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端:听筝
李端:听筝1
李端:听筝【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1、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赏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李端:听筝2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
①周郎顾:三国时吴国周瑜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这里以“周郎”比喻弹筝女子的知音者。
②误拂弦:故意弹错。时时,是一再出错。
⑷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⑸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诗意
弹奏起饰金粟柱的`古筝,洁白的手拨弄着琴弦在华丽的房舍前面。想要周郎来回顾,时常故意弹错筝弦。
简析
《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此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曲曲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象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
【李端:听筝】相关文章:
《听筝》诗词赏析12-03
听筝诗词赏析12-28
听筝翻译赏析04-04
古代诗歌听筝的赏析12-09
卢纶:送李端03-31
《听筝》古诗词鉴赏12-06
柳中庸:听筝诗词赏析12-09
高考语文《听筝》的阅读答案12-07
《送李端公赴东都》古诗词赏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