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风文章
北京的风很独特。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春日里京城一刮起风,那黄沙漫天,几近昏天黑地,令我惊讶。当时,在心底里甚至不免有点黯然神伤——这也是泱泱之国首都呀!刮起风来怎么会和沙漠一样呢。
走在街上,遇着刮风天,人们土头灰脸的。一眼望过去,天空是灰色的,街道是灰色的,墙体是灰色的,人们的服装也是灰色的,北京的色调是灰色的。
加上当时,北京城刚刚开始进入大兴土木,二环、三环均在建设中。也没有现在的施工现场防止扬尘保护措施,到处是裸露的土表,一刮起风来,不用说来自西部的扬沙,京城的浮尘就够你一呛。
不过,爱美的北京姑娘自有绝招,将色彩斑斓的纱巾蒙在脸上,或蹬着坤车逆风而上,或顶风急匆匆赶往某一路公交车站。就是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风天照样能看到纱巾蒙脸的北京姑娘,信步走在那里,成为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当然,北京的风进入冬季会刮得更为猛烈。每一次的风,都带着一股凛冽的寒气,直袭骨髓。所以那时,北京流行起风衣。每遇风天,不免心生愠恼,这哪里像一座城市的天气呀,分明像一处冬牧场——烈风无休止地吹走雪被,人畜方能平安越冬。这不,风劲时,逼迫得骑车人摇摇晃晃地下车推着自行车,那身一子变成了一张反弓形;而行人则不得不侧转过身来,背朝着风向,顶风踽踽而行。那时,汽车还没有进入北京人的家庭——或许那还是一个未来之梦,所以人们只能被风在街上随一心一所一欲地撕扯。
随着我在京城生活得久了,渐渐地,从心里开始融入这座城市。我开始注意到,每当冬天,在烈风摇曳着树木赤一裸的枝条,终于精疲力竭之余,却还给北京一片蔚蓝的天空。人们的心情也会随之与纯净的天空、灿烂的陽光一样舒坦起来。但是过不了一天,只要日落风止,城市的上空又要被烟雾弥漫。是的,在城市的西边——上风处,在五十年代趁着大跃进的岁月建起的首钢喷吐着黄褐色的烟雾,会迅即覆盖城市的上空。加上无数座取暖锅炉烟囱冒出的滚滚黑烟,千家万户取暖的蜂窝煤炉散发的淡淡的青烟和为了引火点燃的木柴烟交织在一起,整个城市的.空气都充斥着一种令人几近窒息的混合烟味。那时,我百思不得其解,北京并不像我曾经生活过的兰州——四面环山——工业和生活烟尘无法飘散,北京只有一面向山——西边,北东南三面是开阔的平原,那烟尘怎么就不能飘散……
很久以后我才搞清,原来,北京的上空200-300米处,有一个逆温层,活像一口锅盖,把整个北京城牢牢罩住了。尤其在冬天,人们创造的任何烟尘,都无法突破这个紧扣的“锅盖”,挥散出去。只有那寒气袭人的烈风,才能掀一开这个紧扣的“锅盖”,还给人们一片蓝天。于是,我不再为北京冬日的烈风而愠恼,甚至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惟有北京才有的独特的风。渐渐地,几日没有风起,便要望望那愈发浑浊的北京的上空,开始在心底暗暗念叨起风来。直到某一个夜半或凌晨,当风在窗外呜呜地吹响时,我会从睡梦中醒来,对这袭来的风儿问一声早安,复又酣然入睡。我确信,翌日将迎接我的又是一片念中的蓝天。
近些年来,北京开始真正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治理风沙源的重要性,携手投入治理北京西部的风沙源的绿化工程。对于工业粉尘污染也有了切肤之痛,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果断的治理措施。对于近在咫尺的基建工地扬尘污染,也采取了严厉的监控和问责措施。而北京自身的绿化也很出色,森林覆盖面积和城市绿地不断扩展。首钢开始迁往曹妃店,旧厂区也一再减产限产。城市开始采取集中供暖。对于困扰城市的旧城保护区居民冬季取暖问题,笔者也曾投入出谋献策者之列,在2000年北京市政一协九届三次会议提出《关于建议逐步实施电采暖取代燃油然煤等传统采暖方式的提案》:
“北京市通过采取二环路以内燃煤锅炉改为燃油锅炉措施,对减轻市区空气粉尘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市民的欢迎。不过,在利益驱动下,依然存在不顾市府限令,违规燃用高粉煤造成污染的现象。燃油锅炉虽然可以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却根治不了废气污染问题,况且火灾隐患较大。北京是个缺水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冬季锅炉采暖用水量大,也是一个耗水因素。随着电力供一应日益充足,建议逐步实施电采暖取代燃油燃煤等传统采暖方式。这样,一可以根治燃煤粉尘污染,二可以解决燃油造成的废气污染,三可以缓解缺水问题。此外,还可以带动采暖电器消费市场,扩大内需。同时,山西、内蒙等地电能输送北京,对西部大开发也是一种支持。为此需要进一步下调北京市民用于电路改造增容费,逐步下调电费,采取鼓励用电的政策和措施。笔者单位去年响应市府号召拆除燃煤锅炉,改用电采暖,告别了炉渣、告别了煤灰、形成了一个冬季清洁的小环境,而且,原来的锅炉房和储煤房也腾出他用。可以说,电采暖十分符合北京市情。”
笔者的这些建议得到zheng府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和采纳。北京市这些年来开始分阶段实施“煤改电”,且相关政策和措施逐步完善配套。2008年1月15日《法制晚报》A15版刊载一篇报道《“煤改电”完成居民电采暖》,以2003年起成为平房保护区电能采暖示范点的东四街道为例,介绍了白天峰值用电价和夜间低谷用电价等便民措施,以及每年采暖季节,每位居民可获得一定补贴(二选一):1、每人15元/平方米的补贴,由单位或街道发放;2、享受低谷用电时段0.2元/度的补贴,相当于一度电只花1一毛一钱。居民可拿卖点凭证,到街道实报实销。这是一个生动的实例之一。
显然,所有这些措施,对净化首都的天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的空气达标的天数,已达到2007年的246天,比九十年代末期增加了146天,为绿色奥运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使这座国际性大都市,日益成为宜居城市之一。
当然,北京上空的那个“锅盖”尚在,而北京冬天无风的日子却越来越少。2006年底,连续近一个月无风。于是,市委书记刘淇也为此上心,在一次与北京市政一协委员见面会上,他恳切地说,由于连续近一个月无风,北京年初确立的空气指标,险些没有达标。
瞧,北京的风的确有它的独特之处。
现如今,我和北京的风有一种默契,就像两个真正男人之间那种心领神会的默契。每当京城的上空又被浊气笼罩时,我便要祈盼着来一场风吧。于是,期盼中的风迹迅捷地掠过京城的上空,那隐形的锅盖终被短暂地掀起,我便会和城市一道呼吸一口洁净的空气,舒心地望一眼纯净的蓝天。
的确,现在北京城开始告别了沙尘、烟尘、粉尘、扬尘,可是随着小汽车迅速进入家庭,尾气污染又成了京城新的顽疾。只要几日无风,汽车尾气会在北京上空的那个“锅盖”下愈积愈多,俨然会织成一道灰色的烟网。于是,我又会思念那独特的风。
是的,让念中的风来得更强劲些吧。
【北京的风文章】相关文章:
1.描写冬天风的文章
2.描写秋天风的文章
3.相思西去的风文章
4.有关描写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