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新婚别》诗词赏析

时间:2024-10-11 11:54:34 宜欢 诗词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新婚别》诗词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吗?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大家知道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新婚别》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新婚别》诗词赏析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译文

  菟丝把低矮的蓬和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的名分还没有确定,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一旦嫁了人,即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注释

  菟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结发:这里作结婚解。君妻:一作“妻子”。

  无乃:岂不是。

  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嫜(zhāng):婆婆、公公。

  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

  将:带领,相随。这两句即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往死地:指“守边赴河阳”。死地:冒死之地。

  迫:煎熬、压抑。中肠:内心。

  苍黄:同“仓皇”,匆促、慌张。这里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事戎行:从军打仗。戎行:军队。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意谓妇女随军,会影响士气。扬:高昂。

  久致:许久才制成。襦(rú):短衣。裳(cháng):下衣。

  不复施:不再穿。

  洗红妆: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双翔:成双成对地一起飞翔。此句写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对那些能够成双成对的鸟儿的羡慕。

  错迕(wǔ):错杂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

  永相望:永远盼望重聚。表示对丈夫的爱情始终不渝。

  赏析

  本诗为杜甫名作“三别”中的首篇,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反映安史之乱中朝廷征兵之惨酷。全诗共32句,均为一位新婚女子的独白倾诉,而无一语其他旁白或插话,通篇又一韵到底,不像他的《石壕吏》多次转韵变换。倘是俗手,极易写得平铺直叙,甚或慵散板滞。然而本篇却呜咽凄切、回肠荡气,“情绪纷而语言涩” (浦起龙 《读杜心解》),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其原因之一即在于刘辰翁所指出的多用 “转笔”。

  仇兆鳌《杜诗详注》云:“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三段各八句”,共分五段,他是从全诗叙述的内容来划分的;刘辰翁的“七转”说,却着眼于新妇的感情起伏抑扬,分疏更为细腻,更能见出新妇曲折复杂的心绪。但感情的变化实与叙述内容密不可分,把“五段”、“七转”结合起来,对掌握全诗的脉理构架是有帮助的。

  “暮婚晨别”的巨大生活反差是新妇沉重悲感的根源。首4句先用比体,以兔丝依附蓬麻,喻女子之依丈夫;又以兔丝引蔓不长,喻女子所靠不稳,紧接着直呼出“征夫”之妻犹如路旁弃物的悲叹。一个“征夫”,既点明丈夫的身份,又说明造成悲剧的原由,此为一层;“结发”以下8句为第二段:前4句交代“暮婚晨别”的事实,并作“无乃太匆忙”的呼喊,语气直截紧迫,此为二层; “君行虽不远”4句却稍一转折,意谓丈夫突然被征,幸而所行不远,仅止河阳(此诗写于洛阳至华州道中),并非远别,只是婚礼尚未完成,媳妇的名份未定(古时礼俗,婚后次日拜见公婆,始确定媳妇身份)。这一转折传达出新妇既悲且羞、吞吐难言的语气,语缓而意更悲怆,王嗣奭赞为“极细心语”(《杜臆》),此为三层;“父母养我时”以下8句为第三段,以今昔情事对比,感情趋于惨切,但先缓后急,应作四、五两层转折来读。“父母”4句是追忆,自言虽是贫家姑娘,也享受一份父母宠爱,平日深藏闺中,不轻易抛头露面,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命运已与丈夫联在一起。这两句实是全诗的感情高潮所在。

  诗笔走此,都以倾诉新婚诀别的悲痛为基调,转转折折,含情不尽,一层深于一层,用一意反复之笔,充分揭示出新妇同一悲痛心情的多方面的内涵,均属顺转。以下却以“努力事戎行”勉励丈夫为主旨,忽作明达之语,意欲化解离别之悲,则是逆接了。“勿为新婚念”8句为第四段,亦为第六层,意谓妇女不便从军,故而不能随夫同去,但我从此不穿这些好不容易置办起来的嫁衣裳,并当着丈夫之面,洗净粉黛,以示忠贞等待,激励丈夫专心服役。结尾“仰视百鸟飞”4句,为最后之第七层,又以比体作结,呼应开端。但“兔丝”为正比,此处乃反比:目睹众鸟无不双飞,反衬己身形单影只。尽管人事原多坎坷,不能顺心,但我对夫君永待不渝。作为“诗史”圣手的杜甫,曲曲描摹新妇从悲苦到排解悲苦的复杂心情,深刻逼真,呼之欲出。全诗既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征兵之酷,又表达出作者渴望平定战乱的正当要求,曲折复杂的感情波澜正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

  与“七转”相联系,此诗中连用七个“君”字,也各具感情色彩和思想内容。仇兆鳌评云:“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劝君,意之伤也; 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杜诗详注》),也是发人深思的佳评。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杜甫《新婚别》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别房太尉墓杜甫的诗词赏析03-09

《垂老别》诗词赏析12-09

《杜甫的象征》诗词赏析12-09

《远游》杜甫诗词赏析06-08

恨别诗词赏析11-24

杜甫诗词鉴赏:《无家别》12-01

望春杜甫诗词赏析12-07

《板桥晓别》诗词赏析12-03

月夜忆舍弟杜甫诗词赏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