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章:我不病谁能病我
每在心境欠佳时,总想起柯云路的健康格言“我不病谁能病我”,这句话,别说,悄悄默念几次,一切的不愉便释然了。佛家有云:烦恼皆由心生。如果人能以善为本,豁达处事,宽以待人,那么所谓的烦恼忧伤就会如逝水东流。
要做到“我不病”,首先就要有乐观的心态。学会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看山山有色,看水水多情!”有老杜的“漫卷诗书喜若狂”和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欣然自得;而不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凄凉与悲怆。
为何要“我不病”就一定得创造一种怡然的心境呢?那是因为对待同一件事用不同的心态得到的结果大相径庭。我们拿吃葡萄的故事做个对照:有两个人吃葡萄。一个人每次都从葡萄上摘下最大的一个,满脸的笑意盈盈。而另一个人每次都从葡萄上摘下最小的一粒,满脸的无奈愁容。二者都在吃葡萄,那么心情又何以相去甚远?是前一个的葡萄好于后者么?非也。你将两个人手里的葡萄调换一下,他们的表情还是不会转变。为什么?因为前者感到自己所吃的每一颗葡萄粒都是这串葡萄里最大最甜的.,而那后者则感到自己吃的都是这串葡萄里最小的。就因为这两个人心态不同,前者乐观,他品尝到的就是快乐和满足,后者悲观,他感受到的就是失落和忧伤。因此要“我不病”必得有好心境。
要好心境不难,能做到乐观和豁达,就够了。人家有车,你没有,就大可以安步当车,走路很好,即可强筋健骨,又可益寿延年,俗话说的好“饭后百步走,不用进药铺”。身体是最大的本钱,健康才能体现生命的质量。否则为了健康,,你不还得起早贪晚,去公园去马路餐风饮露的锻炼去么,何况还看不到那么多阳光,看不到许多的熟悉的或陌生的面孔,而失去很多生活的乐趣。凡事有得有失,得失自在人心。当初少年公瑾如果能看开一些,大度一些,怎么能英年早逝?阿Q如果不是在被打被骂之后,能“就当儿子打老子”的自我解嘲,自我劝勉,那他活得岂不是更窝囊,更没有价值?如果你从内心里也想坐在车里,那就把坐车人当作楷模,你也去艰苦奋斗,苦心经营,相信你也会实现的!
当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人不可能不受到尘世干扰,永葆愉悦。只是当外力影响到心境的时候,要能学会调解。米尔顿曾经说过:“心,乃是你动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这是善恶之精论。你天天抱怨工作不好,无处施展报国之志,天天抱怨生不逢时,只能于事无补。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自我,一蹶不振。何不把发牢骚的时间,用来工作学习,使自己尽快在其中找到乐趣?也就说,我们既然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好心境胜于好环境。李白可谓才学广博,苏轼可谓学富五车,他们都有过不得志的时候,但是他们哪一个不是镇定从容,荣辱不惊?李白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东坡仰天长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正是这种“天生我才必有用”“也无风雨也晴”的豁达,才使他们名垂青史。试想,假如他们自恃才高,因一时的不如意就沉沦,那么他们会获得后世子孙的赞美讴歌么?
当然,有时候做人常常遭到误解,遭受不白之冤,令你百口莫辩,这就是“病我”。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不病”。
提起小品《张三其人》,尽人皆知。他为人良善却屡遭误会,百口莫辩。痛苦之余,自言自语:反正我没拿她的鸡蛋,反正我是把她的衣服捡起来,总比丢在地上好。烦恼郁闷之余拍拍胸脯,哈哈一笑,何其豁达,何其乐观?一切的不愉快就烟消云散了,这正是把地狱变成了天堂。天堂和地域只是人心的一种感受。有个故事说的好:一个人来到天堂和地域的门口,他想知道生活在天堂里的人和生活在地域里的人有什么不同。先到了地狱的门前,听到一片长吁短叹的声音,顺着呻吟看去,这里正在吃饭。很大很大的桌子中间放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每个人的脸上都满面愁容,因为他们的勺子太长,盛在勺子里的饭菜无论如何也吃不到嘴里。然后他来到第二个门口,这里一片欢声笑语。原来他们也在吃饭,和地狱里的人一样,他们也拿着长长的勺子,饭菜也是同样的饭菜,定睛看时,原来天堂里的人正用自己的勺子喂别人吃,相互配合,和谐融洽,也就笑语声声了。这个人恍然大悟,如果人只顾自己,那么他就会活得很累,看来常常是越想得到的却越得不到,当你心里装着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同样会回报给你。天堂和地域就在人们的心里!宽容、豁达就是“不病”的根本!
"我不病,谁能病我?"张三无病,别人的误解也只能是一时。张三最终不为“病”累,那是他“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陶翁无病,虽麻衣短褐却其乐陶陶,流芳后世。那是他“心底无私天地宽”!
所以,只要我无病,谁都不能病我。
【优质文章:我不病谁能病我】相关文章:
5.爱美是一种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