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语文文章

时间:2019-05-14 09:54:26 文章 我要投稿

美丽的语文文章

  这一学期由于自身改任语文课,再加上学期初教研组长会议上我就提出了以语文教研组为龙头带动学校各科教学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战略计划,一段时间来靠语文教研很紧,参加了全部的听评课和教研活动。发现了一些问题,也一起学习、研究、摸索、实践一些教学改革。困惑却一直未能摆脱,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课堂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如何处理?如何应对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语文的有效教学?今天,听了课、参加了区里的研讨、组织了本校的研讨,好像要隐隐的抓住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些因素。

  接到研讨通知后,我便安排本校的语文老师自己先备课,制定自己的教学设计,到时候再和高手的课堂比对。我事先也仔细学习了有关资料,虽然没形成文字但在大脑中也略微勾勒一下自己的思路,也参看了一些网络上的课件和教案。但当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的获得者陈老师,执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呈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拍案惊奇。

  陈老师从“沙漠渔人”导入,罗布泊的前生就自然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分析“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提出了个“水泊梁山”,然后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水泊梁山”也即东平湖的美景,正当沉浸于那诗意的东平湖的时候,话锋一转,罗布泊没有那么幸运。彭加木等探险家的走进去再也没有走出来又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然后教师提了要求让学生默读,那一刻很安静,整个阶梯教室只剩下空调机的嗡嗡声。这种感觉真好!老师创设的情景,已经让每个上课的孩子和每个听课的教师完全的沉浸其中,此种滋味妙不可言!教师运用的采访式的课堂模式,分别对学生以张骞、斯文。赫定、作者吴刚的身份,进行了递进式问题问答。在这一问一答得过程中,就不露痕迹的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在听课记录写满了整整七页,以挑剔的目光一遍一遍的去“挑刺”,但满纸写下的还是一些优点和感悟。

  关于课堂语言的凝炼:听课的时候,我在听课记录上居然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最常用的一句是‘草蛇灰线,伏迹千里’,曹雪芹著红楼用了那么多文字,没有缀笔。该堂课自始至终没有缀语,每句话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一句废话都没有,增之一句过多,减之一句过少。”听完后重温听课纪录,自己禁不住莞尔一笑。艺术都是相通的,无论是声名显赫的《红楼梦》还是老师的一堂课,当达到一定的境界,一定会有些相通之处。课上用了两副对联,一副概括了课文的主旨,一副提升了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显得板书非常凝练。

  关于课堂语言的诗意:课堂上陈老师运用了很多诗意的语言对部分课文段落进行了自己的拓展扩写。一系列的曼妙诗词结合洞庭湖、秦淮河、江南这些诗一般的境地,给人无限的遐想,而这些遐想却都是属于罗布泊的。跃马扬鞭、西出阳关、铁马冰河、吊古战场等则令人心潮澎湃、胸怀激昂,而这澎湃和激昂也都是属于罗布泊的。美丽的青海湖、优雅的月牙泉和那些罗布泊的胡杨、生命绝迹,令人的忧患、悲悯、愤慨、叹惋在空气中酝酿,而这种酝酿是属于罗布泊的。

  关于课堂语言的激励:老师要求非常明确,对学生活动安排非常的到位。学生接受任务的时候很明晰,时不时地激励性语言,使学生不由得投入其中。“只有认真读的同学才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尊敬的斯文先生”、“现在摄像镜头马上对准你了”、“谁来做勇敢的探险家”。

  关于课堂语言的准确:从水泊梁山的美到罗布泊的不幸,点到为止;从罗布泊仙湖的美不美、愿不愿意去旅游到奉劝你别去了,因为在七十年代消逝了;从夏日最高温度七十到《西游记》的.火焰山再到我们如今何处寻找芭蕉扇。一张一弛,不着痕迹的把学生带入一个灵魂的栖息地。为了说明罗布泊的曾经,把学生熟知的莱芜、山东的地域面积去和他比较,学生的感性与理性就自然的结合。仅仅运用了两处的小小句段赏析,便把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给解决了,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精准的课堂理念:课后教研员作了点评,也与听课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陈老师对语文课的诠释我认为非常到位:课堂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作支撑。语文课就是教语文,就是教语言、文字。我们应让学生体会的是,表达这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什么样的语言?为什么他这样写我们会感动?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感动的稀里哗啦。陈老师认为课堂预设要完备,才能有效的驾驭课堂。设计的问题要细化,让学生提有价值、正确的问题,让学生不能游离于课堂之外。

  现在我敲打着这些文字,还沉浸在这美妙的课堂之中不能自拔。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就用这样的魅力,走进了我和我们的心灵。

  拥有这样的课堂语言和智慧的老师,是最美的语文老师。中午和全体语文老师吃了个便饭,吃饭期间就开始讨论,正好今天下午第一二节课是语文教研活动时间,我又组织教师趁热打铁,观看了陈老师参评省优质课的《口技》,更加深了对他的认识。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要想打造魅力语文,构建美丽的课堂,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

  一是备课必须充分。只有在熟练掌握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做到松弛有度、进退有节,才能会抓住核心问题,解决主要矛盾。《口技》也好,《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也好,都是抓住了主要问题,紧紧围绕着主要问题来达成目标。

  二是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做底蕴。那些随口流动在教室上空的优美诗句,那诗一般的语言,用诗意的语调颂出,自然是一种文化熏陶。自拟的对联、自撰的诗文、自编的诸如“一张利嘴、三件道具、四方宾客、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死一生、十全十美”,信口吟来,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三是基本功必须要扎实。字要好,话要准,情感要适当。陈老师的情感流露非常的准确,很及时地撩拨着学生跟着他时而畅游、时而慨叹、时而忧患。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弥补我们课堂上很多环节设计和课堂驾驭等方面的缺陷。

  四是要有才气。我一直就这么认为,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是靠苦力吃饭的,有的人是靠才气吃饭的,当然也有兼而靠之的。比如说苏静的语文,我就认为是靠才气的。陈老师也有苏静的诗教特点。还有丁老师,他执教的是《沁园春。雪》,看得出也是很有才气的。那种气势恢宏的朗读,与一些靠朗诵为职业的“家”们,相去无几。当然,才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当我们才气不足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勤能补拙。

  五是要有气度。陈老师自始至终非常儒雅,稳健,根本看不出是才参加工作五年。他没用多媒体,也没有用话筒,但每一句话却清晰的送到每个人的耳朵里。丁老师自始至终也在向程红兵校长提倡的那种优游的气度努力。

  六是要善于等待。给学生一个自悟的机会,给孩子一个反应的时间、梳理的时间。“教育是慢的艺术”,要有期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等待花开。当学生还不能很顺托的回答问题时,不妨再给他点时间;当大部分学生还在冥思的时候,不妨晚一点再问。

  七是读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永恒。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是残缺的,是语文课堂的扭曲。这几堂课都注重了读,个人读、齐读、默读、自由读、范读,多种形式反反复复的读。在《口技》一课中的重点段落,我数了数学生自己一共读了12遍,交流的时候我对老师们说:“什么样的文字在我们读过12遍以后还不能理解呢?”

  八是要基于学生。课堂必须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达成学生自己的目标。陈老师在《口技》的授课过程中有这么一句话:“观众的满意是评价演出成功的标准。”我借用一下的话:“学生的参与和收获是评价教师课堂成功的标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学习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技能、养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啰里啰唆的敲出这些文字,感觉意犹未尽,继续思索中!

【美丽的语文文章】相关文章:

1.美丽的谎言文章

2.春天的美丽文章

3.美丽的秋天的文章

4.写景美丽的文章

5.美丽的夕阳文章

6.等待是美丽的文章

7.关于美丽校园的文章

8.美丽的思念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