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及措施论文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与他们目前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很大联系,另外一个就是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在校大学生正是处在青年期的中期阶段,而青年期刚好又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与冲突最激烈的时期,各种问题出现得最多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会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也不稳定,情绪变化多端,而诸事不顺,自己又无从下手,又没有求助途径,这时内心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就会产生。在如此之多的冲突和矛盾的重压下,他们若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加以疏导和解决,时间久了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和问题。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在面对从全国各地来的优秀人才的时候,缺乏自信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是老师的宠儿,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切自尊心、好强心都比较重,可来到大学后,周围的人都是通过高考筛选出来的精英,对比之下,自己就会丧失一直以来的优越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缺乏自信、逃避人群、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二)不能正确面对生活、情感、学习等方面出现的挫折
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的,生活经历也很缺乏,一门心思都在学习上,离开父母,使他们难以适从,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琐事,不知道怎样来解决感情问题,不知道如何来缓解学习压力;
(三)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就业压力带来的不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带来的转变而不得不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产生不适,无法跟上生活的节奏,大学生在这个转型时期,也将面对激烈的挑战和就业压力,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四)自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有关方面的知识
因为大学生们一直以来都专心于学习中,也就是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造成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一方面容易忽略,认为不是什么大事,不能及时调整解决;另一方面,在积极应战高考,无暇看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讲座等,学校也缺乏对有关知识的教授与宣传,也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致使学生出现问题时,求助无门。
二、解决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到其个人的成长发展,还严重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计划,造成人才的流失和国家的损失,给社会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要把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各个高校对其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并对个别人员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其心理素质,使其能够自我调解各种心理不适,更好地适应如今激烈的社会环境,预防和缓解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帮助他们处理好社会环境适应、自我约束、学业、择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出现的困难,增强心理素质建设,使其在各方面都能健康全面发展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因此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各个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障碍、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场所,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以重视,转变传统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不重视心理教育的观念。再者,学校还应该鼓励支持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学生们可以通过求助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获得心理学的知识,正确认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学习到专业的有效的处理方法。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以班级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填写一份测试心理是否健康的问卷,然后认真分析该问卷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有目的地提出本学年的心理教学方案,并主动约请情况严重的同学到心理咨询室面谈,根据面谈的状况和结果,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状态、表现形式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们及时的得到一个正确的引导,把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增强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课本上了解到有关心理学以及处理心理问题的知识,对相关的知识理论有个大致的掌握,学会如何预防及处理各种心理不协调的状况,不至于病急乱投医。在课堂上也可以与同龄人交流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到同感,舒缓内心的压力和心理冲突,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为其提供帮助。树立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的环境。大学生能否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而良好的校风、学风会对大学生有重大的引导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大学生被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所影响并内化到自己的品质之中,同时也会对大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作用。因为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以集体荣誉为第一、团结凝聚力特别强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有利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交友,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最终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生活氛围。
(二)大学生自身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打造并完善自我人格。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在经过历史社会沉淀的文化知识中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要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培养悦纳自我的精神,不断鼓励自己、完善自己;再次,要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还要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种压力比较大,为了生活和学习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必须科学地有规律地安排好每天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沉溺于网络游戏、饮食健康、适当休息、合理的体育锻炼、科学用脑、科学生活。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知结构、情绪态度,行为习惯,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适应能力等。要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积极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三)政府及其社会也应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号召民众对自身、社会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认同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社会应该积极倡导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让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心理支持,不至于孤立无援;再次,社会应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正确宣传心理知识,让公众对心理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及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探讨干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论文05-12
关于医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论文05-11
探析生态移民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05-11
浅析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初探论文05-1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05-12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05-11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论文05-12
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