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有些事乱的有理

时间:2020-10-01 10:53:12 文章 我要投稿

文章阅读:有些事乱的有理

  有些事乱的有理

文章阅读:有些事乱的有理

  旧金山有中国城,也有日本城。前者给人的印象似乎又脏又乱,但是生意兴旺,财源广进;后者既整齐又干净,可惜人潮不够理想,显得不够热闹。

  脏是不好的现象,亟待全力改善。乱得有理,就不见得不好,值得适度保持。以书局为例,把一堆书掀得凌乱,马上引起顾客的青睐,围观选购,成为促销的一种手段,也是销售管理的一种活动。

  现代年轻人的头发,看起来很凌乱,实际上大多经过一番细心的处理,使其乱得很自然,亦即乱得有理。

  学管理的人,常常觉得很奇怪,某些公司,管理得乱七八糟,居然年年赚钱;而有些公司,管理十分上轨道,员工却纷纷跳槽他去。问起原因,竟然是气氛太单调乏味,缺乏变化性,实际上则是没有什么人情味,留不住人。

  中国人的工厂,很少“停工待料”;美国人的工厂,却将“停工待料”列为工厂最大的浪费。美国人那么重视管理,为什么还会常常停工待料?他们可能找不出真正的根源,我们旁观者清,不难看出症结在于“是非太分明”。

  美国工厂,一旦发生停工待料的情况,必定追究责任,结果当然是采购人员的错失,因此指责、处罚,甚至更换采购人员,下次照样出错,再度造成停工待料的浪费。

  中国工厂,万一发生停工待料的情况,老板哪里需要追究责任?一想便知道是采购人员的过失,于是毫不犹疑地指责采购人员,为什么不能适时进料,造成如此可怕的错误?骂得采购人员脸红耳赤,无言以对。

  生产单位机器状况良好,人员状况也正常,原本没有什么错误。生产主管看见采购人员挨骂,忍不住想笑。

  不料老板转过头来,同样毫不犹豫地责备生产主管:“有没有料可以用,你应该最清楚,为什么不去催?只会坐在那里等,如今没有料可用,大家比较轻松是不是?看来你也没有良心。”

  有错、没错一齐骂,不是很乱吗?然而骂到大家心里害怕,反而不敢大意,减少停工待料的浪费。

  这种“连坐法”,会不会由于是非不明而影响管理的成效呢?不见得。

  西方家庭,每当小孩子吵架的时候,父母总喜欢扮演法官的角色,判明谁是谁非。假定弟弟错了,要向哥哥道歉。反过来哥哥不对,这时身为哥哥也没有用,照样要向弟弟说对不起。西方人为求是非分明,把兄弟之间的长幼有序置之一旁。

  中国家庭,遇到小孩子争吵打架,父母很少立即盘问谁是谁非,总是先罚他们面壁站立,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弄得兄弟俩气愤之余,都笑了起来:“对有什么用,还不是被罚站?”

  这种看起来是非不明的家庭,教养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当然容易适应看起来同样没有是非的连坐法。

  然而,时代不同了,在现代化的中国家庭中,父母已经决心改变管教子女的态度,仿效西方父母那般是非分明的法官断案态度,不知道有没有替自己的子女想一想,究竟是对他们好呢,还是害苦了他们?

  中国人非常重视是非,事实上,是非分明的主管往往掉入“众叛亲离”的悲惨陷阱,原因是“是非难明”,加以中国人十分机灵,很容易用“投其所好”来欺蒙主管,使主管“用不明的是非来判断是非”,因而造成“所谓忠不忠、所谓贤不贤”的“颠倒是非”,徒然“亲者痛、仇者快”,“明明不是坏人,却把大家害惨了”。

  管理者应该是非分明,但是,先决条件则是真的分清是非,否则众人敢怒不敢言,势必怨气冲天。有朝一日,敢怒又敢言,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依据我们的阴阳文化,最好不要一开始便坚持“要是非分明”,或者“不要是非分明”。两者任选其一,已经是西方的思考方式,很难切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态度是“应该是非分明的时候,当然要是非分明;无法是非分明的时候,怎么敢说是非分明”。

  这就是中国人不得不“乱”的苦衷,大家都善变,自己也不得不变,而一变又好像很乱,是不是如此?各人心里有数。

  “乱得有理”其实便不是“乱”,我们换一种说法,称为“动而不乱”,会不会动听一些?听起来也安心。

  但是,中国人很容易“看自己是动,看别人在乱”,所以在心理上,应该有“就算再乱,也乱得有其道理”的雅量,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人。

  孔子说:“可与立,未可与权。”对于某些确定事项,管理者当然要依照不变的常规来处理,不可以任意改变。至于那些不确定事项,管理者必然要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权宜措施。由于不确定事项往往多于确定事项,因此,管理者常被认为“位置愈高,愈喜欢变来变去”,看起来很“乱”。如果把这个道理解说清楚,大家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就容易接受“乱得有理”的事实了。

  传说中的服务员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为Global Dining的著名餐饮公司。该公司拥有餐饮店56间,并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3年,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还曾满怀炫耀之情,专程陪同访日的美国总统布什光临Global Dining。

  在一次对这个公司的采访中,我问:“贵公司以什么样的标准录用员工?”该公司社长回答:“我们会尽可能地录用没有什么学历的年轻人。”理由是“根据我们的经验,高中毕业生比大学毕业生更加适合服务业,将来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好”。事实上,这家公司旗下各门店的店长以及晋升董事会的董事全都是以高中毕业生身份进入公司的员工,所以该公司社长解释:“我们并不是对大学毕业生心存成见,目前的状况只是一个偶然。公司董事会的所有成员,没有一个人拥有大学文凭,这样的上市公司真是太少见了。”

  1991年,Global Dining公司在东京涩谷代官山开设了一间高级餐厅Tableaux。在那之后的20多年里,这间餐厅一直是东京都内各国大使馆的官员们在交际应酬时经常光顾之地。

  在这间餐厅里,有一位“传说中的服务员”J君。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号,是因为他能记住所有来店里用过餐的顾客都点过什么。

  有一天,我在时隔半年之后,第二次来到了Tableaux。令我感到万分惊讶的是,J君竟然真的记得半年前我点过的所有东西,“上次您点的前菜是油炸小虾,今天我们同样为您准备了美味的油炸小虾。另外,从这个月起,我们在前菜中新增加了牡蛎,味道也非常不错,向您推荐一下……”

  说实话,要不是有J君的提醒,我真忘了半年前在这家店里点过什么东西。同时,对他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从那之后,我成为这里的常客。

  记得有一天,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来到了Tableaux,正巧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我推测这次是两个人的第一次约会。

  当两个人吃完了正餐,开始吃甜点冰激凌的时候,男孩子十分紧张地问女孩子说:“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告诉我你的手机号码?”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女孩子表现出了一丝犹豫。正在这时,J君快步走到两人身旁,默默地递给女孩子一张便笺纸和一支笔。就这样,女孩子的'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欣然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后来,当我把这件事告诉Global Dining公司的社长时,他说:“J君好像没有高中学历,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但是他的记忆力出类拔萃,观察力也非常敏锐。他的这些能力都是在大学里学不到的。”

  由于在北京分公司的任期已满,2012年我回到了日本东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一家位于银座的高级法式餐厅。在那里,我意外地遇到了已经升任店长的J君。屈指算来,我和他已经有10年没见了。虽然店铺的装潢和菜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依然清楚地记得我喜欢哪种红酒。在事业上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J君告诉我说,现在他所管理的这家店十分重视对员工的教育,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员工灌输专业的服务理念和准则。

  由此可见,教育并不会在我们离开学校后就立即结束。

  打杂起步

  在我看来,能不能吃苦、经不经得起折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真正成才所必需的标准。福耀公司现在的副总裁陈居里,199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当时收到国内国际许多顶尖公司的邀约。但是,他想回福建工作。一天,他途经福耀时,看到我写在人行天桥上的标语,“我们要成为汽车玻璃供应商的典范”,临时决定下车,走进了工厂。

  他到了公司人事部门,自我介绍后,人事经理带他来见我。那时,只要是大学生,我都想要。在见到居里,大致了解了他的学校、专业、家庭情况后,我说:“留下来干吧。”

  他同意了。我们的交谈,前后不到5分钟。

  最开始他被安排到垂直炉上三班倒,每天得用一辆平板车把废弃玻璃从车间拉到外面的玻璃堆去倒掉。一车玻璃有一两吨重,最多也就安排两个人去推。居里长得文文弱弱的,但是他一样顺利度过了工厂规定的磨炼期。

  因为文弱,又不太爱说话,居里经常替人家背黑锅。别人做错的事,都往他身上推,他从不辩解,默默地承担下来。有好几次,我有些生气,调换他的工作岗位,贬他到车间上班。每一次,他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有一次,我问他受了那么多的气,为什么没有选择离开,他回答说:“只要福耀还有一张我的办公桌,我就不会离开。”

  “为什么?”我再问。

  “因为您。”居里的回答很干脆,“您是一个正直的人。有几个公司能像我们这样,公司的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完全一致?这么好的公司,并不容易碰到,我有幸进来,怎么会轻易地离开?”

  “你为什么不申辩呢?”我问。

  他淡淡地说:“申辩会让您觉得我在推卸责任,很难细究,我就索性不申辩了。”

  他告诉我,他看过一本关于成功人士的书《艾科卡自传》,艾科卡说:“我用25年时间为福特工作,就是为了最后5年大干一番。”

  他认为,每个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时间都在打杂,有了机会,你才能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前面十几年二十年的杂事,你是一定要做的。不打杂,人家怎么了解你呢?他说:“我记得毕业那天,老师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现在不打杂,以后终究要打杂;一个人现在打杂,以后终会不打杂。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打杂’可以理解为,为学武功而为师父扫地倒罐;也可以理解为,初生牛犊为自己的无知付出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和企业建立亲和力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打杂’,企业才可能最终认可你的才干,愿意给你所期望的待遇。找工作就好比卖东西,只有先展示性能、展现你的本事,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好价钱。本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家怎么知道你有本事?所以你得做。”

  他的英文底子比较好,后来就去处理香港进出口业务,一直干到香港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12月,我任命陈居里为集团副总裁,主管海外维修市场销售系统工作,一直到现在。

  保养的品德

  我家小朋友说想要吃拉面,于是,老公便领着我们去了一家日本拉面馆,名叫“漂亮的拉面店”。

  走进店堂一看,左面是一排整整齐齐的榻榻米餐桌,右面是操作间,中间则是酒吧式餐台,店堂的窗台上摆着各类小摆设,靠近洗手间的通道一角,摆放着一个巨型的干花插瓶,配上麻色的日式暖帘,整个店堂的氛围由此变得高雅起来。而侍者的制服是黑色的,配上深酒红的围裙以及红色碎花头巾,给人感觉整洁、漂亮、干练,确实应了店的名字——“漂亮的拉面店”。

  仔细看过店堂的一切,我问老公:“这是新开的拉面店吗?”“不是,开了起码有三四年了,我每天上下班时都会路过这儿。”

  老公的话令我惊异。我以前做过酒店管理的工作,看酒店或餐厅的设施,基本就可以推断出它们的损耗程度。这家店给人新鲜出炉的感觉,三四年过去,他们并没有重新装修过,店面的地板却一尘不染,光洁如新,没有一丝拉面馆通常有的油腻,甚至都没有什么划痕。我对这家拉面店肃然起敬,因为第一次见到一家面馆的日常保养工作可以做得如此之好。

  回忆以前在酒店工作时,一位资深的酒店管理专家说过:“欧洲的酒店,10年小修,30年大修,保养得更好的,连30年大修都不需要。而中国的酒店,若3年不进行大规模装修的话,一定会糟蹋得不成样子。能否做好酒店的保养工作,最能体现出酒店管理者的素质。”

  这话我深以为然。

  同样,一个城市的保养是否得当,也可以看出城市管理者以及市民的整体素质。而个人呢?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对自己的保养,则可以看出个人素质了。

  像水仙一样,从容绽放

  当初,在广告公司上班,同时经营着一家小店,晚上的时间还用来写作。一段时间下来,由于实在太累,我决定请假回家休养一下。

  母亲知道我一向喜欢水仙,所以那天下班回家专门为我买了两盆水仙。母亲说,水仙需三分养七分刻,只有精心雕刻,留下腋芽,除去鳞茎,才会开得更美丽。我一听,便来了兴趣,决定亲手试一下。

  手握刻刀,小心翼翼地除掉鳞茎外层的硬皮,面对洁白新鲜的茎片,我犹豫了。因为所有的茎片都很好,令我一时间难以取舍。迟疑了半晌,我用刻刀轻描淡写地刻了几下,对母亲说:“我怕伤到水仙的筋骨,还是您来吧。”

  母亲说:“刻水仙要果断,否则它长不好。”说完,她操起刻刀,干脆利索地从隆起的腋芽部位两侧入手,削、勾、旋,手法娴熟,一层层地剥掉鳞茎,为腋芽的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果然,摆脱鳞茎的包裹与束缚后,腋芽生长得很快。不久,水仙开花了,亭亭玉立、香气袭人,十分惹人喜爱。

  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身心得到放松,我决定回去上班。母亲提醒我,说:“如果你还像以前那样拼命,什么事情都想做,还会累倒的。你忘了当初进广告公司的时候,曾经豪情满怀地说‘要做一个出色的广告人’吗?”妈妈的话令我心头一震,是啊,我什么时候把这句话给忘了呢?

  母亲拍拍我肩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人生的目标不需要太多。做广告策划,你是难得的人才。至于写作和开店,你要怎么取舍,自己看着办吧。”

  望着窗前的两盆水仙,我默默地思考,母亲说得对。职场打拼,宛若雕刻水仙——一定要除去不必要的鳞茎,留下腋芽,水仙才会从容绽放。

  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此后,我放下写作的事,把小店转让出去,安心去公司上班,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

  3年后,因为工作出色,我升职为策划部总监。事业的成功让我常常想起母亲的话和当初那两盆水仙。身在职场,要想获得成功,就应像水仙那样,除掉多余鳞茎,以求从容绽放。

  把别人敷衍的事情做到最好

  大学毕业那年,在几个好友的邀请下,我到了南方一座繁华的城市,开始自己的青春打拼之旅。虽然在这之前,父亲已经为我联系好了一家学校,但不安分的我不想过平静如水的生活,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的理想的生活舞台。

  我应聘的是一家地产公司,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层层考核,我幸运地被录用。我的工作是策划部文员,也就是给部门经理打印文件、制作表格之类的,这是一个普通的岗位,但我相信,打拼职场,不在于平台有多高,而要看你是否敬业。

  几个月的菜鸟期,我的工作不显山露水。到了年终的时候,公司要求每位员工上交一份年终总结,将自己全年的工作形成书面文字,既要总结经验,也要提出建议,为公司第二年的发展出谋划策。公司近千名员工都把这个举动讽刺为最大的形式主义。所以,当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键盘上敲击着我的灵感时,资深文员阿辉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小子真是个榆木脑袋,这玩意儿现在谁还自己写呀,网上多的是,随便下载一篇修改一下,几分钟就可以搞定!”我和他较起真来,“那怎么成?假如我和别人下载的内容一样,老总看了岂不笑话?”阿辉笑得弯下了腰,“你以为老总会一篇一篇地去看?实话告诉你,前些日子我就看见有人将去年的年终总结卖给收废品的了。”我的热情没有被阿辉击退,依然很认真地去完成这份年终总结。在公司里待了几个月,看到了许多,也有不少的感受,正想借此机会向公司领导倾吐自己的心里话。我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借这次机会把自己对公司现状的看法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详细而完整地表达出来。

  在规定日期的前一天,我把自己熬了几个通宵才写好的年终总结送到了总经理的办公室。那是一份令我花费无数心血的年终总结,它甚至看起来像一本夺人眼球的时尚杂志。我用公司的全景图做封面,扉页上是公司的战略发展口号。正文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我的这一年”、“我的心里话”和“我的小建议”,看起来温馨又实用。我将大学里最擅长的绘画才能派上了用场,使得它很是与众不同。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发现,公司里每个人看我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了。尤其是阿辉,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酸溜溜地说:“你小子的这份年终总结让总经理看上了,想不发达都不行了!”果然,三天后,总经理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他的案头上放着的正是我那份“时尚杂志”。他微笑着请我坐下,“你的这次总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得出来,你是个工作认真,而且对公司很有责任感的人。当别人都在敷衍的时候,你却在思考,在努力,这很不容易。我想,你需要一个更能发挥能力的工作岗位,希望你继续努力!”春节过后,因为这份总结,我升职为策划部经理助理。

  虽然后来我因为别的原因离开了那家公司,但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那些年在外面打拼的日子,有苦涩,也有甘甜,收获更多的是历练之后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同样做一件事,当别人都在敷衍的时候,你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