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随笔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践教学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理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要结合教材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物理现象及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从而以强烈的好奇心、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机械效率》的教学中再现生活场景:从水井中提水,工人用口袋背水泥上楼,农民用滑轮组往屋顶吊粮食,起重机提升重物等,让学生明白,为达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而任何机械在做功时都要克服摩擦和自身重力做功。这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就是额外功。接着讲解什么是总功,进一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水到渠成的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又如速度的教学,我们播放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跑到中途暂停,此时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得出结论后继续播放视频,到达终点的时候提问:哪位运动员是冠军?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接着出示一些不同竞速项目运动员的成绩,针对材料提问: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在学生的强烈需求下引出速度的概念,再结合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的速度,这样一系列的生活化问题,让知识的建立有了依托,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这种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目标隐含在生活情境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明白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开放式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超越,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养成独立探索、研究的习惯。
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教科书中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旁观者,如同看影视节目一样,观察教师把这些实验按照严格的步骤和要求,演示一遍,只看个热闹场面,对于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缺乏主动性的探索。所以在开放式教学中把一些现象明显,不利于大多数学生观察的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由演示改为分组,把学生5~6人分成一组,共同设计步骤,亲自参与,分工协作,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究,既观察到了清晰的现象,又锻炼了操作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加强分组实验的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在兴奋的状态中探索,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让探究向深处发展。如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他们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及规律的总结,认为实验已经结束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凸透镜残缺不全,还能得到完整的像吗?你如何进行实验?学生的思维顿时又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的讨论,最后想出了方法,用一张白纸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来观察现象,他们惊喜地看到了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主动参与探究,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培养创新能力。
三、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实施,学生已经对实验内容和步骤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此时教师就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利用现有的器材以小组为单位或者是自主动手尝试进行实验,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在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外,还需要仔细记下学生共有的'问题。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纠正。此外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实验课看似是演示课,但是教师要善于将其转化为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式实验课,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此演示实验课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实验课,并在课前对此实验进行如下创新设计:改进原来的演示教具,即两块完全相同、大小合适的长方体木块,而且木块的质量不超过0.5kg,一块秒表、一把刻度尺。为了引导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猜想,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例子,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教师引导下做出合理猜想,再结合实验器材自由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完成各个因素的探讨,并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在该实验中,教师标新立异,以学生自主学习?橹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模式,服务于教学,为新课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