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时间:2022-12-09 09:44:07 古代诗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最新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1、送别诗(分析情景,理解情感)

  2、思乡怀人诗(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3、怀古诗(联系背景,理解典故)

  4、山水田园诗(分析特点,掌握术语)

  5、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三、思乡怀人诗

  1、了解常见思想感情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

  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

  寄情、妙喻传情

  明确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关键词:独看、忆、湿、寒、泪

  情感类别:思念亲友

  表现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思念妻子之情和内心的惆怅和痛苦。

  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侧面描写

  实战演练: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

  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四、送别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衬托、谐音、细节描写。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2、饮酒饯别3、唱歌送别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送别诗的情感

  1、哀伤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征帆”

  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2、慷慨豁达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边塞诗

  边塞诗词鉴赏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似乎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鉴赏这类诗作还值得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从边塞征战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例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篇中反映的几乎遍及边塞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

  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家乡思乡念亲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边塞诗鉴赏方法

  1、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3、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1、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月黑,无光;雁飞高,无声。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静,为下文单于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

  2、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

  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2.内容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七、咏物感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许多动物、植物、昆虫等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具有某种人类理想的光辉,契合世人的高洁品格情操。因此诗人常常咏叹这些事物,感怀自己的人生际遇,用来比兴寄托自己的志向和胸襟,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此类诗歌一般具有象征意义,既是咏物又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最新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05-08

2017最新古代诗歌05-08

解析古代诗歌中蝉的意象05-0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05-08

诗句整理:古代诗歌中的“萧萧”05-07

教学论文:浅谈古代诗歌中的意境05-08

关于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的方法05-08

古代诗歌05-11

古代诗歌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