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澡堂的随笔

时间:2019-04-15 20:18:27 随笔 我要投稿

闲聊澡堂的随笔

  《闲聊澡堂》采用了白描的写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澡堂的现实功能,随后又引经据典道出了澡堂最早名称 “湢”的由来及它各个朝代的演变历史。

闲聊澡堂的随笔

  最近天气比较寒冷,我不由得想起了那热气腾腾的澡堂来。澡堂:从字面上讲,就是人们洗澡的池堂,它极其普通而又平凡,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故事。

  在很久的先秦时期就有了澡堂,但从一些资料记载中所知,当时把澡堂叫做“湢”,大约在秦汉以后,人们不再称“湢”,而称为浴室。据说,在清代,有人在浴室的后面建个烧水的炉子,用铜管将热水引入浴室内,因为这是吸收外来先进之处为已所用的浴室,所以又称此浴室为阿拉伯式浴室。大概由于城市人多,加上一些做生意的旅客,因旅途奔波,在住宿时需洗浴休息,这时公共浴室也就应运而生。

  据史学家认为,这种公共浴室自宋代就开始有了,当时又称为浴堂,民间曾流传着一则关于公共浴堂创立的故事:据传, 宋代有个商人因为生意赔了本,又欠下一身债务,想一死了之。这时,一个风尘仆仆的商人路过他家,向他借一木盆,又要了一盆水洗脸擦身,清除疲劳整顿精神。见此情景,想死的商人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利用原来的店铺开个浴堂,让来往旅人都来付钱洗脸洗澡呢?主意拿定,他就四处借钱,开办了一家公共浴堂。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生意果然兴隆。人们纷纷效仿,都城东京汴梁的公共浴堂一下子多了起来。据《夷坚志》载: 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公共浴堂很多,一般是前面设有茶馆供人饮茶休息,后面则是浴堂供人沐浴。京师浴堂营业很早,天尚未亮,道上行人尚稀时,就已开门营业,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到元代大都的公共浴堂服务体系比两宋更加完善。 当时大都的公共浴堂除了洗澡之外,还有搓背、梳头、剃头、修脚的服务,不过价钱不一样,洗澡要交五个钱,搓背两个钱,梳头五个钱,剃头两个钱,修脚五个钱,全套服务一共十九个钱,这个价格并不贵,一般市民还有这种承受能力。所以上公共浴堂的人很多,进入浴堂,在浴堂伙计引领下,将衣裳、帽子、靴子脱下放入柜子里,一个个赤条条地走入水池,到里间汤池里洗一会儿,里间睡一觉,梳、刮头,修了脚,凉完了身,喝两杯茶, 这和近现代人上澡堂洗澡无甚两样。

  明清两代,城市公共浴堂十分兴旺,人们上浴堂泡澡聊天成了一种享受,也成了一种时尚,诚如丁帆《沐浴》一文中所说: “作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洗澡不仅成为一种民俗风情,而且亦几乎成为一种文化仪式。”

  当时人称公共浴堂又叫“混堂”, 恐怕是入池洗澡的人不分高低贵贱,彼此“混”在一起洗的缘故。这种“混堂”,面向全社会开放,无论什么人只要付钱就能入内洗澡,正因入浴者有的极脏,有的带病,所以遍体“秽气不可闻”,混堂的卫生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当时进入混堂洗澡的尤以社会下层体力劳动者为多,大家“混”而洗之,使得混堂池水成了浑浊泛白的垢汤水。即使这样,出入混堂的人仍不可胜数。一些人是冲着混堂的热水而奔去的。人们之所以乐于去混堂洗澡,是因为这是一种时尚,世人喜欢赶时髦,也就一窝蜂地上混堂洗澡,管它水脏不脏,一些开混堂的老板也注意到了池水的卫生,声明有病毒者休要来洗浴,说是这么说,实际上是禁止不了的。一些常去混堂泡澡的老客,甚至认为那浑浊泛白的垢汤水是养人容颜皮肤的,尤喜在这种垢汤水中泡上一泡。

  清代的公共浴堂构造沿袭明代,稍加改制。我们这里的扬州到清代后期,百业兴旺,经济富裕,公共浴堂遍及城里城外,扬州人称之为“浴池”。扬州浴池专门辟有“娃娃池”,也就是小孩洗澡的池堂,相当于当今的母婴生活馆中婴儿洗澡池。池水又不大热,适合小孩洗澡,这是前代所没有的。整个浴池形制、设施和服务,也与近现代几乎完全一样。扬州人爱洗澡,又喜欢“请澡”,就和请客一样,请人去洗澡。一般是请上知己或朋友,在大池泡澡后,躺在座椅上,两人品着香茶,聊上半天家常,过足了瘾,才穿衣走出浴池。

  扬州还有许多洗澡风俗:男子娶亲的前一天,必入浴池洗一番;除夕前入浴,叫“洗邋遢”;端午节入浴,叫“百草水”。洗澡早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有些高档的浴池密房曲室,悬挂名人字画,摆设古玩鲜花,家具是红木嵌湖石的,洁净明亮,其豪华舒适不次于今日的.高级桑拿浴。一些浴池除了大池外,还设有单间小池,亦设有盆浴,只是价格不同而已。当时浴池门前的招幌,不再是壶了,而是改挂灯笼,两边楹联多为 “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清水池塘,盆浴两边” 等等。公共浴堂行业亦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一般叫做“澡堂公会”,还定期举行公祭祖师的活动。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供奉的行业神,澡堂业(又称浴堂业)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祖师爷,据《行业神崇拜》中论述,认为澡堂业为修脚匠志公所创,奉修脚匠志公为祖师,故澡堂业也奉志公为祖师。

  闲谈了过去的一些历史,再聊聊近现代澡堂的一些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的农村生活条件很差,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记得每年春节前夕,都要洗一次澡过年。当时我的大伯母在生产队养猪,在猪舍里有一大灶,上面是有个专门烧猪食的大锅。伯母就在锅中间垫一块木板,里放上大半锅水,烧得不冷不烫,将猪舍门关上,我们几位小兄弟就轮流坐到木板上,躲在那猪舍里洗澡,如今想起,感觉多么的好玩而有趣,那里就是我们儿时的澡堂。我想:现在的孩子再也不会享受到我们儿时的辛酸与快乐了。

  七十年代中期,我记得在我们镇上,有一户姓孔的人家,人们都喊老板为老虎灶,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当时他家沿街面有一个大灶,那灶前头是堆柴禾的炉膛像是老虎张着的大嘴,后面一根烟囱伸到屋外就像老虎竖着的尾巴。在灶的前面有两只水龙头,要泡开水的只要将热水瓶凑到龙头下面,用手一扳就可以了。记得孔家前面供应熟水,左边一间兼营茶室,右边与后面是浴室,不忙时下午十二点开张,冬天到过年时,早晨八点就开始营业了。在我十岁左右,到年底时,祖父每年都要带我去洗澡,当时,孔家是整个镇上唯一的一家。买张小票,手腕上系一个银元大小的铝牌子,牌子上连带着一个小钥匙,是开启自己床位顶端装载衣物的木柜子。由于前面洗过的人多,大水池的水面上形成一层泡沫,洗澡的人要用手或毛巾推开浮在水面上的泡沫。俗话说“脏水不脏人”,不管大池里的水有多脏,洗过之后,人总觉得“脱胎换骨”一般清爽。洗完上来,一边穿衣,一边听那些躺在卧榻上抽烟喝茶的人天南地北的侃山,很有意思。

  八十年代后期,我己走上社会参加了工作。记得有一次与同事出差到一个城市,只见那条街上开了许多浴室,同事告诉我,这里的经济条件比以前好起来,休闲娱乐的也多起来了,一家看一家,利益也可观。不过大部分都还是大众浴室,卫生一般,设施也一般,基本上男女浴都有淋浴,大池,提供简单的搓背,修脚,按摩,拔罐,还提供茶水服务。大都备有床铺供顾客可以休息,多采用私人家族式经营模式,没有专职的服务员和管理员。小本生意,投入不是太大,消费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现在越来越少了,基本消亡了。

  到九十年代,我的孩子在外上学,我星期天经常去,记得在学校附近有一浴室,晚上我陪孩子去洗澡,里面装修精美,设施齐全。男女浴区除淋浴大池以外还配有蒸房,有专职的服务员和管理员。具备住宿功能,修脚,按摩等样样都有,据我观察,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其他服务。消费人群形形色色,各取所需。老板多为背后有背景的人,有保护伞,只要不出事,都能获得较好的利润。

  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再是澡堂,而是休闲中心,或称之为洗浴会所,里面装修豪华,设施一流。里面有许多等级,洗浴的功能己弱化,休闲的功能为主,一些客人来了,酒足饭饱后就是去休闲,里面一应俱。搓背有打盐,打奶,推硫磺,海藻泥;掏耳朵美其名曰“采耳”;浴衣,床单,枕巾,被罩,枕头套等称为“布草”;修脚,按摩等称为“技师”;还有一些行业内部的具有一些隐蔽性的行规与管理,因我去的不多,知之甚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里就不说了。

  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大为提高,许多人家都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家中设有小浴间,不出门每天在家可洗上热水澡。那些老澡堂将在我们眼前永远消失,那种原始的澡堂文化也将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天,我记下那些历史也许没有多大意义,只不过是我内心最温暖最柔软的一点记忆而己。但愿在洗净人们身上的污垢的同时,更能洗出心灵深处的洁净吧!

【闲聊澡堂的随笔】相关文章:

1.闲聊点什么吧心情随笔

2.闲聊励志日志

3.澡堂里的父子的亲情文章

4.闲聊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5.一杯清茶,闲聊人生

6.别对闲聊天掉以轻心的面试指南

7.闲聊我的大学生活

8.无话而说之闲聊_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