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时间:2022-12-09 16:31:57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究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节奏也在逐步加快,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在高校,因社会发展的急剧变革以及高校学生主体的变化所引起大学生在学习、情感、人际交往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显突出。为有效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党和国家都在积极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比较有价值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上,比如,马崇坤探讨了心理咨询主动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卢春宏探讨了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杨洋探讨了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3],任春凤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4],上述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提出了具有人大特色的“三合一”模式[5],也值得借鉴。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早在2004年,党和政府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后,为进一步贯彻该意见的精神要求,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年又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在该《要求》中,国家明确要求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32-36课。可以说,上述文件的颁布有利地促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但是,本课题组研究认为,无论是学者还是国家,他们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都有一定缺陷与不足。首先,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以外其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上,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研究得甚少;其次,在国家所颁布的《要求》中,仍然采用传统的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只是增加了课时,这本身就不符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际情况。在《要求》的指导下,目前,全国的普通高校的普遍实行的是阶段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周期比较短(多数高校只开设一学期),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随时都可能产生的,它客观上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时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本课题组研究认为,高校应该改革现有的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

  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的。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某一个阶段的教育与教学任务,目前高校通常的做法是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他时间只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全程是指全部里程或路程,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即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与生活过程。一方面,按照国家教育部及辽宁省有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规定,可以将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32学时,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设,到二年级第四学期结束,课程开设周期为四学期,前两学期的课时分别为12课时,后两学期的课时分别为4课时。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学期与教学周数。另一方面,心理咨询与辅导不仅要采取积极主动干预模式,还要“全程式”陪伴大学生,即从大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生活结束,心理咨询与辅导一直伴随大学生的左右。在通常情况下,全程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依靠学校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制度来完成。全程式心理咨询与以往心理咨询的区别就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主动干预,而传统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被动等待;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是由学校党委聘用的专门负责某一分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以外,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的心理辅导全程跟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本论文中,受篇幅限制,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专指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模式。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本文以辽东学院2010级、2012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与测量法研究与探讨了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测评工具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与问卷测量法两种研究方法。其中,实验法是以辽东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确定2010级本科大学生采取阶段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012级本科大学生为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问卷法测量法是在实验前与实验后,运用SCL-90心理健康问卷对2010级、2012级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检验实验的效果。

  2.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2010级本科开设学期为第一学期,课时为16课时,其前测以2010年11月的心理健康普查数据为依据,后测以2012年11月的心理健康普查数据为依据;2012级本科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学期为1-4学期,每学期课时分别为12、12、4、4学时,总学时为32学时,其前测以2012年11月的心理健康普查数据为依据,后测以2014年9月的心理健康普查数据为依据。

  三、研究结果

  (一)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分析

  对于2010级本专科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然采用阶段式的教育,即在大学一年级的上学期开设16学时,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前侧与后侧比较如表3.1所示。由表3.1可以看出,2010级本专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开课前与开课后没有明显差异,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上。这表明,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

  (二)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分析

  对于2012级本科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采用全程式教育模式,即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32学时,具体课时分配为第一、二学期各为12学时,第三、四学期各为4学时。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前侧与后侧比较如表3.2示。由表3.2看出,2012级本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开课前与开课后均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

  (三)两种模式教育效果比较分析

  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2010级)效果与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2012级)效果比较分析如表3.3所示。由表3.3可以看出,除了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因子皆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表明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优于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四、讨论分析

  (一)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简单地说,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是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某一阶段的教育与教学任务,而不是把它看成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教育与教学任务。在实践上,多数高校除了不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所需之外,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而其他学期不再有授课任务。这种做法虽然能解决大学生入学时所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但不能解决大学生因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新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随着大学生年级的逐步升高,因学业、人际交往、情感、就业以及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多。尤其是在大学的三、四年级,因就业而带来压力与困惑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而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这些问题却留下了诸多空白,某些高校期望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上述问题,往往是没有明显的效果。造成以上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只有对其实行改革,实施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是最好的出路。

  (二)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越性

  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显著特征就是全程性,即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与生活过程。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四个学期,每个学期都可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专题讲座,从而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周期长,它就能做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时关注与跟踪解决,从而保证大学生有了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帮助。另外,高校实施全程式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辅导与咨询制度,可以使心理咨询老师与大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三)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学业的检查与评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评价指标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平时表现、结业考试三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结业考试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次课,考试方式采取开卷,随堂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作业在大学二年级完成,占总成绩的20%;平时学习情况占总成绩的30%,各学期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与学期课时的分配多少相关,它主要包括上课发言、出勤、学习状态以及迟到早退等方面。

  五、结论与建议

  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它不仅可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全面实施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关文章:

浅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究05-10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05-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05-1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05-11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5-12

浅谈微信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05-11

高职毕业设计改革模式研究论文03-26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5-11

关于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研究论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