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时间:2022-11-09 01:11:21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1

  最近这一段时间,因为我们的学习进步不太明显,所以老师改进了学习的方式方法,给我们班级的同学进行了分组,让我们进行小组的学习,这样的上课方法我以前也听我上初中的姐姐说过,没想到我也能够体验这样的上学模式。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我们小组自己给自己学习就够了,我们上课的时候还是一样的上课的,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设置一些问题,然后让我们小组里面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上面来,我们每一个人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小组里里面进行讨论,大家商量着谁的解法是合理的是最忧解,然后我们么一个小组都要上来回答自己在小组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结果。

  那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方的我,上了这么久的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仅是老师讲课我们做好笔记学习就行,而是上课的四十五分钟前面三十分钟是老师给我们讲课f并且提出问题,然后剩下的十五分钟让我们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因为我们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要参与到讨论中来的,每个人都是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独立去尝试解答问题、分析思路的机会,在这样的方式下我们都得到了锻炼。

  二、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心和进取心

  因为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是免不了竞争的,我们每个组都是要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解答做出打分的,所以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在努力的做出思考,每个人都想要为这个集体争光,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一起努力,大家变得更加的团结了,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加油,增强了大家积极进取的.心。

  三、好处的同时我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大家都参与到了讨论中来,所以大家自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教室就会变得嘈杂,而如果有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就有可能利用这样的氛围来讲小话而不是在参与讨论,用大家讨论的声音了自己说话的声音,反而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

  体验了这么久的小组学习,给我的收获是大于影响的,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当然也希望老师能够想办法改善里面不好的地方,让我们班级的同学变得更加优秀,成为全年级最好的班。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2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一、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过去一年中,我通过到外校听课观摩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而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五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谁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在做纪录时,采用星星累积法,到一定数量可以升级,采用节节课累积,周周统计法,还采用“小组连坐制” (即一人犯错连累全组),并把卫生、纪律工作加进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合作不积极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气氛沉闷,不配合,不主动。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有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而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外向的学生积极踊跃,基础好的学生举手多。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学习参与度不均衡长期下去会造成沉默不语者学习失去信心,上课走神,教学的裂痕。

  3.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

  四、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低效现象现给予一定应对策略:

  1.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考虑,应在小组内再分组,根据学生基础差异给与不同难度活动内容。考虑小组成员的水平差异,使小组间形成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2.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容易出现了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角色分配中,每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分发表格(如下),使每位组员清楚自己的任务,并努力使本组的活动获得好评。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3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恰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要想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需要选好合作内容,并在分组分工、合作技能、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在培养良好合作习惯的基础上,抓准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良好的合作习惯,有效合作过程的保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使群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1、积极参与的习惯

  即每一个学生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与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在摸球实验前,我就让小组长进行分工,谁摸球,谁记录,谁数次数,谁监督等,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同时还提出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样,大家就会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从而让摸球实验顺利进行。

  2、倾听的习惯

  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因此,我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一)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打岔,不插嘴;(二)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适当的时候用笔记下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听后思考,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在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勇于发言的习惯

  由于学生的自身思维方式和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多,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少。因此,我常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于发言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条件允许时还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表扬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4、守纪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合作学习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恰当的合作时机,迸发思维的导火索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

  1、独立思考后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如此。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平时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老师却不深入到小组内参与学习,也没有掌握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学生有没有困难,而是一会儿就看看表,有时间的话就继续学生的随意讨论,没有时间的话,一声令下,讨论就要嘎然而止,哪怕学生没有讨论完,哪怕学生正讨论得激烈,教师也全然不顾,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老师控制得已毫无自主,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认为一定要给足时间、做好调控,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深更透,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产生疑问时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道预习题:小红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红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我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预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3、探究规律时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发现,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需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直角三角形中任选一种)。上课后,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提问: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另外一个图形吗?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把自己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找出哪些图形是学过的;在此基础上提问:这个新拼成的图形面积和原来的三角形面积存在着什么关系?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小组讨论,运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初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研究中,找到了规律,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种策略和结论。

  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积极投入,都想让自己小组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在“找”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不要否定其他的的学习方式,替代其他的学习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4

  一、建立有序的规则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忙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做法: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汇报员。各班的小组长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主要职责是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认真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都是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所以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2)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进行合作

  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虽然这样可能是多花了点时间,但会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要组织合作学习。

  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小组成员各抒已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三、要有足够的小组活动时间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如果出示问题后未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开始合作学习,而且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这时学生还未进入主题,所以小组活动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在后来的实践中,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感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四、评价和奖励方式多样化

  小组汇报员在代表小组站起来发言时,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似乎不是代表小组意见,而仅仅是个人看法。教师的评价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今后在评价时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的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物质上的多样化的奖励。“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5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有些高中历史教师开始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却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才是好课堂。于是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必要的“形式”,许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也成了“伪合作”,这必然暴露出许多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真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呢?下面就本人的认识谈些浅显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也“合作学习”。有些问题没有开放性,教师也没有设置巧妙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无从下手。如必修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和“认识”决定了这部分内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教师只对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学生是无法形成深层认识的,那么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评价就会无从思考和合作,何况宗法制的.内容相当复杂和深奥,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就算靠集体智慧也未必能“合作”出成效来。

  2、分组的现成化。所谓分组的现成化,是指把全班分成小组时,按照原来座位的编排,前后两桌分成4人一小组或者按纵队分为2至4大组。众所周知,班级座位基本上是按照身高、性别而不是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编排的,这种分组的现成化导致有的组沉默寡言,有的组异常热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内部应该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应相当,从而与他组进行“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3、小组内部缺少应有的纪律和组织原则。教师布置完合作学习的课题后,小组内有些同学积极参与,埋头“钻研”教材,积极讨论,而有些小组成员则无动于衷,甚至趴着睡觉,好像这事与他没关系,小组内部缺少对这类学生的约束。另外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时候,总是小组里的一个或者两个学生展示,其他同学则“洗耳恭听”,小组内部缺乏应有的组织原则。甚至小组的所有成员都不愿展示成果,造成课堂上的“冷场”,也让教师很尴尬。

  4、小组之间缺少必要的竞争。合作学习时,有些小组很积极活跃,有些很冷淡,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

  5、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到位,造成或紧或松的现象。时间紧了,学生合作的不充分,合作学习成果也不完整,在展示时,甚至应付老师;时间松了,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也容易造成课堂进度完成不了。

  二、对策

  1、在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确定哪些内容适宜合作学习。高中历史较适宜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

  (1)拓展性的思考题,需要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的。如:“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抗争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以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比较性的分析题,如“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3)教学重难点,像“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这种重点问题。

  (4)开放性问题,如“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另外,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时时观察小组成员:为什么这个组毫无动静、鸦雀无声?那个组是否已经完成了任务?

  2、教师对分组应下一番功夫。要按照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等重新编排,课堂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内部应该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应相当,从而与他组进行“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成员应有纪律要求。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四是小组的发言人不能固定,要经常更换或者轮流,这样教师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

  4、适当引入竞争奖励机制,优化合作探究。要加强小组评比,其表现好坏直接影响到本小组每一个成员的评价,让小组成员能肩负一定的责任,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可替代的感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获得好的成绩,都必须进行个人的努力,否则就会拖小组的后腿。同时,学得快或好的学生也会从小组和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去积极帮助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而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也自然更开放地接受帮助,积极地寻求组员的帮助,这就加大了组员间的相互依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让组员各自承担总体任务的一部分,并对这部分工作负责,这样就使个人贡献在组中真正不可替代。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6

  最新整理《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一、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从而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多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容入小组讨论中,同时,既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机会发挥潜能,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善于接受异质的组员,能够接受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组员在一起合作;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并积极思考;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建议,能围绕发表意见同学的思路积极思考;乐于帮助其他,共同进步等。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合作伙伴要友善。学会赞美别人,对同学的精彩发要学会给予鼓励,在互相赞美和鼓励中激发自信心。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要以朋友式的关爱去帮助他们。要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相的关系。互助、互帮、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正是合作学习的本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加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挖掘学生合作的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7

  高效课堂教学是适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的培训主题是“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听了一节报告会,深圳松坪学校校长罗楚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论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他提到:社会的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从而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较短的时间教授更多的知识,并且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而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他还非常倡导教育要反朴归真,从而真正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他论述了“先学后研教学模式”,我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须,是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培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自主互助学习型,其合作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听了这个报告会我认为教育只有真心切入并融于生命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而在先学后研的课堂中,学生全身地投入学习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阅读、研讨、思考、追问、质疑、争辩……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沉浸在一种专注的探索、高尚的情绪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看到学生的生命在拔节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认知的,更重要的是能力的、 德性的、人格的、人性的、气质的……也即生命的整体成长。所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告诉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小组不仅仅是座位的变化,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它可以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和进步,使能力强的人得到更大的提升。

  我体会到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因此培训组长对提高小组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对组长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指导:一是精神上要让孩子感觉到身为组长的荣耀,责任;二是告诉孩子怎样做事,怎样组织讨论,怎样安排角色等;三是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团结小组成员,怎样鼓励落后组员,怎样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作用,怎样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

  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2、 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教学,分组要合理有序。

  3、 学校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以上是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浅析体会和感受,我对教育改革充满信息,相信:明天的教育会更好。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12-02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09-03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悟12-06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心得11-30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12-06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12-19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范文12-06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12-09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12-05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总结范文03-2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1

  最近这一段时间,因为我们的学习进步不太明显,所以老师改进了学习的方式方法,给我们班级的同学进行了分组,让我们进行小组的学习,这样的上课方法我以前也听我上初中的姐姐说过,没想到我也能够体验这样的上学模式。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我们小组自己给自己学习就够了,我们上课的时候还是一样的上课的,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设置一些问题,然后让我们小组里面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上面来,我们每一个人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小组里里面进行讨论,大家商量着谁的解法是合理的是最忧解,然后我们么一个小组都要上来回答自己在小组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结果。

  那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方的我,上了这么久的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仅是老师讲课我们做好笔记学习就行,而是上课的四十五分钟前面三十分钟是老师给我们讲课f并且提出问题,然后剩下的十五分钟让我们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因为我们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要参与到讨论中来的,每个人都是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独立去尝试解答问题、分析思路的机会,在这样的方式下我们都得到了锻炼。

  二、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心和进取心

  因为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是免不了竞争的,我们每个组都是要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解答做出打分的,所以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在努力的做出思考,每个人都想要为这个集体争光,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一起努力,大家变得更加的团结了,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加油,增强了大家积极进取的.心。

  三、好处的同时我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大家都参与到了讨论中来,所以大家自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教室就会变得嘈杂,而如果有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就有可能利用这样的氛围来讲小话而不是在参与讨论,用大家讨论的声音了自己说话的声音,反而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

  体验了这么久的小组学习,给我的收获是大于影响的,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当然也希望老师能够想办法改善里面不好的地方,让我们班级的同学变得更加优秀,成为全年级最好的班。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2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一、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过去一年中,我通过到外校听课观摩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而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五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谁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在做纪录时,采用星星累积法,到一定数量可以升级,采用节节课累积,周周统计法,还采用“小组连坐制” (即一人犯错连累全组),并把卫生、纪律工作加进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合作不积极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气氛沉闷,不配合,不主动。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有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而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外向的学生积极踊跃,基础好的学生举手多。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学习参与度不均衡长期下去会造成沉默不语者学习失去信心,上课走神,教学的裂痕。

  3.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

  四、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低效现象现给予一定应对策略:

  1.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考虑,应在小组内再分组,根据学生基础差异给与不同难度活动内容。考虑小组成员的水平差异,使小组间形成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2.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容易出现了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角色分配中,每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分发表格(如下),使每位组员清楚自己的任务,并努力使本组的活动获得好评。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3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恰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要想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需要选好合作内容,并在分组分工、合作技能、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在培养良好合作习惯的基础上,抓准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良好的合作习惯,有效合作过程的保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使群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1、积极参与的习惯

  即每一个学生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与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在摸球实验前,我就让小组长进行分工,谁摸球,谁记录,谁数次数,谁监督等,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同时还提出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样,大家就会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从而让摸球实验顺利进行。

  2、倾听的习惯

  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因此,我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一)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打岔,不插嘴;(二)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适当的时候用笔记下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听后思考,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在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勇于发言的习惯

  由于学生的自身思维方式和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多,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少。因此,我常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于发言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条件允许时还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表扬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4、守纪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合作学习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恰当的合作时机,迸发思维的导火索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

  1、独立思考后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如此。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平时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老师却不深入到小组内参与学习,也没有掌握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学生有没有困难,而是一会儿就看看表,有时间的话就继续学生的随意讨论,没有时间的话,一声令下,讨论就要嘎然而止,哪怕学生没有讨论完,哪怕学生正讨论得激烈,教师也全然不顾,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老师控制得已毫无自主,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认为一定要给足时间、做好调控,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深更透,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产生疑问时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道预习题:小红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红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我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预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3、探究规律时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发现,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需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直角三角形中任选一种)。上课后,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提问: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另外一个图形吗?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把自己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找出哪些图形是学过的;在此基础上提问:这个新拼成的图形面积和原来的三角形面积存在着什么关系?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小组讨论,运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初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研究中,找到了规律,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种策略和结论。

  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积极投入,都想让自己小组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在“找”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不要否定其他的的学习方式,替代其他的学习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4

  一、建立有序的规则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忙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做法: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汇报员。各班的小组长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主要职责是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认真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都是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所以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2)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进行合作

  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虽然这样可能是多花了点时间,但会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要组织合作学习。

  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小组成员各抒已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三、要有足够的小组活动时间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如果出示问题后未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开始合作学习,而且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这时学生还未进入主题,所以小组活动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在后来的实践中,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感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四、评价和奖励方式多样化

  小组汇报员在代表小组站起来发言时,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似乎不是代表小组意见,而仅仅是个人看法。教师的评价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今后在评价时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的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物质上的多样化的奖励。“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5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有些高中历史教师开始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却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才是好课堂。于是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必要的“形式”,许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也成了“伪合作”,这必然暴露出许多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真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呢?下面就本人的认识谈些浅显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也“合作学习”。有些问题没有开放性,教师也没有设置巧妙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无从下手。如必修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和“认识”决定了这部分内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教师只对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学生是无法形成深层认识的,那么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评价就会无从思考和合作,何况宗法制的.内容相当复杂和深奥,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就算靠集体智慧也未必能“合作”出成效来。

  2、分组的现成化。所谓分组的现成化,是指把全班分成小组时,按照原来座位的编排,前后两桌分成4人一小组或者按纵队分为2至4大组。众所周知,班级座位基本上是按照身高、性别而不是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编排的,这种分组的现成化导致有的组沉默寡言,有的组异常热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内部应该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应相当,从而与他组进行“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3、小组内部缺少应有的纪律和组织原则。教师布置完合作学习的课题后,小组内有些同学积极参与,埋头“钻研”教材,积极讨论,而有些小组成员则无动于衷,甚至趴着睡觉,好像这事与他没关系,小组内部缺少对这类学生的约束。另外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时候,总是小组里的一个或者两个学生展示,其他同学则“洗耳恭听”,小组内部缺乏应有的组织原则。甚至小组的所有成员都不愿展示成果,造成课堂上的“冷场”,也让教师很尴尬。

  4、小组之间缺少必要的竞争。合作学习时,有些小组很积极活跃,有些很冷淡,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

  5、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到位,造成或紧或松的现象。时间紧了,学生合作的不充分,合作学习成果也不完整,在展示时,甚至应付老师;时间松了,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也容易造成课堂进度完成不了。

  二、对策

  1、在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确定哪些内容适宜合作学习。高中历史较适宜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

  (1)拓展性的思考题,需要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的。如:“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抗争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以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比较性的分析题,如“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3)教学重难点,像“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这种重点问题。

  (4)开放性问题,如“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另外,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时时观察小组成员:为什么这个组毫无动静、鸦雀无声?那个组是否已经完成了任务?

  2、教师对分组应下一番功夫。要按照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等重新编排,课堂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内部应该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应相当,从而与他组进行“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成员应有纪律要求。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四是小组的发言人不能固定,要经常更换或者轮流,这样教师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

  4、适当引入竞争奖励机制,优化合作探究。要加强小组评比,其表现好坏直接影响到本小组每一个成员的评价,让小组成员能肩负一定的责任,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可替代的感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获得好的成绩,都必须进行个人的努力,否则就会拖小组的后腿。同时,学得快或好的学生也会从小组和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去积极帮助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而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也自然更开放地接受帮助,积极地寻求组员的帮助,这就加大了组员间的相互依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让组员各自承担总体任务的一部分,并对这部分工作负责,这样就使个人贡献在组中真正不可替代。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6

  最新整理《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一、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从而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多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容入小组讨论中,同时,既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机会发挥潜能,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善于接受异质的组员,能够接受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组员在一起合作;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并积极思考;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建议,能围绕发表意见同学的思路积极思考;乐于帮助其他,共同进步等。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合作伙伴要友善。学会赞美别人,对同学的精彩发要学会给予鼓励,在互相赞美和鼓励中激发自信心。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要以朋友式的关爱去帮助他们。要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相的关系。互助、互帮、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正是合作学习的本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加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挖掘学生合作的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7

  高效课堂教学是适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的培训主题是“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听了一节报告会,深圳松坪学校校长罗楚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论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他提到:社会的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从而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较短的时间教授更多的知识,并且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而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他还非常倡导教育要反朴归真,从而真正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他论述了“先学后研教学模式”,我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须,是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培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自主互助学习型,其合作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听了这个报告会我认为教育只有真心切入并融于生命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而在先学后研的课堂中,学生全身地投入学习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阅读、研讨、思考、追问、质疑、争辩……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沉浸在一种专注的探索、高尚的情绪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看到学生的生命在拔节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认知的,更重要的是能力的、 德性的、人格的、人性的、气质的……也即生命的整体成长。所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告诉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小组不仅仅是座位的变化,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它可以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和进步,使能力强的人得到更大的提升。

  我体会到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因此培训组长对提高小组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对组长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指导:一是精神上要让孩子感觉到身为组长的荣耀,责任;二是告诉孩子怎样做事,怎样组织讨论,怎样安排角色等;三是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团结小组成员,怎样鼓励落后组员,怎样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作用,怎样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

  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2、 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教学,分组要合理有序。

  3、 学校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以上是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浅析体会和感受,我对教育改革充满信息,相信:明天的教育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