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什么面试技巧并非求职成功关键
今天是春节长假的第一天,而对于众多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经过短暂的休整,又要开始为找工作而忙碌了。招聘会现场的采访以及相关的一些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们求职已趋于务实,但是对如何获得求职成功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个人能力最被看重
在某软件最近的一项关于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企业时都希望“专业对口”,另外像“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平”和“企业知名度”也是他们比较看重的。而“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然而,有49%的被访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学习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解释说,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只有那些拥有主动学习、时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除了“学习能力”,个人能力中还包括“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HR对于大学生毕业于哪所学校并不很看重,他们认为经过2、3年的培养后,那些个人能力优秀但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学生气”不是件坏事
就业的压力让学子们对一些求职技巧越来越关注,某网站做的一项调查中,在被问及“临近就业,你自认为在哪方面最为薄弱”时,“面试技巧”被排在前列,甚至超过了“专业知识”。简历指导、面试技巧等文章能够轻而易举地从各类渠道获得,学生们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但过于注重这些技巧,令学生们在面试中往往收起自己的个性,HR们接触到的是几乎程式化般的自我介绍、参与应聘的理由,对HR们的提问也像事先对好答案一样如出一辙。尤其是一些名牌高校的学生,他们很自信,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也让人刮目相看。但是,这种超出年龄与身份的冷静与从容所造就的“完美”面试,并不一定就完全能得到招聘者的好感,甚至还会对那些表现完美学生的真实水平打上问号。
作为一名将毕业的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企业、职位的了解不可能做到完美,既然企业有了招收应届生的打算,适度的紧张与“学生气”还是能让HR接受的。一位IT领域HR认为,企业需要应聘者展示的是自我,而并不是经过刻意掩饰的形象。真实地表达出自我的个性,能让企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而这对学生本人也是一个负责的态度,因为择业是双向的,掩饰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将学生安排到一个不适合的岗位上。另外,当很多人的面试落入了程式化的时候,那点“学生气”也许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
转行莫跟风
有调查显示,在临近毕业时,自感专业知识薄弱的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学生往往在临近毕业时才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造成就业时自信缺失,转而选择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还有人因为对自己专业不喜欢在求职时也会选择转行。在去年一个有关大学生实习的活动中,虽然报名的学生出自不同的高校,专业也是五花八门,但在填写实习职位时,选择市场类和人力资源类职业占据60%以上。一些化工、IT类专业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对于将来的就业方向也都集中在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上。人力资源专家提醒说,不喜欢自己的所学专业,可以尝试专业不对口的择业,但对于新的行业,要做到心中有底。可是不少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方向往往没有更深的了解,盲目跟风的现象较为严重。他们对市场类、人力资源类等职位了解并不多,有些只停留在“坐办公室”和一些电视剧里超脱现实的完美印象。
另外,来自HR的信息是,从事技术类工作,不仅职位发展比较快,企业也更愿意培养。而放弃原有的专业,去进入另一个全新的领域,除非你的适应力特别强,否则付出的代价将会很大。有调查显示,在招用大学毕业生的企业中,制造行业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比较高,比例超过20%。
职业规划任重道远
“职业规划决定求职方向”,通过这几年的宣传,大家对于职业规划也并不陌生,一些学生可以说出诸如MAST、性格测试等专业名词。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是有所增强了,规划的欲望也很强烈,但其规划的方式与方法有着不少误区。如在进行规划时,在对于自我兴趣与性格的认识上,大多数学生仍然只是从“我认为”这一主观角度出发,并在这样的结论基础上判断自己适合哪些行业和职业。科学的职业规划为的是正确引导今后的职业发展,有关人士认为,对于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普及,学校、家庭、社会均有义务帮助学生,使其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降低职业风险。
实习经历切莫“注水”
前不久,一个简历上写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前往职介所求职,无论是专业知识介绍还是为人举止上都表现不错,于是,他被推荐到某三资企业应聘计算机管理员。但是第一次面试就没有通过,企业认为只有理论知识而无应有的技能和经验,他的实习经历“注了水”。
简历“注水”,对这个带有争议性的话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普通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经历,通过一定的包装,的确能够起到抛砖引玉、锦上添花的作用。一份出色的简历也确实能给单位留下深刻印象,在求职中占得先机。于是在简历中投企业所好,过分夸张或编造相关内容的事时有发生。以前应届毕业生简历中“注水”较多的是在“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得到多次校际奖励”等方面,而现在则是子虚乌有或者被夸张过的实习经历,从而显示自己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士因此被简历上的文字所蒙骗,如何甄别简历的真与假,提高招聘效率成了困扰企业人事的难题。
虽然实习经历“注水”也是许多应届毕业生的无奈之举,因为不同以往重视学历、证书,许多企业现在在招聘时更现实,更重视实践经历,所以求职者为迎合招聘方,就在实习经历上大做文章,以期望吸引招聘者的眼球,增加自己的录取几率。
不过,既然企业准备招大学毕业生,就是看中了他们特有的职场竞争力,企业注重的是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实习经历并不是决定因素。求职简历可以适度“包装”,但千万不可“注水”;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较多地展示自身优势,但不能把“1”写成“2”,把“无”写成“有”。简历包装如果从适度演变成过度,即使真被单位录取,也可能因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失去工作。应届毕业生求职时,应该在坚守诚信基础上,学会适度包装“营销”,另外,与其在简历中掺杂水分,不如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职场竞争力。
【为什么面试技巧并非求职成功关键】相关文章:
求职面试的技巧是最为关键的05-11
求职面试技巧助你成功05-09
成功面试技巧05-11
成功面试的技巧02-09
写好求职信关键技巧04-12
面试时自信是关键面试技巧04-22
求职面试技巧-求职面试技巧大全04-01
提高求职面试成功率的技巧05-12
跨国公司求职成功的面试技巧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