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少年的文明礼仪状况分析及相应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青少年的文明礼仪状况直接关系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文明行为说明当代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貌和礼仪修养,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令人十分担忧。本文对青少年文明礼仪失范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文明礼仪;行为失范;行为规范
一、样本规模及研究方法
针对目前青少年存在很多礼仪礼节缺失等言行举止不文明现象,比如课堂说话、吃东西、玩手机、睡觉等,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打闹、占座,不爱护公共环境和卫生,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公共场所过于亲密等[1]。课题组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本次项目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调查对象主要是L省五所高校的学生。从总体规模、总体异质性、推断的把握性与精确性、以及调查操作的可行性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运用了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之以文献综述法等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填答采取自填与结构式访问相结合。问卷总数为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剔除填答不完全和非真实信息,最终确定有效问卷550份,有效率91.7%。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及定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录入和分析。
二、青少年文明礼仪现状
(一)师生间基本礼仪的缺乏。在校园内,师生间礼仪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现在的大学,师生间最基本的礼仪也逐渐消失。在校园内,学生遇到老师总是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连最基本的打招呼问好都做不到。一些传统的课堂礼仪也逐渐淡出课堂,上课起立问好在现在的大学似乎变成了稀奇事,而且现在大学生的课堂纪律也远不如小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发短信、接打手机、拍照发微博、刷朋友圈、听歌、吃早餐、抄作业等现象比比皆是。有时学生交头接耳,互相说话打招呼,嘈杂声音很大。对于集中讲授的公共基础课,由于班型较大,多个班级一起上课,上课学生有的甚至多达二三百人,学生之间发生的嘈杂声几乎超过了老师的授课声音。甚至有些同学去上课都不带必要的文具。这些现象都说明大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十分令人吃惊。
(二)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基本礼仪的缺失。图书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场所。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可就是有些人爱在图书馆里聊天,打电话,吃东西或者发出其他的声音,令坐在一旁学习的同学静不下心来。特别是临近期末的时候,图书馆就变得很抢手,稍微晚一点进去就找不到座位。其实不是每个座位上都有人,而是一个人放本书在座位上就表示“该位子已有主了”,这样就浪费了很多座位。
(三)餐桌基本礼仪的缺失。餐桌礼仪讲求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吃饭时从来都不会注重这些礼仪。例如,在吃饭时从来不等长辈入座,不讲究入座礼仪;吃饭喝汤时发出声响,冲别人打嗝打喷嚏;吃到鱼刺、骨头等时直接吐出来,不注意卫生;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把盘子拽到自己面前狼吞虎咽,不顾其他人;吃饭后,在餐桌上剔牙等等。这些现象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反映出我们大学生对餐桌礼仪的漠视和缺乏。
三、青少年文明礼仪认知分析
(一)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存在偏差,态度不端正。部分青少年受韩剧和台湾偶像剧影响较大,盲目追求时尚,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把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粗俗的东西看成是时尚,相当多的同学都是明知故犯。还有不少大学生对待文明礼仪都表现出不羁的态度,常把文明礼仪认定为简单的“你好、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而忽略了言行态度和表现。调查显示,累计有57.8%的同学将正常、高尚的礼仪规范误认为是做作、“装”、溜须拍马的表现,从而产生无所谓甚至抵触的心理。
(二)大学生礼节意识不够完善。礼仪是一种意识,只有意识到位了,执行能力才能到位,继而经过多次执行以后才会形成一种文明礼仪习惯[2]。调查中,累计有88.2%的人对礼节的意识都还不太完善。可见,我们的文明礼节意识还有待提高,养成好的文明礼仪的习惯仍需一个过程,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
四、家庭对青少年文明礼仪方面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在家庭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针对当代青少年文明礼仪失范严重的现状,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调查中,53.4%的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文明礼仪是孩子今后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和自身礼仪修养,是今后适应社会、与人交往、并为社会所接纳的人文基础。在现在社会风气的感染下,普遍家长都对孩子的成绩过于重视,所谓“分,分,家长与学生的命根”,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就是优秀的孩子,而对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文明礼仪行为等从来不去教育和关注,淡化了在礼仪方面的教育,总认为这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根本不值得去深入探讨。
(二)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失误。家庭教育方法上的失误,会使孩子文明礼仪意识淡化、浅薄,甚至出现严重的扭曲。累计有67.8%的家长表现出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往往会不遗余力地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但对孩子在言行举止中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甚至不予纠正任其发展。这种过于包容和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而导致其任性、错误和冷漠,容易使之是非模糊,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使其人格发展受到阻碍。
(三)家长自我行为存在过失。累计有70.5%的家长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成年人在其社会生活中也面临各种现实的挑战,工作和生活的竞争和压力,容易引起家庭人际关系的恶化,使人产生烦躁焦虑等消极状态。很多家长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而把不健康的心理和状态带回家庭,甚至将其发泄在青少年身上。孩子无辜被当作“出气筒”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心理状态,长此以往则会导致其产生错误的认知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对青少年行为的其他研究也表明,家长行为方式对青少年影响较大。
五、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方法与对策
(一)保持家庭礼仪教育的持续性。学习文明礼仪的行为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如果要使青少年养成符合礼仪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持续不断的礼仪教育以及反复持久的礼仪实训。孩子只有养成了一定的礼仪习惯,才能具备相应的礼仪素养和品质,在礼仪的运用中才能够得体自如。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文明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时时渗透、正确引导、及时纠正,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会使青少年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形成健康的三观和心理状态。
(三)强化家长的示范作用。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对青少年影响最深的人,是青少年最早的偶像和模仿对象,青少年最早往往把父母看作是至高的、唯一正确的,因此常常把父母的行为作为参照去学习模仿,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也可学到缺点。
(四)加强青少年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他律不如自律,如果青少年能进行自我教育则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醒、规范和审视自己的言行,及时纠正错误观念,严格自律,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文明礼仪教育。在尊重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及认同感和愉悦感,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魏燕.关于当今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调查报告[J].科教文汇,2008
【青少年的文明礼仪状况分析及相应对策建议】相关文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05-09
有关偷看短信背后的心理状况的分析03-28
关于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的分析报告05-12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及对策05-09
高考理综特点分析及应对策略05-08
关于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05-12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文05-12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分析及提高对策论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