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后随笔《一株紫丁香》教后反思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抒情小诗。因为听过张忠凤老师的自荐课就是这篇课文,所以我在讲这节课时准备的还是比较充分的,一些资料和讲课方式也是借用她的。这一课我主要是想达到:
(1)通过查字典,及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能自主识字;
(2)通过听老师范读课文和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品读文中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这三个目标。第一课时的重点则放在第一个目标识字上。
一、导入:
开始导入设计的是播放歌曲《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来创设情境,但由于条件有限,我借用了张老师的导入过程,即猜谜导入。
(一) (二)
绿色枝叶紫色花, 园丁勤劳育新芽,
校园里面把根扎。 石竹校园把汗洒。
每到春天花开早, 今日付出不言累,
香气扑鼻人人夸。 明天桃李满天下。
(丁香花) (老师)
大部分学生看到第一个谜语时都知道是丁香花,当问到他们是从哪里猜出来的,他们的答案令我很高兴。
生1:我是从“绿色枝叶紫色花”这一句知道是丁香花的。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丁香花就是紫色的。
生2:我是从“校园里面把根扎”这一句知道的,因为我们学校里面种的就是这种花。
生3:我是从“香气扑鼻人人夸”这句知道的,因为丁香花是特别香的。
然而,当猜第二个谜语时,同学们都不做声了,他们头脑中的认知从未出现过“园丁”、“新芽”、“桃李”等词语,他们以为是校园里种花草的人,从直观的感受入手,就像第一个谜语一样,所以猜不出谜底。这就需要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先备知识”,但这一点是我始料不及的,没有准备。于是我就接下来从词语入手,帮他们理解“园丁”、“新芽”、“桃李”的意思,进而引出教师这个职业。从这一点我知道了,低年级的学生直观感受很强,抽象思维的训练还不够,同时由于这里的地域文化关系,学生直接接触的类似亲师的活动还很少,所以像“园丁”,“桃李”等词语的比喻义都没接触过。
二、识字:
在进行识字部分的学习时,我通过播放课件以节省时间,识字效果明显好转。他们都开始尝试用自己曾经学过的识字方法来学习这些生字。猜谜识字,如:一人靠在大树旁——休(师加身体动作,假装靠在树上),是左右结构的字;牛儿站在屋檐下,抬头看天少一横——牵,是上下结构;四四方方一围墙,一根木头放中央——困,是全包围结构。这是部分字谜,通过字谜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参与度,对字的掌握也有明显改善,说明学习应该是在趣味中学习的。当要学生自己设谜猜字时,一堂课的高潮也随之来临,学生们都积极思考起来。
生1:老师我有个谜语,“进口木材”,是个“困”字。
生2:老师你猜“一人发卷子”是什么字?
师:我想有的同学就能帮我猜出这个字谜。(将问题这个球传给了学生)
生3:我来猜,“一人”就是单人旁,加一个“卷”字,就是困倦的“倦”字。
师:你说对吗?(问生2)
生2:对。(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众多学生的小脑瓜儿想到的东西要比一个人的丰富得多。)
接着就是通过朗读,来加强对生字和词语的记忆。初读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希望在第二课时能有所改变。接着就让学生们把字典翻开,用音序查字法来查一查生字,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查得快。这又是一个小小的高潮。不仅让学生对生字及拼音有了进一步的识记,还充分的发挥了工具书的作用,以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一环节就我自己而言是一个新的尝试。接着我又带他们分析字的偏旁,教给他们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效果也很好。这里就是用他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在知识的链接上有着连续性,便于理解和记忆。但此时的.潜在问题也浮现出来了,由于地域关系,少数学生的拼音掌握的不好,如前鼻音和后鼻音,n和l,以及四声分得不清,这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最后用一段顺口溜来巩固认读生字:
踮起脚尖,走进小院,
放下书包,给树除草。
牵牵小手,唱唱儿歌,
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三、写字:
“伸出小手指,跟我来写字”这个环节是一个“慢动作”,需要学生仔细观察,观察每一个字的模样,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十个字我只教了八个就下课了,但这一课的重点内容算是基本解决了。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比较满意的。先是读出这些字并组词,接着是让学生在空中写字,然后在书上将字描红后写入田字格中。我称这为“写字三部曲”。“一读”是让他们复习曾经学过的字,“二描”是让他们掌握好字的基本笔顺,“三写”是让他们巩固和强化字的写法。
综观这节课,虽然“寓教于乐”的宗旨没有完全体现在这节课里,但已经有这个影子了。所以令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在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及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以缩短学生对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今后对知识、信息的自主学习和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