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边缘访诗人

时间:2016-10-08 11:35:48 原创文学 我要投稿

沙漠边缘访诗人

15年前,我的民间“大地访诗人”采访,书面采访了张联,那时因条件所限遗憾没能面访,这次补上,并拍摄了“大地诗人资料库”的一些图像,如诗人、环境、背景、人文等。

张联最先是盐池文化馆的老师何武东发现的,并刊登于他的《方向》民刊,那时我在北京与梦亦非编《诗前沿》,看到后也选发了他的作品,后中国人名大学举办诗歌节,我把张联刚出的诗集《傍晚集》20本拿去散发,很受欢迎,拿去散发的还有《独立》《诗前沿》诗刊,等。清华大学的刘晓峰教授听了我的介绍,很欣赏,把张联的《傍晚集》送到日本,推荐给早稻田大学一位翻译家,由此把一位中国普通农民诗人作品翻成日文。宁夏的刘钧(音乐评论家),张涛(诗人,记者),国内诗人王小妮,以及宁夏地域的一些文朋诗友都来过小阳沟,记者们还把他传上新闻媒体,一时成为宁夏“农民诗歌热现象”。无名小村小阳沟因此才被外界所知。后张联由于省内外有识之士和地方开明领导的关注,被选为县里政协委员,评为全国十佳农民诗人,成为县里作协的主席。这里有多层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人才意义,等。十分难得,值得点赞。

村子中已经没有一家小卖店啦(从前有,后因人都走了,人少,不办了),很不方便。

附近的小学、中学早已撤销,孩子都在县城念书,所以,仅仅为了孩子读书青壮年也得进城,村子想不成为“空心村”都难。

现在村子里的人在县里或分期付款购房、或租房,听说县城里的“留守妇女”也很多,丈夫在其他更大城市打工,妻子在白昼打牌消磨,于是城里又出现大批闲人。

(愚想及:宜于把投资的重点分布到一个个县城,或县域附近的中等小城,这样农民才能基本不离开家乡,照顾到家庭,也照顾到附近的农业,也在城镇打了工赚了钱。——知道以上仅仅是想想而已) ( )

农民诗人张联进城时,已经中年,发现自己在城市“身无长技”,并无工作,还好想起自己和妻子都曾在乡村小学教过书,当过多年代课教师,于是课余时间为邻居孩子补习数学、语文,成了主要家庭收入,每月除了归还沉重的房贷,还供着两个分别在银川和兰州念大学的孩子,日子紧巴巴。

问及城乡,诗人也许多感慨,矛盾,茫然。……

村子早已定为“搬迁村”,没水,土地退耕还草,抗击风沙,无地可种,但在城中干什么呢?旧乡留恋。我说,村中的房子一定保留,过些年老了退休,还有个故乡可回。刚进城的人都喜欢城市,等你发现城市的弊病已经晚了,那时,到哪里去呢?村子饮水、住房、蔬菜等等都不用花钱,少养点家畜就可以自力更生解决吃肉蛋,村庄不能与城市乱类比,许多地方并无可比性,比如,不用花钱出去做什么旅游,不用花钱到很远去呼吸新鲜空气,自己的菜地与果园可以少喷洒化肥农药,老了有腰腿病可以睡火炕,孩子有很大空间可以自由玩耍甚至踢球,田野植物河流土壤是孩子童年和少年的自然大课堂……

“嗨,我要是有钱,我一定向列维坦买一座’村庄’,它那灰色的,可怜相的,孤单单的,难看的,却有着不可言喻和无法抗拒力量的村庄,人们会朝它看了又看的村庄”(契珂夫)——作家契珂夫所说的村庄是画家列维坦油画里的“村庄”,它在美学上是无价的。

近200年来,资本主义在世界勃兴,它带来人类工业科技进步,物质繁荣,也带来对土地资源、心灵情感不可挽回的破坏,19世纪和20世纪欧洲、美洲的作家艺术家不竭不息地呼唤,批判这种资本价值观,就连最早工业国出来的梵高这样超脱的画家,都一生用原本大地自然的浪漫色彩,来消解这种带来巨大伤害的无上物质价值观。

上午,我们从一处荒凉的旧长城边跋涉过一片旷原,草色枯黄,天苍地迥,忽见广阔天幕下一小小坟茔,小得如同一粒微小尘沙,感叹如今城里人死了,买一块巴掌大墓地最少几万,想回归大地都难,至此才觉得生于死于西北沙漠戈壁之可贵,这里乡里如今也提倡火葬,但在如此广袤环境中实际操作,如,你在荒原走一天也碰不到几座坟墓,大地还多你这一小柸泥土吗?

我也羡慕张联,他虽有目前很多困难,还有个故乡可归(而我进城几十年,大地上已无“故乡”可归,成为一标准的“雾都孤儿”,唉,我的亲历难与人言)。

村子里储存雪水的共用“水井”墩台,冬天储备积雪,可以藏满了用一年,称为“窖水”。附近的村庄听说现今都以吃上自来水,因本村属于搬迁村计划的,所以没通水。

村子荒废了很可惜,要盘活存货,让喜欢的城里人来住,或度假,或考察,变成“一个沙漠边缘诗人村”旅游景点,我说,诗人,你赚了钱,先把村路帮着地方修一下,再在村中好好办个超市,让不愿离乡的老人们能购货,解决日常,最好,再有个小小诊所。因为“留守”也是生活呀,人生呀,——张联的老母就在去年辞世,村中的老人年年都有人在辞世,光阴不停??

人们一直都在想寻找理想的家园,

其实“理想的家园就在你刚才离开的那个地方哩”(一句俄国民谚的意思)。

盐池县以前风沙大,树木少,近年注意环境,保护草场,大力种树,据说县城里有大小二十个可以散步有树木的小园林,很多在银川的人,都回来了,说还是县里的环境好,安静,适合人居。

赞美盐池县城里的一条散步的林荫路。

我的愿望太简单:吃饱了一个馒头,一碗有肉的菜汤,再加一条散步的路足矣!但这条路今比登天之难。在盐池晚上与张联在古城楼附近散步,看见一位行人被撞成重伤头部血流,120正在就地急救。——今大城市汽车碾死一个人形同碾死一只蚂蚁,蚂蚁死了同伴不过抬抬它哀悼一会,人也一样,人们一会就忘光。(人泛滥了汽车,却控制不了汽车弊病,唉自作孽不可救)。(应再次批评过分工业化、过分科技化、过分物质化、资本化、欲望化等)

沙漠边缘,很适合心灵休息,适合读书,写作,深思,原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的名著就是在俄罗斯沙漠边缘写作的。

文学,书籍,有什么实际日常用途呢?至今?比如,一个人进城了,他有很多地方与城市文明不合拍,你去教育他,他听你教育吗?但是他自己阅读了东西方文学名著的书籍,懂得了什么是人类城市文明,为什么都市文明比乡村旧文明进了一步,懂得了在城里要讲究秩序,讲究卫生,保持安静,不要弄脏弄乱环境,不干扰到别人,这不就是一种实际的文明自修和学习吗?而且效果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书籍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么。……一个人哪怕一个月能读一本好书也行??

这个是诗人张联家早先曾经住过的“地窨子”窑洞,冬暖夏凉,里面很干燥,而且可以有天井透进去阳光,并通风,早已经废弃。我说:不要拆,将来留着观光旅游用啊,都听说陕北黄土高原有窑洞,谁知沙漠地带也有,而且就修筑在平原沙地,不可想象!听说明朝这一带的'守边士兵就这样抵御严寒,但这种发明可能在此远远不止几百年,而是更久。

关于沙漠边缘半沙化、半荒漠地带物产。我们的汽车经过荒原的砂石公路,不时看见有野兔穿过公路,箭一样消失于沙蒺草丛,还有鹰,各种野鸟飞过天空,说冬季有人在夜里用几辆大轮摩托开着灯追赶野兔,一冬天能弄一二十万元,可见野兔之多!还有狐狸、獾子等,而有水草的湖泊附近,各种动植物就更多,如白鹭、灰鹤等。这里农作物有胡麻、荞麦、葵花、苜蓿、洋芋等,用荞麦做出的酸汤面风味独特,而滩羊、枸杞、甘草乃是天下独绝。沙化土地的西瓜、枣子等都格外甜,与它处不同。这里的县城以前都是与外界长期汽车联系,直到大约六七年前才通了火车,我在盐池上车,连同我只有四五个乘客,很有优等旅客的感觉。

村里即使白天也特别寂静,除了人少,更主要的是地理位置,离沙漠很近(毛乌素沙漠),几乎位于大地中央的感觉(四野旷大)。我说,住在这里我也能写诗了!张联在这里写过上千首同题诗歌,后来收录《傍晚集》中。我说,你这座空房子我想租了,一个月,就在这里休息和写作,先付定金呵呵。

从前的英国旅行家、作家科贝特在亲身考察了“过分工业化”导致部分退化荒芜的英国国土后得出结论说:“农业的变化,在于农业人口的减少”。

关于宁夏农民诗人“张联现象”热,我说,现代生活里城市的人们心理太疲劳啦,于是,想读点休息的东西,恰巧碰到了张联的乡村诗歌,还有,现代写诗已经太过于技术化了,人们想返璞,恰巧碰到张联那些似乎“原生态”,既写得半生不熟、几乎无技术含量的简单文字,好,于是跟他回那个记忆的乡村看看——

我与张联说,现今有人太羡慕城市,生为偏僻地区、农民也是一种资源哪,你看,大城市里那么多城市人写诗的,有谁在关注他啊?(因无特殊性)。

在农村时人们看到城市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以为那里一定充满了幸福,财富,其实,城市里资源也很少(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无穷尽),人巨多,资源少,竞争就格外激烈。

美国作家梭罗在150年前就看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主张一部分人“返璞归真”,去到耗费资源少的、接近自然环境的地方生活(分布开,各个过不同的城乡生活,并肯定此种生活的意义,不乱物质攀比)。(当然,今天我们还有更要紧的,要特别地保护一个地方的原有环境,不要轻易人为地随意改变环境,你的改变多少年后看,可能从地球生态上完全短视和错误呢!属于破坏!)

农民张联这几年还创造了一个诗人“自行推广诗集”的神话,既自己付费旅行,沿着宁夏、甘肃、内蒙临近的各个县市,销售自己的诗集,这在当代十分罕见了,原因一是他需要钱,二是今天的书店等已经完全不给诗歌书籍服务了,没赚头,要卖书就得靠你自己,于是他挨个单位去敲门,有的淡漠,有的怪异,有的白眼,当然也碰到热情欢迎的,并掏出钱来买书。他说有的文联、学校、和文化部门也买了书。记得只有19世纪惠特曼时期才有诗人这么旅行的,但今天这是一个不得已的现实(虽然似乎颇古怪),说明我们距离“书香社会”还有多么遥远。他说推销书籍使他从一个村庄进入到认识一个复杂的世界,我说,卖书有“播种机”的作用呀,你看,周边很多地方的人们因此知道宁夏有个农民张联,写诗,出书,并且知道今天也有诗人在活动着,我说,我倒很羡慕和敬佩你这么勇敢的精神,其实你客观也是替今天的诗歌做宣传了。

盐池县,地处宁夏最东北部,宁、陕、蒙三省交界,距离陕西的定边、内蒙的鄂托克旗都不远,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盐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二千年的边塞历史,有西北最壮丽最沧桑的长城(隋长城、明长城),可谓中国一处独特隐秘的“长城遗迹博物馆”,这里的长城“颠覆”了人们对长城建筑的印象:原来更早的长城不是砖石堆砌的、整整齐齐的,而是黄土筑就的,连绵或荒废于戈壁莽原之上的,它已历千年而无恙。盐池县明朝时称为“花马城”,是边塞与蒙古以盐换马互市的地方。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清代康熙皇帝曾亲自巡视过盐池的安定堡长城和定武营。盐池县至今是国内鲜有的一座县城内还保留完整的夯土长城的城镇,而且城镇外沿着定边、盐池、直至永宁、贺兰、银川方向一线,数百里到处可见蜿蜒曲折于荒漠上的荒凉长城,雄奇壮观,断断续续,但基本十分完整,令来过的欧美和国内专家都惊诧不已,盐池的长城、垛口、烽火台,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我个人看过觉得一点也不比希腊的古老建筑陈迹逊色,不,而是另有神奇。

参观住过从前人家的长城墙体。红军1935年到达陕北后立即西征,解放了定边、盐池等,这里是最早的解放区,当年红军来为不打扰百姓,也在长城上挖过窑洞居住,有遗址。

引录张联写的一首西北乡村旧日图景诗歌:

《傍晚》

日落时从草场走回家园

女人去猪的圈里喂猪

叫我在灶旁喂火

米快烂了好撇起米汤

灶膛内闪着红色的火光映着室内暮色

我在 灶旁喂火

蹲坐着等米烂了撇米

等疲倦慢慢脱出身躯

背后门口走进女人我默默思索

回首是黄生来借书一个村内后生

说睡前有个习惯看上几页才睡得踏实

当我从高的书格内下来时

女人已拉亮了门的灯光

门灯下黄生已去 才想起撇米汤

-

-

引录盐池县80末出生的左新德的一首,是反应西北宁夏矿上打工的:

《黑的》

听说下面有黑色的金子

所以就在善良的大地上

挖了一个黑色的洞

残忍就这样产生——

-

一千五百米的洞

一切都黑着

我小心前进 向下 还得向下

-

水是黑的

无数条细蛇爬过心脏

声音是黑的

黑色的幽灵抚摸着脸颊

空气是黑的

死神已经扼住了喉咙

汗水是黑的

流进了身体 , 血液开始变黑

泪水是黑的

流进了心灵 ,梦想开始变黑

-

这一切的黑色都不是煤的缘由

这是因为你的心

是黑色的

快停止你那黑色的笑声吧

不要再将冬天的雪花也染黑

盐池历有文人荟萃,文风鼎盛,出了许多作家、诗人、作者,近些年,除了国内有名的诗人何武东、张联,还有近年涌现出的许瑞林、左新德、刘成林、王永娥、冒奎、侯凤章、杨志诚、席锐、周永祥、单晓春、尤宏奎、左镇、王博、石林杰、鲁贤斌、石生泽、李生玺、杨燕、焦旭燕、王自安……他们中不仅有写诗歌的,还有写古体诗词的,以及散文随笔回忆录、短篇和中长篇小说等,作为一个15万人县城,一支创作队伍可谓蔚为壮观,“一个人带动一大片”,一二个诗人作家的成功对身边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里原本就有文化和文学的丰厚土壤,他们之中老中青三辈人都有,有的已经出了多部书,已写作多年甚至大半生,在地域内外颇有影响,有的刚出了一部。90年代后,最早是何武东在文化馆培养本地作者,后来是出了名的农民诗人张联带动本县“文学现象”热,更难得可贵的是当地文化领导的支持,形成一盆红炭火,一个西北的宁夏的诗歌小中心!难得???

我说,这里应是长城之乡,诗书之乡,预计也将来一定会成旅游之乡。沙漠,半荒漠草原,百里奇迹般的土制长城,汉墓,沙漠湖泊,胡杨、红柳,动植物,红军的西征遗迹,沙漠窑洞,出过著名诗人的村庄,等,这些,不都是旅游资源吗?

一时读到了好几本盐池作家与诗人们赠送的书籍,有刘成林的散文诗词小说合集《心灵语絮》,他写父母亲的回忆散文,很真,很感人,他的父亲是抗日、解放、抗美援朝三届老兵,支援大西北在盐池却在文革蹲过数年冤狱;他的母亲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护士,却在盐池因“派性”“排外”作怪被从单位“精简”回家做了半辈子家庭妇女——而当年此地是多么缺乏医护人才呀,这就是西北人文“荒蛮落后”和荒唐地方。许瑞林的诗集《《那些被珍藏的碎片》,写了很多日常,切近当下。当过盐池一中校长的侯凤章的散文随笔集《闲心感悟》,多有自然体会,历史、人文含量,他出身农家,励志向学,后为地方教育做了很多贡献,从教一生的感悟也超于常人,值得一读,特别对自然、晚年、荣辱、成败的感悟。看来文学就是写人生的。天南地北,殊途同归,心有灵犀,说来,好书、好文章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再说出大名又有什么用呢,弊多利少,而“七步以内就有芳草”。还收有两本小说集,因我不是写小说的,不敢妄评。

我与张联玩笑,从前是别人支持你当诗人,现在你当作协主席了,轮到要支持别人当作家诗人了,呵呵。

引录盐池女诗人许瑞林一首,写本地小城的:

《生活在盐池》

我的生活在盐池

安静 而且干旱

只是偶尔午后

登上长城

小城的帷幕拉开着

于是我们眺望远处

林场在城的南边

像一个屏障

挡住了南来的风尘

思念总是

占据着我的心灵

(引自诗集《那些被珍藏的碎片》)

(完)

【沙漠边缘访诗人】相关文章:

1.纯真边缘

2.爱恨边缘-

3.边缘经典美文

4.诗人

5.沙漠作文

6.站在废墟的边缘

7.沙漠的眼睛

8.描写沙漠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