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论是一种伟大实践
一,哲学阴阳论的产生
阴阳理论产生的基础,是认为世界的大多数系统(尤其是社会系统与生命系统)都是自组织系统。
在西方,自组织系统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才形成的。在此之前,英语中没有出现过类似self-organizing theory 或self-organizing system的概念。就是说,西方发达国家直到1960年代末,知识精英才明显意识到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着自组织系统。
什么叫自组织系统?就是能通过本身的发展和进化而产生一定功能、能自我维护不至于中断的系统。社会和生物体就是典型的和天然的自组织系统。它们能自行组成具有复杂功能的机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动修复缺损和排除故障,以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通俗地说,自组织系统是不需要外界干预,自己有能力自我延续的系统。
中国的道家理论就是认定世界是自组织系统才产生的。因此,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个人修养上主张清静寡欲,在人事上主张顺势而为。其立论就是,对自组织系统,外部强行干预往往事与愿违,只有顺其自然,让系统自行选择方向,在看清楚系统方向的时候顺势推一把,这样的干预才能事半功倍:人的主动性只应该表现在事物内在固有的方向上,不应该纯粹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而采取行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阴阳理论。阴阳理论是对自组织系统观察研究的结果,也是分析自组织系统的唯一可行的正确方法。所以,《黄帝内经》说:“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这段话振聋发聩,毫不犹豫把阴阳五行提拔到最高统帅的位置。“可不通乎?比绻?悴欢?庋?恢钟钪娲蟮溃??虮鹱鍪拢?蛔隹隙ɑ嵋凰??俊? ( )
二,阴阳论被误解的原因
然而时过境迁,阴阳论逐渐沦为迷信之列。手持木剑、念念有词的风水先生在利用阴阳为人消灾祈福;板着手指、摇头晃脑的算命先生在利用阴阳为人安排未来的命运;哲学领域也早已抛弃阴阳概念,代之以矛盾论;只有如今落魄为西医跟班的伪中医,还在装模作样地“阴虚阳虚”辩证着。
一套极其超前、对事物本质的洞透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理论,就这样被人误解,从而“零落成泥碾作尘”,黯然向隅,空自“香如故”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人们现在已经不熟悉、不习惯中国古人以取象比类之法来阐述抽象道理的特点了。这个特点与西方完全不同。中西文字的不同已经透露端倪。西方的.拼音文字是由词根加前后缀组成的会意字,词根本身也只是意义符号,与事物的形象毫无关系。而汉语自始至终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别小看这种区别,这说明中国与西方在一开始就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诠释世界的。中国的特点是取象比类,西人的特点是抽象的概念推论。
比如,英语的contradiction,是个抽象名词,意指“不一致,抵触,矛盾”。中文与之对应的“矛盾”一词,现在也用作抽象名词,相当于contradiction,故毛泽东的《矛盾论》译成英语就是“On contradiction”。但汉语的“矛盾”原本并不抽象,而是实实在在的两个具体物件:矛和盾。古人借助矛与盾的对抗、抵触性,取这个象,来类比对抗、抵触的抽象道理。汉语并没有类似contradiction那样的抽象名词来表述这一含义。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然不是指三个人,更不是说在走路的三个人里,一定有我的老师。但大家都清楚这句话意思是“人外有人”。如果说成“众人里一定有人水平比我高”,那就成了西方的苏格拉底,而不是中国的孔子了。
荀子的《劝学篇》,通篇都是取象比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用人人皆知的具象事实,来说明抽象道理。
翻翻《古文观止》,哪一篇是在抽象地阐述道理的?没有。振聋发聩的《谏逐客书》之所以能打动秦始皇,我以为是这样的句子:“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乃至晚清,出现了一句全国流行的名言:“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用夸张的修辞法而不是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来突出左宗棠的重要性。
有人说,儒家经典《论语》只有论点而没有论据。这是从西人思维的特点来要求中国古人。其实《论语》全篇都是论据,只不过不是抽象说理,而是取象比类而已。孔子的立论“听其言而观其行”,论据便是“宰予昼寝”,屡教不改,“朽木不可雕也。”——还需要抽象说理吗?
阴阳理论就是以具象来说明抽象的哲学理论。阴阳的本意是具象的,是指山的向阳面和背阳面。如果说山是一个系统,其对立统一的要素就是阴阳,古人以此来类比系统的对立统一性。后世被风水先生和算命先生引申出“阳间和阴间”,其指向性发生了偏差,不像“矛盾”两个字逐渐演变为抽象的对立,矛盾对于矛盾着的两方面没有意义指向,仅仅指出两者对立,所以人们在哲学领域就放弃了具有意义指向性的阴阳概念(阴阳虽然也指两者对立,但还有具体的意义指向:阳为主导,阳为火性;阴为从属,阴为水性)。有意思的是,“阴阳”译成英语,只能音译为yin和yang,因为英语里没有具象与抽象合一的对应词。这说明阴阳概念的具象抽象合一、且含有各自意义指向的性质,不是西方文化所能理解的,也不是现在接受西方教育的中国现代人所能理解的。
其次,如今仅仅保留在中医中的阴阳理论,其运用的具体和仔细,使得外行人觉得很不科学。
翻开任何一本中医书,谈到阴阳论时,一方面罗列出好几种阴阳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制约,等等等等,令人头晕;另一方面又举出事物的阴阳属性归类,比如下表:
属性 空间 时间 季节 温度 适度 重量 亮度 事物运动状态
阳 上/外 昼 春/夏 温热 干燥 轻 明亮 上升 动 兴奋 亢进
阴 下/内 夜 秋冬 寒凉 湿润 重 晦暗 下降 静 抑制 衰退
五脏六腑,十四经脉还没有算进去呢。
任何人看了都会不以为然:有必要言必称阴阳吗?学校所学的其他学科,有这样搞法的吗?难怪陈独秀说:“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
三,中医阴阳论是伟大的实践
如果确如陈独秀所说,中医早就寿终正寝了。中医历代名医辈出,张仲景,叶天士,王孟英等,是不是都是欺世盗名之辈?为什么当代名家刘渡舟,胡希恕等,因为深研《伤寒论》,就能治愈许多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症?又一当代中医名家秦伯未说,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分析人体健康机理的正确理论,没有其他理论可以替代。秦伯未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他首先是技压群雄的中医实践高手。
我们现在接触的所有中医理论,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实践更确切。比如,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指出,人之患病原因不外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明确指出“情志致?钡睦砺邸T?蚴牵号?蚱?希?衷蚱?拢?荚蚱?岬取N?裁磁?蚱?希亢芗虻ィ?⑴?娜巳菀啄匝?鼙?眩皇芫?殴?鹊娜顺;崮蚴Ы??行氖碌娜送??璺共凰佳健??馐抢砺勰兀炕故鞘导??榈淖芙幔俊痘频勰诰?肺适?000年来,中医名家无一不是深研其书,结合实践,达到知行合一而结成硕果的。为什么2000年来居然没有人能合理地对此书进行质疑?就是因为这本书不是理论著作,而是汉代之前数千年养生治病实践的经验总结:比如说肝脏“开窍于目”,这个结论既不是解剖所得,也非推理而出,实在是治肝能愈目疾的长期经验积累所得。
近代有人振振有词地说,《黄队内经》说“心主神明”,错了,应该是脑主神明。中医学好几位大教授也无法解答,只能说:“都很合理”,蒙混过去。诚然,大脑是思维的场所,这没有疑问。但是人的情志体验与逻辑思维是两回事。大脑负责逻辑思维,与“心主神明”没有矛盾。何为“神明”?是对世界的情志直觉,包括情感取向与知性顿悟。大脑只负责逻辑推演,是纯理性的东西。有一种现象大家都熟悉:明明知道不对,但还要去做。说明大脑与心是分离的,心的决定比大脑的决定更能左右人的行为。再比如,为什么脑死亡者躯体还能存活?但如果心不跳,躯体就死亡?这说明对于机体的生理运行而言,心比大脑重要得多。再者,多次看到报道:心脏移植后,人的性格习惯会跟随心的原主人而变。“心主神明”是长期观察的结论,是人体实践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的阴阳归类划分,就会发现非常合理,而且实用。如果你轻视这种,将寸步难行。举个例子。有人白天出虚汗,有人夜里出虚汗。都是出虚汗,但白天出汗的就判为阳虚,夜里出的判为阴虚,分别使用扶阳或滋阴药方,都能治愈,舍此就无效。因此,可以断定中医的阴阳属性划分,是长期实践的产物,不是理论推导出来的虚假东西。它非常有效,虽然缺乏清晰的理论解释。
我在《理论与实践小议》中表述过这样的看法:历史上有一种奇怪现象——睿智的哲学方法论基本上是由不致力于实践的理论家总结出来的。著名的哲学家都是没有事功的,就是说,即便是提出的原理深得后人赞赏,如西方的苏格拉底、黑格尔、康德,东方的老子、庄子等,但其理论既不是从自身实践中得来,也没有通过自身实践来证实。然而,许多事业有成的实践家,却运用正确的创造性方法在解决需要应对的事务:在各领域成就大业的人,肯定是采用了正确的方法的,但他们的方法都没有照搬现成的理论,而是对现有理论的创新应用。
一方面是少数集大成的纯理论缔造者,另一方面是大批注重实践、创造性运用理论的伟大实践家,他们的创新运用又为以后的集大成理论提供了推导材料。而理论必须经过注重实际的有成果的创新运用,才完成一个知识创造周期。我以为这就是知识发展的辩证道路。
中医的阴阳论,就是哲学阴阳论在中医领域的创新应用,是一种伟大实践。正如秦伯未所说,“应该明确中医广泛地把阴阳应用于各个方面,都是实有所指的,因此要彻底理解中医运用营养的道理,必须通过临证,只有通过临证才能明白阴阳所起的实际作用。”请注意这段话的真正含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初毛泽东带领败军上井冈山的时候,所有的革命理论都认为他走了一条错误的路。毛泽东成功了,于是又出现了新的革命理论:农村包围城市。
我们的世界一点不缺坐而论道的教授博士,尤其不缺鹦鹉学舌的教授博士,但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敢于抛弃或修改原有理论者,却是凤毛麟角。
西方有一句俗语: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放弃优秀。中医的阴阳论,现在无法、可能将来也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完美理论解释,但其实践功效已经非常“优秀”了。遗憾的是,包括陈独秀在内的许多非实践家,都纷纷坠入了“追求完美、放弃优秀”的唯理主义陷阱。
【中医阴阳论是一种伟大实践】相关文章:
1.杂谈之中医养生论
3.阴阳先生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