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记:“过桥米线”之乡,慢生活
2011,12,10 云南
-
去蒙自老城,与z拜访蒙自“云南过桥米线”的最后一位“传人”王怀德,年95岁,居住在一个老院落中,门外的小巷门楼到处在垂挂着金黄的爆竹花,在开,很好看。
蒙自米线,迷倒了一代又一代近代的文人雅士,光与米线有关的诗词,可能就够收编一本。中华实在是“饮食文化之邦”。
在蒙自,你应该每天吃一碗米线,因为离开了,再也吃不到这么正宗的,米线有贵的有贱的,贵的吃一次一人150多,是商人型的,好像还有贵的,我个人偏爱吃市民的那种早餐米线,爱在森林公园门口吃8元一碗的羊汤米线。蒙自米线有鸡汤的、羊汤的、甚至狗肉汤的等,也有清汤的。但要吃到最正宗的还得请教当地人。米线吃了会上瘾。
经过南湖一带,见一颗百年巨大攀枝花老树,屹立于行车路中央,是特意保护留下的。人言,春季开花时候非常茂盛火红。 ( )
在老街的市场吃沙锅米饭,8元,配鱼腥草咸菜、腐乳小菜。前者很腥,只有本地人习惯吃。
见军区医院的一面锦旗,上写“感谢给我第二次生命”,鲁迅时代的文学就是给人第二次灵魂的。今天这个任务失落了。……
一聪慧的当地青年问:当代诗歌为什么不能成为“普世”文学?此问题深矣。
与z谈散文写作的未来。对一个小学生写作文的建议:最好的练习写作的方式是记日记,因为这样可以根据爱好,躲开命题和检查,培养“自由写作”的兴趣,日记可长可短,几个字,一两行,一两页都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家长、老师不要干涉,发现后要鼓励孩子,不要批评,“批评出来”的作文将来是扭曲的。
参观蒙自的老火车站,(建于20世纪初年,与法国人有关)见有货车停此,无客车。车站老黄房子已经有百年沧桑。客车已经停运。昆明到河口的新铁路修好才能再通客车。言新站可能在修,会漂亮。旧车站可做旅游景点。
翻读《曹世桂与宦海日记》《泸西县地名志》《精神的崇高与生存的卑微》,《广西府志》(广西,为旧泸西之称)《蒙自县志》《情愫》(陈强新版诗集)《蒙自米线》《蒙自鸣鹫:远山古风古镇》(陈黎、段落著)《感动红河》(丁莲著,人物集)
读完z的几十首诗歌,短诗,语言简练,概括力强,有很好的文学底蕴。
-
-
-
2011,12,13 云南
-
蒙自的小旅馆、宾馆特别多,原因是红河州首府搬到此地,外来办事的多。如今的大城市宾馆也已经渐渐趋于垄断,小的宾馆很难存活,有的大宾馆一座楼就入住几千个旅客。
黄昏,下班高峰在主街已经出现拥堵,以及空气污染,汽车、轻骑都挤在一起,骑着轻骑驮着孩子回家的妇女很艰辛,穿着很普通,一望而知生活的艰辛。
小的饭店特别多,有人言,蒙自几乎为消费城市,因为历史上工业少,矿业都在外边,想想可能与就业有关,一二产业不发达,第三产业服务业就发达了。自谋职业,但也与人们爱下馆子吃过桥米线有关。
云南的`本地人爱喝的包谷酒,有的散装,天气很热但只有年轻人喝啤酒,及洋酒。云南白酒的酒类牌子很杂,很难说那种好。傍晚,酒家雇佣许多年轻女学生在门外卖酒,几十,几百一瓶。
一诗友要订阅几份明年文学类报刊,询问及那种好,想了半天,推荐《世界文学》《俄罗斯文艺》《文史知识》《台港文学选刊》,文摘类的《青年文摘》勉可读读,许多文学刊物粗制滥造加关系稿,无规范,今好刊已经少之又少了。
谈及,希望有一天,我国考虑建立一所“世界医院”,以打破人类至今各国的医疗和医药壁垒,占地像奥运村那么大就可,集中世界上主要的特色医种,除了西医、中医外,像一些古老国家的传统医学医术,都可以用,如,非洲的、印度的、蒙古的、阿拉伯的,以及岛屿小国的医院都可入驻。__这件事并不比办一个联合国、办奥运,飞船上天更小,人类只忙着各种“竞争”,就是不忙着拯救生命(!!)
谈及,私有制的弊病:每个人忙自己的事,每个目标经常互相对立、矛盾,浪费大量惊人的时间和精力来协调;所有人都做过的事情,一个人还得从头做起,无法“借力”,如,每个人都得重新建立重复的公共关系;每个人很微小,但必须独自面对浩大无边的市场和社会;由于无数的人在互为竞争,扩大利润,欲望,看得见看不见的压迫、掠夺、剥削、奴役、倾轧,对人性的蹂躏和践踏由此产生,永难遏制……
见路边,一条白色大型犬长期被囚于一铁笼内,形同“动物囚徒”,想,人随便饲养和对待动物,按照佛理,多数不但不积阴德,反损阴德(囚禁、阉割、锁链、渴饿、强迫与人同居一室、伤害和扭曲动物天性、以一种动物的肉饲另一种动物等)
-
-
-
2011,12,16 云南
-
今听一位出身农家子弟的干部言:干部的办公室在办公室,工人的办公室在工厂,农民的办公室在土地,没了土地农民上哪办公?
查地图,云南之名,始于西汉,唐代时候这里为大理国,元代、明代、清代均称为云南(为省)。但这片土地战国时期既有滇人在活动居住,故名滇。散步南湖,见冰心题字的闻一多纪念亭,上书“斯人宛在”,并有佛学大师赵朴初题写长联,及沧桑斑驳的瀛洲亭,为滇南名亭,始建于清康熙 29 年(年),亭高22.4 米,木结构,六角攒尖顶三层楼阁式重檐亭。
见蒙自历史文化名人尹壮图的青铜雕像,尹壮图,字楚珍,云南蒙自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考中进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入阁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富于政绩有胆识,曾直言上书乾隆皇帝。
南湖公园依水而建,近年续建得古香古色,新增仿古石雕大门牌楼,看出蒙自的重视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信心,这一切不知不觉中会滋润游人心灵,涵古养今,承昨续往。想,一个诗人当地方官,是一地一府之福气,杭州古代的白堤、苏堤不都名传千古吗?这样,蒙自还会续有文化人物出世的。
录蒙自南湖闻一多纪念亭的话:“诗人主要的天职是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
经历半个多世纪,这些要素仍未改变。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者,民主战士,曾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为早期领导人,新月派诗人,著有《红烛》诗集,毕业于清华,曾短期赴美学习,后在山东大学、清华、西南联大等任教,抗战时期随西南联大来蒙自。
录哈尼诗人陈强说到城市新建问题得话:“我们不能建一个新家毁掉一个家园。”(家园:指原来的故乡或家乡)他建议我有机会要到红河南岸走走,村寨和山里,那里与蒙自不一样,山水地理都不一样,风情有别。(指元阳县一带。)家园是什么?是故乡,包括百年老屋、百年老树、百年老井,以及故园环境相关的一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一座新城十年就够了,而建一座村庄则需百年。所以,老城、老村是我们大地的根,要经常带孩子看看。住在新城,保护老城。建设新城镇,保护老村寨。城乡的建筑风土都与人的心灵秩序有关,不断地拆毁会导致心灵紊乱、躁动。
谈写作。20世纪末的世界如此混杂,很难形容。人类文明史很短,才几千年,按近年美国天文学家地球还要存在50亿年的预测,如果不出太大意外,人类还要存在几十亿年哪,从这个意义说,文学写作不是完结,而是刚刚伊始,才写了几千年,与后边几十亿年相比,一个零头都不到,可能还在幼年期,谁说文学写到头?!要“打起精神行得”!(民国《名山访游记》的著者高鹤年居士语)
参观文澜中学。这是蒙自的“百年老校”,校门古雅而气派,一望就是培养学子的地方。校园有古建筑,一直保留,但内部装修很现代,概念很对头,还在院子中保留一座古塔。现代与往古相映。文澜镇,是蒙自县城区的老名。
见街头一收废品的三轮,不是乱吆喝,而是走过街巷时放柔美的音乐,慢慢走,习惯了居民就知道收购废品的来了,干千行百业都有创造。
可能因本地的轻工业比较少,许多食品,物品由昆明、四川、广西舶来,日用品有的贵一些,如肥皂、吃的装食品等,罐装食品有的时间较长,半年八个月。
黄昏,去新安所古镇。分为老街、新街,有“先有新安所,后又蒙自城”说,据载,宋朝大将杨文广在此一带驻军,所以历朝此地是一兵站,朱德当年曾在此地驻军中,当年他活动在建水、新安所一带。这里明清两代驻军也很多,有古建筑名“修补所”,为军用。
去看万亩石榴园附近新建的“诸子塔”,四围空旷地为石榴园,庄稼地,言,石榴园是一户一户农民的,每家一块或大或小,有许多已经自行组成互助合作社,但并非平均分配,只是有限合作,如突击收果、集体劳动、捆绑贷款等。
远望山峦下,果园平畴,暮色苍苍,农人收割。想起李商隐的古原诗(是他写的吧),随诌几句:
近晚意绪沉,
疾车看榴园,
群山迤平畴,
农舍漫炊烟。
人言,明代的徐霞客曾考察泸西的岩洞,在哪里呆了11天,还会见僧人等,他也考察过云南其他地方。他的游记有记叙此一段。
今与诗z谈及,我一代人,文革切断了我们一代的历史文化链,(未来得及上高中古典文学课就匆匆走向祖国远方),过早地参与乡村的劳动和实践,而服务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又都不够,其后我们又无法在迅速动荡变幻的世界里,续接上原计划的“共产”文化和精神链,悲哀由此产生__但谁又能说清这是不是一种额外的对人生的丰富?
谈及,80年代的分田到户。此分歧文革前就有,批过,叫“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今看,是一种农村运用何种基本经济方式的分歧,当年用批判方法太过,应可争论。前不久一位教授曾与我说,他家乡湖北,也包括安徽,一些山区地块很小,人均土地很少,没有多大的耕种机械化的价值,适合包产到户,我觉得对,像贵州、云南一些坝子,包括四川某些也是。但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两大块,最不适合单干,因为土地一划分小块和零碎,就阻滞了机械化农机具运用,这一点我在当知青时就发现了。东北平原的机械化程度,比我当年预计的慢了二三十年还多,就是课题不对。天下情况有别,有的合适,有的不合适,有的得另想法术。
-
-
-
2011,12,17 云南
-
上午,在郊外的矿区宿舍见百年的老樟树三棵,躯干高且粗,树冠迎风,另见一棵五六十年以上树龄的桉树,也很高,另见另一大叶榕。
到芷村镇,为一苗族镇,也有新老镇区,参观旧的老街,言,越南的胡志明当年曾于此住过,看到木楼犹在,尚未开辟纪念馆,此楼现为私人所有,正贴着“出租”字样。看街道样式,还保留有20世纪初年的样子,不容易。
一文友说,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曾来滇,说,“只有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能住在云南”(大意),云南人很以此自豪,我认为哪里的人都要学习如此热爱家乡,不断找到和肯定自己乡土的价值——以抗衡满世界流行的吉普赛人、从前的犹太人式的“流民心态”。
芷村镇老城有一部分保存尚好,而新镇多新楼,参观路过镇子的老滇越铁路、老车站,言,此铁轨为米轨(窄轨,一米多),可达越南的河内,见货车,站旁有一棵数百年的老樟树,茁壮茂盛,附近有人在放一种奇怪音乐,问何?人答:迷信的。
查尼皮村,为彝族寨子,为云南共产一大的旧址,一草屋,1927年在此开会,这里位置偏僻,车行很久,又转多山,途径村子,见种植豌豆苗,枇巴树结的果用白纸包裹,说防虫和日晒,香蕉林掩映民居,很美,但已有所污染,见流淌的黑水,村中污水排不掉,远山雾,油菜花开,金黄柔嫩,见二三树玉兰花,野生在山坡,正含芭。附近山生野核桃、水冬瓜等树种。见一村人放一群黑白两色羊,始知云南的山羊不都是黑色的。
路行,见村中路边类似北方谷仓的建筑,请教,是烤烟仓房,下烧火,烟叶悬挂空中,曰烤,这一带种植烤烟的很多,许多世代赖此为生,所以单说世上烟草是坏东西也不确。
叹,乐境就在人间,桃源仙境就在乡村,保卫乡村就是保卫最后的“桃源梦”。
-
途径红河学院,这是滇南最大的高等学府,学生很多,正在举办学生的摄影展,参观,多有可趣。
言,彝族古有拜树的传统,所以村寨附近的树木保护的很好,有的还有森林,比其他的村子的自然环境就好多了。而旁的汉民村子的树木都砍掉了,山显得光秃秃。
比较小的村寨的山路,当地叫“石蹦路”,用较大的石子修的,可节省费用,一公里10万可够。
-
-
-
2011,12,29 云南,蒙自
-
午后,森林公园散步两小时。
一蒙自的朋友说,人静下来,心情就好,心怀善,办事就顺。在他那里拿一本《般若花》。
日前与友人j谈,诗人,或写诗歌的悲哀,他曾有一诗,名《写诗的悲哀》,我读过后说,曾在美国《国家地理》资料片看到飞越喜马拉雅巅顶的灰鹤,有的掉队了就剩一只,仍孤绝地高翔,它能俯瞰到大地的芸芸万物,但芸芸生物却看不到它,它可能被躲在云雾中的恶鹰咬死,最高的飞翔就得付出最昂的代价:孤独、少同伴理解、少同行……因此,又可以反其意歌颂写诗这种类似飞翔的精神的高贵,为——“写诗的欢乐”!
明日离开蒙自,
忽觉得对它留恋,
想再听听森林公园附近的寂静,
感受冬季强烈的阳光午时抚照。
黄昏,到玉皇阁,默拜一会,祈祷,在殿后林中徘徊,久之。
今于j谈及,以前,多年前,人们很爱读中外文学名著,和文学类书籍。文学对人情绪有很好的疏导作用。现今所以抑郁病患者增加,除了社会的,经济的原因等外,和不读书有很大关系。有的人每年只读一本两本“软性的”书,闲书,如:种花、做菜、养猫狗的,突然碰到压力就很危险。真正从事文学艺术的人,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比一般人要低得多。不要忽视好书的社会文化功能。谁说一本托尔斯泰的书顶不上一个心理医生?法国作家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
【滇行记:“过桥米线”之乡,慢生活】相关文章:
1.长阳行记生活感悟
2.慢生活生活感悟
4.慢生活的感悟
7.慢的境界生活感悟
8.西藏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