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家庭中的餐桌文化随笔
前些日子,住在郑州的表姐一家回来探亲,大家聚餐时,姐夫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他说,他特别推崇每周一家人聚一聚。倒不是说这顿饭有多重要、多好吃。而是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是借这个平台说说话,谈谈近日的奇闻怪见或讲讲自己的某个新发现,交流交流感情最重要。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谈,你一句我一言,孩子们再闹闹,多温馨多惬意呀!
妞爸和我都在市北区上班,可是家在南区。一南一北真的有些远。每日都要花费数时在路上来回奔波。现在下午上班时间是两点半,孩子上学时间是一点半就要出发,中午从单位下班是十二点,我中午连回家带做饭吃饭的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而妞爸更是时间紧迫,比我上班路途远,回到家都已经十二点半了。他每次匆匆赶回家,吃过饭一点多,洗涮完后,又匆匆赶去上班,实在很辛苦。有时我劝他,单位有食堂,完全可以在单位吃中饭,不用劳神费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来回奔忙。他一脸正色地回答——不行,我得回来吃饭,这是个家呢。可见,这一顿中餐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顿饭,而是意味着家人的团聚。
我家的餐桌文化在我看来,更侧重彼此的沟通与交流。饭菜可口与否不重要,粗粮陋食,清水淡粥,本人厨艺一般,只能做到饱食,色香味俱佳还有待努力。饭桌上,三个围拢而坐,边吃边谈。孩子说的多是学校的所见所闻,班里的奇事怪事,她的`感受或见解。妞爸说的多是他所浏览到的美文或是时事新闻,或与生活有关的小知识。而我,多半是听众。听孩子说,听妞爸说,间或插几句我的想法或相关见闻。我家的餐桌文化,我和妞爸都主张不批评孩子,不妄自评价别人,不发牢骚,不做空叹嗟吁。把餐桌当成一个三人互相沟通、平等对待、和谐交流的平台。
起初孩子讲起班里发生的某事时,妞爸听了几句就会发表起自己的长篇大论,自己的见解看法。他这样做不仅惹得孩子不高兴,阻止了孩子想连贯地表述完自己观点的意愿,而且还泼灭了孩子倾诉的念头。孩子一听妞爸插话马上就面带怒色,不仅不想讲了,有时气得连饭都不想吃了。私下和妞爸沟通此事,我坦言自己的看法,一是没有和孩子做到“共情”,二是没有学会倾听。其实孩子说的时候,不管她对此事是什么看法,什么观点并不重要。对她来说,最最重要的不是这件事怎么了,而是她对此事产生的情绪需要得到渲泄,需要得到释放。而餐桌就是平台,我们就是她的心灵休憩地。我们需要做的是敞开心扉来包容她的情绪,安抚她的躁动。至于她的观点对或错,在生活这个大熔炉里,她自然会随着自己的经历发生变化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她只要肯说出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她的想法,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随机去顺势引导她对此类事件的认识和见解。你这样一打断,再一发表高论,她不服,也不想接着说了。孩子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妞爸有一阵子不认同我的看法,后来他认真地观察了几次孩子的反应,还真的改正了自己爱插话,爱高谈阔论的毛病,学会了倾听。
餐桌文化重要的是边吃边谈,亲人间的情感得到了维系和增进。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尊重和理解,再加上情感的交融,饭吃完了,情绪也在倾诉后得到了渲泄。彼此的心灵等于进行了一次净化和安抚,也给彼此的生活都注入了积极阳光的因素。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我们也会适时地对孩子说出我们对某事的一些想法,孩子不会觉得我们在说教,而是很自然地认为我们在和她交流观点。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更易接受我们的建议。两代人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碰撞,在筷箸交错中和谐地进行着,也未觉得和孩子产生了间隙或生分。相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视角,有时反而点开了彼此的某个心结或视角的盲点。这实在是一种美妙的感受。有时,我和妞爸也会在这方寸之大的餐桌上,说说对生活的感悟,自己的心得体会。孩子看着、听着、感受着我们融洽地交谈,这对孩子也是一种不可估力的影响:父母相敬如宾,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其实餐桌文化是一扇窗口,从这里孩子看到了温暖、宽容、祥和的家。
小小的餐桌,短短的进餐时间,却蕴含着很多契机和学问。餐桌文化实在不容我们小觑。不管您有多忙,也不管有多累,如果您真的爱孩子,爱家,请您一定要回家吃饭。在热气腾腾的饭菜中,感受那一份浓浓亲情,感受那一份温馨甜蜜!
【聊聊家庭中的餐桌文化随笔】相关文章:
2.校园文化随笔
3.聊聊“油”
4.聊聊旅游
8.街边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