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12-09 09:19:51 说明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欢迎阅读。

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一、深入浅出——教学语言的煽情性。

  很多老师面对说明文觉得课堂语言乏味、枯燥,并不喜欢教,学生也觉得说明文的学习过于理性,课堂气氛沉闷,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沉沉,也不喜欢。其实,科学小品文或者说明文,充满了神奇,老师要在对说明对象、事理等有足够的了解后,对文本内容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解,用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诱导学生一遍遍读文,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到和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说明文别具一格的趣、情、理。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二、品读咀嚼——感受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即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的词句,都要求准确无误。教学说明文时就要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咀嚼、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的用词艺术。

  《神奇的克隆》一文中有一句“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语感敏锐的同学就会质疑,这里为什么要写“可以”一词?这样写不是降低了克隆技术的神奇吗?去掉可以吗?这就很有必要让学生反复咀嚼,进行对比研读,深入思考,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独特的语言特点,语言表达的严谨、精确性,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这是其一。其二,还在学生的深入讨论中,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一定要和高尚的道德相结合才能造福人类,反之,则会祸害民众,这是我们大家都要警惕的。

  三、对比赏读——体验内容的情趣性。

  老师们总是习惯的以为教一篇说明文,就得讲说明的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于是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生硬地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抽象的概念一个个强加给学生,结果导致语言被分析的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失去了魅力,情感游离了文本。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迷迷糊糊,他们枯坐冷板凳,像只灌贮知识的容器。其实,教学时进行对比赏读会别有一番情趣在其中。如学生读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再读《水星——地球的小妹妹》。引导在表达方法上,语言特色的欣赏上,感受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令人忍俊不禁。对比赏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对文章表达、语言、结构等的领悟,并深切的感受到科学小品文与一般科学说明文的不同。

  四、迁移运用——实现说明文的学科性。

  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忽视读写结合,既不善于发挥说明文的优势,引导学生感悟领会一些表达方法,更不用说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其实,说明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是一只鸟儿的双翼,缺其一翼,鸟儿便会折翅。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读中学写,迁移表达方法,提高读写效率。千方百计创设说明情境,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练习说明事物。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在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让学生迁移运用说明文写作手法,任选其一完成:1、为一种新型玻璃写一段解说词。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第一人称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笔调来介绍。2、回忆生活中的困难需求,大胆想象自己想创造发明一种怎样的新型玻璃?假想这种玻璃已经生产,你把它推向市场,你会怎样介绍它,让他人认可、接受、购买、使用它?

  五、感悟精神——学习科学的崇高性。

  学生阅读说明文必落实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日常的教学中总是在课结束时不忘总结,提醒学生,作为把握中心的环节。给学生的影响不大,因为贴标签的嫌疑极大。怎样有效实施呢?我认为,应是“随文、随机”。如学生在读《神奇的克隆》,在和学生共同理清课文条理,明白课文内容讲述克隆这一技术是从神话到现实,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入,其实这也是科学家不懈探求的路程,从中可让我们感受到科学家的什么精神呢?从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又可领悟到什么呢?等等,把主旨的感悟融于具体可感的内容文字中,而非理性的分析和乏味的教条中。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有许多词富有拟人色彩,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表达?从中我们又可感受到什么?而你作为地球人,看今日火星,会是一种怎样的眼光,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人文教育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说明文的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教学方法指导小学生作文04-04

说明文的作文04-03

走进说明文07-28

巧克力说明文11-03

事理说明文08-24

水果说明文11-10

美食说明文11-13

说明文评语11-13

电脑说明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