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时间:2022-12-07 13:48:30 说明文 我要投稿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功能等或阐明事理的文章。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

  A、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点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说明文对象及其特点。 B、理清说明的顺序。

  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 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本质属性。

  5、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6、我们学习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是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如《核舟记》:头—舱---尾---背。《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比如说明一件物品的制作过程。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如《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具体包括: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注意:(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

  (3)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7、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 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10)配图表:使说明更简明直观。

  注意:

  1.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2.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前后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8、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A、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B、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C、配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地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D、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E、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F、打比方:能够想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G、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H、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二、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2、方法:(1)、修饰、限制性的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

  (2)、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典型试题: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就成了?不符合实际。4、Ⅹ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事例解析:

  例①:“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一句中“大约”一词有何作用?

  【“大约”表示估计,更切合实际的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总建筑面积,“大约”一词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②:分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几乎”表示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例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句中的“极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极少”一词表范围,说明使用彩绘很少。如果删去,就表示全部,

  不符合实际。“极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 试试你的身手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版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帛书?()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有多种矿物质;有134.5(4)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

  2、分别指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3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3)、松鼠是一种片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5)、烧开水

  洗茶壶

  洗水壶 洗茶叶泡茶 ( )

  洗茶杯

  拿茶叶

  (6)、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愈强。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

  (7)、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 )

  (8)、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惊人的根系,大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

【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05-05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05-05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03-01

说明文阅读复习案例反思05-11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4-07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心得04-23

说明文的阅读05-10

说明文阅读05-02

考研阅读怎么复习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