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实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
为了让我们土木专业的学生多了解一些当前比较普遍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方法,磨练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毅力及勤看。勤问,勤思,勤学的习惯,把我们从理论的殿堂带入实践的前线,为了让我们下学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小学期学院组织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五天的土木专业认识实习。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还是个连土木工程门都没进的无知学生,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时光应该是自己发奋读书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
(二)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我们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桥的施工现场,谢老师问:〝这座桥的拱是双曲线,还是抛物线。〞记得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三)要想学好,先要〝三勤〞。
在许多工地,特别是桥东开发区房建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四)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这次老师和工地技术人员,让我记忆最深的话就是〝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五)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
一个连阳光都见不得的人,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次实习我的又一收获,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了一份适应力。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2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接下来就是飞鹰古道和飞鹰崖了,飞鹰古道是人为开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较宽大,穿透整个岩层,岩层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
我们跟着老师一路走下去,狮子岩对面的就是观音岩了,它是一块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内凹陷的岩石,上面有"观音岩"三个字,岩性也是沉积岩中的棕红色砂岩,下面供奉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3
地质勘测是地质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最为期待和激动的一段经历。为了更好地准备这次实习,我提前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准备。首先,我通过系统学习地质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地质勘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了解了地质勘测的理论基础。其次,我参加了一些地质勘测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实地勘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最后,我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了解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为自己的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实习中的挑战
地质勘测实习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首先,实地工作环境复杂,我需要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勘测工作,包括高山、丛林、河谷等地形。这需要我具备良好的体力和适应能力。其次,我需要独立完成复杂的勘测任务,包括测量、分析和解读地质数据等。这要求我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实习中还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比如使用地质勘测仪器时出现的故障等,这需要我快速解决问题并重新规划工作。
第三段:实习中的收获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地质勘测知识和技能,还体会到了地质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首先,我深刻理解了勘测数据对于地质科研和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合理利用勘测数据可以准确评估地质环境和地质地质资源,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我学会了如何独立进行地质勘测工作,包括数据测量、分析和解读等。这对于我的个人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通过和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和合作,我充分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调。
第四段:实习中的失误和教训
在实习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失误,这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挑战和改进自己。首先,我在实地勘测过程中有时过于追求速度,导致勘测数据的.准确性降低。这让我意识到,在实习中要注意细节,并注重数据的质量。其次,我在数据分析和解读过程中有时过于主观,缺乏客观分析的能力。这让我意识到,科学素养和客观思维对于地质勘测工作非常重要。最后,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我有时无法很好地与队友进行沟通和协调,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下决心加强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第五段:实习结束的总结与展望
地质勘测实习结束后,我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很满意。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地质勘测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期待能够参与更多的地质勘测项目,并为地质学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地质勘测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地质勘测知识和技能,还成长了许多。尽管实习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失误,但这些都是我成长的机会和教训。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勘测工作者,并为地质学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4
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地质画图的实习项目,这次实习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提高了我的技能,并且还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实习心得体会。
首先,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在实习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工具进行地质勘探和地质测绘。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激光测距仪、GPS定位仪和划线器等工具,这些工具使得地质勘探和测绘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解读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并且学习了不同的地质单位、岩石类型和地质过程。这些新知识使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除了学习新知识,实习还提高了我的技能。在实习中,我经常需要使用画图软件和制图工具来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通过频繁的实践,我不仅提高了我的技术能力,还提高了我的绘图速度和精确度。我学会了如何选取合适的颜色来代表不同的地质单位,并且学习了如何使用不同的线型和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质特征。这些技能对于我未来的科研和工作都非常重要,因为地质图和剖面图在地质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此外,实习还让我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习中,我需要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完成一些任务,例如进行地质调查和制图工作。通过和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其他人协调合作,如何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习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团队的帮助和支持,我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团队合作不仅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顺利,还培养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结起来,这次地质画图实习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验。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提高了我的技能,并且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次实习让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并且激发了我追求更高学术成就的动力。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的未来发展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希望将来我能够有更多类似的实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5
在地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地壳的构成和运动规律。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我掌握了地质勘查的基本技能。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会将这次实习的收获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6
第一段:前期准备与实习地选择
在大学期间,地质实习对于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机会。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我参加了淄博地区的地质实习。在选择实习地之前,我先对淄博的地质情况进行了了解,发现这里拥有丰富的煤炭矿藏和重要的地质构造。这使我对淄博地区的地质实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段:实习内容与经历
在淄博地区的地质实习中,我被分配到了当地一家煤炭矿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在实习开始之前,我们学校的地质教授为我们组织了一次培训,向我们介绍了煤炭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巧,这让我们对实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矿区实习期间,我亲身体验到了地质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每天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观察和测量工作,以了解矿情和地质构造。通过观察煤层的性质和矿岩的.变化,我对淄博地区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参与了地质勘探工作,使用地质仪器进行地质勘探数据的采集,这让我对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流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第三段: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在地质实习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实习期间的工作强度比较大,一天要进行长时间的户外工作,对体力和耐力要求都比较高。而且在矿区的工作环境复杂,时常有危险因素存在,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其次,在实地观察和测量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有时候需要迅速判断和决策,这对我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快成长起来。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克服了困难,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坚持和努力,懂得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段:心得体会与收获
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地质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此外,通过与同学和导师的交流与合作,我不仅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对地质学的兴趣,还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实习期间,我们互帮互助,共同面对困难,形成了紧密的团队合作精神。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了解到地质工作需要团队的努力和配合。
第五段:展望与未来规划
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对地质学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信心和热情。我将以此次实习为契机,更加努力学习地质学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我也希望将所学所得运用于实际,为地质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未来的规划中,我希望能够通过继续深造,选择地质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深入研究我所感兴趣的领域。我希望能够在地质学的道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为地质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此次地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实地观察和参与地质工作,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将把实习中的经验和收获转化为动力,继续努力学习和发展,为地质学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7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深刻认识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此次肇庆地质地貌实习,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特别是加深了对岩溶地貌的理解,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地质地貌实习,让我们提前体验了自己今后将要做的工作,特别是作为一名城市的规划人员,对地质地貌的认识和判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质,只有对某一区域的地形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洞悉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2、实习地点: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地质公园
3、实习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4、实习时间:20xx年9月7日——20xx年9月9日
5、指导老师:刘希林老师及三位博士生助教
6、实习简介:
本次实习从9月7日下午开始,我们一行人从南校区出发,傍晚时分到达肇庆市,整顿休息一晚后,9月8日开始进入肇庆市七星岩公园进行考察,主要考察了岩溶地貌的表现,如峰群、孤峰、石林、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等地貌类型,爬上了天柱岩后,还看到了从南向北的冲积平原,同时还有其他地貌类型。9月9日早晨,吃完早饭返回中山大学南校区,结束了三天的地质地貌课程考察实习。
7、实习目的地简介
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4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xxxx。
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二、肇庆七星岩公园主要地貌类型
1、实习路线
9月8日早晨,从入住宾馆出来后,我们乘车经过星湖中心开辟的湖心路一路驶至七星岩公园西门,从西门出发,进入七星岩公园,首先到达的是双源洞,其次是阿坡岩,然后沿湖线返回,攀爬天柱岩,最后在龙岩洞进行洞内参观游览。下面在(2)中按地貌类型具体叙述行程。
2、肇庆七星岩公园主要地貌类型
(1)喀斯特地貌
a、洞穴
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即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当地下水流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较小裂隙和孔道流动,其运动速度很慢,这是只能进行溶蚀作用,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地下水除继续进行溶蚀作用外,还产生机械侵蚀作用,使孔道迅速扩大为洞穴。
七星岩公园中有许多因为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如双源洞、龙岩洞等。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双源洞,由于双源洞地下水位过高,船只无法进入,因此没能进入洞内观察,只能在洞外观测。双源洞是一段喀斯特地下河,发育在阿坡岩中,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岭山地,穿越阿坡岩流向星湖。双源洞有两个洞口,两个洞口上方均刻有历代名家在上留下的名迹。在由一个洞口前往另一个洞口的途中,还可以观察到路边石壁上悬挂着的残留石钟乳奇观,通过钙化作用,这些石钟乳都是地下河流顶板坍塌后出露地表的。
详细观察的溶洞为龙岩洞,是七星岩诸洞中开辟最早的洞穴,景物最多。以水洞为主洞,洞内低于洞外,经过改造,洪水期再不淹洞,冬季保持水位。洞内有地下水面溶蚀和侵蚀形成的边槽两层,呈明显的石床状;洞顶有一条沿岩面裂缝溶蚀的凹坑,呈天沟状。龙岩洞顶高达30多米,下为湖水,向东直通黑岩,东南紧连副黑岩,西北为斗光室,上石蹬为旋玑台。旋玑台为洞顶崩落的巨石。台底高出洞底6~7米,平台顶豁然开朗,坐落于洞北口,高宽开敞。龙岩洞上方有许多石钟乳,构成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物品和人物,使人浮想联翩。其中在洞的北边,向上还可以通过落水洞看到天空。
b、地下河
双源洞和龙岩洞内的水流均为地下河,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地下河的水流主要由地表降水沿岩层渗流或由地表河流经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少数地下河水流由深源和远源地下水补给。通过观察可以明显知道,双源洞的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岭山地,穿越阿坡岩流向星湖,形成地下河。
c、落水洞
经过双源洞继续向前走,可以看到阿坡岩,登上阿坡岩前面的山坡,在山坡的一侧树丛的掩映下,可以隐约见到一个落水洞,落水洞是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直方向流水对裂隙不断进行溶蚀并伴随塌陷而成。落水洞常分布在溶蚀洼地和岩溶沟谷内,也有在斜坡上。
d、漏斗
七星岩公园内的喀斯特漏斗位于阿坡岩不远的马栏岗上,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米至数百米。
马栏岗位于背斜的轴部,因岩层为抗侵蚀能力差的测水组砂页岩,这里呈现“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景观。
背斜轴部节理发育,再加上马栏岗位于测水组砂页岩与壶天群灰岩交界,是喀斯特水溶是作用特别旺盛的地方。因此,地表水汇集处形成一巨大的喀斯特漏斗,下面有暗流与西江相通,形成这里流水的一个出口。除了溶蚀、侵蚀作用外,主要还有重力作用。落水洞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裂隙状的,一种是井状的。在这里看到的是井状的,其深度和宽度都比较大。
e、峰林、峰丛
七星岩就是喀斯特丘陵,原来的许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来的流水冲积作用破坏了,现在仅仅残余下七座石灰岩石峰。
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
我们考察经过的石峰有蟾蜍岩、阿坡岩和天柱岩。
峰林是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相对高度100m~200m,坡度较陡,分散或成群出现在平地上,形似树林。山峰的表面发育石芽和溶沟,构成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是由连座的山峰和其间的洼地组成,山峰形似锥形,洼地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山峰之间洼地有落水洞或溶洞,形成峰丛洼地。
峰林地貌的发育,通常用地貌循环理论来解释,即峰丛是岩溶发育初期由岩溶水的垂直渗入溶蚀扩大而成,所以峰洼之间的相对高度较小,山峰下部尚有未溶蚀的基座相连。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成。当峰丛之间进一步溶蚀向深处发展,直到水平循环带,这是地下河可能出露成地表河,使侵蚀作用加强,峰丛基座被切开,山峰相互分离成为峰林。
在七星岩公园内,既有处于壮年期的峰林,也有处于衰老期的孤峰。
f、溶蚀洼地
七星岩公园中还有很多由溶蚀洼地形成的湖泊。溶蚀洼地的形成是由多个溶斗逐渐扩大融合而成。因此,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溶蚀洼地面积越大。有时溶蚀洼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如七星岩公园内的星湖(包括波海湖、青莲湖、中心湖、红莲湖、里湖),就是溶蚀洼地积水所成的岩溶湖。它们四周多被峰林围绕,山水缠绕形成了秀丽迷人的风景。
(2)河流地貌:洪积扇
在攀爬到天柱岩的顶端后,可以明显观察到位于七星岩公园东部的北岭,北岭山前是典型的洪积扇。
山麓带常处于构造下沉状态,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渗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成扇形,成为洪积扇。
在七星岩公园北面
山地的麓部谷口发育着洪冲积阶地和洪冲积扇,在地貌形态上看,从北到南是由北岭侵蚀中山向洪积扇过度再向冲积平原过度,侵蚀风化剥蚀产物被山区沟谷携带至山麓地带发生堆积,形成洪积扇。
三、七星岩与桂林山水
经过考察得知,肇庆七星岩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景区内的峰林丛立,星湖荡漾,树木环绕,景色优美。中国另外一处以喀斯特地貌作为景区的地点就是桂林,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所以这么壮观,就是因为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处于壮年期,峰丛和峰林都发育的极为蓬勃。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对比七星岩与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发育时期
七星岩的峰丛峰林和溶洞大多数处于壮年期甚至幼年期,部分发育比较壮阔,而少数山峰还在发育中,溶蚀作用还没有深入或者大规模进行,所以未显得十分壮阔,少数孤峰已经步入老年期。
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和溶洞90%处于壮年期和老年期,有大规模的高高耸立的峰林峰丛,还有桀骜独立的孤峰,与漓江结合在一起,平地拔起,千姿百态,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十分优美。
总体来说,两个景区的峰丛峰林和溶洞大部分处于壮年期,因为七星岩范围较小,所以没有桂林山水表现的壮阔。
2、形成原因
七星岩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不管是峰林、峰丛还是地下溶洞,形成原因主要都是溶蚀作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在七星岩和桂林地区,具备了溶蚀作用的因素,如气候适宜,温度较高,降水较多,气压较高,水的溶蚀性大,碳酸钙溶解度大,同时两地区又存在了大量的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等,因此溶蚀作用大规模发生,产生了一系列岩溶形态,形成七星岩和桂林山水。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七星岩景区的形成大部分原因是溶蚀作用,而桂林山水除了溶蚀作用,还有崩塌作用,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一部分景区也是由于崩塌作用而形成的。
四、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认识
通过以上实践并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喀斯特地貌发育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岩石必须是可溶的,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
2、岩石必须是透水的,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3、水具有侵蚀性,CO?溶解在水里面,生成HCO3—离子,HCO3—离子可以溶解CaCO3,使CaCO3形成Ca(HCO3)2,Ca(HCO3)2溶解度大于CaCO3。
4、地下水必须是流动的,流动的水具有增加溶蚀力的作用。因为停滞的水,很快会使溶液达到饱和而失去溶蚀力。
五、结语
三天的实习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都期望着实习能够再长一点,我们可以学到多一点的野外实习知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这次实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而且也引到了我们对将来工作在地质地貌方面的认识作用,在城市规划之前进行地质地貌的考察,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参考文献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8
一、实习目的`:
通过模型来认识钻井仪器
二、实习地点及方式:
地点:学校图书馆一楼、地科实验室。
方式:参观。
三、时间安排:
半天。
四、简介
在这里有各种岩石以及钻井过程中所用到的机械,还有一些化学试剂。
五、教学内容
1、井架
2、钻头
3、悬升式抽油机
4、凝点实验器测温度防石油凝固
5、荧光灯显示油气
6、综合录井仪
评价地层,检测含油气的性质,钻井的时候控制。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9
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x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
目组。到x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四、对公司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质量的提高靠工人的总体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能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点。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我适应了这种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为适应单位发展的新形势,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0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那一份对地质工作者对于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我们坐在教室便能体会的,这份艰辛是用我们的汗水去把它浇灌出来的鲜艳之花。这花的明艳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慰藉。慰藉来自于那一份对于地质工作者应该收获的喜悦与丰收。但这份喜悦来得并不易,因为这许多的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的跋涉换来的也许只有那几页纸的微小成果。但是我们却倍加珍惜这几页小小的纸,因为它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一个伟大蓝图目标。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印。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汕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是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变的是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并将它的胸怀敞开去拥抱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在巢湖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没有对其厌倦与抛弃,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也许某一天,你的成绩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续向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谈了这么多关于地质工作者的精神的话题,也该说说这次巢湖实习的具体收获了。这便是我们以后为地质工作发光发热的必备工具吧。首先,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首先学习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经典。这个过程是我们大体了解工作区域的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其次便是到达工作区后的工作了。在工作区的基本流程分为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每一流程的先后顺序基本不颠倒,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原因。其中最艰苦的要算地质投图了,因为基本脱离指导老师的帮助,完全自己把握,这便给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坚持了下来,把工作完成了,虽然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种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集体吼吼的。因为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无法阻挡即将成为地质工作者的预备队员们的脚步了。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1
地质认识实习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在实地考察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也体会到了地质勘查工作的乐趣与挑战。这次实习不仅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地质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性。我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2
金秋十月,我们地理班开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实习。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大家都十分兴奋,。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很亲近,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积极地去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依傍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林州地区内各种现象都很奇特,并且出露良好,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 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 地表形态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4. 气候状况
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 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6. 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况
林州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8. 交通状况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9. 物产状况
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带着林州人民的勤劳、纯朴和红旗渠故乡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金桥。
10. 经济概况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红旗渠奇迹,并培育了“红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再显身手。10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长治、郑州、西安、新疆等12个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门、科威物、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
11. 旅游业发展情况
林州市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名胜古迹闻名遐迩,素有“太行天然公园”之称的林滤山风景名胜区、龙头山风景名胜区和“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家级森林公园——五龙洞,以其独特的雄、险、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王相岩、惠明寺等文物古迹更引发华夏子孙的悠悠情思。“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运动健儿来此大展风姿。
二、区域地层与岩性
林州地区的地质现象比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太古界时期,以片麻岩、片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广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晰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林州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太古界
太古界片麻岩是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中最老的,并且发育较为完善。这类岩层多分布在林州盆地西侧,呈狭长条带状,组成太行山的基部。
在八达村出露有一些角闪片岩,它是一种变晶等粒结构,属于片状构造,其上覆岩层为远古界石英岩。这种岩石容易破碎风化,所以其上植被茂盛。其颜色呈暗绿色,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
在白杨凹出露有一些由石英、黑云母等物质组成的花岗片麻岩,颜色呈红色,片麻状构造显著,其结构为等粒变晶结构,在高温高压下易风化,其中也含有长英岩脉,为林州太行中山的基底。在当地还出露有黑云母片岩,含有少量的石英且结晶程度较低
在黄华村西500米处出露有钾长片麻岩,属于片麻结构,期间含有石英岩脉,另外在其右侧1000处也有花岗片麻岩出露。
任村出露了一些钾长、花岗条带状混合片麻岩,其上覆地层是远古界石英岩。在两岩层间有一层砥砺岩。在太行山大峡谷隧道的的东口,在那些陡峭的石壁上,我们能看到其下部植被茂盛,是因为那是片麻岩易风化的岩性所决定的.。
远古界
远古界岩层主要是一套覆盖于太古界片麻岩之上的棕红色石英岩和石英砂岩,于下伏的片麻岩之间呈角度不整合,在石英岩的底部可见到砥砾岩。石英岩和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西缘,厚约200米,构成太行山山体的悬崖陡壁。在石英岩及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可以见到波痕、干裂等层面构造,有些岩层有明显的交错层理。在石英岩层,节理构造发育,经侵蚀后常有崩离现象,造成石英岩峭壁。
在合涧与石板沟之间的柿子凹出露有石英岩,X型节理发育,颜色呈白色或紫红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有正长石和云母,石英集结程度好,成块状,另外在此处出现石英岩中含黑色线条的现象是早期海洋生物的遗体形成的有机质,岩石致密,经侵蚀后崩离形成了悬崖峭壁。
古生界
Ⅰ.古生界寒武系底层为灰岩和页岩,覆盖在远古界石英岩、石英砂岩或硅质灰岩之上,寒武系地层与远古界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寒武系在本区可分为上、中、下三统。
下寒武系为红色页岩间以薄层灰岩,厚约百余米,性软,易风化,在地貌上长构成缓坡。在茶饭庄—石板沟见出露有典型的页岩,呈红色、浅灰色,叶理构造,能找到三叶虫化石,可推知其形成环境为浅海或滨海,比较平静。此处的页岩互成灰岩和泥灰岩。下伏地层为远古界石英岩,上覆地层为中寒武系的鲕状灰岩。
中寒武系为后层状鲕状灰岩,厚约300余米,质地比页岩坚硬风化后构成高峻的绝壁,但绝壁的顶部浑圆,在三道河桥东800米处发现有鲕状灰岩剖面,属于张夏组鲕粒大小在1-2mm左右。这种灰岩的形成条件一般认为是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钙呈过饱和状态,沉积环境为潮汐和波浪作用的浅海,并且海水中富含泥沙等陆源碎屑、内碎屑、生物碎屑,且比较混浊。如图1所示
上寒武系为薄层灰岩间以竹叶状灰岩,在本区出露不佳,厚度较薄。三道河桥东有出露,其形成过程大致为以前海洋环境恶化、动荡,与原来的灰岩磨蚀形成竹叶状,这种岩石也叫风暴岩。
Ⅱ.奥陶系地层的主要岩石为石灰岩,覆盖于寒武系之上,与上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系下部为页岩本区未见出露;上部为厚层状深色石灰岩,厚达800余米,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南丘陵区域。林州市区东部的蜜蜂山以及合涧西北小丘中的奥陶系灰岩中,发现有珠角石化石。盆地东侧的奥陶系灰岩,常有闪长岩的侵入体穿插。侵入体周围的灰岩,在侵入体热力和化学流体的作用下,围岩有明显破碎现象,岩层紊乱。
Ⅲ.二叠系地层覆盖于奥陶系灰岩之上,并与奥陶系灰岩成假整合接触。全系地层共厚300余米。下部为海成的石灰岩层建议陆相岩及煤层,上部全为陆相沉积。上覆地层为二叠系红色砂岩、黄绿色页岩。东冶水库西北的磁铁矿区有二叠系时期形成的砂岩,呈灰绿色,属于他色,接触变质结构。
新生界
Ⅰ.第三系主要为一套砾岩,其组成成分多为石英岩砾石,表面较为圆滑,颗粒大小不一。其胶结物质为红色粘土及红色砂质粘土,胶结疏松。因为红色粘土易被冲刷,故常常在地表留下成堆的砾石,在山谷和河谷阶地多有此种出露。
在合涧桥北有第三纪上新世砾岩出露,胶结良好,其中碎屑以灰岩为主。胶结物以钙质为主。主要为碳酸钙,磨圆度好,下伏地层为马家沟灰岩,与之呈角度不整合。
在柿子凹,河流凹谷旁阶地有砾岩出露,是第三纪沉积河漫滩,在第四纪以来被河流下切形成阶地,砾岩开始出露,其碎屑大部分为石英岩,钙质胶结物较多,砾石下粗上细,有些粒径宽达9米,平均10—20厘米,分选性差,磨圆度不好。在桃园村也有砾石出露,碎屑物为石英岩、石灰岩及页岩。属于钙质胶结,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
Ⅱ.第四系在本区主要是 红色土以及黄土。黄土中常见有浑圆状砾石夹层,黄土呈柱状节理发育,具有石灰性反应,属地表径流堆积而成。
在小寨村桥西出露有黄土剖面,颜色上浅下深,可以辨别出其上部为马兰黄土,下部为离石黄土。其中离石黄土无层理、节理发育,质密,若遇盐酸会剧烈起泡。
实习感谢
为期5天的实习结束了,但它对我的影响却深深烙在我们心中。这次实习让我们见识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更让我们了解到自己懂的知识还很少,让我们更加努力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3
这次地质认识实习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在实地考察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与乐趣。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地层,我逐渐掌握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这次实习不仅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还激发了我对地质学的浓厚兴趣。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4
为了将基础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研讨相结合,在20xx年11月5日至20xx年11月7日,我跟随我们工程地质的授课老师周德泉教授进行了为其三天的工程地质野外实习。
这三天,我们桥梁一班和二班60余名同学在周教授的带领下先后走过了南郊公园湘江西岸,远眺毛主席雕像近观泥质砾岩,领略着湘江长沙段的地质历史演变。 而后攀爬了河西的岳麓山巅,其间经正门·云麓宫·鸟语林·黄兴墓·白鹤泉·爱晚亭,了解了产状三要素的倾向走向倾角的含义,知晓了沉积层、断层面的概念以及地下水的分类。而第三天下起的蒙蒙细雨也没能阻挡我们寻找探求的脚步,和着雨声我们走遍了动物园和石燕湖的沿线,看遍了单斜构造向斜构造的沉积岩风情。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刚刚建成的湖南地质博物馆新馆,感受着展览大厅的众多岩石带给我们的震撼。
从老师的讲解中我知道了长沙的地质演变历史,也懂得了湘江这一河流的地质作用对周边的影响。但在这之前,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解仅限于书本上那一行行枯燥的文字,可以说,真正是在实习的时候才终于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掌握理解并且运用起来。由此可见,真知出于实践。而我们的课程实习也是多么有必要开展的。
这次的实习,除开知识的掌握熟悉,我还从老师那学会了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依据老师的分析形成了一种看到节点后的思考规律。
仪器是罗盘,我们这次的实习主要是用它来测量岩层的产状:倾向走向和倾角。三种要素的测量都是通过所测角度来表示的。一开始我一直没搞清楚哪种是定住圆柱形水泡,哪种是定圆形的水泡,而读数时读哪根也没分清,另外测量不同的东西罗盘放置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和同学争论,询问老师,最后在车开走之前终于把它的使用搞清了。测倾向是垂直测量面竖着放,测走向也是垂直测量面只是是横着放,而倾角特殊一点,需要把罗盘那个盒子上下面保持90度然后把上部贴着测量面来进行测量。在这里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小技巧,当测量面不平的时候还可以把实习日记贴在测量面上保持面的水平。就这样,到实习最后,我已经能熟练的使用罗盘进行测定了。
而那种面对对象便能开始进行一系列分析则始于老师的认真介绍,从实习日记的记录中,我发现老师每次讲解一个点,都会分析那个点的植被以及岩层的分布情况,还有岩层的岩性,构造,岩层和边坡的产状中的倾向走向,并且通过分析岩层和边坡的走向或倾向关系来判断该处的稳定性,如果是走向或者倾向是相同的,那么显然该处事极不稳定的,而如果两者的走向或倾向是斜交关系,则证明了该处岩层稳定,适合开挖。于是每看到一个点,我便会沿着岩层的分布、岩性、构造、产状和稳定性来依次进行分析。这样,对地质知识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透彻了。
这次难得的实习,在学到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很多不足。如对课本知识的无印象,体现在老师在讲解中蹦出的.好多名词我竟然都写错甚至不知道写。如砂质砾岩中的“砂”字我从头到尾就写成了“沙”字,到后来写实习报告查阅书本时才发现了其中的错误。还有“上层潜水”就一直没反映过来那个潜字如何写。另外一反面也有课本知识的不连贯还有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地质现象无观察。丁字镇处出产着长沙极少的岩浆岩作为一个望城人的我竟然一直不知道,平时生活实在缺少留心观察。这些以后都要多加注意才好!
另外关于实习,我也有一点自己的小想法。第一,我觉得实习的地点选择过于狭义,可能是都在长沙市内没有出去看看的原因吧。长沙的地质方面可以说还是相对匮乏的,岩石三大类中只有沉积岩和岩浆岩,而且我们实习所看到几乎大部分都是沉积岩,隧道专业的同学还去了丁字湾研究花岗岩,我们桥梁专业的视野却只停留在了长沙市区的沉积岩。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大围山这些地方甚至走得更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追求不是吗?第二,我觉得实习的时间是不是能稍微长一些,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了野外实习确实比单纯的课程教学要更能让人有宽度和广度的吸纳知识,也能激起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地质的兴趣。如此,实习时间延长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课程的推广不是吗?
我坚信着,知行合一,定会把学习的境界推到圆满。这次的实习,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真心的希望能在多来几次。以后的日子,我也会更好的学习地质,因为,我发现,学习地质,原来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5
刺激而艰辛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这七天的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累而充实,艰险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每天的野外实习,每一个点,我都认真观察,记录,测产状,画地层素描图,认真听老师讲解,力争当场能够理解。每天走过的路线也能大致描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界线也能比较准确的'画出来。比较实在的是,这七天里,我学会了罗盘的使用,地层界面能够判断,能够使用罗盘顺利地测出产状,野外岩性的识别基本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大致掌握,具体岩性,各个地层的岩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内顺利而准确地识别。
可以说,不枉此行。这次野外实习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较量。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习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山路的艰险,丛林的繁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没有路,大家都没有被吓倒,都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从没有一个人因此后退。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感受。本次实习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处。老师们也能更加随意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尤其是张威老师,一直带领学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还给我们唱歌舒缓心情,让我们感受地质考察工作的乐趣。从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野外实习的艰辛与乐趣,也从新认识了自己,增强了信心,对今后各方面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地质实习的心得体会10-09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10-31
地质实习总结12-08
地质实习报告08-20
地质实习总结01-11
地质实习报告11-04
地质实习的心得体会15篇01-19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范文12-08
地质实地考察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范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