妻弱子

  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3、翻译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课文理解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它的论点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作者先分析论证,最后归纳总结,分两个分论点。

  B、文章分别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充分论证的观点,反面论述的是“生于忧患”,正面论述的是“死于安乐”。

  C、第一段列举了六个例子,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从逆境中走出来,成就了大业,成为了圣君贤臣。

  D、本文选自于《孟子》,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中国的“四书”,孟子与孔子是中国的两位圣人,合称为“孔孟”。

  5、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对“死于安乐”的理解,说说今天我们年轻一代应该如何去创造美好的人生。

中考文言文复习6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一个大题,分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本文将从文学常识、课文理解这两方面着重谈一谈。

  一、文学常识

  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相关的文体知识等。作家,要了解他(她)的姓名、朝代、历史地位等;作品,不仅要知道课文的篇名,还应了解其出处,尤其是一些重要著作,如《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些内容要记忆准确,千万不能张冠李戴。一些古代常见的文体,如“说”、“记”、“表”等,也要基本了解。每篇课文的'注释1基本包含了上述内容。

  二、课文理解

  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做这些工作:概括自然段和大段的段意、结合背景把握人物思想精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或寓意、从中可获的启示等)、抓住篇章和段落的中心句或对表现中心及人物有重要作用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作用、了解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等。

  以最近刚学过的《小石潭记》为例,可通过梳理以上内容,简单列出下表:

  1.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小石潭的概貌。

  内容要点:地处荒僻 水声悦耳 石潭奇特 植物茂盛

  重点句:“如鸣佩环,心乐之”

  思想情感:陶醉于自然美景。

  2.潭中游鱼

  内容要点:潭水清澈 游鱼活泼 以鱼写水 动静结合

  重点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思想情感:陶醉于自然美景,暂时忘却烦恼忧伤。

  3.溪流曲折蜿蜒。

  4.小石潭凄清的环境氛围及感受。

  重点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

  思想情感:情景交融,抒发久谪远荒的凄苦忧伤。

  5.交代同游者。补叙同游者姓名,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做是的附文。

  《小石潭记》中心思想:记叙游小石潭的经过,含蓄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之情。

  梳理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复习,不必死记硬背,动手动脑之后,成竹大半在胸。

  至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学习课内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文言词汇、掌握解释句意的方法,具备现代文阅读的一般能力,就一定能轻松应对。当然,我们还可以适当阅读一些短小的课外文言文,进行“实战演练”,以培养自己灵活运用的能力。

中考文言文复习7

  童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⒈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则或千或百( )

  ⒉翻译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句话。

  ⒊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从小善于_________周围_________的事物,并且富于_________而体味到的________________。

  ⒋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幼年生活中的那些趣事?

  ⒌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这三则主要从 方面来谈儒家的做人标准。

  2、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 、_________ 。

  3、解释加点的词:

  日( )省( )忠( )信( )

  传( )贤( )齐( )内( )

  4、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先进和落后,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 ,_________ 。

  5、我们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要以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为准绳。

  6、说说加点的字的不同含义:曾子 子曰

  7、翻译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注音并解释加点的词: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不成人之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处( )美( )是( )虽( )

  3、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

  4、当今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但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以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为准绳。

  5、翻译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怎样理解孔子主张的成人之美?

  (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为政》)

  子曰: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①说:yuè 通悦 ②愠:yùn恼恨 ③罔:wng迷惑

  ④殆dài疑惑 ⑤识:zhì记

  1、解释加点的词:厌( ) 诲( )

  2、找出其中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3、表示学习态度的有:

  表示学习方法的有 。

  4、翻译句子: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无奕(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寒雪日内集( ) 公欣然曰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3、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七(下)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世隶耕 ( ) ○2未尝识书具( )

  ○3或以钱币乞之 ( ) ○4收族为意 ( )

  ○5宾客其父( ) ○6令作诗 ( )

  2、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

  5、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燕山( ) 胡骑( ) 辔头( )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

  ⑷策勋十二转(策: )

  ⑸著我旧时裳(著: )

  ⑹关山度若飞(度: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5、译句: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短 文 两 篇

  (一)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二)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 )

  隧 ( ) 尻( )尾

  2、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1)目似瞑 ( ) (2)意暇甚 ( )

  (3)屠自后断其股( ) (4)乃悟前狼假寐 ( )

  (5)缀行甚远( ) (6)两狼之并驱如故( )

  (7)一狼乃从( ) (8)屠大窘 ( )

  3、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翻译下列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5、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启发读者对待像狼一样狡诈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绝不能心慈手软。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中考文言文复习8

  明确考查方式

  中考语文试卷已经越来越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接轨,“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摈弃了“陈”、“俗”、“碎”的题目。《20xx年浙江省中考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目标的说明”归纳为:1理解常用文言文词语的意义;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20xx年全省各地的中考语文卷,基本上围绕这些目标,分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赏析两块进行考查。其中,大部分地市的文言文阅读又分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两块。

  课内文言考查以三大题型为主:

  一、带点词注解。

  考查内容以文言实词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今异义词;

  (2)通假词;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5)词的感情色彩变化。

  二、文言句子翻译。

  从句式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这与“考试说明”中的要求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相吻合。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要求做到“信”(准确)、“达”(流畅)、“雅”(优美)。

  三、阅读理解。

  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内容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去年语文中考,绍兴、丽水、嘉兴、温州等地试卷要求结合文言文内容直接进行解答,而衢州、湖州、义乌、台州、宁波等地试卷的文言文阅读则要求学生通过文言阅读理解文中人物或 课外文言文相对来说比较“浅易”。从已选的课外文言文来看,这个“浅易”可作如下的理解:词语为文言中的常用语;句子大都为文言中的常见句;文章以叙事、议论为主,一般无须了解复杂的背景。课外文言文的考查还较多地出现文言断句的内容。如绍兴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断3处)。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根据“稳中有变”的出题原则,今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该还是以这些基本题型为主,适当借鉴其他省市中考语文卷中的新颖题型,以体现“求变”、“求新”的思路。

  明确解题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中考文言文设计的题型中包含解词、译句等需要平时日积月累的客观识记题。在临近考试的这些天里,我们仍要注意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梳理。如“为”字,其意义千变万化:在“及为忠善者”中是“表现”的意思,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是“雕刻”的意思,在“唐人尚未盛为之”中是“使用”的意思,在“好为梁父吟”中是“唱”的意思――其实这些均是“做”的意思,只是因为现代汉语中具体的搭配习惯不同而已。这样梳理以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贯通了,解题的方法也明确了。

  此外,中考文言文考查中很大一部分是主观题。这些主观题一般可以分为体验类题型,如衢州卷《记承天寺夜游》“本文写于 对这类主观题,学生们在解题时应注意这样几点:1.紧抓要点不放松。在答题时一定要体现能表现文章主题或人物思想性格的关键词。2.严格按题目要求做。譬如不得随意突破题目中对字数的限制等。3.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尤其对于一些正反两面均可以作答的.题目,尽量选取主流观点,这样回答相对容易些。

  希望考生借助以上方法,通过一些系统、典型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

  明确复习方略

  在复习时间不多的情况下,良好的复习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继续突出文言文的诵读和默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每天必须继续定时定量诵读教材中的文言篇目,穿插适当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要注意记诵的准确性:准确记忆、准确书写。如“会当凌绝顶”一句中,学生们往往容易把“凌”误写成“临”。复习时对重点语句和表现中心的关键语句要准确把握,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陈涉世家》、《五柳先生传》等文中的一些名句。在记诵的同时多思考、多比较,如《桃化源记》与《五柳先生传》,《隆中对》与《出师表》等,加深对于文言词句、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加大学生们对于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量,以检查自己的文言知识网络中的错漏之处。

  二、继续重视对文言阅读问题的分析与探究。

  一般来看,文言阅读题的设计也是以主观题为主,并设有一定数量的开放性试题,因此在复习时要重视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和适当拓展,要学会判断出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能扎实基础,树立信心,沉着应对,相信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中考文言文复习9

  20xx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十一、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4、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文言文复习10

  一、易误读的字

  1、七年级

  七上:

  鹤唳(lì) 怡然(yí) 土砾(lì)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Lún) 碧瓦飞甍(méng) 倏忽(shū)

  高垣(yuán)睥睨(pìnì) 连亘(gèn) 黯(àn)然缥缈

  七下:

  环谒(yè) 称前时之闻(chèn) 机杼(zhù) 赴戎(róng)机 可汗(kèhán)大点兵 辔头(pèi) 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朔气传金柝(tuò) 燕(yān)山胡骑(jì)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 曳(yè)屋许许声(hǔ) 缀(zhuì)行甚远 狼亦黠矣(xiá)

  意将遂(suì)入以攻其后也 假寐(mèi)

  2、八年级

  八上:

  芳草鲜(xiān)美 黄发垂髫(tiáo) 阡陌(mò) 后遂(suì)无问津者

  唯吾德馨(xī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清涟而不妖

  亵(xiè)玩 陶后鲜(xiǎn)有闻 尝贻(yí)余核舟一 八分有奇(yòujī)

  如闻泣幽咽(yè) 乘(chéng)奔御风 素湍(tuān)绿潭 飞漱(shù)其间

  属(zhǔ)引凄异 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夕日欲颓(tuí)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京尹(yǐn) 艨艟(méngchōng) 一舸(gě)无迹

  僦赁(jiùlìn)看幕 晨兴(xīng)理荒秽(huì) 带月荷(hè)锄归

  八下:

  缥碧(piǎo) 鸢飞戾天(yuān) 环堵萧然(dǔ) 短褐穿结(hè) 箪瓢屡空(lǚ)晏如(yàn)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hóu) 衔觞赋诗(shāng)

  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俟其欣悦(sì) 负箧(qiè)曳屣(xǐ) 媵人(yìng)以衾拥覆(qīn) 右备容臭(xiù) 烨然若神人(yè) 缊袍敝衣(yùn)低绮户(qǐ) 贻然不动(yǐ) 俶然不动(chù) 往来翕忽(xī)

  悄怆幽邃(qiǎo chuàng) 浩浩汤汤(shāng) 谪守巴陵郡(zhé) 阴风怒号(háo)

  岸芷汀兰(tīng) 宠辱偕忘(xié) 林壑尤美(hè) 伛偻提携(yǔlǚ)

  觥筹交错(gōng) 廿二日(niàn) 鲜妍明媚(yán) 汗出浃背(jiā)

  恶能无纪(wū) 曝沙之鸟(pù) 呷浪之鳞(xiā) 停杯投箸(zhù)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ì)

  3、九年级

  九上:

  辍耕之垄上(chuò) 皆次当行(háng) 度已失期(duó) 扶苏以数谏故(shuò)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 忿恚(huì) 慰尉果笞广(chī) 为坛而盟(wéi)

  免冠徒跣(guān) 以头抢地耳(qiāng) 休祲降于天(jìn) 秦王色挠(náo)寡人諭亦(yù) 因屏人曰(bǐng) 挟天子以令诸侯(xié)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dài)则命一上将(jiàng) 将荆州之军(jiàng) 中道崩殂(cú) 以遗陛下(wèi)

  裨补缺漏(bì)长史(zhǎng) 咨陬善道(zōu) 夙夜忧叹(sù) 猥自枉屈(wěi)陟(zhì)罚臧否(pǐ) 以彰其咎(jiù) 千骑卷平冈(jì) 五十弦翻塞外声(xián)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

  九下: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Yíng) 胡不见我于王(xiàn) 蹴而而与之(cù) 乞人不屑(xiè)

  非醴泉不饮(lǐ) 又何间焉(jiàn)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

  期年之后(j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hè) 始龀(chèn)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亡以应(wú) 窈窕淑女(yǎotiǎo)

中考文言文复习11

  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也害怕,到考试的时候更害怕,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不拖学生整体提高的后腿,经过复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一、复习文言文,首先要弄清楚考试的方向。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已经取消了,我们复习必须以课本为主,当然学习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他在课外延伸学习,但在课堂我们要照顾多数学生。

  二、复习文言文,教师要十分熟悉文言文考试的知识点。根据近两年中考出现题型由原文填空、解释词语(实词、虚词)、翻译句子、划分节奏、还有根据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等题型组成,各个知识点的考核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而且在词语解释上还降低了难度,可以选择答题。

  三、复习文言文,根据考试题型。我们分以下几方面来复习:首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目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其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名句,检查上课时候每节两句古诗词听写巩固的情况;再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意义词语、一词多义词等;再次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及划分节奏训练,在翻译上不提倡学生按注释原样翻译,只要求大体意思一致,但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要求补上,需调整的语序必须调整;在朗读节奏划分上,让学生多读多练,从而明白不管字词多少表达一个意思时才能停顿;最后,根据课文理解回答问题方面和现代文阅读基本一致,先理解课文内容思想,围绕作者思想再来回答问题。

  四、复习文言文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在复习文言文词语时不能满足记住本课书中的意思就行,同时必须记住在整个初中阶段课本中的意思,例如,"肉食者鄙"中的"鄙"是目光短浅的意思,而"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是身份低微的意思,这样的词语在词类活用、一词多用方面比较突出,同时文言虚词里边也有体现,只要注重了这些,复习其它文言文时学生也很好掌握,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复习文言文要注意课课清。复习完一篇课文以后,我们不要高估学生,认为学生掌握牢靠了,学生毕竟不是我们自己,老师要提前准备好和考试题型一致的测试卷,用半节课的时间测验,通过再次温习,哪怕做错的学生他也会改正后理解掌握了,这种做法对语文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相当管用。

  经过这样一轮复习以后,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在测试中反映出来词语掌握、句子理解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在划分朗读节奏方面还需要多加练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12

  文言文阅读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抓分点,而文言文板块的复习呈现出篇目多、知识点繁杂的特点,因而增强文言文复习课的高效性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文言文复习课往往以知识梳理的形式“重炒隔夜菜”,这样的课堂难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复习效率低下。要增强中考文言复习的高效性,必须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入手。

  一、高效复习的必要准备――课前“三个把握”有的放矢

  二、高效复习的主要阵地――课中“四个步骤”盘活课堂

  课中的“四个步骤”即:检查反馈、小组互学、展示指导、矫正提升。

  第一个步骤,是对导学案完成情况和检查反馈。这可使教师准确地掌握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没弄懂的。已经掌握的那些是课堂上无需再花时间的;那些是学生没有弄懂的,是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发现,文言文重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题目,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句节奏划分和文章中心中心思想的表达上。可以确定课堂的教学重难点。

  第二个步骤,是针对预习时完成学案过程中所标注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互相答疑解惑。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这个环节要着力于营造课堂民主平等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课堂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特别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要对学生学习状态关注和学习氛围营造之外,还应该全班巡视,从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为下面的展示指导环节做准备。

  第三个步骤,是小组互学的成果展示与教师对学法的指导。高效的复习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不排斥教师的精讲。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文言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学法指导即精讲。如笔者在执教《伤仲永》的复习课上发现学生对于文言句子节奏的划分题上错误率较高,即进行以下学法指导。首先告诉学生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划分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要停顿,状中之间要停顿,如果只停一处,那么主谓的停顿优先,如果要求停两处,那么再考虑动宾和状中的停顿;其次,以第一个句子为例,这个句子陈述的是“什么怎么样”,因而是一个主谓句。其主语是“其文理”谓语是“皆有可观者”,如果要求停一处,那么应该这样划分“其纹理/皆有可观者”,如果要求停两处,那么再考虑动宾之间的停顿,应该这样划分“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第四个步骤,是对原来学习中存在的错误的矫正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升。在《伤仲永》的复习课中,笔者针对学生句子节奏划分中存在的错误,在展示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订正该题型下的其他错题,如对“余闻之也久”这个句子的划分,通过订正,进一步巩固已经习得的'方法。

  三、高效复习的有效保障――课后“一练一查”巩固效果

  复习课离不开练习题。通过精选恰当的题目做课后练习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障。那么,如何选择呢?应该注重练习的“质”,而非“量”。题海战术是低效率的,只有精选习题在“质”上取胜才算高效。这样才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李炳亭)选择与本地区中考考点一致的中考真题,不失为精选练习的一个好方法。这些题目有针对性、质量高、示范性好。可以说,一份高质量的练习是中考文言文高效复习课的有效保障。

  此外,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积累,积累有赖于记忆。反复的记忆和巩固是文言文复习的要诀。课后学习小组成员的互查,是对学习效果的跟踪与巩固,从而实现文言文高效复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13

  《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 自:从。 空谷传响:回声 襄:漫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 :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朝:早晨。 清荣峻茂曦月:阳光,月亮。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 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绝 献(山峰):极 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1)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中考文言文复习14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杜袭

  后(杜)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附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徒洛、邺者,八万余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君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①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可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②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

  注:

  ①不阐:不开明。

  ②鼷xī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绥怀开导②可招怀攸③臣方助殿下成之④虽成宜改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与张、郭淮纠摄诸军事纠摄:纠集整顿

  B、权宜以为督权宜:暂时采取的适宜的措施

  C、皇皇而更索皇皇:心神不安的样子

  D、时将军许攸拥部曲部曲:私人的队伍

  3、对下列文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祖逆谓之曰②何足以劳神武哉

  A、①太祖迎接杜袭对他说②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

  B、①太祖迎接杜袭对他说②为什么要动用我们的神武之师呢

  C、①太祖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②为什么要动用我们的神武之师呢

  D、①太祖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②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

  4、对“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是豺狼当路,原先是狐狸当路B、现在豺狼当路,狐狸却走在前边

  C、不应在豺狼当路的情况下先打狐狸D、虽有豺狼当路,但应先打狐狸

  5、对“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一句译得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听说千钧重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万石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B、我听说千钧重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能盛万石粮食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C、我听说张力上千钧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发动扳机;能盛万石粮食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D、我听说张力上千钧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发动扳机;万石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6、文中多次出现“太祖”“殿下”两种称谓,二者全指曹操。有时称“太祖”,有时称“殿下”,这是因为()

  A、二者全是尊称,有时称“太祖”,有时称“殿下”,是为了使文章用词富于变化。

  B、在作客观叙述时称“太祖”,在写对话时称“殿下”。

  C、太祖是曹操的庙号,是文章作者陈寿对他的称谓;当时曹操被封为魏王,所以杜袭尊称他“殿下”。

  D、“太祖”比“殿下”地位更尊,所以歌颂他时称“太祖”,批评他时称“殿下”。

  7、文中用“骐骥”“豺狼”来比喻人,二者分别指的是()

  A、杜袭张鲁B、杜袭刘备C、张张鲁D、张刘备

  8、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写了杜袭在“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时立下了战功,并劝曹操不要攻打许攸。

  B、杜袭“驻关中”的.任务是防备刘备军队的侵犯,他的官职是留府长史。

  C、杜袭的主张是正确的,后来许攸的归服证明了这一点。

  D、杜袭不怕“太祖横刀于膝”积极进谏,并善于用比喻说明道理。

  [答案]

  1、B(①②都是安抚的意思,③完成,实现,④已决定)

  2、C(“皇”同“遑”,皇皇,匆忙的样子)

  3、D(“迎”,这里是迎头拦阻的意思。“劳”烦劳。“神武”是指曹操,不是指军队)

  4、C(结合下文,这是杜袭用比喻批评曹操想先打许攸的主张,所以当选C)

  5、D(“千钧”,指弩弓的张力。一钧三十斤“”石“,旧读shí,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石“,有时也作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现代读dàn)

  6、C

  7、B

  8、A(杜袭的战功,不是在讨张鲁时,而是在“留督汉中军事”时立的;劝曹操不要攻打许攸也不在讨张鲁时)

  [译文]

  后来,杜袭当了丞相长史,跟随曹操到汉中讨伐张鲁。曹操还师后,授予杜袭驸马都尉官职,让他留在汉中负责军事工作。他安抚开导百姓,百姓乐意搬迁到洛阳、邺城去的,有八万余人。这时夏侯渊被刘备方面杀死,军中失去了元帅,将士们震惊失色。杜袭和张、郭淮纠集部下整顿军事,暂时让张总领军中事物,用来统一军心,三军就安定了。太祖从东方回来,要选一个留府长史,来镇守长安。主持的人所选的都不恰当,曹操命令说:“放弃骐骥这样的千里马而不骑,匆忙之间上哪里再去寻找呢!”于是让杜袭做留守长史,驻军关中。

  当时将军许攸拥有一支私人武装,不归附曹操而且出言轻慢。曹操大怒,想先攻打他。群臣都提意见说:“可用安抚的办法让许攸归附,一起来讨伐强大的敌人。”曹操听后把刀横放在膝上,满脸怒气,不听大家意见。杜袭想要进谏,曹操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我的打算已经定了,你不要再说了。”杜袭说:“假若殿下的打算是对的,我就帮助您完成它;假若殿下的打算是错的,虽然已定了也应改变。您迎着我,命令我不要说话,为什么对手下人这么不开明呢!”曹操说:“许攸轻视我,怎么可以置之不理呢!”杜袭说:“殿下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说:“他是个凡人。”杜袭说:“只有贤人了解贤人,圣人了解圣人,凡人怎么能了解非凡的人物呢?当今是豺狼当道而先打狐狸,人们就要说殿下躲避强敌攻打弱敌,前进不算勇敢,后退不算仁爱。我听说张力上千钧(一钧三十斤)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万石(一石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曹操说:”好。“于是用厚礼安抚许攸,许攸就归服了。

中考文言文复习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为了搞好本年度的初中语文总复习,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总体水平在短期内有较大提高,使各项复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加强对全体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我们遵照区教研室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了本复习计划。

  在教学中,我们都始终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及复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们的学生整体学习素质都比较低,他们基础差,底子薄,水平参差不齐,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细致,有耐心,讲方法。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于文言文的复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准备工作

  根据“笨鸟先飞”的道理,复习前我们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形体小、页数足量的笔记本。学生在寒假期间把三至八册的所有文言文都总结在上面,并留出了适量的空间以供复习时分析总结之用,我们把这个本子称作“掌中宝”。有了它,学生就可以把知识随身携带,无论是课上、课余都可以看,无形中将平时无意间流逝的时间充分地利用了起来。这就为以后的文言文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步骤

  <一>能够准确地背诵和默写是对文言文学习的第一项要求。文言文要求背诵和默写的篇目较多,以今年的版本为例,古文10篇,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并不容易,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可是,只有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分几步进行复习:

  1、大声地读。诵读是背诵的最好方法,多遍诵读文章,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体会,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通过总体感知,大致领会了全文的大意,就可以通过文意揣摩那些疑难语句的含义,通过句意把握那些难解字词的意思,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正是中国语言的奥妙所在,阅读文言文的奥妙也在于此。

  2、出声地背。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出声地背诵。既可以背给老师也可以背给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地发现背诵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地改正,为后面的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有了已经学过的经历,所以学生背起来会相当顺利。

  3、正确地写。学生背熟文章之后,接下来便是默写。我们让学生拿起书本,仔细地看,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但在平时的默写复习中,学生难免会发生错误:有的属于未搞清字形,如“寡人”的“寡”多写了一横、“刀”写成了“力”;有的属于未理解字意句意,如“一鼓作气”写成“一股作气”、“惧有伏焉”写成“俱有伏焉”;也有的是因为粗枝大叶,不是添字就是漏字,甚至漏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整理自己常犯的错误,分析原因并及时改正,这种方法对纠正那些因理解错误而发生的错字特别有效。如“鼓”意为击鼓,“一鼓作气”意为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惧”意为害怕,“惧有伏焉”意为害怕有埋伏。同时,正确的字或句,我们要求学生要醒目地标示出来,以示提醒。当然,分析了原因,有了记忆的方法,还得有认真学习的态度,才能达到要求。

  4、重点地画。让学生画出文章中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语句(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要求学生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但一定要提醒学生这些重点句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将它们与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掌握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5、认真地做。引导学生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提醒学生在答题时要注意有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不能盲目作答。如: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宽广胸襟的句子和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不同的,学生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宽广胸襟”和“政治抱负”两个短语回答,答案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多积累。对于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并不难,但如果在多篇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多积累,多贯通,将同样内容的句子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学生收集的范围,以确保答题的准确性。

  <二>能够准确地掌握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文考试内容中容易得分的部分。同学已掌握了大量的实词,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明显地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文言文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总结性的整理归纳。

  1、我们要求学生整理一些特殊的实词。在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用法也比较灵活,他们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掌握好这些词语有助于学生更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如: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将这些词整理下来,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它们的迁移能力,又可以使它们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很多学生都解释为:猪牛羊等,这是不准确的。因为结合语言环境这个词应解释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肉食者鄙,不能远谋”中的“鄙”,很多学生都解释为:鄙陋,这也是不全面的,结合语境应解释为“目光短浅”。

  2、让学生动手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很重要的实词:这些词有的是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还有一些是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对文言实词的整理,我们先是安排在第一轮复习当中,让学生逐篇整理,我们分析一课,学生就整理一课,这样整理针对性比较强。虽然零碎但比较细致,也易于学生理解;进入第二轮复习后,我们让学生做全面整理,这样整体感就强多了。这一部分的整理很关键,因为实词的掌握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每个实词的确切含义,了解它的一词多义,我们的文言语感才会形成,才能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举一反三,为今后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实词解释时,要以书下注释为准,绝不能模棱两可。

  <三>能准确地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在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在前面的诵读过程中,就已经为翻译句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对关键词的整理又为他打下了第二层基础,这样,句子的翻译就显得轻松多了。为了稳定这一部分知识,我们让学生将这部分内容也进行了整理。

  1、我们让学生整理了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性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2、整理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战于长勺”;“甚矣,汝之不惠”);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整理句中含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实词的句子(“神弗福也”“君将哀而生之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4、整理文章中有固定格式、常见格式的句子。

  我们都知道句子的翻译是以文言实词的掌握为基础的,只要句子中几个实词的意思理解了,这句话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可是,光具备这一点还不够,句子的翻译还重在培养语感,只有在课内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以不变应万变。

  <四>能准确地把握课内语段的阅读。

  语段阅读是在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几个方面的复习,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我们还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整理:

  1、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并概括段意。

  2、找出文中重点段落(能反映文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让学生体会他给人们的启示和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关键句,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根据过来的经验,答题时只要把文章中的大方向掌握好,将选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和理解性的语句联系起来,选文中的题目是难不倒我们的。

  <五>能准确地把握课外语段的阅读。

  有了学习课内文言文的良好基础,学生准确地把握课外语段也就不是难事了。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平稳地度过课外阅读这一关,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我们给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简单的课外语段,主要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通过对这些课外语段的训练,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而且有效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们看到了课内学习对课外实践的巨大作用,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妙处,从而坚定了对课内知识学习的信心。

  2、给学生找一些从未读过的文言短文,集中做一下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做“三步训练法”。第一步,先让学生把文章浏览一遍,将知道的内容翻译出来,舍弃不懂的词语,一遍下来文章的大致内容应该理解得差不多了。第二步,仔细阅读,这次要逐字逐句,认真推敲,读不懂的地方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推测它的大意,读完第二遍就可以做习题了。第三步,挖掘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注意将文中的某个人的行为加以概括引申,进而扩展到“告诉人们做事要怎样,不要怎样。”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我们恰当引导,学生勤于练习,做好课外文言文阅读并非难事。

  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系统复习,学生的文言文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十个手指伸出来,总要有长短。因为学生水平不同,所以,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也应因人而异,对于优等生,我们不仅要求他们掌握课内知识,还注意将他们的视野引向课外,以此来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对于中等生,我们主要从课内入手,将他们的基础砸牢,然后适当地提高他们的能力,因为中等生是学生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要想提高平均成绩必须从他们入手,所以应该稳扎稳打;对于少数差等生,因为他们基础薄弱,能力有限,所以不能高要求,应舍面求点,缩小他们应掌握的知识范畴,如:抛开文章,只让他们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几个重点实词等。

  三、实施效果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们三中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复习措施取得了成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热情也普遍高涨了。在20xx年的中考中,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式升入高中的人数达154人,其中升入一中20人,我们的语文平均分达到了88。55分,高出区平均7分多。另外,我校的多名同学语文成绩都在105分以上,其中我的学生许茜还考出了114的高分。这对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可以算是不小的成绩了。

  总之,临近中考,教师的作用就越发的重要起来。这个阶段的教师应保持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自己走路,但教师必须具备遥控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要更加充分地备课,认真地研究最佳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最后阶段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升学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以上是我们在总复习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因为能力有限,其中必然会有一些漏洞和不妥之处,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以便使我们的工作能更加完善。

  谢谢大家!

【中考文言文复习】相关文章:

中考文言文复习的说课稿11-25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01-15

中考文言文复习试题12-09

中考文言文试题复习技法12-09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教案11-25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12-09

中考文言文复习方法漫谈分享12-09

中考语文考前文言文阅读复习12-09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复习资料12-09

从中考题文言文得分率谈文言文复习论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