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祖庭-凤凰观
道教祖庭---凤凰观
这里土地厚重,峰峦竞秀,一望无际的松林郁郁葱葱,时隐时现的清冽山泉潺潺作响;这里人杰地灵,文韵深蕴,一脉相承的学术体系千古流传,古色古香的建筑古朴典雅。
“屏山一望接天涯,色映城中百万家。雨过青岚凝暮霭,霜飞红叶缀春花。仙人去后灵踪寂,凤鸟不至圣瑞赊。我欲隐居更深处,好离尘世避纷哗。”这里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凤凰山的真实史籍见证和迷人芳踪呈现。凤凰山集人文之精粹,汇塞北之神韵。此地有尾跷五峰,参天苍松,深邃石洞。春来桃红柳绿,山花烂漫;夏至草深林茂,珍禽翔集;深秋枫叶如火,五彩缤纷;寒冬银装素裹,山舞银蛇。四季分明,空山如洗。纵目俯仰间,顿觉天地气象之胜,和时代之鼎盛。故曰:凤凰山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其雄秀而悠然的仪态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 。
明万历版《代州志》载:“凤凰山,去州南三十里······拓跋圭时,凤见山。左右有天柱、玉案、玉女、会仙、养龙五峰,桃花、水薕、白云三洞。凤凰观,在凤山之阳,魏太武迎嵩山寇谦之居此中。唐孙思邈、宋休休子赏栖焉。又葛洪、孙思邈、董思珍、朱自然、刘海蟾、阚甘道宁俱寓修仙。”其实,凤凰山原名佳瑞山,民间相传后魏太武时凤凰来仪于此,故名。《尚书正义》曰:“雄为凤,雌为凰,灵鸟也。”凤凰作为古代传说中的仙禽,以其出现被民间当成吉祥的预兆。自此,凤凰山的来历可见一斑。在凤凰山中坪座落着一个道观,即是凤凰观。有诗为证,“万山深处耸楼台,为访灵踪几往回。饮虎池清涵夜月,炼丹炉古锁苍苔。悬崖有洞人还到,老木无枝凤不来。绝顶一登遥望处,无边佳境似蓬莱。”诗人赞的就是凤凰观,千百年来,这里留下了许多人修道的足迹,留下了许多文人才子的墨迹。凤凰观,环山抱水,松柏常青,满山药材,遍地丹源,仙山灵气,旷古不衰,环境清幽。可谓回归自然、养生修行和陶冶情操的绝佳之地。旧志载,“宋阚道宁,号休休子,养贞于此年八十四,尸解而化,有遗颂并志。元初有道士孙守真居山50年,元遗山曾访之。”而今,山还在,水照流,灵气依旧,只为民国一朝,国运多舛,倭寇入侵,烧杀抢掠,致凤观名胜罹难。幸有有识之士,乐善好施者,举重振之大旗,修功德之至美,有望重现往昔之风貌。
寻仙人之灵迹,观古人之遗风,挥峰峦之俊美,品草木之毓秀,余以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与考证,这座集古城、古风、古韵于一体的古老遗址是代县历史文化渊源的根本文脉,凤山实为古代州一绝也。秋日登山,明净的阳光像清澈的流水一泻千里漫泄天空,花香漫过每一寸肌肤,一切都那么美好曼妙,每前进一步,都会感觉到氤氲之中的先贤们正从远古走来,心中萦绕着一种高雅的庄严气息和温暖的感动,令人顿生无尽遐思,一种无可名状的怡然、自豪和敬畏便油然而生
凤凰观是道教祖庭之一。春秋时期就有先人修道。据载,春秋末期(公元前475年)赵襄子北伐,在夏屋(代县草垛山)诱代王宴会,令厨人操铜斗击杀代王,赵襄子发兵一举灭代。代国丞相赵皋引护代王公主和姬妾外逃至凤凰观(当初名来仪观)山林石洞避难。自己则断后路,设探马,在进山口处设置报警驿,遇有追兵即使点火示警。现在遗址在代县探马石村,山顶烽火台位于村西的“在垴尖”。局势稳定后,赵皋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安置好公主及女眷,自己住在山南口的“鹰愁岭”,即现在的代县高太乙庄。在惊恐之际,赵皋看破红尘,万念俱灰,毅然选择了修道。据时间推算和1946年前山西省政府各县名胜古迹调查资料显示,赵皋与老子是同时代修道人物同为中国道家鼻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隐士和道家丛林制度的创始人之一。赵皋道号为太乙,亦为“太一”“太极”,喻为“道”。人称“太乙真人”。据后世考证,当时修道者众,赵皋是黄老之学的一个流派,亦主张《老子》关于道的哲学思想。认为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其特征是“惟恍惟惚,玄之又玄”,进而得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人合一”的宇宙万物生成理论。将道视作专一、真诚、无欲、无名、无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道普德溢,太平至矣”。住在来仪观的皇家女眷当然依教奉行,律己修真。民间传说太上老君是老子的化身,而太乙救苦天尊正是赵皋的化身,这是民间的`信仰和真正意义上的不忘初心。赵皋区别于老子的思想是要求人们“自守”,即无思、无欲、无名、无为,此种提法与他本人的政治遭遇与目睹身边人的颠沛流离心境有关,无疑为后世“自天子以至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无为而治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这与当今西方文化倡导的以斗为贵的核心价值观大相径庭,这就是中国文化奉行以德治国的独到之处。
在凤凰观修道的东晋葛洪是丹阳句容(今江苏)人,是魏晋时道教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道教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中《抱朴子》内外篇70卷,正是在凤凰观修道时完成的。他总结了战国以来道家修行人的理论,从此确立了道教修真理论体系。他还强调修炼人不仅要建功立业,还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做到立时济世,又得超凡入圣。从而获得长生,是最大的孝道。南北朝时期,在凤凰观修道最显赫的道人是寇谦之。被在代国建立政权的鲜卑族拓跋圭部封为国师,此时道教被定为国教,准许在凤凰山设立道场。寇谦之创立的天师道理顺了以前道教信奉的教义,把杂乱无章的原始道教提高到宫观道教的水平,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统道教。他还设立道壇,以礼拜、求度为主,辅以炼气服食,首创帝王受道教洗礼的登坛受箓制度。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凤凰观修道成圣。年青时,志在山林,一心向道,善谈老庄及百家之字,后长期隐居凤凰山修道行医。活了一百零一岁,他将道教养生理论与医学相结合,认为人要长寿,就需讲究饮食起居,怡情养性,加以导引服气,食补药补,才能终其天年。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他被追封为妙应真人。凤凰观遗址有饮虎池、洗参池,据传孙思邈施针灸用草药救活一条海中变化为蛇的小龙,以至于深山的一只受伤老虎跑到他身边毫无恶意地俯下身子,请求医治。现在北京白云观殿内墙壁上画有孙真人医龙救虎图。后有世称蛤蟆仙的五代道士刘海蟾,在凤凰观修道成仙。相传在凤凰山得遇吕洞宾,获授清静无为、养性延命及金液还丹道法,成为道教北五祖之一。之后,碑载北宋雁门人阚道宁、元朝董时贞、宋自然、高悟贞、董参元、冯通元、孙冷然等均在凤凰观修道。
道教是代县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最神秘的文化现象,道教尊奉先秦思想家老子为教主,其《道德经》被公认为道家学说的核心。代县凤凰观道教理论“大道无形,生育万物”“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内涵,表达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快乐逍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牵无挂,体现了人们一种精神诉求和愿望寄托,目的就是达到解除死生灾病的恐惧,求得长生不老的美好希冀。据凤凰观景区道长法兰称:过去,居观道士不计其数,修道名人层出不穷。明代州西关人王玥,授开封府训导。每逢佳时丽日,骑毛驴,携酒食,约贤士,任游凤凰观,留下不少咏诗。
凤山年年似蓬莱,秋月岁岁凤凰来。洞天府地依然在,道家文化千古载。凤凰观,背靠天柱、玉女、会仙、玉案、养龙五峰,旁有凤游、洗参、饮虎诸池和桃花、水薕、丹砂、藏剑诸洞。北为真人谷凤山,南为青龙门。居高临下,负阴抱阳。凭借坡地由北而南的天然排水沟于左右,可保证楼宇居地“高无进旱而水用足”,无水灾之患,亦无缺水之虞。原来正殿为三清殿,面阔七间,进深五椽,二层重檐歇山顶,六檩前左右廊式构架,隔扇门窗,黄琉璃瓦布顶。前设露台栏杆。上层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下层供四御(勾陈上官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南极长生大帝)。三清殿东边为藏经楼,西边为望月楼。东配殿为三官殿,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前后无廊式构架,前后开门,大隔扇,青灰筒板瓦布顶,黄琉璃瓦剪边。殿内奉祀天、地、水“三官大帝”。西配殿为财神殿,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后开门,大隔扇,青灰筒板瓦布顶,黄琉璃瓦剪边。殿内供奉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和关羽。左偏殿为龙王殿,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隔扇门窗,青灰筒板瓦布顶,黄琉璃瓦剪边。殿内供奉龙王。右偏殿为药王殿,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隔扇门窗,青灰筒板瓦布顶,黄琉璃瓦剪边。殿内奉祀孙思邈真人。东配殿背为三母殿,结构同三官殿。供奉骊山老母、圆明道母天尊和泰山老母。西配殿为八仙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隔扇窗,隔扇门,青灰筒板瓦布顶,黄琉璃瓦剪边。殿内奉祀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与何仙姑。凤凰山整体建筑,顺应物事,心神俱应,气宇非凡。典故神奇迷离,传说玄妙,人称“凤山秋月”。现有碑遗存放在代县文庙。“南望丹屏翠障开,清秋月映俨蓬莱。空明露冷群峰尽,疑有仙人跨凤来。”清吴重光的诗句刻化了凤山秋月的美妙景致和追求仙境的美好愿望。法兰道长告诉笔者:凤凰观头顶的天空都比周围的蓝,还不是源于这里独特的地域风貌和生态植被。古人云: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只见泉水翠碧如玉,倒映山光物影。绝壁巉岩,奇松兀立。上有老鹰盘旋,下有云雾缭绕。从山腰向上瞩望,却见峰回路转,石径逶迤,凤凰山形貌状若一只展翅欲飞的异鸟,头目分明,凤尾翅膀栩栩如生。一双翅膀展开,不正像县域境内东西走向的舜山和紫金山吗,尾巴刚好朝向代县石岗村。凤凰头朝向正南,嘴下方甘泉长流。背部遗有凤凰观原始的残垣断壁,和搬迁不久的衰败凤凰观村落。道长极尽描述之能事,每当旭日东升,万道金光泼洒在凤凰观两侧山峰,尤为壮观。整座山脉金光闪耀,璀璨夺目。看来那种震撼人心的强烈感受,非得下次体验了,因为笔者来得不是时候。凤凰观下有金盆。法兰道长言无不尽:汾河公园卧的是黑龙,凤凰山栖息的是金凤凰。凤凰,一只翅膀伸到代县峨口奶奶庙,另一只翅膀探向阳明堡奶奶庙。两座奶奶庙,分别是某朝皇后娘娘亲生的八公主与九公主的封禅地,传说二位公主路过凤凰观巧遇修道真人点化,后得道成仙。现在代县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的传统古庙会就是为二位神仙奶奶过的,一直香火旺盛。“雁门生紫气,凤凰展翅飞”两处景象,一关一观,文化内涵迥然不同。感受两种不同的古老文化神韵,会有不同的温暖感动和多元获得感。登高处眺望,远处莽莽苍苍,群峰拥翠,延绵不绝,岩前临深谷,两侧山峰相望。法兰道长生怕笔者不相信,说自己2009年夏季某天下午5点左右,从凤凰山下来,途径小苑至新村路段时,亲眼目睹到凤凰环绕月亮的奇特壮观。当笔者对凤凰呈瑞之说提出怀疑时,道长有点词不达意,说凤凰实际就是一团状若凤凰的白云,大概持续将近1个小时。尽管道长表情达意真切,笔者还是将信将疑,不过当着道长的面不再分说。灵迹应现,随信感受。《山海经》曰:“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五采而文,名曰凤。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鹰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大安宁。”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明代著名诗人施重光题凤山秋月“凤去台空在,丹成人已仙。不如三五月,岁岁在山巅。”分明已告诉我们凤山秋月观赏最佳时间是十五月圆日。看来悟道与明道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仙风道骨本天生,又遇仙宗为主盟。指日丹成谢岩谷,一朝引领向天行。”见到道长的座右铭,笔者对修道人的追求与境界始有感触。
儒门释户道相同,三教从来一祖风。可惜众生迷茫不觉,掉入陷阱还浑然不知。道教文化源于中国本土的原始宗教崇拜、又融合道家思想和人体修炼技术学说,一直流传至今,被广大群众所信仰。特别是代县凤凰山一带不仅道教古迹遍布山野而且民众纪念活动源源不断。相传民间的《拔度血湖宝忏》就是“太乙救苦天尊”赵皋传授的,他能随物应化,变成仙童玉女、帝君圣人、金刚魔王、文武官宰、男人女人等,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据道经所载,天尊下降人间多于每月三、九日。代县中解一带的地方剧种道情,演唱的《安安送米》《天师劈棺》,讲的就是道家文化中的封建妇道论,说明道教文化影响在代县根深。代县人逢年过节,拜天、拜地、拜神的民俗活动至今延续,反映的是代县人的独特人生观和价值观。合道而行,宽仁为本,严于律己,淡迫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以道德的考量对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加以监督,是每一位注重修身立德之代县人亘古不变的誓言。(原创首发 原雪瑞)
【道教祖庭-凤凰观】相关文章:
5.祖咏:望蓟门
6.盲祖·绝密档案
7.道教圣地龙虎山
8.参观华祖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