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能或不能你都是对的励志文章
十九世纪英国政治家,曾历任四届英国首相的鲍尔温在七十岁时还学新的语言;俾斯麦死时八十三岁,但他最伟大的工作是在他七十岁以后才完成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的画家提善一直作画到九十九岁去世为止。哥德是在他八十三岁去世的前几年才完成《浮士德》的;天文学家拉布兰在七十九岁去世时说:“我们知道的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无限的。”
让自己成长,不断成长,不论是在精神或职业上,或是在人际关系上,以过去伟大的人当模范。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其他人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始终认为别人认为你是什么人,一点都不重要。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尽可能读最好的书与最棒的人做朋友,这就是我的中心思想。唯有如此,才能够让自己不断的被“人与书”所影响,成为更好、更棒的人。
这十多年来对我的改变真的很大,刚开始只是觉得每天阅读,让自己对原先不了解的事情逐渐的清晰明白,但后来发现到自己的想法与观念产生质的改变。不再抱怨、不满,而且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往“正面”、“积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已经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就算是被老板开除,我也会觉得太棒了,终于有机会,可以自己出来做老板。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我很清楚原因在于励志书籍的作用。我看了许多的励志书籍,书中以大量的故事、例子阐明成功人士历经了重重险阻、困难、挫折,但仍然不放弃,最后终于达成目标。
例如美国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自述在希尔顿饭店刚写完了第一本成功学书籍,去外面用餐,没想到回来之后,看到饭店失火,而他所完成的作品也“付之一炬”辛辛苦苦花了好几年写完的作品,就因为出去吃一顿晚餐,结果作品全部销毁。如果奥里森.马登从此灰心丧志,不再写书,他也不会成为美国成功学之父,但他还是打起精神,重新开始写文,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写作经验,所以写作速度比过去快,再加上体会更加深刻,所以第二次写出来的作品比第一次更好,这就是正向思考。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候出来求职,因为没有很高的学历及家世背景,所以很难找到工作,为了找工作,走遍了克利夫兰的所有公司,有的公司甚至去了好几次,而且当他进入公司或工厂之后,坚持要见公司或工厂老板,因为只有老板才有权利任用员工。就因为他的不放弃,终于找到“记帐”的工作,他不在乎老板给他多少薪水,因为有许多年轻人当学徒也是领不到一分钱,他要的只是一份工作让他能够努力学习。也因为工作期间的杰出表现,被老板不断的提拔,最后自行创业,成为美国石油大亨。
只要读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人士的奋斗史,就会认为这种思维相当正常,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所以刚开始被网友冠上“伪君子”、“伪善”我百思不解,因为我并没有刻意的伪装,我只是写我自己相信、认同的观念。但慢慢的,我就理解原因何在,因为一般人看的是社会大多数人的作为,所以认为这才是正常现象。而我看的是成功人士的作为,我认为这才是正常现象。这就是关键之所在。
所以为什么要吸收最顶尖人物的思想与观念,成为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原因在于人的潜意识无法分辨“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区别。当你持续输入资讯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时间久了,你会相信“自己是最棒的”那怕事实上不是如此,也会如此认为。这就是“潜意识”的威力。
就好比打球与弹琴不是用思考在打球或弹琴,而是用身体的反射动作在打球或弹琴。练习次数越多,身体的反射动作就越流畅。道理就是如此简单。所以为什么不要让消极、悲观的思想盘踞在脑中过久,原因就在于这些想法或观念会从显意识进入到潜意识。而潜意识的思想是因为这种想法已经重复了无数次,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如果要把原先负面、消极、悲观的观念剔除,也必须不断的重复正面、积极、乐观的思惟灌输到自己的脑部,人才会逐渐的改变。所以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名言:“不管你认为你能或不能,你都是对的。”
【不管你能或不能你都是对的励志文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