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老师相处决定了我们的成就杂文随笔
一个人的听闻能力,一方面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心力量和品质。在内心接受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乃至实际能力上,坐而论道是一回事,真正能做到几分又是一回事。
佛教非常讲究长幼尊卑的伦理关系,极其重视师承关系,有一套完整的学习和听闻的训练。
依师听话是一个修行人最基本的`素质,刚刚进入佛门的出家人,都要从这个地方开始训练,对善知识的言教要做到言听计从。
我们依师的能力如何,可以从世间和佛法两个方面来看。从世间来讲,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就代表了我们对善知识的态度。此外,我们上学的时候对老师的态度如何?是不是很喜欢请教老师,听老师的话,不与老师顶撞?学了佛法之后,我们对于周围的善知识和同行善友,内心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和他们相处得如何?这些都代表了我们依师的程度。
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希求别人来教我们,我们依师的条件够不够?
一位法师在寺院里负责建设,很负责任。虽然他很努力,也很有成绩,但是师父很少赞扬他,反而经常批评他。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盖好的东西常常要反复拆改。
更甚的是,师父有时候会忽然给某个弟子发个消息,就某个错误狠狠地指责和批评他一下,让他一天都不开心,因为那个错误根本就不是他犯的。但是,师父就是言之凿凿地骂他。
师父是不是真的误会了,搞错了呢?
都有可能。但是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弟子能不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能不能做到不辩解、不灰心,求道的心不为这个小境界所动。
经得起这样考验的弟子,懂得了如何与引导自己的人相处,之后就比较容易听得进师父的教授,才算是入道了。
【如何与老师相处决定了我们的成就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重逢了的杂文随笔
3.如何与孤独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