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就是天才干嘛不信励志文章

时间:2019-03-07 09:45:23 文章 我要投稿

你本就是天才干嘛不信励志文章

  1

你本就是天才干嘛不信励志文章

  前几天,收拾友人的笔记,看到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那些仗着一点聪明和天份就看不起勤奋者的,都是笨蛋。因为能够拥有执着和坚持品质的人,本就是天才。

  我突然感觉被点悟了什么。

  “你坚持过最长时间的一件事是什么?”我问自己。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个送分题,但实际上,我在记忆里翻来覆去搜索了很久,发现,坚持这种行为,在我这里是基本无解的。

  我将从小到大的所有事件一一梳理过后,震惊又惭愧地看到,除了被动地执行着的一些事件,例如吃饭睡觉、上学读书、工作赚钱,在被我列在主动自发的行为清单里的,坚持这个元素的存在感微乎其微。

  我知道,这可能与我在爱好上的小聪明脱不开关系。例如,我天性爱水,读幼儿园的时候用了两天就学会了蛙泳,其他小朋友还在岸边跟着教练学习换气,我已经可以在水里翻跟斗了。又例如,我高中那会儿酷爱小说,高二那年试着给杂志投稿,没想到顺利从读者变成了作者。诸如此类。

  所以,我从小就信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全神贯注去做一件事,似乎在短时间里,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是,从今天回首过往的二十余年,我猛然发觉,所有的小成就都仅限于昙花一现,在我生命里留下的都是旧勋章。这太可怕了。

  2

  有一句俗语从小听到大,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世界上多的是像我这样有点小聪明的人。所以,人生的前一段总是看起来只要认真努力一把,就会往上走。但是,这种向上的路,什么时候会出现平台期呢?一定是等到你把时间条加载到一定长度的时候。

  你突然发现,小时候学游泳的时候,那个全班最晚学会换气的同伴,长大后从市游泳队选进了省队;你突然发现,当年我在杂志上发表小说的时候,羡慕得不要不要的那个同学,现在准备出版第二本书了。

  时光对我们的能力动了什么手脚吗?

  不,它什么都没做。只不过,当我放弃游泳训练或放弃写作小说的时候,那些最终取得长久成就的人,选择了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以为是的时候遇到一个懂得刺激你向前的指路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时光荏苒后蓦然回首,才发现,那些本应照亮生命的荣耀,如今灯火阑珊不知处。

  3

  我见过很多像我一样有好天赋却半途而废的家伙,也认识很多因为坚持而最终取得巨大成就的优秀者。

  我有个男生朋友,初一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的梦想是想当演员。

  当时,他长得不算出挑高大,而且普通话还不标准。我以为他的演员梦,和其他所有青春期小孩的明星梦一样,是无知的遐想。我没想到他真的能坚持下去。

  他的父亲是美术老师,因此高考的时候,尽管他表示过自己不喜欢美术,但父亲不允许他报表演系,只同意他走美术艺考的路子。我希望他去和父亲争取一下,表达自己的兴趣,但是最终没有成功。所以,当他拿起画笔走进画室的时候,我以为他已经被现实打败了。

  这个家伙最终按着爸妈的心愿考到上海读美术系了,但是,和所有励志的人生故事一样,就在所有人以为故事告一段落的时候,他突然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那是一本某戏剧学院的学生证,上面是他的照片。

  这家伙,神不知鬼不觉,居然考了戏剧学院的插班生。

  后来的故事越发开挂。从此,他同时读着两所大学的两种专业。毕业的时候,已经是一部长纪录片的'总导演。之后,他去美国继续学习电影,在好莱坞发展了。

  谁的朋友圈里,没有这样的人生赢家呢?只是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们耀眼的时候,没看过他们艰难发热的燃烧岁月。

  4

  后来,我感悟到,很多时候,生命和流星一样,要一直在宇宙里穿梭,在黑暗和寂寞中燃烧自己很长很长的时间,最终才能在地上的人们眼里,变成可以许愿的流光。

  很少有人生来已经是持续发热的恒星,可以几乎亘古被世间仰望。多数人是用一生飞梭的陨石。我们在流星划过天际的那道长长的尾巴里,难得能窥见,一颗星星想发光,它燃烧过的光年要有多长。

  有的时候,拿现有的年岁去丈量付出的多少是错误的。也许你现在二十来岁,坚持一件事五年,已经觉得耗费很久,但是如果以人的一生计算,其实我们需要更长时间的修炼,才能让这件事在人生最后的统计里占有足够的分量。

  真正的天才的标志,是不浮躁不骄傲,沉稳坚持下去的执行力啊。

  我好好地反思了一下自己,在平台期里,究竟是专业天赋,还是执着天赋在阻碍我前进。

  现在,你大可以也问自己一次,有哪些事,你真的做到了长久地坚持下去?

  有人曾经就学习排名前1%的学生,是靠天赋还是努力进行试验调查,然而结果物是这样的……

  我知道,很多人对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

  在他们看来,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然后考前翻翻书,最后考试九十多,就是天赋高,认真听课挑灯夜战,结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面对同样的问题,一看秒懂就是天赋高,苦思冥想也一头雾水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天赋完全是基因决定,生而有之,不可逾越,永久保留的。天赋低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天赋是勤奋的功率。

  总而言之,很多人的学习观就是:“成绩=天赋×努力;天赋=成绩÷努力;努力=成绩÷天赋”,这套简单的公式,真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学习观。

  5

  学习本身是自带加速度的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天赋”,应该叫“伪天赋”才对。

  那些让“学神”们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成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这两者的作用是如此广泛,如此隐蔽,以至于渗透到了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出来就是一种“天赋”的错觉。

  学习习惯有多重要?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幼年缺乏管教,“放弃枯燥的事物而寻求娱乐”的经验更多,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让他习惯于从中获得快感,适应了高刺激的事物。

  一个学习习惯好的人,可能被教育得好一些,从小适应了枯燥的钢琴舞蹈书法绘画,于是追逐刺激的经验更少,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更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并且,随之而来的好成绩正向激励了这种亲和枯燥的习惯。

  于是,同样是刷书遇到枯燥的章节,前者在低刺激的环境中,更倾向于走神,花了两小时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走走停停,勉强推完了这个坎;而后者更倾向于专注下去,二十分钟就能推完。并且两人的印象深度天差地别。

  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早期,生活在一个节奏缓慢的教育环境中,更多地体会了拖延学习来开小差的快感,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使其习惯于拖延。而习惯好的人可能相反,在每一次立即行动后,获得了巨大的奖赏。

  于是,这种正向刺激的积累使其养成了毫不拖延的习惯;于是,同样是上课讲到稍微艰难的点,前者更倾向于打算拖到课后再消化,然后开起了小差,后者则更倾向于直接正面应对,当下解决问题。

  结果,前者不仅上课的时间完全浪费,课后还要以加倍的时间,以更低的效率消化,造成极其恐怖的时间亏损;而后者则能在一马平川的课后时间自由地平推进度刷熟练,由此多出三四倍的有效学习时间。

  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很多人误以为学习这个动作只是在积累路程,大错特错。学习也能积累学习的速度——换言之,学习本身,是自带微小的加速度的。

  越学习,就越适应学习,越在“放纵/学习”的艰难抉择中,选择后者,你对后者的突触建立就更强一分,下次选择坚持学习,也就不那么痛苦一些。

  所以,我一向认为,那些说什么“能够努力也是一种天赋”的,不是思维过于简单,就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6

  学习效率高的人

  往往都有极好的阅读习惯

  我知道,很多人会举XXX天天上课吊儿郎当,回宿舍就打游戏,照样年级前十的例子,来反驳我“学习效率高的人一定拥有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接下来,我就说一下这群人身上的另一种——思维习惯。这种因素更重要,也同时更隐蔽。

  思维习惯有多重要?我们在学习一个新事物,往往是依靠其与已知的事物进行比较与联系。比如我们见到一个由几根木棍支撑的木板,会马上判定这是一张“桌子”,因为我们在后天见到的所有具有类似特征的东西,都被我们分类为“桌子”了,于是,这一类物品就和“桌子”这个词语联系在一起。

  类比到学习,当概率论讲到大数定律的章节,一个听说过价格回归、价值定律的人可能秒懂,一个听说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当物理课上讲到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听说过“强弩之末,不可穿鲁缟”的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当谈到三阶行列式的沙路计算法时,做过智商测试题的人往往可以瞬间理解。

  这种思维习惯的获取,相当大的途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法,书籍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提供经验、二是教授理论。

  比如一部小说,就是一系列经过高度整理,高度有序化的经验;一本科普杂志,除了经验之外,还有一系列浅显通俗的理论。

  一个热爱阅读小说新闻的孩子,在早期可能就通过阅读这种可以最快提升自己经验丰富度的途径,拥有了远超其他同龄人的早期经验积累,而人总有从已有经验归纳理论的倾向。

  这个过程好比核裂变里中子的释放一样——物质体积越大,发生中子撞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人的经验越丰富,平时突发灵感,从经验归纳出理论/联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面对新知识时也就更容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个热爱阅读科普杂志或者浅显理论的孩子,则更容易养成锻炼出自己接受外来理论与整理既有经验的习惯。同时,一个个由以往经验整理出理论的成功案例,很可能会在价值观上激励他们思考,并养成强烈的思考倾向。

  你仔细观察那些学习效率高的人,就会发现,其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爱阅读的习惯。无论是何种阅读,都有产生精神愉悦的可能。而这种愉悦将成为宝贵的早期正向激励,使其爱上吸收外界经验、接受外界理论,或者开始看到一道难题就忍不住思考,忍不住推敲。

  细分起来,他们可能也因此爱上数学/物理/天文/历史等等具体的领域。所谓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后天的。而兴趣对一个人学习的作用,不言而喻。

  7

  做题本质上的好处

  是熟悉逻辑通路

  而即便是大家所公认的天才,其成就也源于常年思维习惯的锻炼。

  这种后天的思维训练训练的魔力是巨大的。比如说,同样解决一道难题或理解一个难的概念,需要经过至少七层嵌套的逻辑,一个经过高度逻辑训练的人,前三层逻辑早已烂熟于心,第四五层逻辑又在他以前做过的题目、看过的书中熟悉过,剩下的工作只不过是推出剩下的两层逻辑而已:

  而一个没经过高度逻辑训练的人,可能只能熟悉前两层的逻辑,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就要占用极大的工作记忆空间,经历无数次试错,承受大量不熟悉逻辑的痛苦,才能HOLD住那高达五层的逻辑树。于是解不出来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我们每做一道题目,每理解一个概念,每尝试一次思考,就是在不断地熟悉其内容底下的一个个逻辑通路。这种逻辑通路的熟悉,会迁移到我们未来遇到具有类似底层逻辑的问题中去,从而举一反三。

  换言之,做题本质上的好处,就是熟悉逻辑范式,缩小推理的“可能性空间”,从而让自己的逻辑习惯能更好地拟合实际问题的路径。

【你本就是天才干嘛不信励志文章】相关文章:

1.没那么难,不信你试试励志文章

2.我不信命励志文章

3.不信奋斗信什么励志文章

4.天才不相信结局励志文章

5.没有不努力的天才励志文章

6.道理万能的话要眼泪干嘛励志文章

7.天才不相信结局励志文章400字

8.信不信我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