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动12

时间:2016-10-31 08:46:41 原创文学 我要投稿

随风而动(12)

随风而动(12)

十二、挂鱼

正当权先生站在那座山高路远、游客不多的芝兰谷的峰顶发其幽古之情的时候,他想起的那个老同学迎伍正沿着宜昌公交8路车的终点站——西坝的葛洲坝电厂、也就是三峡总部大楼门前的十字路口,不紧不慢的独自向着大江(也就是长江)方向走去,那里专门留有一条不宽的人行道,下坡就是葛洲坝泄洪闸的下流,每天都有二三十个和迎伍的年龄相仿、头发斑白但精神不错的老爷子在水流有些湍急的江边挂鱼。

所谓挂鱼,与长江中的那些传统小渔船下滚钩其实是两回事,就是和一般的钓鱼差不多,一根两米长的鱼竿上安一个手动车盘,车盘上卷着重磅的粗渔线,渔线上拴着由三个大钩绑成锚状形式的组合鱼钩,不断的抛入江中;然后一边上提,一边卷着车盘收线,上提时如果那些逆流而上的鱼儿侥幸被滚钩所挂住就是成功,有些守株待兔的意思。

只是成功与否不靠什么技巧,全凭运气,大部分时间那些挂鱼者都是空手而归、无功而返,就权当自己锻炼身体;但如果每天坚持的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也会搞个两三条、四五条地道的长江鱼饱饱口福,收获多了,家里的冰箱放不下,还可以就地卖钱,迎伍就曾经在那里买过几次,比他的老同学念时带着远方来宜的客人跑到西坝鱼街吃的那些江鲶要真开得多。

闲着无事,那个被一些原来初一六班的同班女同学说成是男同学中长得“最高、最棒的”迎伍就蹲在江边的岩石上看着那些挂鱼者一次次的把滚钩抛进江中,又一次次的满怀希望的将鱼线提起,虽然是一次次的一无所获,可是他们总是毫不气馁的将那些简单而单调的动作重复一遍又一遍,甚至一日复一日。其实,多年以前,迎伍也曾经有过挂魚的经历,那是1991年的故事,他所参与建设的隔河岩电站大坝已基本建成,因大坝内部的接缝灌浆等工序还没最后完成,所以还不能下闸蓄水,大坝上游的清江水还需通过导流底孔泄到坝下,于是,导流孔的渠道里就聚集了不少泅(qiu)上水(宜昌话:逆流而上)、想回到原来的江段完成繁殖任务的大鱼。 ( )

经常会看见有人在渠道两边挂魚,两三斤重的草鱼、白鲢见过,十多斤的胡子鲶也见过,自然撩得人心痒,于是,迎伍和同宿舍住的三人都决定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很快就做成了挂鱼用的全套工具,开始幻想着每天都有香喷喷的'清江鱼可以用来下酒的美好生活。迎伍是在自己不当班的时候第一个出马的,从中午一直干到下午四点,终于挂起来一条记花鱼(宜昌话:桂花鱼),只是稍小了一点,只有二两重,感觉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加之自己的耐心也较差,他就索性放弃了继续挂鱼的努力。

好在和迎伍同住的两个同事还很有信心,虽然去挂过很多次都是空手而归,但很有耐性,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一天,被他们撞大运似的挂起来一条两三斤多重的白鲢,大摇大摆的提着鱼走进了施工处大院的时候,引起不小的轰动。在得意洋洋的接受了大家的称赞和羡慕的眼光之后,找了一个带有家属的老职工家进行烹制,那种浓郁的鱼香在大院里弥漫开来,真的很令人垂涎欲滴。

然后那条被烹调好的鲢鱼就被隆重的盛在碗里、端进迎伍他们三人所住的宿舍去。只是在从烹饪地点到他们宿舍的那个过程中,很多施工处的同事都说尝尝清江鱼的味道如何,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好意思不答应,虽说是一人只是一筷子,可是架不住人多筷子也多,等鱼碗真正端到迎伍他们宿舍的时候,后半片已不见了,另外半个鱼身也被无数双筷子眼疾手快的夹去了一大块,到最后将鱼碗好不容易端进迎伍他们宿舍的时候,基本上只剩下那条鲢鱼的鱼头、骨架和半碗汤水了。

这样的场景在当时的前方工地上很常见,都是大老爷们,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集体生活比比皆是。只是迎伍不适应那种既要耐得性子、又要受得住时间的挂鱼事业,早早的就退出了,其他同宿舍的两个同事又兴致勃勃的去挂过几次鱼,均毫无收获,慢慢的也就没有了信心,那套挂鱼的渔具就放在宿舍里无人照料,后来被隔壁住的同事借走,又被隔壁的隔壁借走,最后不知弄到哪里去了,挂鱼业务也就彻底结束了。

望着那些坐在西坝大江边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把鱼竿抛向江中,单调而又一成不变的一次又一次的将鱼线提起,一次次的落空后又一次次的抛撒希望的老爷子们,那个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的迎伍倒是从这司空见惯的挂鱼动作中悟出一个道理:成功者很容易被人关注,却不知有多少失败者在成功以前就已经偃旗息鼓地默默退出;都知道那些首富、土豪和巨商腰缠万贯、风光无限,却不知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里,曾经有多少人半途而废、血本无归,就和迎武当年的那套挂鱼的渔具一样,早就不知到哪儿去了!

【随风而动(12)】相关文章:

1.随风而动(11)

2.随风而动(13)

3.随风而动(14)

4.随风而动(15)

5.随风而动(16)

6.随风而动(24)

7.随风而动(26)

8.随风而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