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关节的文章
人工关节
人工关节是指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牙。人工关节置换术则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用来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活动与功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较多,使用年限为10-20年。护理重点是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并尽可能避免、减少其发生。在此以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为例,制定关节置换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恐惧;②躯体移动障碍;③疼痛;④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⑤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⑥术后潜在并发症--出血;⑦术后潜在并发症--感染;⑧术后潜在并发症--脱位;⑨术后潜在并发症--血栓形成;⑩知识缺乏: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后自护知识。
一、恐惧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疼痛
四、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以上一~四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五、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
参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六、术后潜在并发症--出血
相关因素:
1 手术创面大,且需切除部分骨质。
2 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
3 凝血功能低下。
主要表现:
1 局部:切口渗血较多,表现为引流出较多血性液体,切口敷料有血迹或渗湿。
2 全身:出血较多时,血压下降、脉搏细数、面色苍白等休克先兆。
护理目标:
1 病人切口出血得到及时处理。
2 病人未出现因切口出血过多而致休克。
护理措施:
1 了解术中情况,尤其是出血量。
2 严密观察术后24小时切口出血量(尤其是术后6小时内)。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迹象及引流液的颜色、量;引流管不受压、不扭曲,确保通畅,以防积血残留在关节内。
3 术后24小时内患肢局部制动,以免加重出血。
4 切口局部加压包扎。
5 测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每小时1次,警惕休克先兆。
6 一旦出现出血较多,配合医师积极处理:加强止血剂的使用,扩容(加快输液、输血时,老年人谨防急性肺水肿),以预防休克发生。
重点评价:
1 切口出血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和尿量,以判断出血程度。
2 止血措施是否有效。
七、术后潜在并发症--感染
相关因素:
1 术前皮肤存在感染灶,如毛囊炎、破损等。
2 体内有潜在感染灶,如牙龈炎、气管炎。
3 切口渗血、渗液多,且引流不畅。
4 隐性糖尿病的存在。
5 机体抵抗力低下。
主要表现:
1 感染多发生于术后近期,少数深部感染可发生于术后数年。
2 浅部感染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患肢活动时疼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严重者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精神不振、头痛、无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以及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
3 晚期深部感染表现较特殊,一般局部急笥炎症表现为明显,x线检查、关节穿刺和细菌培养提示感染。
护理目标:
1 引起病人切口感染的因素被避免。
2 病人一旦出现感染征象,能得到积极处理。
护理措施:
1 术前避免导致感染的因素:
(1)严格备皮,切口局部皮肤有炎症、破损需治愈后再手术。
(2)配合医呈对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并积极治疗,包括隐性糖尿病、牙龈炎、气管炎、痔疮等感染灶。
(3)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适当脂肪、丰富果胶成分的饮食。
(4)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 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3 术中预防感染的措施:
(1)充分引流,常用负压吸引。其目的在于引流关节内残留的渗血、渗液,以免局部血液淤滞,引起感染。
(2)敷料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保持切口干燥。
(3)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
(4)观察体温变化。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3天后切口疼痛程度加重,提示有感染的可能,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5)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6)观察术后有无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尿道感染等,并积极治疗,防止败血症。
4 一旦出现感染,留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重点评价:
1 身体有无潜在感染灶。
2 预防感染的措施落实与否。
3 是否出现感染,处理措施是否妥当。
八、术后潜在并发症--脱位
相关因素:
1 部位:髋关节较易发生。
2 类型。
3 手术入路途径。
4 解剖结构差异。
5 肢体位置不正确。
6 肢体移动或搬动方法不妥。
7 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
主要表现:
1 手术肢体缩短,髋关节屈曲畸形。
2 x线照片证实。
护理目标:
1 引起病人脱位的因素被避免或减少。
2 病人能掌握搬动患肢的方法。
3 病人能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2 指导病人卧床期间术后肢体位置和搬动方法,以免脱位。
(1)保持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①患足穿丁字鞋或作皮肤牵引。②两大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形厚垫,以防患肢外旋、内收。
(2)术后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活动,以免引起脱位和疼痛。
(3)放置便盆时从健侧置入,避免置换的`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动作,使用简易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
3 指导病人避免脱位的坐姿。
(1)双腿不交叉。
(2)不屈身向前及向前弯曲拾起物件。
(3)不坐低椅。
(4)坐凳时,让术肢自然下垂。
(5)一旦发生脱位,立即制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然后作进一步处理:牵引,手法复位乃至再次手术。
(6)作好出院指导。
重点评价:
1 病人有无引起脱位的潜在危险因素。
2 病人术肢位置正确与否。
3 病人术肢功能锻炼方法是否正确。
九、术后潜在并发症--血栓形成
相关因素:
1 手术部位与过程:在手术中由于髓内压骤升,可导致脂肪滴进入静脉,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2 自身体质:老年人。
主要表现:
1 肺栓塞,常为脂肪栓塞。
(1)常在术后24小时内突然发生。
(2)轻者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
(3)重者呼吸困难,严重紫绀,昏迷,甚至因呼衰而突然死亡。
(4)颈、胸部皮肤和粘膜瘀斑,眼底瘀血、出血和水肿。
2 动脉栓塞:肢体疼痛,进行性加重,被动牵拉指(趾)引起剧痛,严重者也导致肢体坏死。
3 静脉栓塞:肢体明显肿胀,严重者导致肢端坏死。
护理目标:
1 病人未出现栓塞。
2 病人一旦出现栓塞能得到紧急处理。
护理措施:
1 妥善固定、制动术肢。在进行翻身(术后24小时内禁翻身,仅作骶尾部按摩)、皮肤护理、整理床上用物时动作轻柔。
2 经常观察术肢血液循环情况,有无动、静脉栓塞迹象。
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皮肤粘膜情况,警惕肺栓塞形成,一旦出现肺栓塞,即应紧急处理。
(1)正确执行行脂酸药物,注意配伍禁忌,确保疗效。
(2)预防口腔、呼吸道、肺部继发感染。
(3)积极改善组织缺氧:给氧、吸痰、人工呼吸器等。
(4)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病情调节输血、输液速度,防止再灌注损伤。
(5)用冰枕、冰帽或冬眠疗法降温,以降低脑细胞耗氧。
(6)昏迷期间鼻饲低脂流质饮食。
4 遵医嘱在采取强有力的抗炎措施时,预防性地应用激素,以减少栓塞的发生。
重点评价:
1 病人是否得到了预防血栓形成的处理。
2 病人有无血栓形成。
3 病人一旦出现栓塞,抢救措施是否妥当。
十、知识缺乏: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后自护知识
相关因素:
1 缺乏专业知识信息来源。
2 畏惧、害怕伤口疼痛与脱位。
主要表现:
1 不配合,未进行功能锻炼。
2 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
3 不知道出院后如何维持关节功能及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
护理目标:
1 病人了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2 病人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积极实施。
3 病人未出现由于功能锻炼方法不妥引起的并发症。
4 病人能叙述并示范出院后自护要点。
护理措施:
1 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2 髋关节置换术后:
(1)术后1天,开始作小腿和踝的活动,防止静脉滞留。
(2)术后2-3天,作下肢肌肉收缩,让病人主动用力作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
(3)拔除伤口引流后每天坐起2次。
(4)4周后开始下床活动:先站立,逐步用助行器行走,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
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
(1)术后3-5天,进行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锻炼,锻炼时将石膏托去除,锻炼后再将石膏托放回膝关节。每天锻炼2次,每次1/2-1小时,膝关节屈曲30-70度。
(2)术后2周拆线后去除石膏托,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及膝关节屈伸活动,辅以cpm锻炼,并加大锻炼强度,每天3次,每次1-2小时,膝关节屈曲至90度。
(3)在上述基础上练习扶拐下地,患肢逐渐负重。
4 向病人说明并示范出院后特殊事项。
(1)向病人说明关节置换后的特殊性,从而使其自觉地遵循特殊要求,预防脱位、感染、假肢松动、下陷等,以确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延长人工关节使用的年限。
(2)饮食:多进富含钙质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如鱼松、虾皮、虾米、芝麻酱、干豆、豆制品、奶制品、雪里红、芥菜茎、油菜、小白菜等。
(3)避免在手术初期作长途旅行。
(4)不宜长时间站或坐。
(5)避免任何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如跑步等。
(6)避免增加体重。
(7)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大小手术前(包括牙科治疗)均应告诉医师曾经接受了关节置换术,以便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8)关节局部红、肿、痛及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发现和治疗感染。
(9)基于人造关节经长时间会磨损与松离,必须遵医嘱定期复诊,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
(10)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特殊指导,以防脱位。①用淋浴洗澡,避免用浴缸。②避免危险姿势:髋关节向前弯曲>90度、大腿过分交叉及向内转。
重点评价:
1 病人是否了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
2 病人是否了解出院后自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