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杜甫的作文

时间:2018-07-05 14:09:43 文章 我要投稿

赞美杜甫的作文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杜甫的文章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赞美杜甫的作文

  杜甫的文章(一)

  当时光回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你会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的目光透明而又锐利,他的神情悲愤而又忧伤,他的眼中噙满泪水……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杜甫离家北上,想要为□效力,但他启程不久便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秋风吹来,面对皎洁的月光,杜甫百感交集,想念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又是一年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但这时的大唐却因战火不断而动荡不安,昔日繁华的京城荒草萋萋,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漫步街头,望着娇艳的花朵和婉转的莺啼,心中悲愤难平,提笔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千古名句。腐败的唐王朝为平息安史之乱,大肆抽丁拉夫,为自己补充兵力。河南一带的壮年男丁几乎全部被征,新安的官吏退而要求中男(十六至十八岁的男孩)应征入伍。杜甫目送被押送的人群,耳畔传来他们与亲人依依不舍的啜泣声,心绪难平:“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经过多年漂泊,备尝艰苦的杜甫,听说官兵收复了河南河北,他心中涛翻浪涌,一下子打开了郁积已久的感情闸门,他喜极而悲,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时,感情激动的杜甫写下了“剑外忽闻收冀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他的诗,含着悲伤,含着老百姓的痛苦,他流泪,我也流泪……

  杜甫的文章(二)

  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山崖边,风煽动着他的须发,也牵引着他的思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的悲凉让他触目惊心,满目凄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豪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与豪迈,“白鸥浩荡荡,万里谁能训”的宽广与刚强,如今却已荡然无存。国家的衰落让他再也无力“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地慷慨陈词,更无力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憧憬未来,等待日后的展翅高翔。他只能伤感,伤感自己的不得志,更伤感这个“四郊无宁静,垂老不得安”的'动乱年代。也许上天注定这个时代需要一位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晚唐的兵荒马乱虽让他无力回天,但他用诗抒发着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声。他听着兵车的隆隆,战马的嘶鸣,望着“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革空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他锋芒逼人地讽刺着他们的骄纵荒淫网,同样,他用一颗博爱的心同情着受压迫受迫害的人民。

  杜甫是爱国的,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了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国强则己兴!“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杜甫的文章(三)

  浩大的诗歌王国,才华横溢的诗人数不胜数,而诗风沉郁顿挫的杜甫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当他的破茅屋被风吹走茅顶时,杜甫还能喊出“大庇天下寒食俱欢颜。”的话,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能迸发出奔放的热情和火热的希望,多么大气!尽管他一生过得艰难,尽管他遭受了无数挫折,但他没有意志消沉,无论何时,他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泪涕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把杜甫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国家收复失地的喜悦和即日回到故乡的欣喜若狂都在字面上显现出来。杜甫虽然苦,虽然穷,但他的爱国心并没有减弱,尤其听到故乡收复的消息,几乎要飞回故乡。他的爱国心是炽热的,是值得肯定的。在那外族侵略国土的时候,杜甫被迫离开了故乡,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和回到故乡的喜极而泣令人感动。而现在,这种有情有义、热爱故乡的人又有多少呢?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杜甫;当我远离故乡时,我会想起杜甫。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乐观向上的心态,已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滋润着我的灵魂。

【赞美杜甫的作文】相关文章:

1.杜甫:佳人

2.杜甫:月夜

3.杜甫:登高

4.杜甫:登楼

5.杜甫:野望

6.赞美家乡的作文

7.杜甫:望岳

8.杜甫:古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