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饥饿文章欣赏

时间:2020-09-22 12:37:17 文章 我要投稿

记忆饥饿文章欣赏

  记忆饥饿文章欣赏

  饥饿,不是人人都有体会的,也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饿了,去找点吃的,填饱肚子不就行了。这种饥饿不是一个人的饥饿,而是成千上万人的饥饿,是一个国家在饥饿。

  那时的共和国连续三年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粮食欠收,人们吃不饱肚子,而此刻的国际关系又趋于紧张,得不到苏联的援助,且又变本加厉的为难,中国人民只能靠自己,只能勒紧裤带闹革命。

  这种勒紧裤带就意味着饥饿的到来,对于城镇人来说,粮食要定量,每人每月二十七斤半,副食要定量,定到油盐肉蛋煤菜,全要凭票才能买到,一家若有两个小子,你家的饥饿就比别人大得多,大的你得四处找粮食,细粮不够,你得吃糠咽菜,成月天你是一丁点儿肉香没有闻过,你饥饿的头发晕,眼发花,浑身疲软,可你能有什么办法呢,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或许你还是能过得去的,没有饥饿地去乞讨。

  而真正饥饿的人,是那些在城市街道上乞讨和抢吃抢喝的人。那是一群汉子,住在城乡交界的地区,家无颗粒充饥,便想到了城市,城里再饥饿,总是有着成群的人,有着饭馆,有着商店可以依赖,他们便在这街上整天地溜达。

  正当饭口,肯定就有人要吃饭,他们跟着就进了馆子,看好一人的饭刚刚端上桌,就突然间地扑着过去,对准那个碗呸呸呸就是几口唾沫,这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怪物吓得没有回过神,碗就被他端走了,边跑边吃,是用手抓着往嘴里塞,嘴是吞着往下咽,似乎这饭是冷的。那人看清了,就大骂,就跟着过去,当面对着他的脸时,便不在做声。

  那是一张脏兮兮的面孔,黑绉绉的脸,满嘴粘着饭渣,还伸出那张舌头,不停地舔着碗底,眼睛里透出的依然是饥饿的光,饥饿已经让他们失却了人性。能把他们怎么样!象这样的饥民,在这个城市里处处皆是,警察拿他没办法,政府拿他也没办法。

  在另一条街里,这种事还在发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揣着自己积攒了多少日子的一点钱,就想到食品店里秤一点白皮点心,这是她一生的喜好。她是一层又一层地打开包着钱的手帕,让服务员给秤了三块点心,抱在怀里,刚走到门口,就有一个黑脸汉子顺势抢了去,那汉子拔腿就跑,边跑边吃,跑出十多米,点心就被他吃光了。

  老人惊得浑身发抖,竟大哭了起来,骂那抢人的汉子不通人性,连她快要入土的人都不放过。人们围着劝说,说的老太太心里平静了,她活过这么大的岁数,经历过饥饿的苦,却没有被人抢过。她颤巍巍地往回走,走近那个黑脸汉子,站住了,却什么也没有讲,就又慢慢地去了。那汉子就躺在一家商店门前的角落里,闭着眼睡着了。

  这是在街上看到的,其实这座城市的每个家庭,同样都有着饥饿存在,几个月吃不到肉,全靠瓜菜代充饥,在单位里吃大锅灶,整天萝卜白菜一锅熬,见不到油腥,有人发明了小球藻有肉香的味道,单位上就置来一个大缸,养着一缸的绿藻,绘菜时添些进去,果然就有着肉汤的香气,食欲上来了,还是一肚子的瓜菜代,吃的再饱,抵不了两小时又饿了。

  就记得小时在机关大院里的玩友,比我高两级,当时也就十二三岁,他饥饿时吃饭的样子至今记忆犹新。我去找他,他在写作业,他的饭就在书桌上,用纱罩盖着,是一碗汤面,放久了,面就糊在了一起。他放下作业,端起碗用筷子来回的搅,那双眼早就饿了,嘴在不停地呡着,他尝了第一口,是一大口,腮帮子鼓得圆圆的,没见咬两下,饭就下去了。我爱看他吃饭,看着香,用狼吞虎咽形容一点不过。那碗饭哪里是他的量,你没眨几下眼,碗就见了底。他怕我笑,只是将碗边的饭渣用舌头转着舔了一圈,放下碗要和我出去。我纳闷,便问:你吃饱了!没有,家里只有一碗面。没有馍了吗!我爸给我定的规矩。他不让你吃 ? 我更纳闷,家里没粮,连他也吃不饱。他笑着给我说,但我看见他的眼里有着一圈委屈的泪,只是没有流出来。

  我和他玩着,心里也不舒服,中间我跑回家一趟,揣了两个包谷面馍给了他。他惊喜地看着我,又看看手里的馍,竞直将一个往嘴里塞,还是那种吃相,当咽下最后一口的时候,他的眼泪突然就涌了出来,不停的抽泣,用手在抹泪,泪却不断,没有哭声,哽咽的却很厉害,他的眼都被脏手抹花了,这泪在他心里存了有多久!他哭的时间很长,很心痛。

  突然有几日我见不到他,去找他时,门总锁着。我奇怪,便问到母亲,才知由于饥饿,他夜里翻到机关食堂偷馍,被人发现又反映给领导,领导和他父亲谈了话,他便被送回山西老家,那里是他的后妈,还有两个弟弟,他的日子能比这里好过吗!此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记忆里就是他饥饿时的吃相,一张黑瘦的脸和一双饥饿的眼睛,大大的,流着泪。

  那段日子也有过吃大餐的幸福感,单位给每个职工家发了一张用餐劵,在城里一家有名的餐厅里吃一顿大餐。到了那个日子,你得早早地去排队,队转了几圈,排过两个多小时,轮到你了,就有服务员领你前去,坐在一张圆桌上,都是陌生的面孔,就像现在的旅游团,上菜的速度很快,但也抵不上人的筷子快,特别是大鱼大肉和这里的葫芦鸡,你还没看清鸡头在哪里,盘子就一扫而空了,一点肉渣儿都不剩,我的吃全是仗着父母给我抢,否则我光剩下咽唾沫了。这顿饭的余香能保留好多天,想起来就咽口水,所以总盼着这种日子再一次的到来。

  这种饥饿持续了两三年,形势开始有点好转,但时隔不久,我上中学才两年,文化革命就开始了,我没书能读,只能下乡,做了知青,在陕甘边界的黄土坡里度过三年的饥饿日子。

  那种饥饿是很苦心的,你得不到任何的帮助,因为你的周围全是饥饿着的人群,全是靠天吃饭、常年吃不饱肚子的农民,你们的到来就意味着要和他们分粮吃,农民就不欢迎。下乡第二年,我们便自给自足了,成了彻底的农户,饥饿也就从此开始。

  二三月里青黄不接,夏粮早就吃光了,秋粮是熬不到新麦下来的,又是天寒地冻的日子,就特别难过。突然一天,粮食断顿了,面缸是空的,原粮一粒都不剩,十三口人即刻就没了吃,我们忙去找队长,队长望着我们说:“娃呀!库里就没有储粮,只有一屯黑豆和糜子。”我们想要糜子,队长告诉说:糜子吃了尿不下。我们就扛了一庄子黑豆,要去磨面,牲口圈里的馿全都卧着,任你怎么去拉,总是不起,我们试着用椽子抬,馿立了起来,走不出两步,又卧了下去。饲养员讲:没有草吃,馿都站不起来了。我们就自己去磨,整整磨了一个下午,四个男人就天昏地暗的不能站立,而女生却磨的呕吐不止,眼看天就摸黑,才出了一斗豆面。

  有了粮食,人就来了精神,起火烧水烫面,大家忙的不亦乐乎,馍快出锅了,笼里就飘出一股股的'豆香味,那种诱惑能让饥饿了几天的人发疯,围了一圈,眼巴巴地瞧着笼里冒出的蒸汽,不停地咽口水,肚子咕咕地响。馍出笼,一人抢了一个,顾不住那热馍烫着嘴,死命地咬,使劲地咽,一个两个,直吃了四个拳头大的窝头,肚子胀圆了,嘴巴还想着吃。那种饥饿后的饱食真叫幸福,全身心的快活,就感觉你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而最幸福的事就是吃饱肚子。

  但饱后的灾难也就来了,过不了多久,口便干的要命,人就使劲地喝水,一旦喝饱,你就再也没有安生的时刻,肚子胀如皮鼓,敲起来咚咚有声,人不能弯腰,不能挺直,甚至连呼吸都不能用力,否则胀痛难忍。问起村民,笑说:黑豆吃了人没劲,给驴说驴不信。这种粮食就是喂牲口的,人吃了不敢喝水,不然会涨破肚皮。我们就这么连吃过三天,就再也没有人去动那黑豆馍了,实在饿极了,便将那馍掰碎,放在碗里,洒上盐和柿醋,拌匀了往下咽,吃过再渴也不敢喝水。就这么挨过一周,十几个人就全躺下了,捂着被子睡觉,从清晨躺到夜里,又从夜里躺到日出。

  我实在不愿意就这么饿着等死,必须找公社解决问题,大队是没有粮食供我们吃的。那天一早,我背着大伙儿交给我的粮票和钱,顺着那条熟悉的山路走去,平日走这条路,用上一个半小时走出二十多里到达公社,可这天就走的极艰难,几天没有吃饭,身体虚弱的直冒汗,下沟时没有明显感觉,但爬坡中就疲劳的不得了,棉袄里的衬衣已被汗水浸透,冰冷冷地发抖,但又不敢停下,怕停了就再也走不动。那天的路,是我一生中走的最艰难的路,漫长的路,曾几次我都想躺下,在山坡中好好睡一觉,可看到天空里盘旋着的两只鹰,心里就有一种感觉,似乎那鹰把我当成了猎物,一具频临死亡的食物,我怎么都不能倒下,要坚持到公社,就能吃上东西,那种为求生而获取食物的欲望,让我一直坚持走了四个多小时。

  已经看到公社小镇的房屋了,我眼前的地平线突然愰动起来,左右摇摆,视线开始模糊,我急忙靠在一棵树上,感觉人往下溜,接着什么都不知道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我渐渐醒来,眼前围着许多村民,“这娃咋了!”有人问,我说:“几天没吃饭,饿的。”我挣扎着起来,头重脚轻地往镇上走去,一头扎进街里的一个食堂。

  食堂正在煮肉,是猪大肠,那个香味让我急地发疯,我要了一斤半肠子,凉拌了,又要了三个杠子馍,又是一斤半。就在那张擦得净亮的餐桌上,我一口气吃的干干净净,感觉还没有吃饱,就想再要碗肉汤。一直坐在对面的一位干瘦老头突然问:这娃是咋的,这么样子吃饭。我说:饿了一个星期,没有这样吃饱过。那你千万不能喝汤,会撑坏肚子的。老汉也在为我担忧。我听了他的话,竟直走出食堂,走在镇街上,感觉简直幸福极了,那是一种生命的满足,一种饥饿的满足,那种感觉真的非常奇妙,象喝了酒,浑身轻飘飘的,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力气,是饱肚后的一种底气,让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愉悦,我真想对天大叫,哈哈!我终于吃圆了肚子啊!

  很快,我找到公社领导,反映了知青情况,他听了极严肃的给大队书记去了电话,说知青是国家安排下来的,要出半点问题拿他试问,要求把知青安排到社员家里派饭。得了这把尚方宝剑,我匆匆在镇上给大伙儿买了吃货,背着袋子往回去,仍是二十多里路,我跑了一个多小时就到家里窑门口了。

  大家有了吃,高兴地围拢过来,吃着笑着还唱着,当每个人都放一个点心在我碗里时,我起身的那一刹那,又昏倒了。这次让我整整躺了一个多月,天天发烧四十多度,来了赤脚医生,就只会用阿司匹林片退烧,连打针的条件都没有。一月后,烧退了,我从一百五十多斤降到一百零几,几个月我不敢回家,怕母亲会担心。这么坚持到麦收后,才回了一次城,而这段经历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到知青回城若干年后,同学到家里来,说漏了嘴,母亲才知道,问我,才将这段经历细细说给她,她一直流着泪在听。

  那个时期是饥饿着我们,也饥饿着生存在黄土地上所有的人们,有知青也有农民,知青饿了是能够躲的,回城里去,靠在父母身边。可农民饿了,就没有一点办法,干等着挨饿,或吃糠咽菜或出外逃荒,总不能饿的等死。

  记得我们那个村子,有个叫兴子的农民,人很懒,不大愿做农活,常常不出工,争不上工分,也就分不到足够粮食。但他却很机灵,爱给人打短工,裹个窑洞,打个垀圾,都是他的拿手活,这样便能混饱肚子。在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那些年里,这地方也没有收成,他曾逃难去了甘省,路上遇到一个四川的婆娘,便领了回来,几年里给他生了一女一儿,儿子才两岁,那婆娘实在饿的受不住了,一天晌午,说是去赶集,就再也没有回来,兴子就带着俩娃艰难的生活着。

  我们下乡的头一年,就遭了倒春寒,返青的麦苗被那场风雪损毁了,夏粮减产,秋粮又遇上旱情,冬里二三月就闹了饥荒,他本身工分争得不多,再遇上这种年节,就只有挨饿了。

  记得那日我们下工回来,老远就看见兴子门前的石墩上坐着一人,在清晨的阳光下,那人竟象一个透明的气球,头比常人要大要白,起初我们不知是谁,很陌生,慢慢走近时,才看出象兴子的模样,但完全是另一副样子了。脸全肿了起来,没有一丝血色,苍白的怕人,皮肤就象透明着的蚕茧,有着水的感觉。

  我们吃惊地问:你这是咋了?他苦着脸,叹着气说:是饿的了,没粮又没盐吃,就肿成这个样子。那为什么不去队里借点粮呢!我拿什么还呀!他说着,眼圈已经红了。我们问起孩子,他说在炕上呢,我们便走进他家。

  这那里象是活人住的地方,到处黑漆漆的,一张土炕连着灶台,炕上铺着席子和土毡,毡已经没了颜色,大女儿端端地靠在炕角里,黑糊糊的看不到人,只见那双眼睛在不停地眨着,借着微弱的光,渐渐看清那张肿得不成样子的脸,小儿子斜倒在炕上,见了人,只睁了一下眼,几乎看不到黑眼仁,好像闭上眼就不会再醒来似的。那灶台上放着一碗黑水,有菜样的东西,我们掀开锅,还是黑水,我们问吃的什么!兴子说:苜蓿根。就这么吃?兴子点点头。

  我们回到家里,大家都不做声,心情非常沉重。我们饿过肚子,吃过野菜,但没有饿到这种程度,况且还有两个孩子,孩子能耐多久呢!想到这里,我们便把自己剩下不多的高梁装上一斗,包了一袋盐让人给兴子送去。那晚,我们的心情似乎轻松了许多,夜里就落了大雪,我们便早早睡了。

  第二天大早,有人敲我们的窑门,门开时,就见兴子带着两个孩子站在厚厚的雪地上,还没等我们开口,兴子和孩子就跪到雪地里,不停地磕头,不停地说:救命恩人哪!救命恩人。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忙搀起他们,想扶他们进窑去,他们就是不进,两眼泪汪汪的,在雪地里不住地抹眼。我们劝走了他,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里,我们的眼也涌出了泪。

  这就是中国西部黄土地上的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人们,在这饥饿的年代里,他们就这么忍受着生命极限的考验,而且还坚强的活着,活的没有怨言,保持着做人的基本人格。就像崖头上立着的酸枣树,任风霜雨雪残酷无情地吹打也从没有见它们低过头,生命依旧顽强。

  这便是那个时代的人,饥饿里走出的人,在对饥饿的回忆中,这些人物也包括我们这一代人,不能不从记忆中跳着出来,让我如此的珍惜他们。这一代人是忍辱负重的一代人,而只有在饥饿中成长起来的人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