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棒打并不是最好的教育的文章
“打孩子是为孩子好”——相信许多爸爸的出发点是这样,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黄金棍下出好人”,从今天的教育实例来看,只能说并非如此。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两位爸爸的故事。
第一位爸爸有个爱搞破坏的孩子,他常常将家里的收音机、遥控板、手表等东西拆得七零八散,拆时兴趣十足,但之后却很难复原。孩子的妈妈下岗了,家中只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经济上有些拮据。看到孩子将家里有用的东西变成了废物,这位爸爸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一天,爸爸看到孩子又在摆弄一个收音机,拉起孩子就是一顿毒打,边打边骂:“你这个败家子!”
孩子一边躲闪,一边辩解说:“我看见你的收音机坏了,没有办法听广播了,我就想把它拿出来修一修。”爸爸一听更气,觉得孩子不仅不承认错误,还为自己狡辩。于是,下手更重,直到孩子认了错才作罢。第二天,孩子的妈妈拿着收音机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把它修好了?”爸爸拿过来一看,发现收音机修好了,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孩子。可从此之后,孩子对家里的东西再也不敢碰、不敢摸了。
第二位爸爸的孩子好奇心特别重。这位爸爸在自家的花园里种了几棵樱桃树,孩子看着越长越茂盛的樱桃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这几棵樱桃树长得这么好?”为了将心中的疑问弄清楚,小家伙找来一把斧头把树砍了,想看看树里有什么奥秘。爸爸回来后,看到樱桃树被砍了,非常生气。
于是,他把家里所有的孩子叫到一起,问是谁干的?孩子们都很害怕——包括那个砍树的小家伙,但他为了不连累别人,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爸爸,树是我砍的!”爸爸正想打孩子,孩子说道:“我说的是实话,绝没有假话。”听到孩子的申述,爸爸的怒气平息了,“是啊,孩子虽然砍了樱桃树,但他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如果我还打他,会不会将他诚实勇敢、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给打掉呢?”最终,这位爸爸不仅没有打这个孩子,还对他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行为给予了表扬。
上面两位父亲的做法,谁对谁错,爸爸们心里大概已经有了答案。其实,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第一位父亲不盲目地打孩子,也许孩子的动手能力,能成为他今后人生最大的闪光点。如果第二位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孩子,孩子或许以后再也不敢说实话了。
看到这里,你还能将“黄金棍下出好人”的古训进行到底吗?打孩子是可以让他听你的话,但经常的打骂,却会损害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健康。
1.身体不适。 孩子的神经系统非常脆弱,粗暴地态度及打骂恐吓,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有些孩子还会因为精神刺激而表现出躯体不适,如,突然发热、感冒及原因不明的`呕吐、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自暴自弃。 经常遭遇责骂或挨打,孩子会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低于别人,并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心里,甚至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本来是一件能够做好的事情,但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于是,便干脆不做或故意去搞破坏。
3.逆反心理。 一些“犟”孩子,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即使挨打也不屈服,这种“犟”其实是对父母的一种反抗。当他不认可父母对自己的惩罚时就会不服,这种因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会以“犟”的形式表现出来。
4.暴力性。 孩子挨了打,在潜意识里会把打架当作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与别人产生冲突时,就会模仿大人用“打”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有些孩子会在打骂中会出现不平衡心理,这种心理会让他把不满转移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父母打他,他就打其他人,父母在他身上表现得越粗暴,他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5.说谎行为。 经常挨打的孩子,做错事时就会为了逃避挨打而掩饰事实,编造假话,尽量找借口来帮自己摆脱挨打。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对父母说实话,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6.仇恨心理。 不难发现,孩子一般都不会与经常打骂自己的父亲接近。孩子在承受暴力的过程中,其幼小的心灵已经形成“爸爸是坏人”的思维模式。这将导致孩子不仅在感情上与父亲疏远,还可能产生仇恨心理。
7.胆小。 被父亲的棍棒管“乖”的孩子大多胆小、懦弱、敏感。如,看到别的孩子挨打也会害怕,听见父亲叫他的名字就显得精神呆滞,心跳加快等等。
提醒爸爸
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要改正他的错误,也必须让他对错误有所认识、有改过的愿望,否则,即使是棒打责骂也起不到效果。
【关于棒打并不是最好的教育的文章】相关文章:
7.做最好的自己文章
8.我最好的老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