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嫉妒文章

时间:2020-10-08 09:48:57 文章 我要投稿

关于“美”的嫉妒文章

  关于“美”的嫉妒文章

  摘 要:嫉妒是人类的普遍情感。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隐含的嫉妒母题及主题思想,从人性的角度肯定其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嫉妒;美;人性

  贾大山的短篇小说《俊姑娘》是以嫉妒为母题的一部作品。正如赫尔穆特?舍克所说:“嫉妒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性的行为,这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必须是针对另一个人的,因此也可以得知,如果没有另一个人,嫉妒者也就永远不成其为嫉妒者。”当嫉妒者与嫉妒对象在某一价值层面有了一定的可比性,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便应运而生。嫉妒者与嫉妒对象在《俊姑娘》小说中表现为两个形象群体即梦庄人和玲玲。从小说的题目――俊姑娘,我们便可得知下乡女知青玲玲的容貌美是人们嫉妒的核心。

  嫉妒心使梦庄人对玲玲的态度可谓是一波三折。玲玲一进村,梦庄人都被玲玲的容貌吸引,主动去亲近她,甚至对她的辫梢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梦庄人的眼里,玲玲的美不仅能治孩子的淘气甚至能降疯魔。可是,过了不久,对玲玲的赞美就被“小白鞋”“水蛇腰”“多米索”三个外号取代了。这三个外号像标签一样贴在了玲玲的身上,仿佛她生来就带有这几样特征,之前的美好形象就这样被践踏得体无完肤。甚至在评工分和入团申请时,队长和团支书竟如出一辙地回答道:“评工和入团是凭劳动和表现,不是凭模样儿。”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不带有嫉妒心理的客观的存在。在“我”替玲玲打抱不平时,与玲玲同为女性的姑娘们群起而攻之,这里人们的嫉妒已经达到了高潮。最后,玲玲因工伤要变成拐姑娘了,梦庄人竟毫不吝惜自己的悲悯之心,以圣母般的慈爱表达自己对玲玲深深的同情。玲玲不但评选了“五好社员”,之前的爱穿白鞋变成了爱卫生,爱唱“多米索”变成了有才能,爱写信变成了正常的事情,这回为玲玲最抱不平的也是上次那些攻击玲玲最猛烈的姑娘们,“我”反而被她们讲成是没有“人气”和吹毛求疵的人。

  嫉妒对象――玲玲是受嫉妒行为摧残的`悲剧性人物。玲玲刚到梦庄时很少回城,有“扎根”思想,干活不怕脏、不怕累,从不偷懒。自从大家给她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以及给她评了很低的工分,玲玲哭过几次。但是,从心理层面来看,十九岁的玲玲仍是个孩子,因而,不会过多地计较得失,难过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淡忘了,她继续尽自己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不久,在所有人都拥有入团资格的情况下,只有玲玲没有入成团。事后,她没有像上次一样流眼泪,而是拿起“多米索”,毫无顾忌地唱起歌来。在这以后,玲玲变得像另外一个人了。她变得高傲了、懒惰了。在其他人都劳动的时候,她特意把自己装扮得非常显眼,大声地笑着、唱着,尽情地放荡着自己,同时也丑化着自己。在受伤之后,小说并没有特别交代玲玲的精神状态,但可想而知,十九岁的玲玲在经过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伤害后,人生必定会蒙上重重的阴影,梦庄人施舍的荣誉和褒奖是无法驱散玲玲心头的阴霾的。

  小说的主题是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人性的扭曲以及梦庄人对现代文明既渴求又反感的矛盾状态。小说的最前面提到了梦庄人不欺生,在那吃穿紧缺、自顾不暇的年月,对下乡“知青”无处不好。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唯有对我们的玲玲另眼相待。现在我们了解到正是嫉妒心理为嫉妒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梦庄人最开始对玲玲的美貌是肯定的,是处于羡慕心理的阶段,因为人的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人们会将自己与嫉妒对象进行比较,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缺失的,进而感到心理失衡,认为这是“不公平”的,最终以贬低和攻击嫉妒对象来维持内心的平衡,因此人性最初的善被磨灭得只剩下夹杂着愤怒的嫉妒。如上文所言,在嫉妒者群体中,嫉妒玲玲最甚者是与之同为女性的姑娘们。女性天生善妒,来自于人类普遍存在的嫉妒心理是一方面,而女性自身的生理结构是造成此心理特征的主要因素。被嫉妒者玲玲在梦庄人嫉妒的排挤下故意丑化着自己,也是潜意识里弱化自己优势的一种表现。最后,在得知玲玲受伤极有可能变成拐姑娘后,梦庄突然寂静下来。沉默了几天,才听到人们的叹息声、埋怨声:“唉,多好一个姑娘呀,拐了!”队长、团支书和姑娘们去看望玲玲还带着曾经被抨击的“水果罐头”。梦庄人的同情,也只是在嫉妒的对象,变得不如自己的情况下的一种畸形的同情,甚至还能咀嚼出一丝幸灾乐祸的意味。

  成人的嫉妒既表达又掩饰了人类一些最深层的恐惧和欲望。梦庄人的恐惧是对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恐惧,而欲望则是来自于对现代文明的希冀而又不能实现这种愿望的心理落差,反映在嫉妒对象的身上则是对玲玲的“写信”“唱歌”等具有现代文明性质的行为的隐藏的羡慕和强烈的反感。

  虽然《俊姑娘》是在特定政治环境下对人性的描写,但是即便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来源于比较自我与他人价值的嫉妒仍然流动在每个人的血液之中,在此我只希望在闪过嫉妒念头的一刹那,我们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主动变它为积极的因素而不是变成被它左右的玩物。

  参考文献:

  [2]张东焱.论嫉妒--文学的负面情感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