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同学
不知不觉,高中毕业30年了,当年那些毛头稚嫩的小帅生、青涩俊俏的女同学,如今已像当年的父母,看着正在上高中上大学的孩子们,那不正是当年的自己吗?
30年的沧桑岁月,像一把刀,不经意间在我们的额头、眼角处划上几道,在太阳下呈现的是光影,在孩子们面前是父亲抑或母亲的笔划,在同学们面前则是岁月的记忆;30年的沧桑岁月,又像一把梭,在布满乌黑的发缎上悄悄穿出了根根银丝,每一根白发我们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因为那是我们生活的印记,是我们一步步走过来的足迹。挺直的腰板不那么硬朗了,不知何时患上了炎疾,时不时总想让小孩爬到背上乱踢腾一翻,才觉得舒服。在时光面前,我们能挽留下点什么呢?褪去的是我们的容颜,惟有不衰的是我们的情谊,是在那三年的时光里留住的难望的'回忆,这份情谊随着时间的变换,美酒一样的醇厚,让我们一生值得珍藏。
我们毕业于汲县三中,以前的汲县现在叫卫辉市,现在的三中已经不是我们上学时的三中了。汲县三中,位于东乡李源屯镇区,两三排整齐的教室都是红瓦斜脊,高大的法国梧桐枝叶连着枝叶,遮蔽了太阳光线,使校园显得浓郁静寂,来到这里让你觉得如此场所很适合读书,除了树上的鸣蝉聒噪几声,不用担心有人来打扰你。一进大门,西边有一两亩菜地,那是老师们开辟出来的,菜通常长得很好,感觉我们的老师教学之余再到菜地除除草种种菜,锻炼锻炼,过着一种无比自闲的田园生活,也不失是一种文人的境界。东边是隔壁小学学堂的山墙,借着一面面墙壁,用水泥粉出一块块大黑板。我记得曾经爬很高才够着那些黑板,在上面办版报,内容是庆祝第一届教师节的成立。每排教室前面都有一两个乒乓球台,一下课那便是同学们活跃的地方,为了有效利用十分钟时间,排队挂号,挂上号也只能打三个球。尽管是砖台,拦网也是半截儿砖,没人介意,大家还是玩得很开心很热闹。
那时的高中学生一般都住校,睡得是土炕,一个三间的宿舍里两个大炕能睡几十个学生,磨牙梦话打呼噜,都成了炕上的“夜话”,至今还记得谁会说梦话,谁最会磨牙,谁的脚最嗅。想想高中时代那种集体生活还真有点想念,尽管我们想在今年的十月一日聚会,而且还选择了太行山的跑马岭景区,但景区的住宿条件也却实太好了,全是标间,只有三四个三人间,也被我们全包了,再也回不到大通炕的年代了。三中的食堂很大,学生打饭,一般五六个人一组,每组分一个口大底小的小圆桶,打好后,找个地方几个人围个小圆桶吃得蛮香蛮香,当年的伙食还可以,中午通常汤面条比较多,大锅汤面条浓浓的,较黏糊,好吃。后来我们同学见面时,常提起当时吃饭时的小组,还有那种小圆桶,特让人怀念。
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很多同学自从一毕业就从未谋面。现在通讯发达了,有了手机,还有了微信、,纵是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同学们的那份友谊与怀念,经过一个月的联系,我们找到了很多常年不见的同学,通过手机听着他们的声音,看着他们有些成熟稳重的面孔,回想起了30年前的那些个他,好亲切,好激动。突然,心中荡漾起当年的一首歌: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 )
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最忆是同学】相关文章:
1.最忆是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