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自己,是对别人的尊敬文章
收拾好自己,是对别人的尊敬。倘若你做不到衣着得体,至少也要一丝不苟,如果一丝不苟也做不到,那么你就即使耗尽一头白发,也要拿出些真东西。
《道德经》里,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这几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常常以此勉励自己和不时说给朋友听。
“外表形象,确实那么重要吗?”
“身在生意场,尤其是谈判合作场合,或者职场,作用显著。”
“谁一直在意?”
“……”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也是我这一代人从小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身边的长辈大都也是这方面言传身教的楷模。那时候,勤俭节约一直是一种广而行之,能登大雅之堂的美誉。
细细回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地就成了一个随意率性不顾外表的人。也许是小时候开始,从老妈用一把剪刀给我裁剪衣服开始,从一件又一件长辈的衣服继续在我身上发挥余热开始的吧。
随着年龄增加,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在书海艺林里徜徉徘徊,有时候是独自一人,有时候是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一番,期望悟道然后在最高的意境里沉醉不醒。每每这样钟情,似乎身边那些无尽笔墨愈发淡雅, 书香之气愈显凝重,竟能凭空生出无尽的芬芳。
十六岁那年,我一个人辞家远行;之后无数时日,又沉迷于挑灯夜读,埋头苦修。似乎越是负笈远行,越是执着于内心的宁静与完好。或许就是这样,我渐渐地就混淆了勤俭节约和不修边幅之间的界限。
“你活的越来越像个艺术家了。”朋友们曾经不经意间的一两句调侃,我却无奈地挥挥手,以至于习惯了最后的点点尴尬也不在了。也许是有些事情做不到,把内中淡淡的批评和规劝抛之脑后,于是就干脆放任了。
直到毕业后北漂多年,有一次拜访一位朋友,碰巧遇见了一位讲授职场和人生礼仪课程的大学老师,见过几次之后,有一次她走到我面前,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笑吟吟的问了我一些问题,然后说到:“人的仪表外在,很多时候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你需要一堂课。”顺即推荐了我一堂礼仪课。记得那天课后,她一脸灿烂笑容地问我。“你是怎么想的?”
“唉,一颗心早已经慵懒懈怠惯了,何况慕羡闲云野鹤,以至来去随心,去留凭意。”
“虽说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稍事礼仪,人生会愈加锦上添花。”
“曾国藩在《冰鉴》说过人,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
哈哈……
“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堂课。”
后来参加一个高端的国际论坛,当时安排突然有变,有人来不了就需要有人救急。事出紧急,我跟着一个朋友立刻拔腿就跑去附近请一位资深望重的退休官员。几经周折见着他,当时他正在忙某件事,随性地一塌糊涂地那种。听我们说明了来意,他笑了笑。“等我一小会儿。”
大约十多分钟左右,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身干净素雅庄重,淡淡中透出丝丝威严,那一瞬间,他那器宇轩昂的样子令人印象深刻。
“抱歉让你们久等了。”官员微笑着说。
“您太客气了。”
“这是我的习惯。”
“你自己注意了,人家才会在乎。”
“收拾好自己,是对别人的尊敬。”
一路聊了几句,“倘若小事都能一丝不苟,人家心里放心,也才放心把手头的工作交给你。”
“收拾好自己,不是一件小事。”
然而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倘若真做不到怎么办?
听了我的故事,我一个朋友,坐在沙发上,哈哈大笑道,
倘若你做不到衣着得体,至少也要一丝不苟,如果一丝不苟也做不到,那么你就即使耗尽一头白发,也要拿出些真东西。
倘若我这些也拿不出呢?
朋友笑道:“先吃饭吧。”
……
【收拾好自己,是对别人的尊敬文章】相关文章:
6.对自己说的话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