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旗下讲话:慎独修身,坦荡做人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慎独修身,坦荡做人》。
“慎独”,是我国古人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君子慎其独”,其意思是讲,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儒家认为,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微小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违规、不犯法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因此,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是自我修身的最高境界。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慎独”的生动例证。康熙皇帝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以慎独为训。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认为“慎独则心安”。宋元时期的大学者许衡,在与众人返乡途中,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见路边有一梨园,都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独自*树下乘凉。有人劝他说:乱世梨园无主,摘几个梨吃有何妨。许衡说:梨无主,但我心有主!这种在乱世也能守住内心法则的作为,就是一种伟大的慎独!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人的内心世界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放纵的情绪,也可能产生侥幸的心理,这种情绪和心理很有可能会驱使我们去为所欲为。然而,这种情绪和心理如果不及时控制,就可能不断积累、膨胀,不可收拾,后患无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大家都知道,从五月一日起,我国“醉驾入刑”等法规开始实施。这是极其严厉的处罚,但仍然有人违反,就连高晓松这样的聪明才子也一时糊涂,自食其果,其醉驾行为的后果是将受到至少四个月的拘役,还有罚金和各种经济赔偿。究其原因,醉驾者一般都心存侥幸,以为只要躲过警察就万事大吉,内心深处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这就完全背离了“慎独”的修身准则和光明磊落的做人原则。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有修身养性的重任,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态度。那么,我们的修养能够达到“慎独”的境界吗?我以为多数同学多数情况下是做到了的。比如,在考试时,独立答题,诚信应考,而不违规舞弊,就做到了慎独;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监管,能够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穿越绿化带,就做到了慎独;在网络空间,能够不放纵自己的言行,不发布虚假的信息,不辱骂攻击他人,不浏览低俗网站,就做到了慎独;周末放学离校时,即便只留下了自己一人,也要坚持做好卫生,摆好桌椅,关好门窗电器,才独自离开,这就是慎独。相反,考试作弊,破坏公物,偷窃他人物品,翻越围墙出入学校,利用网络辱骂他人,躲在厕所里或偏僻处抽烟等,离“慎独”就差得太远了,就需要自我警醒了。
“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正如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其实,这坦荡荡的君子就是慎独者,惟其慎独方得坦荡。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便做得到在人前挺直腰杆,在背后无人指指点点。
同学们,我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慎独者”!
【国旗下讲话:慎独修身,坦荡做人】相关文章:
国旗下的讲话:全民修身03-04
心存他人君子慎独国旗下讲话04-26
做人VS做学问的国旗下讲话05-01
读书明理修身养性主题国旗下讲话08-06
讲文明,学会做人的国旗下讲话04-30
国旗下讲话-明礼诚信学会做人07-21
国旗下讲话-诵读经典学会做人08-05
国庆节国的旗下讲话03-30
做人先学礼以礼行天下的国旗下讲话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