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新完善农民稳定增收体制思考工作心得
当前,破解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障碍,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为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具有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功能,只有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理顺农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才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价格因素一直是制约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完善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增加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同时,要严格控制农资价格过快增长,要根据农业生产成本变动情况,不断完善农业补贴机制。
建立促进农民平等就业的基本制度。进入新世纪以来,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一个农户家庭只要有一个劳动力能够在外稳定就业,就可以增加收入;要把农民就业纳入国家就业计划,积极引导、激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增加国家补贴总量,提升培训质量,深化城镇就业制度改革,尊重和保护进城农民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县域经济是扩大农民就业的重要增长源,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目前,农村金融组织竞争不充分,金融机构为农服务不到位,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缺少有效抵押物,农户贷款难问题仍很突出。要加大金融信贷政策调控力度,调整贷款在城乡、区域、产业之间的投放比例,尤其是对粮棉主产区、中西部地区,要大幅提高贷款投放额度。要加快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数量-要突破自然村的限制,重点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允许跨村联合组建新型金融组织,扩大资金来源和规模。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合作,建立针对种养大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多种抵押贷款担保组织和基金,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要富裕农民,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要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转移和减少农村人口 只有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才能相对增加农村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文秘站:]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城乡互融共促的二元结构体制,放宽农民到城镇落户的条件,不再以有稳定住房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前提条件,而是以农民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收入为主、以有合法住房为辅的落户条件,让农民进城务工有盼头,有动力加大自身人力资本投入,积极为所在城镇贡献力量:
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实际上以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因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在此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民依法通过转包、转让等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入。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体系,无论是公益性建设征地,还是经营性建设征地,都要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同时改进耕地征用补偿的分配办法,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确保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创新完善农民稳定增收体制思考工作心得】相关文章:
完善基层政法经费保障的思考工作心得04-01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02-06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思考学习心得03-27
安全稳定工作讲话04-05
完善国地税部门稽查协作机制的工作心得03-31
教育创新工作心得06-22
安全稳定工作总结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