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防范教案

时间:2022-12-09 19:17:39 灾害防范知识 我要投稿

自然灾害防范教案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让青少年学生掌握应对主要的自然灾害的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有哪些比较优秀的自然灾害防范教案?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自然灾害防范教案,供大家参阅!

自然灾害防范教案

  防自然灾害教育教案

  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希望当遇上自然灾害时所受到的伤害减到最低。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应对灾害。

  二、讲解各种自然灾害

  1、洪水灾害: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中国可发生多种类型的洪水灾害,如:暴雨洪水、融雪洪水、雨雪混合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山洪灾害、风暴潮灾害等。就全国而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最频繁、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是暴雨洪水。

  2、干旱灾害:中国水资源短缺,总体上严重缺水。全国60%的城市缺水,其中有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3、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大、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气象灾害。人类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常态的社会生产系统以及生活方式。这样的系统对于气候的正常变化是能够应付的,并作为资源加以利用。但当气候变化超出它的.正常变化范围时,人类原来形成的社会生产系统,便不能适应,发生灾害。

  4、地震灾害: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5、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三、自救常识

  1、洪水突来如何应对——冷静观察 迅速转移

  (1)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

  (2)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等。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3)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2、防冰雹如何避险——防雹勿忘防雷电

  (1)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室外物品。

  (2)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3)如在户外,不要在高楼屋檐下,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4)在防冰雹的同时,也要做好防雷电的准备。

  3、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

  (1)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

  (2)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3)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4)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5)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4、火灾如何逃生——浸湿衣物披裹身体

  (1)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3)火灾发生后威胁最大的往往是浓烟,想办法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一路关闭所有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4)身上着火,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

  (5)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

  (6)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7)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5、避免雷击灾害——远离天线、电线杆、避雷针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6)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把电视机室外天线在雷雨天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尽量停止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自然灾害地震预防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地震时的求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3.交流。

  六、总结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们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地震中心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汛期主要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汛期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与降雨有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二、如何识别汛期的一些常见地质灾害?

  1、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2、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3、泥石流形成一般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应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三、汛期如何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采取措施,防范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切实减少灾害损失。

  (2)广大群众应认真阅读、理解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在广大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针对本区内的隐患点和危险点制作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并下发到了监测责任单位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内容。

  (3)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4)注意房前屋后山坡坡体及沟谷内水流夹带泥砂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异常情况,并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监测措施或主动采取躲避措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体裂缝、岩石掉块、泉水变浑、沟谷内水流夹带的泥砂增多、家畜家禽出现异常反应等,发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搬迁避让措施。

  (5)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不要随意进行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生产生活活动。

  四、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紧急情况时,怎样逃生?

  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突然发生,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逃离险区。具体来说,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时,滚石、坡体或泥石流都是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所以,应选择向左右两个方向逃离危险区,而不要选择顺着滚石、坡体或泥石流运动的方向逃生。如果身处正在运动的滑坡体上,实在没有时间逃离滑体,可抱紧附近粗大的树木以求自保。

  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方法

  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办

  1.行人与车辆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

  2.当发现有滑坡、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做好撤离准备。

  3.当您正处于滑坡体上,感到地面有变动时,要立即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

  4.当您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5.当您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别无选择。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

  “暴雨连连下,山体吐‘白龙’”、“耳听沙沙脚步声,掉头回看无人影”……这些都是民间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描述。地质专家科学的表述即:山体滑坡明显前兆是山坡体位裂缝、坡脚冒浑水、房屋地面开裂或拱起等;而崩塌和泥石流在发生前无明显征兆,突发性较强。

  崩塌发生前: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发生;崩塌的根部出现新裂痕,有时可闻到异常气味;如果崩塌是岩石体,不时可听到岩石撕裂、错碎声;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发生前:滑坡后缘裂缝急剧扩大,并不断出现新裂缝,滑坡体后部快速下挫,四周岩土体疏松;滑坡体前缘出现放射状裂缝,土(岩)体隆起,前缘底部出现泉眼,水色浑浊。建在滑坡体上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墙体歪斜,水井出现浑浊、干枯;滑坡体上树木出现歪斜,动物出现惊恐等异常现象。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有大型基建工程项目如开山筑路、修建水库和有大量矸石、尾矿堆放地区。当前三日及当天的降雨量累计达到100毫米左右时,处于危险区内的人员应撤离,只有当降雨停止2小时后方能返回住地;当听到沟谷内有轰鸣声或溪水上涨或突然断流,应意识到泥石流马上就要发生,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哪些因素会诱发地面塌陷?

  (1)矿山地下采空;(2)地下工程中的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3)过量抽采地下水;(4)人工蓄水;(5)人工加载;(6)人工振动;(7)地表渗水。

  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l、填堵法:一般用于塌陷坑较浅小时的'处理。当陷坑内有基岩出露时,首先在坑内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或采用地下岩石爆破回填,然后上覆粘土夯实。陷坑内未出露基石,塌陷坑危害较小时,可回填块石或用粘土直接回填夯实。

  2、跨越法:是用于塌陷坑较大,而回填又困难的陷坑的处理方法。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米。

  3、强夯法:通常的强夯法是把10~20吨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l~40米),然后让其自由落下,造成较大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

  4、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洞或洞穴充填物、填充岩溶洞隙、拦截地下水流、加固建筑物地基。

  5、深基础法:对一些深度较大,同时跨越结构又无能为力的塌陷坑,通常是采用柱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6、控制抽排水强度法。由于抽排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常常造成地面塌陷,矿山井下强排疏干时,影响就更显著。因此,合理地控制抽排水的强度,是减少塌陷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在汛期进行的防御洪水的工作,称防汛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堤防、闸、坝等防洪工程的巡查防守,暴雨天气和洪水水情预报,蓄洪、泄洪、分洪、滞洪等防洪设施的调度运用,出现非常情况时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发现险情后的紧急抢护和洪灾抢救等。

  防汛工作的主要内容

  防汛工作分汛前准备、汛期工作和汛后检查总结三个阶段。

  汛前准备:

  ①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指挥系统和防汛抢险队伍。

  ②建立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网点,搞好通信设施,以备汛期能及时测报、传递雨情、水情、河势、工情等。

  ③料物准备。筹集、储备供防汛抢险用的物料。

  ④城市防汛准备。在有堤防防护的大中城市,往往有输水、排水管道、输电线路、交通路口和排水沟等穿越堤防,及时封闭好,并做好防御准备,靠山区城镇要做好防山洪、泥石流的准备。

  ⑤对防汛抢险队的骨干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防汛抢险的技术水平。

  ⑥研究制订防汛措施方案。包括对超标准洪水的紧急措施方案,必要时,还应根据制定的方案和防洪系统中的各项防洪工程的设计和工程现状,编制各防洪工程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⑦进行汛前检查。

  ⑧完成应急度汛工程。

  汛期工作:

  ①开展天气、水情预报,进行工程检查,及时掌握江河情况及河流水位、水情、工情,分析预估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防洪调度,和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

  ②巡堤防守。组织群众上堤巡查防守。洪水间隙,查险维修,以保持工程的完整与巩固;发生险情,及早抢护,以防止险情扩大;防守人员上堤时间,根据防汛水位确定,大江大河水位处于警戒水位以下,河水一般不出槽,主要靠专职人员防守;洪水局部漫滩或串水偎堤,堤防有可能发生险’惰,一般即达警戒水位,防汛基干(民兵)班开始上堤,划分责任段防守;接近或达到保证水位时,防汛即进入严重状态,要增加巡护人员,严加防守;洪水超过保证水位,防汛进入危险状态,要采取应急措施,并动员沿河机关、团体工厂和群众,全力以赴,执行防御洪水方案。

  ③险情抢护。要做到抢护及时,方案正确。

  ④洪灾抢救。当分洪区分洪、堤防溃口、或河流滩区漫水时,及时组织人员、财产转移、抢救,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物资等损失。汛后帮助恢复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汛后检查总结:

  汛期过后对防汛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内容包括:贯彻上级任务指示和完成情况,报汛工作、洪水调度的经验教训,抢险工作,料物供应,交通运输,安全,洪灾损失、抗灾效益和救济工作等。还要进行工程检查,并组织修复水毁工程,以迎接新的汛期。

【自然灾害防范教案】相关文章:

校园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教案05-09

自然灾害防范预案05-09

自然灾害防范心得05-09

如何防范自然灾害05-09

自然灾害防范常识05-09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05-09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05-09

夏季自然灾害防范工作05-09

学校自然灾害防范制度05-09