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探讨的文章

时间:2018-07-03 18:28:39 文章 我要投稿

关于道德教育探讨的文章

  “人都希望活得有意义,活得美好。因此帮助人活得美好是教育的本质意义。怎样才能活得美好可以有许多答案,而最基本的答案是:因善良而美好,因智慧而美好,因身体健康而美好,因情感丰富而美好,这其实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考试成绩不一定会影响人的一辈子,而道德品质却一定会影响人的一生。”这是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日前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上的一段话。这位坚信“德者智,大体如此”的教育家,在会上力陈德育成败与人生的关系,引起近千名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德育工作者的共鸣。

关于道德教育探讨的文章

  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不应否认

  面对不少令人沮丧的青少年道德问题,很多人都把症结归咎于学校教育。其实,早在“九五”期间,以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为组长的总课题组,便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他们曾对全国大、中、小学的德育现状做了大规模的深入调查,经过5年的研究和在近千所学校的三轮实验,改变了“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集体主义,大学讲文明礼貌”的德育倒挂,构建了按学段逐层递进的较为科学的德育体系;改变了德育过于政治化的倾向,体现出小、近、实、亲的特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中外比较研究,出版了一系列供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学习的理论专著,供学校开展主题班会的德育教材;供评价使用的“成长册”,各实验区校也出版了30多部德育专著。此外,还出版了一系列供家长使用的丛书。这些著作既涉及德育的宏观理念,也提供了丰富的典型案例,即讲道德教育,也融入了心理、审美、健康等相关学科。德育已不仅是学校团队、班级活动经常的主题,而且成为一门正规的课程,使之在教育的系统性和时间方面都更有保证。各地德育教师更摸索出一些集真实性、思想性、亲和力为一体的教育方法。

  二、主要问题仍旧是“德育虚位”

  其实,只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的人都不会否认,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比起十几年前在内容和手段方面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柳斌先生“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仍旧是德育‘虚位’”的观点仍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大家认为,以学历文凭为人才评价标准和录用依据的人事制度,以淘汰一部分人和筛选一部分人为功能的考试制度,是造成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学校德育有形无实的最直接的原因。一些教师只把德育工作当成谋生手段的消极态度也严重影响了德育的质量。中央教科所的刘惊铎教授从自己的科研经历中深切感到,对孩子了解不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他举例说,一个孩子最不愿意的是和妈妈一起上街、逛商场,大人怎么也想不到孩子说出的真正的原因,是他在那些地方“看到的都是屁股”。为了证实这一点,刘教授亲自到商场蹲到孩子的`高度,这才了解了孩子的视野给他带来的情绪。如果站在成人的角度,就会认为孩子不听话,应该教育他不要自我为中心;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的办法就应该在商场设托儿点。刘教授说,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过多地用成人的思路去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设计解决的方法,所以往往很难打动孩子的心。还有代表认为,对学生的德育光在教育领域内自成系统还不够,学校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的问题不能光靠教育来解决,健全社会的监督机制,提高成人世界的道德水准,学校德育才有可能收到应有的成效。

  三、一些问题有待探讨

  在研讨交流中,德育公开课要不要事先排练,使之成为表演课,成为热点话题。一种观点认为:德育公开课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排练,这本身就违反诚信,而且不利于观察学生真实的思想过程,当然这不排除师生应做必要的准备,如找资料、访谈等等;另一种观点认为,表演性公开课也可以作为公开课的一种类型,它有利于推广一种教学范式,同时孩子在反复排练中不断重复积极的信息本身也受教育。

  一些学术报告的观点也引起争议。例如强调“孔融让梨”是不是违反人的本性,使孩子产生双重人格?将来会不会在不公正的社会分配面前只会当懦夫?“孟母三迁”是否意味着对不良现状只能逃避;岳飞是愚忠,还是爱国主义的榜样,是学习岳飞,还是崇尚“我爱国家更爱真理”等等。

  课题总负责人詹万生教授认为:在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主导意识来统帅全局,必将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行为的失范,生活的无序。对于青少年来说,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正面、健康、积极的思想,处理好适应与超越,一元导向与多元存在的矛盾。

【关于道德教育探讨的文章】相关文章:

1.关于开心的探讨文章

2.关于探讨张海涛去留的文章

3.探讨爱的标准的文章

4.探讨让道歉成为习惯的文章

5.难过文章-关于难过的文章

6.呐喊文章-关于呐喊的文章

7.命运文章-关于命运的文章

8.关爱的文章-关于关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