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
户外体育活动既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不能把它看成可有可无或者作为集中教育活动之后的一种放松,无目的、无计划、随意安排,它也是蕴涵着教育目标的,因此每天的活动内容我们都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预设。首先精心选择内容,一些传统的体育游戏都是经过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
至今仍然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揪尾巴、跳房子、老鹰抓小鸡、老等等,这些游戏都比较质朴、活泼,所以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会经常开展,同时根据主题的内容再挖掘生成一些新的体育游戏内容。其次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器材,在幼儿园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并在运用幼儿园现有的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制适用的体育器材,如纸球、沙包、毽子、拉力器等器械。最后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注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来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活动器材的功能性和可变性,进一步增强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通过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以达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2
通过本次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在此次学习中让我感想颇多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总则中的第五条,其内容是: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活动,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等,并且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每一个幼儿在老师的眼里都是优秀的,但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啊,每个幼儿一定都会有所差异。
xxxx是我们班较为调皮的一名幼儿,在活动课上他总是不能坐好,当老师坐在他旁边时,他还能有几分钟的时间坐端正,但只要老师一离开他的'身边,他会立马坐不住。刚开始时对于他,我们很是头疼,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我决定无视他的任何捣蛋行为,放大他的“闪光点”,果然,很快我就发现其实xxxx的有很好的想象力,语言词汇很多,而且他很会关心别人。然而就在我发现了宝贝的这些“闪光点”时,他的妈妈却总会问我:老师我们家宝贝在学校有没有犯错啊?老师xxxx今天有没有调皮啊?老师我们家xxxx是不是最调皮的啊?其实家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潜力,每个人的可能也不会一样,比如:一个小朋友她对色彩特别的感兴趣,她跟别的小朋友比这点就要强很多,但这也不可以说与后天的学习无关,所以每位家长也不要心急,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潜质,只是现在还没发现而已,所以我们就要用细心和耐心的去一起挖掘他们的潜质,一起去培养一个有自信有个性的幼儿!
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视为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展。
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3
本月,我园组织了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培训,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纲要》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平时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的支撑点。认真学习《纲要》知识,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都有据可依。可以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所以,学习《纲要》,为我们的工作指引了方向。
新《纲要》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新型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平行的横向关系。只有教师和幼儿在这种真正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地与教师交往,才能形成互动关系。
我们老师必须应尊重每一个的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尊重幼
儿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幼儿教育和保育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努力做到:增进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爱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地说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努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这是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就会不了解或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或规律,易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失误或矛盾冲突等,显然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教师对幼儿全面、正确的了解,既可来自书本知识和听课,更需要来自于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自于与幼儿共同生活、交往和教育互动这一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以上就是我在自学了本次《纲要》内容后的一点心得、体会。我还会深入的去学习并理解《纲要》并将它真正的落实的教育中去,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上得到提高,幼儿们也能在我的带领下快乐的学习,同时获得更多的进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4
我们全体教师在园领导的组织带动下,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下面就《纲要》蕴涵的幼儿环境教育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当前,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城市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与被动。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的观察甚或管理周围的环境活动,推动幼儿素质教育。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并创设和利用好这重要的资源。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同时,要充分挖掘足够的空间,并创设利用好每个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其与周围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5
今天有幸参加幼儿园本土教学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探索与表现》的培训,几位专家把教材分析的很透彻。
从五大领域分析,该套教材将课程化分成:健康、艺术、语言、科学、社会五大领域,分成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教师用书按五大领域来分别指导,每个领域都包括了领域说明、教育内容与要求以及具体的教育活动指导,同时还符了幼儿要学习的作品。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包括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四个部分,“活动建议“具体还包括了“教学变式”“教学提示”“领域渗透”“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等。除此而外还配套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操作性强,也让老师使用方便。在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下,领域课程和主题课程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类型,受课程发展的影响。主题式是放弃学科形式选择一些主题,将内容以主题形式加以组织,采用这种类型的教材综合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幼儿经验的整合,但是深受以往学科课程的影响,幼儿园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很难把控,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而领域式的课程是将以往的学科综合为几大领域,把内容按照领域进行组织,采用领域式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材内容间的整合,系统性较强,为幼儿园教师普遍接受,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弊端:综合程度不高,领域间仍存在明显的'割裂现象。如:在艺术领域中“小兔和狼”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加入了语言领域的培养目标,但是这些措施并未真正改变各领域之间的相互割裂局面;再如中班活动教材中第一周为了要做到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老师们肯定会把每个领域的第一个课时安排上去,社会领域“我上中班了”、语言领域“谁的队伍过来了”、科学领域“沙子的秘密”、艺术领域“长吧、小孩”、健康领域“我高兴、我生气”,等这些活动内容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仍然是两个分割开来的经验。
因为《幼儿园领域课程》它是以领域为主线,以主题为暗线的结构形式,领域下的内容不能好好地为主题服务,为了把领域和领域之间建立横向的联系,避免领域内容间的相互割裂,领域之间的渗秀性把握:是不是每位教师都具备整体教育的观念,使各领域的的内容在目标、内容上互相渗透、彼此配合,既保证本领域目标内容的系统性,又兼顾横向的有机联系,在教育途径与方法上也能考虑彼此配合,互相促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6
x年3月25日在思源高中报告厅举办全县幼儿园本土教学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探索与表现》培训。这次的培训由吴海虹老师、张娜莲老师、陈流芳老师等专家团队来为我们做针对新改版的教材的解读。
我们在使用新改版的教材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很多的疑惑,此次的改编增加了很多的内容,同时也改了一些内容,让我们不知如何着手、如何操作。为了让我们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新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几位专家分别从五大领域来解读教材。经过专家的解读,我们才知道此次教材的改编是针对我省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基本教学理念缺失,基本功薄弱,缺乏分析和判断幼儿发展的能力的问题,在编写x版《幼儿园教育指导》时,针对以上的问题做出了适当调整,内容更加细致、生动、形象突显趣味性,选择更加灵活,做到教学资源丰富,教师指导用书教案详尽,以便一线教师更好的运用到教学中去。在各个专家对各个领域活动设计的案例解说下,我们又一次对语言、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这五大领域有了更细的了解,通过分析教师所存在的困惑(即如何做)和我们应如何选择适合的“抓手”(即教育指导用书),让我了解到这两点是掌握各领域教学要点和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培训过程中专家对教材的解读让我们反思,在拿到一本教材的时候我们要仔细的翻看,看看书上都有什么内容,他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思考如何把里面的.内容变得更符合自己的教学,然后运用起来。对于教材的资源我们也要利用起来。对于教学上的一些观念我们也要有所转变,如数学活动的知识是连接起来的,如果我们前面的知识漏了教就不能在往下教孩子,要把知识连起来,这样才符合孩子数学发展。
虽然培训的时间才一天,但是我们的收获不小,专家从各个领域对教材的解读,让我们对教材有了更一步的认识,教育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新教材的运用也会更得心应手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经是我幼教工作中的一门必修课了,《纲要》中指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句话时长提醒着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我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以幼儿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个教学过程当作师幼双方的心灵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地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即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室内教育转向现在丰富的室内外结合活动。从过去的“问答式”教学,向现在的“鼓励式”教育转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运用尝试、鼓励的方式,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师也要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表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一味地从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
幼儿活动是以游戏为主的,兴趣就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园教育成败的关键。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的至爱,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教育应当游戏化。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十分琐碎、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我将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五幼老师们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我的教育事业,让孩子们都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8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纲要》成为幼教界的重点、热点。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我园也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性、指导性。
一、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精神落实《纲要》。
我旗约有人口四万三千,旗所在地设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无学前班),个体民办幼儿园 所,旗 个苏木、嘎查中仅有 所幼儿园,且都与小学在一起。以小学学前班新生人数与我园大班幼儿毕业人数为统计基础,我旗约有 %的幼儿接受了正规的幼儿园教育。
我园受旗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物质环境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0xx年12月,在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园从原有的平房搬入新教学楼,使用面积1800平方米,并更换了园址,虽迁入新址但仍存在着内部设施少、食堂破旧、操场待建、无活动室等许多困难。我园拥有幼儿300余名,设有8个教学班,其中蒙授班4个,汉授班4个,全园教职工54人,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偏大,老、病、弱多,任教教师大多由小学教师转岗而来,幼师专业毕业教师不到任教人员的10%。
20xx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试行,《纲要》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这为我园学习、贯彻《纲要》指明了前进道路,面对现有条件,要达到《纲要》要求,只有将《纲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转变观念,遵循原则,找到贯彻的契入点,才能使幼儿园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体现“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的原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和谐、平等的教师工作、幼儿生活环境。
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领导艺术的核心在于激励下属主动工作,在幼儿园管理的诸大要素中,人是管理的核心。育人须先知人,每个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生活状况不同,要善于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启发、疏导她们,以领导的谦虚,诚心得到大家的信赖,以感情为纽带,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就感、主人翁意识。要注意运用一致的工作目标激励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全园形成凝聚力,避免强制性、等级化的管理,使教师间的竞争矛盾化,缺乏合作意识。《纲要》中“以人为本”的先进理论不仅要在幼儿工作中有所体现,还应在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渗透。我园每年都召开1—2次全体教职工大会,大会民主平等,各位教师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园内各项工作制度,总结过去的工作成果,分析现在的情况,规划将来的发展道路。人性化的管理为我园创设了一个平等、积极、团结的工作环境。
幼儿期是儿童需要成人精神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教师应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对于生命发展的独特价值,尊重、热爱幼儿。《纲要》中明确指出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合作者,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通过多次的讨论、反思,我园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转变观念,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落实《纲要》的重要前提。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质量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纲要》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对教师教育素质的要求。因此,为落实《纲要》,需要教师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进一步提高。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基础教育应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的个性发展,适应社会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中灵活地扮演最适宜的角色与幼儿积极互动,尊重、理解幼儿,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教师应多组织幼儿自评、互评,避免以“判官”的形象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而多进行纵向比较。
针对我园经济及教师情况,我园努力以“就地”、“异地”、“远程”学习的方式培训骨干教师,再由骨干教师培训其他教师,以点带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培训中我们以培养教师新的教育观和实践技能为核心,提倡以实践为基础的参与式培训,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分享和思考、讨论、启发中获得不断发展。
我园自1997年起每年都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曾有50余人次在邻近旗市的示范园跟班学习具体的教学技能技巧,参加全区、全盟的幼教研讨会,交流经验,更新观念,参观上海、北京、锡盟等地的优秀幼儿园,接触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拓宽眼界,了解幼教发展趋势,经过“异地”、“远程”培训的教师以开教研会,做观摩课的形式“就地”将其所看所学传与教师,使大家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我园还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演讲比赛,《纲要》知识竞赛,鼓励教师多写论文,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园先后出了旗、市级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获胜者、优秀教师,并有多篇论文获市、区级奖项。
同时,我园积极向上级反映师资实际情况,争取指标,吸收年轻专业教师,在上级行政机构暂时不能给予帮助的情况下,我园招聘了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使我园的保教保育工作保持新鲜活力。
四、注重教育内容各领域的联系,组织符合实际,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具有民族特点的教育活动。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我园教师多由小学教师转岗而来,不具备幼儿教师基本功,不能承担“音、体、美”等所有课程,所以分科教学只能延用。为适应教育应蕴含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要求,我园长期坚持保教不分。为使各班教育内容整体化,各领域相互渗透,我园采取了一月定一次教学计划,每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尽量保持连贯性、整体性。如大班组曾把3月定为环保月,结合该月包含的植树节、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综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幼儿学习了相关科学知识,儿歌、歌曲,利用废旧物制作了美术手工品,点数年轮学习数学,捡垃圾树立环保意识等。当然计划的制定并不是教学的桎梏,而是其框架,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中,儿童的兴趣会有所迁移,教师的教学内容应适当有选择性地随之改变,并提供丰富的材料,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挖掘隐含的教育价值,使教学内容连贯,相互渗透。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越是民族性的,越具有世界性”,只有坚持和继承发掘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艺术传统,才能得到世人的赞许。我园处于牧业旗县,蒙古族幼儿占全体人数的90%。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蒙汉双语教学”,并在各领域教育内容中加入大量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华,如语言活动中加入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巴拉根仓”的故事,艺术活动中有马头琴欣赏课,体育活动中有蒙古族博克等,我们还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用电饭锅制作奶干,制作蒙古帽子、头饰等。无论是“蒙氏教育”、“方案教学”,还是《纲要》都传递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应为他们提供一个材料丰富、能主动选择,有动手、动脑、表达情感机会的适宜环境,使其主动构建,整合知识。优秀教学模式的学习重在领会思想,反对形式模仿。我园力争在《纲要》指导下,旁征博引,结合民族特点,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编定园本课程,争创本园特色。
“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我园尝试在幼儿中开展珠心算、美术、舞蹈等特长培养,开发潜能,并努力避免急功近利的训练,禁止剥夺幼儿游戏的权利,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为定位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强化家园合作,大力发展家庭的教育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园始终重视家长工作,召开家长会,使用家园联系薄,各班都设有家园之窗宣传栏。20xx年,我园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聘请了有经验的退、离休高级教师为顾问,购订了《幼儿园家长学校教材》,有固定
教师备课、授课,一个月授课一次,家长学校的学习帮助家长确立了正确的育儿观念,接触了解了《纲要》,充分理解了家园教育一致、互补,要“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提高了他们“孩子在活动中发展”的认同感,使其成为《纲要》的支持者、实施者。通过学习,家长尤其是牧民家长大大增强了与幼儿园教育的合作,积极了解幼儿在园的所学知识,为其准备丰富的材料,在家中也建立适宜的学习环境,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为范。每逢“六·一”我园都开展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庆祝活动,开展多项亲子游戏,培养家园共育的亲密感情。我园每年召开的教代会都邀请家长代表参加,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深化家园合作,使我园争取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保教工作更上一层楼,起到了事倍功倍的作用。
《纲要》的落实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内化理论,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再升华理论。我园将谨遵《纲要》的各项原则、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用智慧统帅知识,将先进知识转为工作的内含,争创特色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9
如何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纲要》的精神实质,来培养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人?为了指导幼儿园更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我国颁布了新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我通过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下面就《纲要》蕴涵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钱,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如何搞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教育和指导下,通过学习《纲要》的精神之后,我觉得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重视安全工作,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总则的第四条: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三、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幼儿也有人格和权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被我们这些大人所忽视,认为幼儿不过是个小孩子,可以不计较,可以不理会。
四、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在家里,父母是幼儿学习的榜样,那么在学校里,教师就是幼儿学习的榜样。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0
通过本次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纲要》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平时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的支撑点。认真学习《纲要》知识,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都有据可依。可以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所以,学习《纲要》,为我们的工作指引了方向。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下几点:
一、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作为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的根本上促进幼儿的发展,要知道教育不仅仅是指单单的年轻时的教育更应该是一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去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理念。
二、幼儿园教育的外部连接的重要性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当前,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和被动。
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地观察或管理其周围的活动环境,推动幼儿素质教育。由此,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环境,并创设和利用好这些重要的资源。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三、关爱、尊重幼儿,促进幼儿的成长
我们老师必须应尊重每一个的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幼儿教育和保育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努力做到:增进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爱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地说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努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感受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心得。在今后的工作实际中,我要以《纲要》为指导,把《纲要》的精髓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1
最近幼儿园组织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的心得体会如下:
对各领域的目标,重点追求什么,其主要的价值取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各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与此同时该领域教育的内容自然的负载其中的了解。各领域的指导要点:点明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其教和学的主要特点;点明该领域特别应该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的认识。
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拘一格,有个性的,幼儿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认识,理解,想法,感受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主体性表面需要受到尊重。幼儿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体现其主体性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自主,创设性的活动,促进其发展。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有集体,小组及个别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在各方面给他们以发挥与施展的空间,创造各种条件与环境,为幼儿的培养与教育做好前期工作,力求在孩子的启蒙阶段为他们做好铺垫,充分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起跑阶段就能打好基础,为今后求学,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并灵活地执行。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21世纪的我国,市场经济将更发达,社会将进一步表现出竞争性,开放性,创造性,变化性等特征。为了更好的适应这样的社会,从现在起就要在幼儿教育目标中体现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做好幼儿的启蒙教师,重视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形成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认知模式。重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不怕吃苦,勇敢追求和冒险的品格。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书育人关键的是教师的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指导思想必须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指导性。作为幼儿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范文锦集5如何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纲要》的精神实质,来培养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人?为了指导幼儿园更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我国颁布了新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我通过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下面就《纲要》蕴涵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钱,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如何搞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教育和指导下,通过学习《纲要》的精神之后,我觉得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重视安全工作,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总则的第四条: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三、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幼儿也有人格和权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被我们这些大人所忽视,认为幼儿不过是个小孩子,可以不计较,可以不理会。四、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在家里,父母是幼儿学习的榜样,那么在学校里,教师就是幼儿学习的榜样。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2
过去的教育目标比较陈旧、狭窄,分科过细,忽略了各种教育的内在联系性、系统性。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不给他们以活动的自由、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久而久之,影响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的发展。
一、建立新型师幼互动关系
新《纲要》则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新型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平行的横向关系。只有教师和幼儿在这种真正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地与教师交往,才能形成互动关系。
二、关爱、尊重幼儿,促进幼儿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真诚地关心和热爱幼儿,并且是每一名幼儿。这是作为专业教育者必备的,也是专业教育者与非专业教育者(如家长)的首要区别。被尊重是幼儿的权利与成长的需要。幼儿无论怎么不成熟,都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权利的主体,他们和成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兴趣和需求。以帮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锻炼并增强他们的优势和信心,促进每一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富有个性地发展。
新《纲要》自始至终贯彻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精神,而且强调“幼儿园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把幼儿作为一个年幼的个体来培养,而且要把幼儿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未来的社会成员来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为其一生成长奠定基础。
三、具备全面、正确了解幼儿和有效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这是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就会不了解或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或规律,易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失误或矛盾冲突等,显然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教师对幼儿全面、正确的了解,既可来自书本知识和听课,更需要来自于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自于与幼儿共同生活、交往和教育互动这一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教师还应具备有效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过去,我们总是在找教材、用教材,却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也忽略了所选所用教材的适宜性--即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和领悟,在选择教育内容上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从孩子们的眸子、兴趣和需求中找到了孩子们渴求的知识。这正是一名教育者所需要的“眼光”。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是短暂的,不能更深入地开展主题,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具备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要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的具有支持性的精神心理环境,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每一个孩子交往,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同时注意积极地调整周围人对幼儿的评价,给幼儿积极、健康、支持、温暖的成长环境。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正确把握幼儿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才将避免或再次发生过去历次教育改革在两极价值取向上的偏颇,力图在教育目的与幼儿发展规律之间寻求平衡点,揭示“控制幼儿”与“放任幼儿”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教育改革正在逐步兴起,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发展,体现《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提倡终身教育的这一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3
今天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解读。此纲要是在XX年7月颁布的。时至今日,已经有将近11个年头了。通读《纲要》,共由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还有教育评价这4个部分组成。每组成部分的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纲要》是每一个幼儿老师执教的基础,一切的一切都要以此为中心,用以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自己的行为举止要始终参照《纲要》。它可以说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们的一本教科书。
这堂培训课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感触就是系统正面的学习到了幼儿教育的神圣意义。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其实很具有挑战性。身为幼师的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校氛围。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始终都应该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引领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去感知这个世界。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这个很有名的八大理论了,何为八大智能?这是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正是结合这一理论,才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如何去教孩子们,更能让我们了解到对与不同的孩子,我们应该采用那一种方式去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巨大潜能。
今天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教案的编写,原本以为教案只是类似于备课一样的模式,但是看到别的有经验的老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都是层次分明,有目的,有过程,有活动的,才知道自己想的原来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要多多的跟前辈们学习,吸取他们优良的教学经验,才能充实自己,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4
在园领导与课题组的的组织带动下,我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在学习中让我感想颇多的是《纲要》中的总则中的第五条,其内容是: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活动,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等,并且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视为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当前,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城市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与被动。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的观察甚或管理周围的环境活动,推动幼儿素质教育。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并创设和利用好这重要的资源。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同时,要充分挖掘足够的.空间,并创设利用好每个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其与周围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已正式出台,对《纲要》的学习贯彻将是幼儿园一个长期的中心任务。
《纲要》注重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全面发展;整合幼儿园课程,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突出基本素质教育,体现潜移默化和能力迁移;创设贴切教育环境,倡导幼儿主动性学习。《纲要》凸现“创设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将通过五大领域在幼儿园组织实施。就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表述,全文虽然不足750字,却表明了以幼儿为本的、科学的艺术教育观,明确、可行的艺术教育目标和要求,广泛、丰富的内容,切合幼儿艺术教育实际的指导要点。字里行间处处透出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性、独立性、感受性、表达和创造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纲要》,使教师既有章可循,又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当然,更要看到它给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和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比如说,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完善提高,教育环境的创设和教育资源的利用,课程的整合与开发、指导方略等。结合实际研读《纲要》,我们会发现,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与《纲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就拿幼儿美术教育来说,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误区。一方面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幼儿运用造型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及其过程,特别是幼儿早期的操作涂鸦行为缺乏了解,在认识上无法确定这种行为到底是游戏活动还是美术活动。或者说,不清楚幼儿这种具有典型游戏特征,而外在表现形式为造型的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幼儿有时会将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活动转化为自由游戏,有时又将游戏活动转化为有潜在目的的美术活动,或两者交替进行,或无法言表。总之,叽叽喳喳、手舞足蹈、有声有色的玩始终伴随活动全过程。对此教育者表现出诸多无奈或尴尬,实在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另一方面在整体观念上,视幼儿美术教育为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学科教学,对美术教育蕴涵的特殊功用和外延视而不见,运用美术学科教学的一般方法、工具材料对幼儿进行学科型美术教学,或在学科教学上冠以“新颖”的组织形式,实则注重表层“教”与“学”的立竿见影,由此形成:重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轻幼儿美感和初步审美能力的培养;重美术教学内容的实现,轻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对内心世界的表达;重教学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寻觅,轻幼儿与美术活动的自然亲和;重绘画内容和具体形象是否对应,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重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轻活动过程中对个体表现的针对性指导。从而造成缺乏审美教育基础和实践指导策略的幼儿美术教育规状,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愉悦性育人功能和锻造完美人格、开启创造思维功能缺失以及幼儿美术学习的被动局面,忽视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和全面素质提高。如此等等,不加以分析解决,《纲要》的贯彻落实会大打折扣。那么,怎样解释这些问题井加以解决呢?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很难在美术学科自身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众所周知,美学与艺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艺术教育需要美学理论的指导。正如《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主编腾守尧教授在该书总序中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艺术是美学的研究主体,美学的发展变革及其成果必然对艺术及艺术教育产生影响。今天,我们借鉴美学理论,来反思、研究幼儿美术教育,有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借助美学有关理论回答两个问题,其一是如何看待幼儿美术活动,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其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何为幼儿美术教育,在组织与实施幼儿美术活动时如何体现教育及《纲要》精神。目的是:给走出困惑和误区以引玉之砖,给学习贯彻《纲要》以思考铺垫。一、游戏说与幼儿美术活动美学领域体系宏大、内容繁复庞杂,观点各异。但归纳起来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它由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人知情意的解析和把握,对各艺术门类的阐释和定义三大部分构成,形成古典美学——美的哲学、审美心理、艺术三大主体。随着人类文化的丰富、知识的急剧增加,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能力的提高,美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它由一个意识的虚体渐渐步人现实,开始关注人类的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及人的发展,研究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被置于一个跨学科的立体视野之中。特别是上世纪下半叶,现代美学将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教育贯穿于美的研究全过程,开始由对美的本质的追问转向对审美本质是什么的追问,即由“审美活动”置换“美的本质”。这一置换使“今日美学的目标应当是为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成为现实。(一)幼儿造型行为源于游戏动机美学文献中,关于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理论学说,游戏说是其中之一。游戏说是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接受并发展了康德的“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之说的产物,在他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的信《审美教育书简》(第27封信)中,着重讨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问题。他认为,人之所以游戏,是人不满足于自然的需要,他要求有所剩余。于是自由开始了,游戏随之而来。然而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仅有过剩精力发泄的游戏不足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当这种过剩的或物资的游戏和人的想像相联系,“想像借助于这种游戏,企图创造一个自由的形式;就最后一跃为审美的游戏了。”由此而来,人的`精神境界开始丰富了,艺术开始了,审美萌芽自然产生了,这一付诸实际的活动过程就成为审美主体的审美过程了。引发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自然存在的客体或美的东西。“在这时候,对人来说,美无非是能够给他带来刺激和素材的东西——所谓刺激,乃是促使他能独立地反抗;所谓素材,乃是使他有进行造型的可能。”换言之,游戏冲动或艺术行为的发生是由“活的形象”引发的,是美的或是自由活动过程中能带来“未成熟的趣味”的东西,即“新鲜的和骇俗的、五光十色的、冒险的和新奇的、激烈的和放荡无羁的东西,并且要避免宁静而又素朴的东西。”是这些东西构成了形象的、美的刺激和素材,使人产生了艺术趣味或游戏冲动。对幼儿来说又何尝不是呢,那些美的“刺激”、“素材”是幼儿满足了安全、生理等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新需要,是激活思维的触点,是激发其造型操作活动、实际行为动机的主因。在传统学说基础上,现代游戏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进一步明确在幼儿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外部要求或实践活动所引起的新需求与其自身已有水平之间所形成的矛盾和差异是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由此可见,幼儿继发性需求与该矛盾的成因是一致的,参与实践活动的需要是幼儿继发性需求或矛盾产生的根源。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是其中之一。然而,幼儿所进行的造型操作活动与真正的艺术实践活动、审美活动是有一定距离的。如何解释这一事实,沟通二者的桥梁是什么呢?德国艺术史学家格罗塞认为,“介乎实际活动和审美活动之间的,是游戏的过渡形式。”这是他在对原始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和论证后形成的观点。他用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实际活动、游戏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关系。实际活动用直线表示,艺术则是圆圈,那么,曲线则表示游戏活动。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呢?他说“游戏和艺术的不同之处,就因为它和实际活动一样,常常追求一种外在的目的,而游戏和实际活动的区别,却因为本身也含有愉快的情感因素;只有艺术是仅仅注重活动的本身,而毫不注重那无关紧要的外在目的。”游戏与艺术的共同之处就是“愉快的情感因素”了,并且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所进行的造型活动,是一种快乐的实际操作活动,它是目的,也是“直接得到快乐”的手段,并呈现出艺术活动的特征。所以,我们可以把幼儿运用造型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过程,理解为是低层次操作活动向初级审美活动过渡的形式,是二者兼而有之的造型游戏。这种游戏的过渡会伴随幼儿在园的整个阶段。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二)幼儿造型过程是游戏过程
从幼儿美术活动的发生来看,幼儿美术活动,特别是幼儿早期的美术活动,仅仅是一种自发自为的涂鸦行为。幼儿最初并非出于塑造形象而使用工具,更不是利用材质、肌理等表达式表现自己内心和客观世界,而是将工具材料视为可操作的有“意思”的“玩具”,在抓、敲、挑、刺、划、摆弄等看似笨拙蹒跚、寻寻觅觅的过程中,对自己动作结果所产生的“痕迹”发生兴趣,并自我满足着这种“痕迹”所带来的不可名状的快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快乐中幼儿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痕迹”样式及结果的经验,并试图改进、翻新,逐步形成具有某种自我意象的涂鸦和建构,沉浸于操作过程或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乐趣之中。这种或使用纸笔或不使用纸笔而运用其他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与其说是美术活动,倒不如说是游戏活动更加确切。“对于儿童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儿童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要,并且被儿童所接纳。”而且“游戏是他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对幼儿来讲它是畅快舒心、变化莫测的操作活动,它使幼儿在获得一定感受和体验,并且是赋予生命以活力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及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可见,美术活动是幼儿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能满足幼儿成长过程中继发性需要;它体现的是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愉悦性、体验性和成长性。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意识和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原始、本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自然状态下自由发生的,是幼儿生命进程不可缺失的游戏活动、简约的审美活动。具体地说,幼儿美术活动是在满足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基础上,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愉悦的氛围中,幼儿有意无意地进入游戏状态,借助或运用现有工具材料、符号或美术语言等手段,反映客观现实、愿望和自我,通过视觉形象(具体可辨形象或不可辨形象)的塑造,激活思维,引起情绪律动、情感共鸣,产生美感萌芽+唤起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的一种活动。
二、幼儿美术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科学文化进行保存、承传、改造、创新,从而促进人类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培养是教育的中心,任何教育都围绕着这一中心,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对幼儿美术活动性质和发生的认识,只是为教育的有效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幼儿造型游戏需要基本造型规则、美的规则的建立和遵守,这些规则的建立、遵守需要教育者的干预和指导,使其逐步上升为培养人的艺术活动、审美教育活动。只有将游戏和教育有效结合,游戏才能成为有教育意义的载体,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美术教育应依据《纲要》精神,在正确理解幼儿艺术教育目标、要求基础上,从教育对象自身特点出发,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工具材料,不断激发幼儿造型欲望,提高幼儿美术兴趣,培养其初步审美能力。其过程是,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借助工具材料、绘画符号、造型手段反映客观现实和自我,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美的规则进行适宜干预和指导,逐步使幼儿建立和遵守美的规则,开启心智、获得美感和创造意识。其宗旨是,以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基本取向,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并为未来教育奠定良好基础。重新审视幼儿美术教育,可以进一步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性质:第一,幼儿美术教育是操作教育,没有操作就谈不上美术教育,而且幼儿愉悦性、体验性和技能习得都是在操作中获得的;第二,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游戏的教育,决不是美术学科教学,没有游戏的幼儿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第三,幼儿美术教育是源于美的教育,是简约的审美教育,幼儿表达性和情感性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得到提升;第四,幼儿美术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它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乃至幼儿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以上述认识为基础,可形成符合幼儿实际的、富有情感的、可操作的幼儿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一)满足好奇心“探索的好奇与欲望是游戏之心脏。”
换句话说,幼儿美术活动之源是探索的好奇和“人的本质力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涂鸦经验的不断丰富,强烈的好奇心会驱动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活动,特别是绘画以外的其他造型、搭建等动手活动。“孩子们大量地接触各种类型的原材料,他们在使这些原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形成各种形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好奇心和心理满足是兴趣的原动力,也是兴趣形成的基础。幼儿对各种类型工具材料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和保护,会使幼儿美术活动积极、愉悦地延续下去,发展为有益的直接兴趣。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媒介作基础。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保持和提高幼儿美术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满足操作的需要
操作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非美术工具材料以及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均可作为幼儿造型的操作材料。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与选择上要把握简便易得、经济实用的原则,还要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区域性、替代性和易操作性。如石子,在我国大江南北均易取得,它既可作幼儿地上绘画的工具又可作拼摆造型的材料,还可作其他领域的学具或建构活动中的材料;又如随处可见的各种包装箱、废纸盒,大的可通过搭建、重组、涂色进行再造,其造型结果还可创设其他教学活动所需的情境和环境,小的则可通过切割、重构、粘贴等加工手段塑造形象。总之,不同的工具材料满足不同的操作需要,所需的操作技能也不尽相同。所提供的工具材料应尽可能集学、做、玩、启、用为一体,易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也为幼儿空间造型能力和艺术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大胆设想美、尽情表现美、精心照管美的主动性,使幼儿与美术活动融为一体。必须指出,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进行确需一定的技能,技能的提高和掌握会使活动更加有效。然而,技能的习得不是通过凭空说教也不是强制灌输的。一方面,幼儿在需要帮助时,教师的指导才最有效;另一方面,幼儿必须有可操作的对象和过程,并在操作过程中逐步获得技能。特别是操作过程中幼儿间的相互模仿和学习也是技能习得的方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觉一动作技能和经验,会为兴趣的持续发展和能力迁移奠定良好基础。
(三)满足求异和思辨的需要
平淡无奇、一成不变的认知方式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经常变换幼儿绘画纸型和画纸颜色以及绘画工具和方法、绘画内容,对幼儿美术兴趣的稳定发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能帮助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同时能极大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四)满足情感和表达的需要
幼儿美术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需要情感的参与,可以说幼儿美术活动过程及其作品是幼儿情感律动的产物。在掌握文字书面表达以前,除口头言语外,他们更多的是运用美术形式,借助符号、线条、色彩、以物代物等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内心世界,或倾诉自己的快乐,或发泄心中的怨屈,或描述离奇、古怪的白日梦和幻想,或涂抹出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图式”而不能自圆其说。对此,他们却乐此不疲,为快乐而灿烂着,为怨屈而诉说着,为白日梦和幻想而兴奋着,为“图式”辩解着,为不能自圆其说而懊悔着,他们不需要一个完满的结果。然而,他们需要“观众”、需要认真“倾听”,因为他们所关注的不仅仅在造型活动本身,画面或造型活动只是一个显现出来的载体,而更多的是情绪体验、情感再现、创造的萌芽,兴趣的延伸。所以,即便是幼儿的无意创造,甚至天方夜谈,教育者也要加以有意指导。
(五)满足迁移的需要
幼儿美术教育不是美术技能教学,它与专业美术教育有质的区别,它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素养的基础奠定,为的是使幼儿获得初步的观察力和美感直觉,具备一定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艺术思维方式,其要旨在于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有史为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20世纪50年代初的日本非常重视儿童艺术,特别是美术教育,其目的并非造就众多的艺术家或美术家,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儿童学习的兴趣、创造性得以广泛迁移。当初,英国的艺术和手工艺运动对美国的影响就是手工艺事业的开创,尤其是那些与工业密切相关的专门学校手工艺课程的设置,给美国工业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当时利益和远期效益。所以,1987年,麻省理工学院院长约翰·朗克尔将手工训练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要素提了出来,并在所有的普通学校中逐步推行。在美国幼儿园,倡导者们特别强调恩物与作业能为工业图画教育提供基础,以至伊丽莎白·皮博迪在其《呼吁福禄贝尔的幼儿园》一文中极力证明,幼儿园是一种初级艺术学校,它可以为工业艺术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今天看来,其初衷和艺术教育的成效,在当今世界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现出来,这些国家工业设计的繁荣及制造业的发达无不与此相关。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美术教育能够提供所有儿童都需要的智力训练和程序性操作训练,它是一种人的基本素养教育,并具一定的广泛性和迁移性。
实践中,教育者要认真学习领会《纲要》基本思想,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尽快从困惑和误区中走出来,站在“创设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和挖掘幼儿美术教育的特殊功用,使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感受型、表达型和创造型美术教育中获得美感体验及造型能力。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依据《纲要》精神,幼儿艺术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发展,这是《纲要》中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的特色之一。一方面,对极个别确有美术天赋的孩子给予发现和必要的培养(这与早期的专门人才造就有质的不同),使之储备一些专门人才必需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幼儿而言,通过感受美、体验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操作活动,丰富幼儿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塑造。这些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创造能力的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心得体会12-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12-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12-07
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心得体会11-2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培训计划优秀02-07
学习《教育纲要》心得体会08-08
学习幼儿园纲要心得体会05-26
幼儿园纲要学习心得体会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