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安徽师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关爱留守儿童之旅
安徽师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关爱留守儿童之旅
【核心提示】7月5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毛尖山乡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团队来到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在板舍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 编织五彩的梦”主题实践,在为期一个月的一对一陪护中,以爱心支教为主线,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特色活动为衬辅,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
一对一陪护 朝夕相伴走进留守之心
清晨5点多,毛尖山乡的天际就泛起了鱼肚白,隐隐的爬起了朝阳的身影,公鸡在农舍里啼叫几声,早起的农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分散住在各个学生家的志愿者们也在晨光熹微中醒来,开始帮忙拾柴做饭。
志愿者们的教学工作通常都安排在上午8点开始,11点半结束。中午简单休息一下,下午2点半继续学习。山区孩子因为教学条件限制,没有英语听读设备,大部分学生是到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学习,所以孩子们的英语成绩普遍较差,单词和课文的念读也是学习中的一大障碍。小老师们根据这一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英语教学计划。每天清晨带孩子们大声朗诵英文,并督促孩子们按照单元顺序,背诵每一册英语书的单词,并及时进行听写检测。孩子们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非常珍惜,他们要努力克服方言中的口音,尽量使英文朗诵流畅自然。(如图一)
为了促进教学的乐趣,以及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志愿者们还精心准备了“成长记录册”——由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完成,记录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也用孩子们稚嫩的笔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有的孩子在自己的成长记录册上涂鸦下美丽的图画,是他们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也是他们悄悄献给志愿者们的礼物。
板舍小学是毛尖山乡唯一的一所小学,仅有的一栋教学楼,只有三层。暑假期间,教学楼在进行加固和粉刷。学校的操场是一片不大的杂草地,唯一的体育器材——篮筐,也是企业捐赠来的。教学楼里最显眼的是贴着“校园之星”的公告栏,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定格,正是他们肩负着走出大山,走向美好未来的责任。(如图二)
尽管缺乏优良的学习条件,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在刘磊老师创立的“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图书室里,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孩子来借书。这里,是他们了解大山外世界的一座桥梁,孩子们纯真的眼睛里有对知识的渴望。志愿者们都倾其所能投入教学之中,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志愿者也把优秀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带进山区,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追求。
手携手奉献 友好合作助力爱心实践
随着志愿者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第一天见面的生涩已不复存在,孩子们都和自己家里居住的志愿者结下了亲密友谊,成了形影不离的小伙伴。
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池州学院体育系志愿者联合举办的趣味运动会中,孩子们和志愿者结成对,一起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志愿者贴心的考虑每个孩子的特点,设计了两人三足、夹气球、往返跑、跳绳、拔河等项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板舍村的白云触手可及,同在一片蓝天下,板舍小学的操场上留下了一个个跃动的身影。(如图三)
毛尖山乡留守儿童居多,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一年中只有过年才回一次家。这里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他们也懂得父母的辛劳。志愿者们带去了安师大文学院的明信片与信笺,孩子们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寄托自己多远在异地的父母的思念,字字动情,笔笔含泪。
志愿者们不仅是孩子们的小老师,也是孩子们一个月的陪护人。志愿者在每一张纸上写下对孩子们真诚的祝福,千言万语都凝聚在志愿者折出的幸运星和千纸鹤中,愿祝愿成真,孩子们能幸福健康的成长。
一个月的相聚,一个月的陪伴与守护,一个月的成长与守护。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池州学院体育系的志愿者们共同迎来了“同在蓝天下,青春共成长”联欢活动。原本的胆怯的孩子,在志愿者的悉心开导下,走上村里唯一可以做活动的场所——村委会的会议室。他们的歌声也许不是最动听的,但是稚气的嗓音里有一份笃定与坚持。志愿者们知道,这一句句《明天会更好》的歌词也是孩子们的心声,他们期待着美好的生活,他们会建设自己的家乡。志愿者们也带去精彩的节目:劲爆的街舞、深情的对唱、热烈的跆拳道表演等等,一轮一轮掀起活动的高潮。
实践团队间的友好合作推动了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在经验交流与情感沟通中助力奉献。据悉,安师大文学院赴毛尖山实践团队的青年志愿者与安庆石化的老年志愿者们也进行了沟通交流,努力做好不分性别、不问年纪的志愿服务事业。(如图四)
心连心关怀 亲切看望坚定青春志向
虽然,作为志愿者的我们要在毛尖山乡陪伴孩子们一个月,但我们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而是一群人、一个学校,我们的背后有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背后有亲切热情的领导。
面对大山深处的守望,文学院党委书记余大芹,副院长张树文、储泰松、王昊,团委书记戴和圣、副书记吴青山以及辅导员王坎等一行人,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颠簸,风尘仆仆地赶到实践基地,稍事休息,立刻安顿下来召开了座谈会,与实践团队成员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毛尖山乡的生活。座谈会上,志愿者刘文竹在讲述到因担心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能达到家长的期望时,感触颇深,几度哽咽;魏薇同学则甜蜜地回忆着实践点滴,分享了她与学生的开心一刻;一向安静的陈伟兰也在会上含泪倾诉感人瞬间:换上干净的床单,将鲜有的“好菜”放到志愿者的面前,质朴乡音的问候,溢满爱的双眼,无一不激荡起心海里的千层波澜。
刘磊老师结合家长、学生多方面的意见,全面客观的肯定了团队近期的实践活动,他希望志愿者们能够适应艰苦环境,脚踏实地的完成自己的使命。余书记高度赞扬了刘磊老师的奉献精神,鼓励同学们牢记实践目的: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他人,一定要坚持完成一个月的志愿服务,展现出安师大文学院莘莘学子的独特风采。(如图五)
站在志愿者们身后的不仅仅只有安徽师范大学的领导老师,据悉,岳西县部分领导以及毛尖山乡党政负责人多次前往留守儿童中心,慰问看望志愿者,悉心关怀志愿者们的生活,让志愿者们坚定了守护大山孩子梦想的愿望,坚定了踏踏实实奉献一个月的信念。
正如刘磊老师寄语的那样,“人生在于积累,要努力精彩一次,放光一次!”落户大山深处的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燃起爱的火把,点亮留守儿童心中的梦想。
梦筑梦成长 回望山地领悟实践真谛
一个月,感觉那么长,事实上却过得那么快。8月4日,安师大文学院赴毛尖山乡关爱留守儿童团队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平淡却感人的画面一幕幕出现,爷爷、奶奶、学生抢着拿志愿者的行李,志愿者与学生及家人紧紧相拥,挥手告别的瞬间,突然发现,“再见”真的很难说出口,不舍的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
前来接志愿者离去的汽车早已鸣笛,告别似乎仍然漫长。汽车的马达响起,渐行渐远,挥别的身影越来越模糊,紧追汽车的泪眼却深深刻在心里。
离开的途中,满车的志愿者故意用欢笑遮掩分别的难舍之情,但话题却不曾离开过学生,实践的生活。毛尖山乡的天依旧那么蓝,树依旧那么绿,水依旧那么灵动。村民们的淳朴热情,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留守儿童中心里的欢乐童真,敬老院里的一派祥和,都一一浮现在志愿者的脑海里。(如图六)
回首一个月的生活,志愿者们领悟出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真谛,暑期社会实践是最有效的教育,是最生动的课堂,只有在实践中历练,才能在实践中成长!我们与毛尖山乡约定:明夏再携手!后期,刘磊老师也会带着孩子们到安徽师范大学,与哥哥姐姐们相聚,并看看被告诉的“外面的世界”。
“关爱留守儿童 编织五彩的梦”主题实践活动结束,但“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从未结束,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明天继续!(安师大 杨皖玲 王嘉馨)
【安徽师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关爱留守儿童之旅】相关文章:
关爱留守儿童的文章04-01
关爱留守儿童作文04-01
关爱留守儿童文章04-03
关爱留守儿童作文04-23
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04-01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03-23
关爱留守儿童经验文章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