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种思维的文章

时间:2018-07-11 12:26:49 文章 我要投稿

实现多种思维的文章

  一、 让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互动

  直觉思维是指对问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直接迅速地作出猜测或判断得到答案的思维活动。加强直觉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展。逻辑思维是指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获得概念,形成判断,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相互补充,积极互动。

  以猜想推动验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直觉思维常常表现为猜测。以往的教学比较强调概念的记忆、规律和性质的推导,忽视估计、猜测、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可先让学生猜一猜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多,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当全班学生争执不下、无法达成共识时,再让学生通过摸球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以验证提升直觉。直觉思维的结果具有或然性,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在直觉判断之后,要指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进行检查、验证。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证明是对直觉思维的一种优化,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学中,对于正确的结论要深化认识,掌握规律;对于错误的结论要反思修正,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凭借对长方形的初步认识,直观猜测;然后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自己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长方形的特征。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通过自己的验证,检验了直觉思维的成果。在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动中,有时要经过“猜测—验证—猜测—验证……”的多次循环,才能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这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 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

  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抽象思维指排除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揭示其本质属性的思维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思维往往可形成灵感或顿悟,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学生的认识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感性—理性。众所周知,人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抽象思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形象思维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始终。首先,教师应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尽量使教材提供的思维材料形象化,以提高学生对思维材料的认知水平,积累感性经验。像长度、时间、质量等概念的建立,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我们可以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在教学之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习新知提供丰富的表象积累。对于几何知识的教学,可引导学生通过摆、画、量、剪、拼等多种直观操作活动,对事物进行感知、体验,直接获取概念的表象认识,为实现概念的抽象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一般的教学内容,我们可选择、补充一些实际生活背景,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要适当运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思考和创新中构建知识。

  形象—抽象。形象思维是先于语言和抽象思维产生的,那么在发展抽象思维以后,形象思维是否会完全被抽象思维取代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教师通常设计以下几个教学步骤:第一步,出示两个面积相差较大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小;第二步,出示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大小;第三步,过渡到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大小;第四步,认识面积单位。本例较好地体现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关系。通过多次呈现具体的思维材料,学生在用眼观察、重叠比较、数方格等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替使用,最终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比较面积大小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即面积单位。学生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后,解决“课桌面大约20( )、教室地面大约30( )”等问题时,需要利用头脑中形成的各面积单位的表象进行思考。在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密切配合的。

  三、 让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互动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点出发,向各个不同方向辐射,产生大量不同设想的思维。集中思维是指在分析、综合、比较等基础上推理判断,做出最佳选择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互补的,只有“发散”而不“集中”,找不出最优方案;只有“集中”而不“发散”,容易墨守成规,不能创新。发散思维是集中思维的前提与基础,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的目的与结果,两种思维交替进行,才能实现优化的、创造性的思维成果。

  “发散”,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从已知的丰富信息中,沿着各个不同的路径去思考、探索,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例如,一个自行车厂要装配32辆自行车,有60个车轮,够不够?这是一道条件一定、答案一定但解题方法开放的问题。学生可提出多样的解决方法:(1)32 × 2 = 64(个),6460,不够;(2)32辆可分成30辆和2辆,30 × 2 = 60(个),所以不够;(3)32 × 2 = 64, 64 - 60 = 4(个),还少4个车轮;(4)60 ÷ 2 = 30(辆),3032,所以还不够。通过交流多种思考方法,学生能体会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集中”,实现优化的思维方法。集中性思维能克服发散性思维带来的盲目性,通过比较、选择、综合,优化思维方法。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7米。把菜地的长和宽都增加3米,菜地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首先,引导学生对此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式解答。如:(1)(10 + 3) × (7 + 3) = 130(平方米),10 × 7 = 70(平方米),130 - 70 = 60(平方米);(2)10 × 3 = 30(平方米),(7 + 3) × 3 = 30(平方米),30 + 30 = 60(平方米);(3)7 × 3 = 21(平方米),(10 + 3) × 3 = 39(平方米),21 + 39 = 60(平方米);(4)10 × 3 = 30(平方米),7 × 3 = 21(平方米),3 × 3 = 9(平方米),30 + 21 + 9 = 60(平方米);(5)(10 + 3 + 7) × 3 = 6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从而理出三种基本解题思路:利用数量关系“大长方形面积-原长方形面积=增加的面积”,用减法计算;分割法,用加法把几个单一图形的面积相加;运用转化思想,把增加的面积用割补法转化成求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比较,学生可进一步认识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自己能够理解的方法。

【实现多种思维的文章】相关文章:

1.文章生命中的思维

2.关于实现梦想的文章

3.如何实现梦想文章

4.打破常规思维的文章

5.实现精彩的人生的文章

6.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文章

7.何为发散思维文章

8.雅思写作中式思维对比英式思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