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诗词

时间:2022-12-29 16:09:41 古代诗词 我要投稿

【精】古代的诗词

古代的诗词1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精】古代的诗词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孟郊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范晔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 飞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 坤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 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 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 轲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中国古代经典名言经典诗词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孟郊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范晔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 飞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 坤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古代的诗词2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古代的诗词3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古代的诗词4

  1、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5、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无题

  李商隐

  相见难时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9、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10、子夜歌

  香是芳所致,只用不敢当。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古代的诗词5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 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7.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8.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③情景互生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参考答案:

  7.C “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C项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考生此题要有一定的审美和识别能力。

  8.C 注意两点:第一,陈述对象是“审美移情层次”,弄清“这”的指代内容,故排除A.B;第二,“情不虚情,景非滞景”与“情景互生”是一个层次而非两个层次。

  9.B 要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古代的诗词6

  古代经典诗词:《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代经典诗词:《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古代经典诗词:《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古代经典诗词:《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古代经典诗词:《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代经典诗词:《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代经典诗词:《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代经典诗词:《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代经典诗词:《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古代经典诗词:《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代的诗词7

  教学目的:

  1.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讨论释疑法

  学法指导:朗读—释疑--赏析—积累

  媒体设计:播放诗词朗读录音,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二.诵读感知

  具体操作如下:

  1,听朗读录音。可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诗词,要求初步了解诗词的内容(幻灯片投影:相关配诗画)

  2,理解诗词内容。采取研讨和点拨的方法,指导学生质疑,释疑,进而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分小组进行口头训练,描述每首诗的景物画面(由于这几首诗均是以前接触过的,因而不难理解)

  三.品析鉴赏:

  1.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精确的语言(幻灯片投影:讨论题)

  (1)《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2)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讨论明确: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

  (3)《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讨论明确:“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4)《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讨论明确: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人联想。

  (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

  讨论明确: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2.揣摩领悟:诗作中描述出的有关物候现象。

  自由朗读,交流讨论(幻灯片投影:四幅与诗的内容有关的画面)

  明确:

  (1)《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说明: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

  (2)《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

  说明: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

  (3)《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说明: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说明: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

  3.诵读积累。

  四.拓展延伸:

  你能用你平时积累的诗词来解说其中的物候现象吗?

  交流,补充:

  1.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幻灯片投影)

  说明: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2.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幻灯片投影)

  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3.《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幻灯片投影)

  说明:古代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致,使后代人佩服不已,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华菲尽,而此处桃李始华?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五.小结:

  生活中,语文无所不在,我们古代一些大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启发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从生活中找寻经验。

  六.布置作业:

  1请写出有关“气象物候”的两句谚语。

  2探究活动:组织一次物候观测活动,做好记录,进行交流。

古代的诗词8

  1、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2、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丘葵《白露日独立》

  3、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黄庭坚《诉衷情》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5、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别赋》

  6、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7、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8、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0、岩花初见丹英吐,节候新交白露来。——陶宗仪《白露日桂花开次张一高韵》

  11、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李白《长相思三首》

  12、白露暧空,素月流天。——谢庄《月赋》

  13、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14、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温庭筠《利州南渡》

  15、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杜甫《白露》

  16、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

  17、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8、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白居易《衰荷》

  19、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韦庄《清平乐·野花芳草》

  20、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21、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雍陶《秋露》

  22、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古代的诗词9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嘘我的伤才刚刚睡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春心摸拱花壹村相思壹村灰。

古代的诗词10

  1、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4、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8、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9、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11、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3、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5、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6、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尾犯·甲辰中秋》

  17、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8、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0、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2、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3、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24、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25、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6、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7、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8、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30、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31、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3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3、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4、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5、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36、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37、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8、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9、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0、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1、东篱展却宴期宽。——《思佳客·闰中秋》

  42、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43、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4、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45、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4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7、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8、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9、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古代的诗词11

  先秦 佚名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先秦 佚名击鼓《诗经.邶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汉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汉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汉 佚名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汉 佚名 凤求凰,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魏晋南北朝 曹植明月上高楼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魏晋南北朝 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唐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唐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 李白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唐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唐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唐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唐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唐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古代的诗词12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出现了一座座诗歌的高峰。代代杰出诗人辈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初步的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能力,这也是近几年来高考语文科的一个必考内容,从备考的角度来讲,犹应引为注意。

  朱光潜先生曾作过一篇诗评,题目是《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文中以细腻的笔触、精确而独到的分析,揭示了四首词的意蕴,给人以启迪。在分析、评论这四首词时,作者从两点入手:一是典型的情节(意象)。二是精练的语言。很多古代诗词都选择了典型的情节来烘托出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而这种典型的情节又是通过精练的语言来表达的,两者共同作用,创设意境,表现主旨。另外,从这篇诗评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阅读、欣赏古诗词时运用了以下方法:一、揣摩研读法。比如分析《西江月》时,作者就“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字大作文章,分析出用“别”字所产生的特别韵味,暗示了乌鹊和树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此处不写啼而啼自见。还有,在分析《鹧鸪天》词时,深入地分析出“青旗沽酒”在词中以乐景写哀,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技巧。二、展开想象法。比如评论白居易的第一首词时,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联想到江南繁华灿烂的春天,帮助读者进入词所描绘的境界。这样,读者就不难理解诗人在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了。三、知人论世法。在分析辛弃疾的第一首词《鹧鸪天》的主旨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方法,从而深刻地领会了隐藏在“城中桃李愁风雨”这个诗句背后的作者的真实感情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朱光潜先生这篇诗评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的诗歌艺术讲究含蓄、精练,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鉴赏时首先要深入揣摩研读,揣摩其重点字词、句子,分析写作技巧,如比兴、拟人、互文、倒装、用典、反衬、直抒胸臆、融情入景、借物抒情等。再衬以想象,从而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另外,早在先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就提出了“诗言志”的论断,唐代白居易还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诗作往往是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处世态度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故而在分析、鉴赏时还要注意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

  下面就分别以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和辛弃疾的《摸鱼儿》词为例,谈一谈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1、张继的《枫桥夜泊》

  第一句中“月落”、“乌啼”不难理解。秋凉夜半,上弦月落了,耳畔传来几声乌鸦的惊叫。我们学过的“月出惊山鸟”、“明月别枝惊鹊”都有相似的意境。“霜满天”就有难度,理解时不能以辞害意,因为我们平时感受到的自然景观的实际是霜华在地而不在天,而且在已“月落”的夜晚也看不见。如果机械的去理解,就无法体会其妙处。须认真揣摩研读方能感受到: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羁旅之人对夜凉的感觉格外敏锐。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气中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中的“对”字也是难点。“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江岸上的丹枫,给人以秋色秋意、羁情离思的暗示,它在古诗词中沉积的感情内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我们想象一下,岸上昏暗迷蒙的背景衬托着点点渔火: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岸上一水中,“愁眠”者,当是怀着羁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如是,整个句子可看作是“愁眠对江枫渔火”的倒装,“对”字当解作“伴”,又不像“伴”那样外露,它表达舟中旅人和舟外景物之间无言的交融和契合。朱光潜先生的文章中说,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就是写进人的活动,此处恰是一例。

  “夜半钟声到客船”字面意义易懂,但内在意蕴却是难点、重点。诗人在枫桥夜泊中得到的最鲜明最深刻最具诗意美的印象就是寒山寺夜半钟声。在静谧的暗夜,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景物感知的首位,静夜钟声不仅反衬了夜的深幽和清寥,而且渗透着宗教的色彩,给人以古雅庄严的感受。钟声悠扬,余音袅袅,余韵无穷。有声,才使神韵得到最完美的表现,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典型化的.艺术意境。

  在整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秋江夜泊图。秋凉夜深,霜气逼人,上弦月落了,乌鸦惊叫,眼看江中渔火和岸上丹枫,船中游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又远远传来叩击游子心扉。这里面,情景交融,在写景中融进了诗人自己的情思。枫、火本为无情之物,着一“愁”字,皆成有情之景,伴人无寐,情由景生,意境优美。“客船”上听“钟声”之人是谁?听后感觉如何?皆给人无限遐思。

  2.辛弃疾的《摸鱼儿》词

  这首词重点在理解“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以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要理解好这些问题,须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生于山东历城,他出生时山东已沦入金统治者手中。二十一岁那年,他参加了北方的抗金义军,后来投奔南宋,历任湖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力主抗金,为主和派所忌恨。四十一岁时退居江西带湖,晚年又被起用,但不被朝廷器重,最终辞归,终老山林。

  辛弃疾一生反对议和,主张收复中原,因南宋朝廷一贯推行妥协投降政策,他的理想未能实现,只好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词中。

  诗中举到的杨玉环、赵飞燕都曾宠幸一时,他们跟当时炙手可热的主和派(奸臣贼子)一样,都曾权倾朝野。由杨玉环、赵飞燕死于非命,我们可以推断,这一句的寓意是“主和派”(或奸臣贼子)绝没有好下场。

  关于“愁”的含义,联系辛弃弃疾的生平,我们知道,他的“愁”指的就是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闲愁最苦”指的是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总之,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它如何用精练的语言来描绘典型的情节(意象),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创设意境,表现诗歌的主旨。要综合运用揣摩研读法、展开想象法、知人论世法去认真研究重点词句、分析表达技巧、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而领会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景物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附录]

  枫桥夜泊

  张继

  夜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摸鱼儿(并序)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古代的诗词13

  内容摘要:古典诗词鉴赏题是是历年中高考的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在高考考试中赋分8分,在整个高考试卷中150分的试题只占到百分之七多一点,但却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就怎样进行诗词鉴赏才能得更多的分或者是满分而进行专题研究,以实例进行剖析,求得真正的有效教学与备考。

  关键词:古代诗词 考试考查 答题与规范

  探究历年来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目,试题要求虽不是很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初步的鉴赏能力,或者考查学生对诗词中用字的精妙、典故的运用及景物、形象的描写和塑造等方面的基本鉴赏能力,笔者对古典诗词高考题及模拟高考题进行分析,从考查的角度及答题的规范化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广大考生予以指导,也希望同行不吝赐教。

  一、赏析语言类

  赏析语言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它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桥梁,读诗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则很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此,各地高考诗歌鉴赏比较注重对语言的考查。赏析诗歌语言主要有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辨别诗歌用词的妙处等。

  (1)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如(20xx年北京卷):……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断”的含义:断断续续。

  答题建议:利用古汉语知识

  (2)分析关键词句在诗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具体是什么作用,要结合诗的内容作答。

  例(20xx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解析】根据在诗中的位置,诗句本身的内容特点作答。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答题建议:解释 +作用(效果)+情感

  (3)辨别用词的妙处

  这类题目一般是对诗中的某个用字(词)换个字眼或将两首诗中相似的字眼进行比较,考生说出哪个更好,好在哪里,这是诗歌鉴赏中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道题目。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xx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析】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答: “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阔”则没有这种效果。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失”则没有这种效果。

  答题建议:观点+解释+手法(作用、效果)+情感+比较

  二、分析意象类

  诗歌是借助意象抒发感情的,而诗歌的意象浸染了作者特有情感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一般指某个特定景物如明月、山水、杨柳、杜鹃等,把握诗歌的形象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分析意象也是历年来高考诗歌鉴赏热考的内容。常见的题型有指认形象、体会画面等。

  (1)指认形象

  所谓指认形象,是要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如:

  (20xx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答题建议:寻找诗词中典型的景和物

  (2)体会画面

  画面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构成的整体。诗歌抒情言志所借助的形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许多形象营造意境、构筑画面,从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效果。王维的诗读了令人觉得“诗中有画”,就是因为他善于利用不同色彩、状态的形象构筑生动和谐的画面。鉴赏古诗词要善于领会诗人所营造的画面。如:(20xx年江苏卷 )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解析]这是一首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了解诗歌内容的题目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答题建议:找出诗歌意象,分析意象特点。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起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照应、动静、等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等)三大类。如: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看题目《咏鹰》,确定本词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再看上片,不是写鹰本身的特点,而是写景,故可知应是以景衬托。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答题建议:手法+分析(诗句翻译、效果)+情感

  四、把握感情类

  诗言志,诗歌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既然如此,读诗就要以把握诗歌情感为目标,诗歌的种种手法、内容都是为作者情感服务的,因而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般都涉及到对作者感情的分析评价,考查形式或直接分析诗歌思想内容,或通过比较找出诗歌情感的异同处。

  (1)分析情感

  所谓分析情感,即要求考生根据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及心理变化,直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门怨(其二)/李白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诗中的“愁”具体指什么?简要分析“长愁”二字在本诗前两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指宫女独居深宫的孤单寂寞。虽然春天年年来临,但官女似乎忘记人间还有春天,总是满目秋意,可见其愁长;黄金四屋,华贵至极,但在独居的宫女看来,那些华贵富丽的金屋也不过是空染尘埃,更添悲愁。

  答题建议:如果是四句诗,分句分析诗歌内容;如果是律诗,就分联分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时一定要紧扣情感。

  2、比较异同

  所谓比较异同,一般是提供两首内容相关或一首新诗、一首可能为考生在课本中学过的诗歌,也可能没有学过,要求考生阅读后分析其中的相同之处,比较不同之处,以加深对诗歌的了解,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的情感稍有增加。如: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xx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析]此题要比较不同的情感,由词句可知,“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答题建议:内容分析+情感+比较。

古代的诗词14

  古代文学,最优美的就是诗词。即使在这个新时代,古代文学的代表作——诗词,依然被各种人吟诵着。

  我们接触到过诗词,也要去热爱诗词,读懂诗词,记住诗词。即便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晃着脑袋,背诵《静夜思》《咏鹅》《悯农》。古代文学的熏陶,促成了现代文学的迷人。正是因为古代时期的文学流传至今,我们现在才能拥有如此之耀眼的文学瑰宝,诗词财富。

  要从诗词中去看古人的'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说明当时的古人也勤奋好学,起草贪黑地读书,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古人思念家乡却不能回的念家情感,同时“山一程,水一程,聒碎乡心梦不成”也有着类似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表明了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诗词之间,浓郁的文墨之香萦绕着。诗词,不变的熏陶依旧感染着更多人去热爱它。我也热爱诗词,认为创作诗词的诗人们的广大情怀是非常值得感叹的。我喜欢苏轼,他的诗词时间所描写的景色如花一般展现在眼前;我也喜欢李白,他的诗,总会让我有所体会,总会让我理解到一些其中的用意。

  如果要从诗词中学到些什么,那我先谈谈我学到的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一个道理。身在局中,当然不知道一切是怎么样的,只有换一个角度,以一位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才能观察得体,明白其中真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凡事别以为太差,也许差,只是开始所需要经历的,但是谁知道,在一次又一次之后,会是怎样的一片好风光,好景象呢?

  诗词,在人们的心中依然辉煌;诗词,依然开着最美的花朵;诗词,依然是那最美的一片风景。我喜爱诗词,它的迷人之处,还是需要细细体会。

古代的诗词15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一作: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君何一作:何为)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点绛唇·高柳蝉嘶

  宋代:汪藻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更短亭一作:连短亭)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近现代:王国维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秋词二首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风辞

  两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别

  唐代:罗邺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唐代:李白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秋风引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江晓望

  唐代:皮日休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宋代: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木兰柴

  唐代:王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一作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唐代:岑参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代: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醉公子·漠漠秋云澹

  五代:顾夐

  漠漠秋云澹,红藕香侵槛。枕倚小山屏,金铺向晚扃。

  睡起横波慢,独望情何限!衰柳数声蝉,魂销似去年。

  河传·秋光满目

  五代:徐昌图

  秋光满目。风清露白,莲红水绿。何处梦回?弄珠拾翠盈盈,倚兰桡,眉黛蹙。

  采莲调稳,吴侣声相续,倚棹吴江曲。鹭起暮天,几双交颈鸳鸯,入芦花,深处宿。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鸟一作:岛)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塞上忆汶水

  元代: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秋兴八首

  唐代: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新秋

  唐代: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更漏子·对秋深

  五代:孙光宪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古代的诗词】相关文章:

古代的经典诗词04-17

古代的诗词11-05

古代诗词05-09

古代的诗词【推荐】12-27

古代的诗词【荐】12-28

古代诗词的名句04-13

古代冬雪的诗词05-02

古代诗词的座右铭04-19

古代诗词座右铭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