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时间:2024-09-23 11:02:51 炜玲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通用11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心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通用11篇)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1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以为人师表的身份立足在社会中,接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与羡慕,也接受着学生纯真的信任与钦佩,时间长了就有些理所应当的感觉,也就滋生了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这也就是陶公所指出的“学生与先生的通病”。很多教师一辈子只能教一年级,就是因为他满足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技能现状,一辈子只满足于一个学段的教育。满足会让一个人停滞不前,甚至退步,所以即便是老师也要拥有“学生精神”。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其中一条就是“终身学习”,教师作为“传到授业解惑”者应该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只有不断接纳新的知识信息,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充满生命力,所以,如陶公所言,我们教师不但要“诲人不倦”更要“学而不厌”。

  陶公给我们讲了三点“学生的精神”,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科学、委婉、坚强”。学习是一种精神,但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有所选择,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小到日常生活经验学习,我们的学习内容很广泛,但哪些内容是自己最需要的,能促进自己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有的放矢地去辨别、去选择。当今社会信息网络丰富,人们可以从电影、电视、网络、书籍、广播各种媒体宣传中获取多元化的.知识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却不全是正确的、科学的,就需要我们用心甄别、筛选,选择自己专业需要的、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加以学习利用,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再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职业特点不同于其它职业,我们是孩子眼中的学术权威,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最准确、最标准的答案,所以我们队知识的吸纳一定要注意“科学”的原则,决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辞,而要保留、旺盛的探究学习精神。

  陶公在文中提到“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这是他针当时全民接受教育的现状提出的方法要求,我曾经想用一个词来阐释或代替“委婉”这个词,然而思索了半天,却找不出一个更合适的词来代替它。“委婉”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态度,是对教育的一种心态,也是对成长的一种等待,它有春风化雨的温柔,也有水滴石穿的坚韧,要想在教育中优雅地游刃有余,就要有委婉的精神和态度。

  勤奋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毅力是学习道路上必备的要素,而坚强的人格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却是一个人的人格素养和气度气节。作为中国人,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定要有坚强正义的人格,要有清白、自尊的气节,要有淡泊名利的气度,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师不应把自己混迹于社会的俗流中,而应以“仰望星空”的执着,坚守自己的岗位,近年来,社会上对教师的看法与印象已不如从前,很多老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网络上也疯传着一些消极颓废的帖子,很多老师不能静心于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要在教师岗位之外谋求第二职业,企图通过办学习班、补习班、家教班等来创收,当老师动了这样的念头后,就已经不能专注于学校的工作了。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把精力放在工作之外的“自留地”的时候,就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了;其次,当自己有了私心杂念后,就不能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全部奉献给课堂,而是要偷偷留一手作为自己的“私房菜”放在自己的学习培训班中。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若不能把自己所知所学尽数教给学生,就已经丧失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原则;再次,因为自己办班会收获额外丰厚的回报。在金钱的腐蚀下,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发生改变,整个人格也会慢慢变质,堕落,导致自己不能为人师表,混迹于社会不良人群中,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我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自古以来就是正直、无私、虚怀若谷,两袖清风,只有拥有这样的气节才堪称为人师表,才会被人尊敬,所以对于老师来说人格尊严、气度气节至关重要。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2

  前几天我在家看了《海伦·凯勒》,读了之后感触很深。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十分喜欢海伦·凯勒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本书讲述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因为患病丧失了听觉和视觉,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不能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她战胜了病魔和残疾,学会了说话——用手指“说话”,在她二十四岁时,海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后她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为世间盲人和聋人谋取利益的事业中。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的一生,给予那些残疾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而让我们这些健康的人也懂得了:不要虚度这一生,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时光,珍惜幸福的生活。

  看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这个人奋斗的精神,一个人只要有勇于奋斗的心,就不怕不能取得成就,海伦不就是我们的榜样吗?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3

  陶行知先生写《学生的精神》,谈到学生精神应该分为三种:1学生求学须有科学的精神,2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3应付环境必须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回望十年教学路,再看当下,这三种精神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也应该是必备的。

  先说第一种精神,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精神是指多质疑,即便是书上写的,专家说的,也不可盲信,也要有一个“认识正确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质疑—解疑,看个明白,想个透彻,做个清亮。老师经常会认为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质疑,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也经常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探讨来去,原因复杂,最终会选择在现有学情下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观,采取目标导学的策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第二种精神是改造社会的委婉的精神,说的是,好的公民要有社会担当,要有改造社会的行动,但又不能急进,要采取理性渐进的方式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往好的方面改变人,人变好了,环境也变好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应该有走在前头的勇气和胆量,更要有影响社会环境的实力和耐心。第三种精神是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毅力,这说的是坚持。古往今来,凡是“有成”之人(什么是“有成”之人,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无不是在坚持中成就自己。

  每天面对千八百的学生,自然也觉察出了他们的多样性,人际交往、谈吐形象、每日计划、学习状态等,我试着依照这三种精神进行对号入座,我觉得第一、三种精神,从学生的受教育过程来看,践行得很好了,但是第二种精神,并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我们缺少这样渗透式的、系统化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养成改造社会的委婉的精神。

  经常读一些教育相关的书籍文章,偶尔会冒出来一问,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脚踏实地站在讲台十多年,高考目标导学的思维已经深入骨髓,在务实、落实的终极定位上每一题每一点的和学生探讨,似乎,我们一直在培养能够考上大学的人,这没错,我们也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这更没错。可是,从来没有人总结过,除了培养出来了大学生,我们还培养了什么人?我们并没有测算过,经过这十年的寒窗苦读,学生的各方面成长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我们缺乏对学生全面、可靠的监测和忠诚的建议。

  青春期首先是身心的成长和变化,可是我们对于他们的评价却仅限于“你是否能考上大学”?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什么是“合格的大学生”?经过社会的敲打和蹂躏,每个社会人都认识到了竞争的残酷,所以我们把竞争意识灌输给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未雨绸缪,以便在将来胜出或者不至于太惨,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眼中是没有“成长光芒的”。每个老师、每个家长心中都有关于“有成”人生的定位,每个人的定位真的是,只要有钱了,当官了,做了老总了,住了别墅了,就是“有成”吗?一定不是。所以,很多专家都致力于在这方面发声,我们不能过度强调竞争,我们要讲合作,重成长,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结果会怎样?

  这些专家一定是具备第二种精神的,他们正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更多的人重新审视教育,我们培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人上人,而是人中人。

  站在三尺讲台,我使劲让自己平静下来,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里寻找他们的求学精神,在生生交流的学习情境中寻找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喊口号、唱班歌的氛围中,寻找他们的青春朝气。有时,我会感到畏惧,有时,我会感到紧张,可我更担心,我会像他们一样,埋在题海中,仿佛,这个世界就那么大。清醒之后,还是要选择相信,要有所期待,一切都会更美好。只要脚踏实地,坚持到底,总有云开月明。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4

  在迄今为止的中文海德格尔研究中,他关于“存在”、“本有”、“语言”等问题的原创性思想一直受到重视,而隐藏在这些思想背后的哲学思想史的“痕迹”或“源头”则有时模糊不清。换言之,人们在凸显他思想突破性的同时,忽视了这种突破性与历史的传承关系。最近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回到海德格尔思想的源头开始引起学界重视。他的基督教—现象学之源得到详细研究。他与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等人的思想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澄明。但他与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则一直晦暗不清。人们在强调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毁灭性批判时,往往很少注意到他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联。在这两者之间,在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转换之中,人们看到的断裂性往往要多于连续性。

  思想任何时候都不是无源之水。为了回溯海德格尔的“源”,本文将首先回顾海德格尔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系列哲学史讲座,力图揭示他是如何在西方哲学史中寻找自己的思维定向或突破口。然后以他在1930/1931年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讲座(GA32)的“序言”部分为蓝本,谈谈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思想关系。我们将看到,在哲学应该面对的问题、绝对知识与经验的关系、认识如何起始等方面,他与黑格尔有“亲缘”关系,有时甚至选择与黑格尔站在一边,并且与当时的现象学立场拉开距离。

  近年来,随着《海德格尔全集》的陆续出版,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思想交集初露端倪: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多次提到黑格尔;1930/1931年冬季学期开设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讲座;1938/1939年,他尝试着写作《黑格尔》(GA 68);1942/1943学期的讲课中他再次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尤其是其中的经验概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为主要题材,并在小范围的朋友圈就这两题目做过报告;1950年出版的《林中路》收入《黑格尔的经验概念》一文,基本是对《精神现象学》“序言”部分逐段的解读;1959年在一个研讨班的活动中发表《黑格尔与希腊》(法文),并在1960年以德文首次出版,可见他对此文是重视的';此外,他在“德国唯心论与当代哲学问题”的讲座中,也以较大篇幅论述了黑格尔哲学。

  总体来看,海德格尔在和哲学史人物打交道时态度是有区别的:第一,对希腊古典哲学中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夸赞有加,把他们解读得比实际更强大,然后在和他们的对话中加进一些自己的“武断”理解。第二,对20世纪30年代前后正在流行的新康德主义,尤其是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思潮,他在1927年前是有所“认同”的,但在30年代的系列讲座中,明显持批判态度,认为他们回避了哲学基本问题,没有面对思想的“实事”,满足于哲学作为方法论和局部真理。第三,对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和黑格尔以来的传统,他认为方向是对的,只是囿于某种时代局限,黑格尔想用“辩证的”改造来跳出这个怪圈,不过没有成功。第四,对尼采他早先赞扬,认为他向旧形而上学发起进攻,但后来多谈尼采的不足,认为他倒在进攻的路上,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沼。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5

  清明放假三天,其实我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品读《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上。每每品读,每每陶醉其间,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在阅读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幸福的“穿越”: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药;从书法绘画到建筑艺术;从水利水电到飞天梦想…..每每“穿越”一次 ,都会越发被民族文化的智慧和民族精神的伟大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深深吸引,忍不住一遍又一遍驻足惊叹。

  在这本书中更令我刻骨难忘的无数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如:勤劳勇敢,为治理黄河隐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自强不息 、 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范仲淹;赤胆忠心、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抗击日寇、保卫国土的民族将领戚继光以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他们身上无一不彰显出伟大的民族精神,无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少年茁壮成长。

  每每想到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我都为之骄傲,为之自傲!是啊,它们正是我们民族的根,更是民族的魂之所在。它们就如甘甜的乳汁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成为支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更应珍视这一瑰宝。最后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携手并肩,共同扛起“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面伟大的旗帜,一起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共同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而不断努力吧!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6

  精神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但精神也会成为具体形态的表现,就如邓亚萍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使她在地球上留下了“传奇人物”的称号!

  邓亚萍五岁就开始了她艰苦漫长的乒乓球生涯。由于她小时候显露出打乒乓球的天赋,被热爱乒乓球事业、曾经夺得中南5省乒乓球赛男单冠军的父亲邓大松送进河南省队参加集训。但一个晴天霹雳的打击,在不满10岁的邓亚萍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一道深刻的创伤—个子矮、手臂短,这些被认为是打乒乓球运动员致命的缺陷,但邓亚萍毫不灰心,人小志气高,立志走上国际乒乓球比赛的辉煌舞台,她每天比别人练球早去晚归。她打得球一招一式都闪现出必胜的精神。

  13岁时,她战胜了世界冠军戴丽丽,又相继战胜了许多老将新秀,被选入国家青年队。胜利的鲜花使她陶醉,她陷入了松垮的深渊,结果她失去了前八名的机会。这些刻骨铭心的挫折,使她明白了“身体上没有优势并不可怕,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优势,就不可能有推动事业成功的动力,那样即使勉强支撑着走上赛场,也会败下阵来”的人生哲理。此后,邓亚萍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训练场上。而腿绑数公斤重的沙袋,身穿沙背心长跑5000米以上,每天挥拍上万次却是她的家常便饭。因此教练评价她是队里最刻苦、最认真的运动员。

  在第11届亚运会上邓亚萍带着韧劲和自信,风风火火地为中国女队立下汗马功劳,打出了中国威风,捍卫了国球的尊严。从亚运会到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她不断获得金牌,脸上也时时浮现灿烂的微笑。

  邓亚萍成为中国精神的化身,这种精神时时激励我们要不服输、顽强拼搏,面对挫折不低头、勇敢面对现实,做新时期勇敢的好少年!为此,我将“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优势,就不可能有推动事业成功的动力”作为我终生的座右铭。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7

  “无论多么寡言、腼腆和平庸的学生,在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为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愿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环境,爱护、培育这种愿望,并使之早日化为行动。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

  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学生?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严肃课题。书中指出,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更应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就必须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入情入理地进行启发、诱导和转化工作,使他们生来就有的“一颗能生长出个人爱好和能力的茁壮幼芽的种子”开花、结果。这一切的前提应是,对待他们要象对待公民和同志那样,了解、尊重他们享受快乐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义务。

  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教师中,还有相当一些人受某些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维护“师承”的训条,无视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要求,伤害他们的自尊,抹杀他们的特长,摧残他们的个性,这就很可能会贻误他们的将来。讽刺挖苦学生,动辄轰出教室,以“解气”为目的而向家长告状,体罚、变相体罚,不乏其例。在教学上,搞疲劳或轰炸战术,更是大有人在。学生以学习为痛苦,由此造成厌恶学习甚至厌恶生活的心理。凡此种种,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在学校要过上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可我们的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生活是单调枯燥的。这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极大。”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我体会这里所说的“人格”,包括教师的德才学识以及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教师行为可以使他们产生感应,从而影响他们的全部智力生活和全面发展的进程。

  因此,读了此书后我感到,当务之急是端正教师的学生观、人才观,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

  第一步要倡导教师热爱学生。学生渴求“理解”,我们就要用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例如三毛热、琼瑶热、辩论热和所谓的`早恋,学生希望“爱护”,我们就要从爱护方面出发,正确对待他们的弱点,如幼稚、冷热病、耍小聪明等。只有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资格。

  进一步就是实施“苏步青效应”。苏先生认为,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高徒捧名师”。科学史证明,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是一条规律。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先生就指出:“只要思想未遭禁锢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陶行知的箴言今人誉醉:“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不想让学生超过自己的,就不是好教师”!试想,如青出于蓝而不能胜于蓝,或不愿意让“青”胜于“蓝”,那我们还有什么指望?

  教师怎样使自己具有博大宽容的胸怀呢?读一读《学生的精神世界》,或许不无裨益。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8

  “无论多么寡言、腼腆和平庸的学生,在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为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愿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环境,爱护、培育这种愿望,并使之早日化为行动。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

  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学生?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严肃课题。书中指出,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更应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就必须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入情入理地进行启发、诱导和转化工作,使他们生来就有的“一颗能生长出个人爱好和能力的茁壮幼芽的种子”开花、结果。这一切的前提应是,对待他们要象对待公民和同志那样,了解、尊重他们享受快乐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义务。

  读了此书后我感到,学生渴求“理解”,我们就要用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例如三毛热、琼瑶热、辩论热和所谓的早恋,学生希望“爱护”,我们就要从爱护方面出发,正确对待他们的弱点,如幼稚、冷热病、耍小聪明等。只有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资格。

  建议大家读一读《学生的精神世界》,或许不无裨益。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9

  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好奇心驱使着我,翻开书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是它让我知道了文化成果的灿烂辉煌,也是它让我懂了文化血脉的源远流长。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孔子、老子、李白、曹雪芹……他们用不朽的名篇在史册上写下了闪光的名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颜回煮饭敬师”这一小故事,说的是:孔子和学生周游列国时在路上被困,一连几天没饭吃,孔子用睡觉来忘却饥饿。大弟子颜回见老师挨饿十分忧伤,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向人乞讨,终于要回了一些米,却在煮饭时碰到了炭灰,但他却把落了灰的饭自己吃了,留下白白的米饭给孔子吃。孔子知道了此事,很是感动。

  这个故事虽然是件很小的事,但却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亲人、尊师重教。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等待的时候,看到有个年轻人背着一个老人来看病,看着年轻人额头豆大的汗珠往下滚,真是替他心急,没有座位,他就那样一直背着老人不肯放下,后来,好心的医生见他辛苦,就先给他看了,后来才知道,那老人是他的父亲,病了很多年,无法下地走路,他就从一楼一直背上三楼,老人还夸他一直照顾他,没有放弃他,送他去养老院。在场的人都夸他孝顺。但他说,这是他应该做的,不值得表扬。

  但我认为年轻人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做大事,赚大钱,但也不能忘本。百善之首,以孝为先,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还谈什么品格,谈什么美德呢!

  身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但也没体验过挨饿受冻的'日子,我们都是生活在父母的保护罩下,却没有真正理解过他们的用心良苦。有时候为了一点芝麻大小的事,就和他们闹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们应该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多顾虑一下他们的感受。传承中华美德,要从孝敬父母开始。要做一个在家孝顺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的好少年。

  传承中华美德,更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成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中华民族只要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10

  永远的精神盛宴——读《狼图腾》有感作文我不后悔遇见你们,不后悔那段青春,朋友们,现在都还好吗;谁的妈妈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把孩子生下,给亲人们一个幸福的家。

  在哲学上,《狼图腾》阐述的决不是无足轻重的问题:一个是狼性、一个是羊性。虽然这个问题也有人认为姜戎的观点有一定的偏颇,但是作为哲学,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我认为,“狼性”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它那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今天竞争这么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挖掘这样的“狼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正是狼性最直接的描写吗?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今,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狼性”,缺少的是吃苦耐劳,缺少的是像狼一样的性格和狼一样的精神。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同时狼群中的友爱亲情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狼在捕食时的表现,的.确极为凶残,但狼只在饥饿时才捕食,只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攻击牲畜和人。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狼的狡黠与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使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我们理解了狼性,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扫荡千军万马横跨欧亚大陆,就会明白中国近代屈辱的百年历史。

  《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像烈火一样永远在我心中燃烧,永不停熄!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 11

  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比如:抗金英雄岳飞,爱国诗人文天祥,尊敬老师的颜回和好读书的匡衡……

  岳飞的大名我早就听说了,他武艺高强,爱国如爱家,英勇杀敌等。每当我在电视上看见他时,他杀敌的眼神,杀敌的'气势都令我震惊。他的战功显赫,一下子就收复了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等很多失地,这让我很佩服他。他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才这么英勇杀敌,无所畏惧的。

  除岳飞外,我最喜欢的就是爱国诗人文天祥。文天祥卖了自己的家产,来让百姓加入他的抗敌队伍。就这一点,换做是我,我肯定很难做到,反正国家亡不亡灭不灭的我一个人也解决不了。但我读到文天祥说的话和写的诗时,我才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文天祥是多么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国家啊!以前,我不懂,只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用来耍酷,但现在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所以,我很敬佩文天祥。

  读到颜回吃炭灰时,我心里想:干嘛要吃炭灰,倒掉一点饭也没关系,反正老师也不知道。之后,颜回的解释让我知道他珍惜粮食,尊敬老师。我要向颜回学习。

  “凿壁借光”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书的重要。读到匡衡借书读的时候,我心里想:干嘛要借书读,不读书不是更轻松吗?但是,我又读到匡衡凿壁借光来读书时,我才知道匡衡是多么爱书,多么渴求知识。最后,匡衡成为了汉元帝的宰相。我也要向匡衡一样爱读书,增长自己的才干。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学生的精神》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工匠精神读书心得11-29

《亮剑精神》读书心得11-29

团队精神读书心得03-21

工匠精神读书心得(精选3篇)12-07

当工匠精神遇上市场精神读书笔记12-09

工匠精神读书心得体会09-09

学习巴山精神心得11-20

学习袁隆平精神的心得10-06

关于《亮剑精神》的读书心得体会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